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达尔文对自己这样评价:“我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国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主要手段,更是人类萌发问题意识的首要因素。它是问题的开始,没有对事物的观察,就不可能对事物提出问题,不可能提出新见解,也不存在技术创新、发明创造。
当前教育虽在不断改革,老师的观念也稍有改变,但大部分教学过程仍存在“问”的“教师化”现象。课堂上很少见到学生主动、大胆地对教材或教师的讲课内容提出疑问,致使学生始终处于被教师的问题牵着走的被动学习状态,他们的思维也是跟随性的,问题教学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那如何在课堂上增强学生主动发问的意识就尤为重要。观察----主要途径之一。
如何培养观察的好习惯?
其一,在观察时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地去做。
脑有所思,心有所察。有了明确的目的和计划,就有了观察的中心和范围,这样才能把观察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事物上。否则就是走马观花,甚至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观察就失去了效果。徐霞客34年游历中国,写出自己的科学考察记录《徐霞客游记》。他考察山脉河流,态度极为严肃。每次出游之前,都首先阅读有关地理书籍,找出疑点,确定出此次外出所要重点观察的目标,每到一处则整体地研究山脉、水脉,在形成整体认识之后,再一丘一壑地分析研究。这样他虽一日游遍许多地方,却不只是走马观花,而是水文地貌了然于胸。有些学生上课提不出问题,其中一个原因是观察目的不明确,没有集中注意力去观察应该观察的事物上。心理学的知觉规律表明,有了明确的任务再去感知事物,注意力就能集中地指向有关的事物,知觉就会清晰完整。
其二,具备必要的知识才有真正意义的观察。
人人都希望有敏锐的观察力,能从周围一个现象中寻找出自然的奥秘,但观察的敏锐不只是具备一个聪明的头脑就行的,还需要丰富的知识做为思维火花送发的基础。没有必要的知识就谈不上真正有意义的观察。如一个有经验的医生可以从X光片中发现出病人的病因症状,进而决定手术方案,而一般人面对同一张X光片,却不会或很难观察出其中隐含的内容。前面我们提到了诺贝尔发明固体炸药等例子,其实许多科学成果的发现看似偶然,实则是科学家们长期积累的知识经验,经过周围现象的启发而探索出来的。就象诺贝尔碰到的车夫,应该说他已经懂得了运用硅藻土吸收液体炸药以防止爆炸。但因为缺乏知识储备,他没有也不可能进一步地探索下去。否则,今天举世闻名的诺贝尔奖金或许就不会存在了。
同时,观察者具备的知识不同,观察中的问题意识也不相同。例如,传说中的鲁班和李时珍上山都被茅草割破了手,鲁班观察中的问题意识是“茅草为什么能够割破我的手?”进而去观察茅草而发明了锯;而李时珍观察中的问题意识是“茅草割破我的手,伤口是怎样的?在这荒郊野岭。怎样才能找到迅速止血的矿物或植物?”进而作出了判断,并且寻找到了能够迅速止血的矿物或植物。
其三,培养重复观察的好习惯。
为了保证由观察所得材料的可靠性,观察次数应该多一些,否则我们将难于分辨偶然的,特别是短暂的现象。有一个心理学实验,突然从门外闯进一个人,接着后面追逐的人也冲进来,两人在会场中央混战并打了一枪,这两个人又冲了出去。全过程共20秒钟,是由会议主办单位事先安排的,并且全部照了相。会议主席当场请到会的心理学家详细写出自己目睹的经过,结果在上交的40篇报告中,仅有一篇在主要事实上的错误少于20%,其中14篇有20—40%的错误,另外25篇有40%以上的错误,有20篇以上的报告有10%能上能下的细节是纯属主观编造的。不少心理学家就重复观察问题又进行了许多同类实验,结果大体相同,这都证明了一次观察的结果不可靠,因而在观察过程中应该注重重复观察,避免可能会有的失误。提示内在规律,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广泛的观察:既要观察事物表面的、明显的特点,还要观察内在的、隐蔽的特征;既要观察已知的材料,又要观察未知的、隐含的关系。
其四,了解常用的观察方法,培养在观察过程及时做全面记录的习惯。
掌握观察的一般步骤: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做好有关知识的充分准备;在观察过程中做好观察记录;观察后对得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和总结,记录力求准确。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让学生能够较为熟练地自主观察。
竺可帧晚年住在北京,他每天都到北海公园观察气候,哪一天北海冰雪初融,哪一天桃花乍放,哪一天布谷始鸣,哪一天柳絮飘起,十几年从未间断。他把每天看到的东西都详尽地记录下来,到最后累计八百余万字,这些日记成为他编写《物候学》和《气候变迁》等著作的珍贵资料。
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都要学会观察做记录的习惯。上课时要做到能记笔记,会记笔记,把老师讲课时的重点内容及时的、准确的记录下来。这样不仅对提高问题意识有义,而且对学生终生都有很大帮助。
其五,培养良好的观察的心理品质。
有些学生上课思想开小差,很难观察到老师讲课的内容,自然提不出问题;有些学生粗心大意,顾此失彼,观察得不全面,就会影响提问效果;一些学生上课20分钟后注意力逐渐涣散,听课质量就会下降。就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观察时注意力集中,细心,耐心的良好心理品质非常必要。
总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观察的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观察品质,逐步养成主动观察、善于观察的习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后充分展示思维的过程,把凝结在知识背后的材料以及科学活动充分展开,暴露思维的发生发展过程,产生怀疑、困惑、主动提问的冲动和快乐,留给学生一个在不断的质疑中得到发展的源泉。
当前教育虽在不断改革,老师的观念也稍有改变,但大部分教学过程仍存在“问”的“教师化”现象。课堂上很少见到学生主动、大胆地对教材或教师的讲课内容提出疑问,致使学生始终处于被教师的问题牵着走的被动学习状态,他们的思维也是跟随性的,问题教学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那如何在课堂上增强学生主动发问的意识就尤为重要。观察----主要途径之一。
如何培养观察的好习惯?
