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11月27日,上海一名大学生在参加千米长跑时猝死。
同年12月10日,上海杉达学院一名学生在上篮球课时突然晕倒,经抢救无效死亡。
一个多月后,厦门一名女大学生在减肥节食期间跑步时猝死。
…………
近年来,类似消息频繁见诸报端,引发了人们对于青少年体质问题的反思。
日子好了,体质弱了
我们常说,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可如今,我们的花朵却有点“营养不良”。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徐辉说,现在的孩子个子比以前高了,但体质却呈现下降趋势。
现象一: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缓慢下降
2013年2月23日,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寝室里,大二学生张浩睁开眼睛,发现室友都不在。
“这三个家伙,泡网吧也不叫我。”张浩埋怨道。
“张浩,打球去!”门外有人喊道。
“我不想去了。”张浩回答,懒洋洋地起床,继而打开电脑。
头天晚上,他熬夜连看了十集《楚天传奇》。现在,他要继续看下去。
在高校里,当越来越多的“张浩”把课余时间耗在网络上时,一个隐忧也日益凸显:相关报告显示,25年来,我国19—22岁的大学生群体,各项体质指标都有明显下降——肺活量降幅近10%,中长跑成绩下降11%,立定跳远成绩下降1—3厘米……
现象二:学生群体身体普遍偏胖
2013年2月11日,忠县忠州镇东坡路,居民蔡美琴家正在吃团年饭。
“娇娇哪去了?”酒过三巡,蔡美琴突然发现:11岁的女儿不见了。
大家赶紧分头寻找,最后在卫生间里找到躲藏了好一阵的娇娇。
“大过年的,你为啥躲起来?”
“我怕长胖了人家笑话……”
听了这话,在场的人相视无语。
曾几何时,“胖”是生活富裕的象征。夸人家孩子“长得胖”,也是一种颇为中听的赞美。可现在,“胖”却成了家长、学生乃至整个社会的“心病”。
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7—22岁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33%、5.64%、7.83%、3.78%,比2005年分别增加1.94、0.63、2.76、1.15个百分点。
现象三:学生视力下降出现低龄化倾向
2013年2月20日,西南医院医学验光配镜中心。“妈,我的近视度数增加到300度了。”陈彬彬验光后对身旁的妈妈说。
平时,陈彬彬最喜欢看电视。这个寒假里,他又迷上了在电脑上连续看动画片,导致视力继续下降。
如今,随便走进一所学校,人们都会发现:戴眼镜的孩子越来越多。
据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学生群体近视比重正在攀升:7—12岁的小学生为40.89%,13—15岁的初中生为67.33%,16—18岁的高中生为79.20%,19—22岁的大学生为84.72%。
体质下降,症结何在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可孩子的身体却越来越差——好日子养出了“弱孩子”,这是为什么?
症结一:学业负担过重,被迫远离操场
2012年12月25日,忠县忠州中学。
“下一节课是体育课,我们去操场运动一下?”高二学生吴娜一边邀约同学,一边拿着羽毛球拍跃跃欲试。
就在这时,英语老师走进教室。“同学们,我向体育老师借了一节课。”她说,“下节课,大家做一张试卷。”
“体育课又泡汤了!”吴娜撅起小嘴,心里一万个不乐意。
升入高二后,吴娜的时间基本被各种试卷挤占。而随着高考临近,她能够从事运动的课余时间越来越少。
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升学和考试的压力下,近70%的中国学生日均家庭作业时间超过两小时,近70%的毕业班学生在休息日和节假日要参加课外辅导,平均每人每星期参加三个辅导班。强大的应试压力,过重的学业负担,正在让中国青少年远离操场。
症结二:缺乏锻炼意识,运动习惯缺失
2013年1月8日,江北区大石坝街道东方明珠小区。
“年纪轻轻的,怎么不到外面去运动一下?”晚饭后,龙涛对窝在家里的儿子说。
“你自己都喜欢‘宅’,为什么要我运动?”儿子回应道,随后走进书房,玩起了电脑。
龙涛摇摇头,继续看自己的电视。
龙涛的儿子今年12岁,除了上学,他几乎足不出户,最喜欢“宅”在家里上网看电视,这让他体育测试样样不达标,天气一发生变化就容易感冒。
调查显示,我国18岁以上居民中,有83.8%的人从不参加锻炼,经常锻炼的人仅占11.9%。其中,带孩子一同锻炼的更少。国民大众体育文化的缺失,已经成为中国孩子不爱户外运动的重要因素。
症结三:学校怕担责任,体育活动谨慎
2012年12月10日,九龙坡区某中学。
操场上,一群学生正在跳“啦啦操”;操场旁,一群学生家长正在观摩。
陈会明也在其中——作为家长代表,他受邀参观这节体育示范课。
一堂课下来,陈会明发现,学生们老在做操跳舞,却没有进行篮球、足球等竞技类体育项目的练习。
“体育课不组织参加竞技项目,能让学生强筋健骨吗?”下课后,陈会明问体育老师。
“竞技项目对抗性强,考虑到学生的安全,不敢上!”体育老师回答。
为避免对学生的安全承担责任,一些学校变得越来越谨慎——在体育教学形式上,校方甚至开始用“花架子”来代替传统教学。
强健体质,任重道远
面对青少年体质下滑的严峻现实,我们该如何作为,才能让他们拥有健康的体魄?
