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我们大家都知道这样的一句话: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任何事情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就是做好前期的一切准备。前期准备,是一个很笼统的词,它包括许多事情,并且需要对事情的发生有一个相对较为准确的预测。高中历史的教学也是如此,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教学过程可以更为顺利的进行,也可以提高高中生学习历史的效率。
【关键词】前期准备 高中历史 学习效率
提高高中生的历史学习效率,是老师和家长的期望,也是同学们的所思所想。做好前期准备可以为高中历史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前期准备可以从很多方面着手,本文将根据对高中历史教学过程的研究,提出几点有效的建议。
一、史料的选择与新课的导入
高中历史的教材里所包含的史料大多是典型的事例案例,方便教学的进行。这些史料假如可以得到正确的利用,将会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大幸事。高中历史课本中的史料固然是好的,但是为了更加方便同学们记忆和理解,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选择引入一些有趣且有意义的史料来进行前期的准备,将这些有趣的史料作为一个引入新课时的切入点。相信可以充分调动同学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并且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水平。选择合适的史料来做教学的前期铺垫,可以为新课时的引入带来许多帮助。选择史料时,要尽量选择一些有趣、有意义的史料。众所周知,高中生的学习压力大,学习进度也比较紧,有趣的史料既可以帮助同学们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放松同学们紧张的学习神经。
我们在学习儒家思想的时候,可以利用提前准备好的史料来引入新课:有一次,子路问孔子,人死了之后怎么样,孔子回答他:“活着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完,管死了以后做什么。”子路又问孔子:“我们该如何对待鬼神呢?”孔子回答道:“对待人还没有对待好呢,谈什么对待鬼神!”由这个有趣的史料故事来引入儒家思想,可以让同学们知道孔子就是一个看重实际问题而不喜欢空论的大儒学家。利用有趣的史料来引入新课时,可以使同学们更加快速的进入状态,并且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史料的选择是教学过程中前期准备工作之一。做好史料的选择和运用,可以使教学过程事半功倍。
二、师生的互动与课堂的氛围
前期教学的准备中,创设一种适合同学们进行历史学习的课堂氛围,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环境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不用多说相信大家也可以理解。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师生之间的互动非常的重要。做好师生之间的互动,可以调节师生之间的关系,使师生关系得到缓和,可以让同学们放下对老师的敬畏与疏远,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老师也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根据每个同学的性格和成绩来研发出因人而异的学习方案和计划。传统的师生关系中,老师就是一个授课的人,而学生只负责听课。但是我们现在需要对师生关系进行一个改善,要让同学们明白,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只是一个引导者。老师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和进步。师生之间的互动的目的除了缓和师生关系外,还在于为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做好基础准备。
做好师生之间的互动其实非常简单,只需要老师放下老师的架子,去自然的亲近学生就可以。例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老师提前准备好让同学们观赏的电影,如《虎门销烟》,和同学们一同观赏。在电影观赏完毕之后,老师可以跟同学们一起讨论一下电影情节。一起讨论林则徐是一个怎样的人,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虎门销烟事件之后对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我国历史有什么样的走向等等。以平等的姿态进行交流,可以使同学们感受到老师的亲和力,更加方便高中历史教育的开展。
三、理念的更新与效率的提高
这里的理念更新涉及到的方面比较广,有教学理念的更新、复习模式的更新、新课代入方式的更新、教学方式的更新等等。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合现在高中生的学习进度,我们需要做好准备更新理念,为提高教学效率和水平打下基础。理念的更新,最直白的一种就是替换传统的教育理念。传统的教育理念讲老师的地位捧得很高,使学生与老师之间有了一定的距离感。更新后的教育理念要以学生为第一主体,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除了理念的更新外,教育模式的更新对学习效率的提高也有很的帮助。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趣味小活动来激发同学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高中历史知识小竞赛就是一种可以充分调动积极性的趣味活动,老师进行提问,同学们抢答,最后计算每个小组的得分情况,得分最高的小组将得到老师准备的小礼物。问题的设置很关键,要尽量多设置一些与教材相关的问题,如: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是谁?“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出自岳飞的《满江红》,其中“匈奴”是指什么?“瘦金体”由谁创建?世界的第一条地铁在1836年建于哪个城市?创造出“望闻文切”等诊断手法的名医是谁?这些问题都可以作为知识竞赛的题目。
以上三点就是本人对高中历史教学过程的建议,学习历史可以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提高高中历史学习效率是高中历史教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心愿。
【参考文献】
[1] 夏楚楚.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讨论——基于一个案例的思考[J]. 历史教学问题,2006(1).