其一,在观察时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地去做。
脑有所思,心有所察。有了明确的目的和计划,就有了观察的中心和范围,这样才能把观察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事物上。否则就是走马观花,甚至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观察就失去了效果。徐霞客34年游历中国,写出自己的科学考察记录《徐霞客游记》。他考察山脉河流,态度极为严肃。每次出游之前,都首先阅读有关地理书籍,找出疑点,确定出此次外出所要重点观察的目标,每到一处则整体地研究山脉、水脉,在形成整体认识之后,再一丘一壑地分析研究。这样他虽一日游遍许多地方,却不只是走马观花,而是水文地貌了然于胸。有些学生上课提不出问题,其中一个原因是观察目的不明确,没有集中注意力去观察应该观察的事物上。心理学的知觉规律表明,有了明确的任务再去感知事物,注意力就能集中地指向有关的事物,知觉就会清晰完整。
其二,具备必要的知识才有真正意义的观察。
人人都希望有敏锐的观察力,能从周围一个现象中寻找出自然的奥秘,但观察的敏锐不只是具备一个聪明的头脑就行的,还需要丰富的知识做为思维火花送发的基础。没有必要的知识就谈不上真正有意义的观察。如一个有经验的医生可以从X光片中发现出病人的病因症状,进而决定手术方案,而一般人面对同一张X光片,却不会或很难观察出其中隐含的内容。前面我们提到了诺贝尔发明固体炸药等例子,其实许多科学成果的发现看似偶然,实则是科学家们长期积累的知识经验,经过周围现象的启发而探索出来的。就象诺贝尔碰到的车夫,应该说他已经懂得了运用硅藻土吸收液体炸药以防止爆炸。但因为缺乏知识储备,他没有也不可能进一步地探索下去。否则,今天举世闻名的诺贝尔奖金或许就不会存在了。
同时,观察者具备的知识不同,观察中的问题意识也不相同。例如,传说中的鲁班和李时珍上山都被茅草割破了手,鲁班观察中的问题意识是“茅草为什么能够割破我的手?”进而去观察茅草而发明了锯;而李时珍观察中的问题意识是“茅草割破我的手,伤口是怎样的?在这荒郊野岭。怎样才能找到迅速止血的矿物或植物?”进而作出了判断,并且寻找到了能够迅速止血的矿物或植物。
其三,培养重复观察的好习惯。
为了保证由观察所得材料的可靠性,观察次数应该多一些,否则我们将难于分辨偶然的,特别是短暂的现象。有一个心理学实验,突然从门外闯进一个人,接着后面追逐的人也冲进来,两人在会场中央混战并打了一枪,这两个人又冲了出去。全过程共20秒钟,是由会议主办单位事先安排的,并且全部照了相。会议主席当场请到会的心理学家详细写出自己目睹的经过,结果在上交的40篇报告中,仅有一篇在主要事实上的错误少于20%,其中14篇有20—40%的错误,另外25篇有40%以上的错误,有20篇以上的报告有10%能上能下的细节是纯属主观编造的。不少心理学家就重复观察问题又进行了许多同类实验,结果大体相同,这都证明了一次观察的结果不可靠,因而在观察过程中应该注重重复观察,避免可能会有的失误。提示内在规律,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广泛的观察:既要观察事物表面的、明显的特点,还要观察内在的、隐蔽的特征;既要观察已知的材料,又要观察未知的、隐含的关系。
其四,了解常用的观察方法,培养在观察过程及时做全面记录的习惯。
掌握观察的一般步骤: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做好有关知识的充分准备;在观察过程中做好观察记录;观察后对得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和总结,记录力求准确。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让学生能够较为熟练地自主观察。
竺可帧晚年住在北京,他每天都到北海公园观察气候,哪一天北海冰雪初融,哪一天桃花乍放,哪一天布谷始鸣,哪一天柳絮飘起,十几年从未间断。他把每天看到的东西都详尽地记录下来,到最后累计八百余万字,这些日记成为他编写《物候学》和《气候变迁》等著作的珍贵资料。
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都要学会观察做记录的习惯。上课时要做到能记笔记,会记笔记,把老师讲课时的重点内容及时的、准确的记录下来。这样不仅对提高问题意识有义,而且对学生终生都有很大帮助。
其五,培养良好的观察的心理品质。
有些学生上课思想开小差,很难观察到老师讲课的内容,自然提不出问题;有些学生粗心大意,顾此失彼,观察得不全面,就会影响提问效果;一些学生上课20分钟后注意力逐渐涣散,听课质量就会下降。就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观察时注意力集中,细心,耐心的良好心理品质非常必要。
总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观察的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观察品质,逐步养成主动观察、善于观察的习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后充分展示思维的过程,把凝结在知识背后的材料以及科学活动充分展开,暴露思维的发生发展过程,产生怀疑、困惑、主动提问的冲动和快乐,留给学生一个在不断的质疑中得到发展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