同年12月10日,上海杉达学院一名学生在上篮球课时突然晕倒,经抢救无效死亡。
一个多月后,厦门一名女大学生在减肥节食期间跑步时猝死。
…………
近年来,类似消息频繁见诸报端,引发了人们对于青少年体质问题的反思。
日子好了,体质弱了
我们常说,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可如今,我们的花朵却有点“营养不良”。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徐辉说,现在的孩子个子比以前高了,但体质却呈现下降趋势。
现象一: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缓慢下降
2013年2月23日,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寝室里,大二学生张浩睁开眼睛,发现室友都不在。
“这三个家伙,泡网吧也不叫我。”张浩埋怨道。
“张浩,打球去!”门外有人喊道。
“我不想去了。”张浩回答,懒洋洋地起床,继而打开电脑。
头天晚上,他熬夜连看了十集《楚天传奇》。现在,他要继续看下去。
在高校里,当越来越多的“张浩”把课余时间耗在网络上时,一个隐忧也日益凸显:相关报告显示,25年来,我国19—22岁的大学生群体,各项体质指标都有明显下降——肺活量降幅近10%,中长跑成绩下降11%,立定跳远成绩下降1—3厘米……
现象二:学生群体身体普遍偏胖
2013年2月11日,忠县忠州镇东坡路,居民蔡美琴家正在吃团年饭。
“娇娇哪去了?”酒过三巡,蔡美琴突然发现:11岁的女儿不见了。
大家赶紧分头寻找,最后在卫生间里找到躲藏了好一阵的娇娇。
“大过年的,你为啥躲起来?”
“我怕长胖了人家笑话……”
听了这话,在场的人相视无语。
曾几何时,“胖”是生活富裕的象征。夸人家孩子“长得胖”,也是一种颇为中听的赞美。可现在,“胖”却成了家长、学生乃至整个社会的“心病”。
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7—22岁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33%、5.64%、7.83%、3.78%,比2005年分别增加1.94、0.63、2.76、1.15个百分点。
现象三:学生视力下降出现低龄化倾向
2013年2月20日,西南医院医学验光配镜中心。“妈,我的近视度数增加到300度了。”陈彬彬验光后对身旁的妈妈说。
平时,陈彬彬最喜欢看电视。这个寒假里,他又迷上了在电脑上连续看动画片,导致视力继续下降。
如今,随便走进一所学校,人们都会发现:戴眼镜的孩子越来越多。
据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学生群体近视比重正在攀升:7—12岁的小学生为40.89%,13—15岁的初中生为67.33%,16—18岁的高中生为79.20%,19—22岁的大学生为84.72%。
体质下降,症结何在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可孩子的身体却越来越差——好日子养出了“弱孩子”,这是为什么?
症结一:学业负担过重,被迫远离操场
2012年12月25日,忠县忠州中学。
“下一节课是体育课,我们去操场运动一下?”高二学生吴娜一边邀约同学,一边拿着羽毛球拍跃跃欲试。
就在这时,英语老师走进教室。“同学们,我向体育老师借了一节课。”她说,“下节课,大家做一张试卷。”
“体育课又泡汤了!”吴娜撅起小嘴,心里一万个不乐意。
升入高二后,吴娜的时间基本被各种试卷挤占。而随着高考临近,她能够从事运动的课余时间越来越少。
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升学和考试的压力下,近70%的中国学生日均家庭作业时间超过两小时,近70%的毕业班学生在休息日和节假日要参加课外辅导,平均每人每星期参加三个辅导班。强大的应试压力,过重的学业负担,正在让中国青少年远离操场。
症结二:缺乏锻炼意识,运动习惯缺失
2013年1月8日,江北区大石坝街道东方明珠小区。
“年纪轻轻的,怎么不到外面去运动一下?”晚饭后,龙涛对窝在家里的儿子说。
“你自己都喜欢‘宅’,为什么要我运动?”儿子回应道,随后走进书房,玩起了电脑。
龙涛摇摇头,继续看自己的电视。
龙涛的儿子今年12岁,除了上学,他几乎足不出户,最喜欢“宅”在家里上网看电视,这让他体育测试样样不达标,天气一发生变化就容易感冒。
调查显示,我国18岁以上居民中,有83.8%的人从不参加锻炼,经常锻炼的人仅占11.9%。其中,带孩子一同锻炼的更少。国民大众体育文化的缺失,已经成为中国孩子不爱户外运动的重要因素。
症结三:学校怕担责任,体育活动谨慎
2012年12月10日,九龙坡区某中学。
操场上,一群学生正在跳“啦啦操”;操场旁,一群学生家长正在观摩。
陈会明也在其中——作为家长代表,他受邀参观这节体育示范课。
一堂课下来,陈会明发现,学生们老在做操跳舞,却没有进行篮球、足球等竞技类体育项目的练习。
“体育课不组织参加竞技项目,能让学生强筋健骨吗?”下课后,陈会明问体育老师。
“竞技项目对抗性强,考虑到学生的安全,不敢上!”体育老师回答。
为避免对学生的安全承担责任,一些学校变得越来越谨慎——在体育教学形式上,校方甚至开始用“花架子”来代替传统教学。
强健体质,任重道远
面对青少年体质下滑的严峻现实,我们该如何作为,才能让他们拥有健康的体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