[2] 郭子其. 试谈梯度性提升学生问题能力的策略[J]. 历史教学问题,2007(4).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中学)
【关键词】前期准备 高中历史 学习效率
提高高中生的历史学习效率,是老师和家长的期望,也是同学们的所思所想。做好前期准备可以为高中历史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前期准备可以从很多方面着手,本文将根据对高中历史教学过程的研究,提出几点有效的建议。
一、史料的选择与新课的导入
高中历史的教材里所包含的史料大多是典型的事例案例,方便教学的进行。这些史料假如可以得到正确的利用,将会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大幸事。高中历史课本中的史料固然是好的,但是为了更加方便同学们记忆和理解,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选择引入一些有趣且有意义的史料来进行前期的准备,将这些有趣的史料作为一个引入新课时的切入点。相信可以充分调动同学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并且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水平。选择合适的史料来做教学的前期铺垫,可以为新课时的引入带来许多帮助。选择史料时,要尽量选择一些有趣、有意义的史料。众所周知,高中生的学习压力大,学习进度也比较紧,有趣的史料既可以帮助同学们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放松同学们紧张的学习神经。
我们在学习儒家思想的时候,可以利用提前准备好的史料来引入新课:有一次,子路问孔子,人死了之后怎么样,孔子回答他:“活着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完,管死了以后做什么。”子路又问孔子:“我们该如何对待鬼神呢?”孔子回答道:“对待人还没有对待好呢,谈什么对待鬼神!”由这个有趣的史料故事来引入儒家思想,可以让同学们知道孔子就是一个看重实际问题而不喜欢空论的大儒学家。利用有趣的史料来引入新课时,可以使同学们更加快速的进入状态,并且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史料的选择是教学过程中前期准备工作之一。做好史料的选择和运用,可以使教学过程事半功倍。
二、师生的互动与课堂的氛围
前期教学的准备中,创设一种适合同学们进行历史学习的课堂氛围,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环境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不用多说相信大家也可以理解。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师生之间的互动非常的重要。做好师生之间的互动,可以调节师生之间的关系,使师生关系得到缓和,可以让同学们放下对老师的敬畏与疏远,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老师也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根据每个同学的性格和成绩来研发出因人而异的学习方案和计划。传统的师生关系中,老师就是一个授课的人,而学生只负责听课。但是我们现在需要对师生关系进行一个改善,要让同学们明白,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只是一个引导者。老师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和进步。师生之间的互动的目的除了缓和师生关系外,还在于为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做好基础准备。
做好师生之间的互动其实非常简单,只需要老师放下老师的架子,去自然的亲近学生就可以。例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老师提前准备好让同学们观赏的电影,如《虎门销烟》,和同学们一同观赏。在电影观赏完毕之后,老师可以跟同学们一起讨论一下电影情节。一起讨论林则徐是一个怎样的人,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虎门销烟事件之后对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我国历史有什么样的走向等等。以平等的姿态进行交流,可以使同学们感受到老师的亲和力,更加方便高中历史教育的开展。
三、理念的更新与效率的提高
这里的理念更新涉及到的方面比较广,有教学理念的更新、复习模式的更新、新课代入方式的更新、教学方式的更新等等。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合现在高中生的学习进度,我们需要做好准备更新理念,为提高教学效率和水平打下基础。理念的更新,最直白的一种就是替换传统的教育理念。传统的教育理念讲老师的地位捧得很高,使学生与老师之间有了一定的距离感。更新后的教育理念要以学生为第一主体,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除了理念的更新外,教育模式的更新对学习效率的提高也有很的帮助。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趣味小活动来激发同学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高中历史知识小竞赛就是一种可以充分调动积极性的趣味活动,老师进行提问,同学们抢答,最后计算每个小组的得分情况,得分最高的小组将得到老师准备的小礼物。问题的设置很关键,要尽量多设置一些与教材相关的问题,如: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是谁?“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出自岳飞的《满江红》,其中“匈奴”是指什么?“瘦金体”由谁创建?世界的第一条地铁在1836年建于哪个城市?创造出“望闻文切”等诊断手法的名医是谁?这些问题都可以作为知识竞赛的题目。
以上三点就是本人对高中历史教学过程的建议,学习历史可以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提高高中历史学习效率是高中历史教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心愿。
【参考文献】
[1] 夏楚楚.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讨论——基于一个案例的思考[J]. 历史教学问题,2006(1).
[2] 郭子其. 试谈梯度性提升学生问题能力的策略[J]. 历史教学问题,2007(4).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