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桃花岛

来源 :诗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cai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昨晚十点我开始建造一座桃花岛
  先选了位置,在琉球和钓鱼岛之间
  不做堤防,方便侠客们自由往来
  设置了气象观测设施,桃花树下暗设机关
  不设置灯塔,掘一个洞
  作为墓穴,埋在爱情、阴谋和伤痛
  不养殖珊瑚,只养些鲨鱼
  供想象中那些武功高超的人骑行
  哪些人更适合一直活着
  在桃花岛,听海潮看月明
  桃花谢了又开
  哪些人春心不老岁岁年轻
  建造的人不知道谁人光顾
  不知道有没有人在此看到爱情
  短命的爱情
  或者说是短命的人生
  也许不过是传承
  传承一种不属于自己的使命
  像所有的歷史
  事件堆积看不到人性
  人总是昙花一现
  像诗歌闪现某处
  诗歌消失,看过的人
  消失,某处也会消失
  这样的推理令人伤感
  所以,十一点我决定毁掉桃花岛
  按下一个按钮
  桃花岛,从想象的版图上消失
其他文献
船离开码头,像婴儿脱离母体  脐带一样的尾流仍紧紧与岸相连  解缆工站在岸边,助产士一样,  目送航船,慢慢地驶远,血脉相连  挥一挥手,船员的别离像家常便饭  带上温馨,心怀善念,装载厚道  引航员就像产后的护士  把又一次新的远航,引领护送到  蔚蓝的大海面前  漫长的征程有太多寂寞  惊涛骇浪,日夜陪伴  在诗和远方里锤炼,我的意志  愈久彌坚  海鸥的鸣叫,退却了海岸线的蜿蜒  模糊的乡愁
期刊
沿宜安村向东南不足五里  便是当年赵国大将李牧的军事要冲南营村  与北大营北营村南北呼应  形成一个互为犄角的三角连营  从村落的位置可以想象当年的要冲  是怎样车马喧嚣鼓角雷鸣  在这块热血沸腾的土地  印下了多少征戰者的足迹  如今战乱纷争图强求存的时代已经过去  但渴望安宁渴望富庶的心思  仍一代又一代地在人们心中传递接力  繁荣发展的理念  已深深嵌进这片土地的血脉  挥刀跃马的李牧雕像 
期刊
庄稼地里长出的孩子  对玉米胡子,高粱穗子,麦子芒  豌豆苗儿,一点都不陌生  就像從这棵树飞到那棵树上的知了  蛤蟆在向阳的土坡上挖冬眠的洞  冬天是寂静的,夏天也静  躺在草席上,听蟋蟀弹琴,小甲虫唱歌  撒着欢儿,打滚儿  青草尖亲吻露水  那一年,风出去远行  刮回来满世界乱窜的幺蛾子  麻雀不再成群地叽叽喳喳  蛐蛐也不去葫芦蔓上串门了  整个夏天秋天  踏遍了庄稼地,踏遍了土岗子  怎
期刊
土地自白  明媚的春天里,请把种子埋在我的胸怀里吧。这是我一生的嗜好,我喜欢种子,就像大海喜欢船。请放心我会悉心照料它们的。我喜欢种子的个性,喜欢它们的向天空生长的梦想,喜欢它们距离蓝很近,喜欢它们有一个虫子也咬不坏的壳,我喜欢它们在我怀里,慢慢膨胀的感觉,慢慢长出乳牙,慢慢把头颅伸出土壤。我也喜欢它们的根须,扎在我的血管上,肌肉上,吸收我的营养。我就是这样一个厚脸皮的家伙,我的养分取之不尽。  
期刊
我爱这中国大街  我还是喜欢它从前的名字——中国大街。响亮、自信,辉煌又气派。优美的建筑——凝固的音乐,典雅、浑厚而又飘逸。倾听的目光流畅,摩挲的幽影雅致。迷人的浪漫之姿,精致的雕饰与转折,新颖的古典主义和艺术的突发奇想。  崇高的穹顶,扭动的珍珠,曲面与椭圆……自由奔放。铁艺的风声抒发自由。时光之辩证法深入的足音。深邃的眸子中西贯通,契合与融通。  东方的巴黎,黑土地上嫁接的欧风,兼容而又和谐的
期刊
1  沉默的是潜隐着的礁石、水草。  不甘沉默的是,同样隐着的鱼群,它们极力扇动着风。  眼前,这沸腾的蓝就是最好的明证:白云在高处清淡,海鸥在远处低鸣,海在风的想象中,深了、阔了。  每次仰望,那汹涌而来的波涛,都让人感到内心的颤栗和前路的陡峭。  当每一朵浪花赋予了寓意,一个贝壳在岸边倾听:那鱼群千转万转的呼喊。  还有:呼喊中,千转万转的回声12  用时光的手,把一片海域搬到了纸上,那些死了
期刊
这只在墙角放了很久的木箱  从它的花纹、颜色、棱角款式  就知道,这是一件老掉牙的物件  所有人都说过扔掉它的话  这只跟了我二三十年的箱子  从我第一天离开村庄  它就是我全部的行囊  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  从一处住所搬到另一处住所  并不是它的用处有多大  也不是我这个人有恋旧情结  每每想到这是家乡的木匠活  它来自一棵树,家乡的树  我院子里的树,父亲种下的树  我就珍惜:它和所有家具
期刊
一双手打开的十万个春天  ——致李保国  我岗底村漫山遍野的苹果花开了  李保国,你在哪里  葫芦峪满沟满坡的核桃树绿了  李保国,你在哪里  从岗底到前南峪,从干沟到葫芦峪  巍巍太行的每一片果林  都在用哗啦啦的语言不停呼唤着你  那个脸庞黝黑  那个笑容憨厚  那个一身尘土两脚泥的太行新愚公哪里去了  那个比农民更像农民的教授哪里去了  扎根山区三十五年,每年深入山区两百多天  一年行程四万
期刊
甘 蔗 田  这一生,你可能偶尔经过甘蔗田,  偶尔经过穷人的清晨。  日子是苦的,甘蔗是甜的。  不管人间有过怎样的变故,甘蔗都是甜的。  它把糖运往每一个日子,运往  我们搅拌咖啡的日子。  曾经,甘蔗林沙沙响,一个穷人  也有他的神:他把苦含在嘴里,一开口,  词语总是甜的。  轧糖厂也在不远的地方。  机器多么有力,它轧出糖,吐掉残渣。  —— 冲动早已过去了,这钢铁和它拥有的力量  知道
期刊
森林覆盖的弹坑  “我们在这里打过仗!”当我们乘坐的车  在边境线我方一侧崭新的公路上  艰难地爬坡;当我看见山冈上笔直的  针插般密集的桉树;蓬蓬勃勃  的松树;密密匝匝,枝叶展开如一匣匣  子弹样的杉树,我在心里说是的  是的,就是这样,我们在这里打过仗  我想起了那年的情景,想起公路两边的山  曾经光秃秃的,山上的树木屡屡  被战争砍伐,被战火熊熊焚烧  战争也啸叫着,砍伐我们年轻的肢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