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教师都说,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必须爱学生,同时还得严格要求学生。只爱不严,这种爱则易变成溺爱;只严不爱,这种爱则会成为管制。无论是溺爱还是管制,二者皆不利于班主任工作的顺利开展,更不利于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那么,究竟如何处理这二者的关系呢?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告诉我,爱是严的出发点,严是爱的体现,前者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后者是做好这一工作的保证。
以爱攻其心,就是说要关怀、理解、支持学生。正如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的,教师的心应该充满对每一个要与之打交道的具体孩子的爱。这样,才有利于深层次地沟通师生感情,有利于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我在担任班主任的几年中,始终坚持从爱入手,对学生一直采用以情动人、以爱感人的工作方法。不论是丑的还是俊的、是淘气的还是听话的、是性格开朗的还是性格内向的、是干部子弟还是工农子女,都一视同仁,既爱护“金凤凰”又关心“丑小鸭”。例如:学生病了,我送去一份深切的慰问;学生学习上碰到难题,无论那一科,我尽力解答;学生思想有矛盾,我给予分析并指明方向;学生参加体育比赛,我去给他们当啦啦队……这些,无不体现了对学生的关怀。没有理解的爱是肤浅的。例如:有个女生,上课常常无精打采,不专心。我了解到这主要是她家庭出现裂痕的缘故,所以我没有一味的批评她,而是更加关心她,体谅她的苦衷。一方面引导她正确对待家庭的矛盾,克服困难战胜自己;一方面找家长谈心寻找解决方法,慢慢地,小女孩学习又认真了。此外,我以学生的朋友的身份,给学生特别是班干部大力支持,鼓励他们大胆开展各项活动。因为没有支持的爱是空洞的,学生也因为得到老师的支持而更加大胆地开展活动。例如:六·一儿童节的游园活动、校外郊游、班队主题会、国庆联欢彩排等都是学生自己组织进行的,效果也很不错。记得有这么一个班干部,由于工作不得法,大家对他有意见,他自己心里压力也很大。这时,我一方面引导大家设身处地、实事求是地为班干部着想,不带偏见地看问题,;一方面,鼓励他认真干好班级工作,不要灰心,并帮助他学习用科学的方法处理问题,提高他在班上的威信。我用实际行动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从而也得到学生的爱,得到学生的尊敬与信赖,他们开始向我敞开心扉、诉说心声,连那几个爱捣蛋的学生也能与我促膝长谈。
爱,搭起了我和学生间的情感桥梁,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使我更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也更能有的放矢的根据他们的思想实际引导他们朝正确的健康的方向发展。
诚然,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可以激励和感染学生,促使学生内因起作用,但爱毕竟不是万能的,单纯的爱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也不能解决一切人的问题。因此,对学生除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之外,还要“束之以纪”。把严融于爱中,把爱寓于严中,以严导其行。
严,首先要严格管理,即建立一套完整的严格的管理制度。今年我所教的这班,无论是课堂纪律还是课间行为,无论是思想意识还是生活习惯都存在不少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我加强了对班级的管理。先与个别稍有影响力而成绩、纪律较差的学生谈话,指出他们的缺点,肯定他们的长处并向他们说我的工作意图,在取得他们的支持和理解后,旋即“钦点”他们为新一届班干部。然后设立监督栏,让全体学生互相监督,维持班里的纪律。接着,要求班干写出一份工作计划,主要内容是如何管理好我们班。例如:学习委员对早读、自习作出新的规定;劳动委员明确了值日生的职责;宣传委员对班报的出版提出新的建议;体育委员写出课后活动方案等。最后,根据班干部的计划和同学们的意见制定一份班规,使班级的管理常规化,手段民主化。其次,要严之有理。管理措施虽然可以非常严格,但一定要有理,不能不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实际情况。而且不仅要严得有理,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因为只有明白了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才会把被迫行为转化为自觉行为。再次,要严格要求。在班里建章立制之后,学生一致认同没有异议时,就必须在行动上严格要求,务必使学生朝着正确的目标发展。我对学生的要求历来严格且较细致:课间操做不好,我抓;课间起哄追逐,我抓;携带游戏机回校,我抓;班干部违反纪律,我抓且抓得更严。有一次到班上听美术课,课堂纪律很差,学生讲话声音掩盖了老师的声音。对此,我一方面严格批评班干部带头讲话;另一方面又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收到较好效果。另外,为了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我特意搞了一次军训并组织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系列活动……就这样,在爱的前提下实行严格的管理,刚接手不久的这个班有了几点明显的变化:上课讲话、开小差的现象少了,互相督促、勤奋学习的现象多了,教室更清洁了,“两操”更认真了,班上再也没有出现过打架现象,好人好事越来越多了,良好的班风学风正在逐渐形成。
严,不是简单粗暴的禁止、干涉,而是更加合理地、科学地要求和行为规范,它本身也是一种教育,正所谓“严师才能出高徒”。
几年来的实践使我明白了,爱并不等于批评上谨小慎微,严也决不是管理上冷酷无情。我们要想把班主任工作做好,就必須遵循“严”与“爱”结合的原则,片面地强调“严”的一面或者矫枉过正,过分强调对学生的爱,都无法完成我们应负的教育任务,更无法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那么,究竟如何处理这二者的关系呢?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告诉我,爱是严的出发点,严是爱的体现,前者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后者是做好这一工作的保证。
以爱攻其心,就是说要关怀、理解、支持学生。正如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的,教师的心应该充满对每一个要与之打交道的具体孩子的爱。这样,才有利于深层次地沟通师生感情,有利于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我在担任班主任的几年中,始终坚持从爱入手,对学生一直采用以情动人、以爱感人的工作方法。不论是丑的还是俊的、是淘气的还是听话的、是性格开朗的还是性格内向的、是干部子弟还是工农子女,都一视同仁,既爱护“金凤凰”又关心“丑小鸭”。例如:学生病了,我送去一份深切的慰问;学生学习上碰到难题,无论那一科,我尽力解答;学生思想有矛盾,我给予分析并指明方向;学生参加体育比赛,我去给他们当啦啦队……这些,无不体现了对学生的关怀。没有理解的爱是肤浅的。例如:有个女生,上课常常无精打采,不专心。我了解到这主要是她家庭出现裂痕的缘故,所以我没有一味的批评她,而是更加关心她,体谅她的苦衷。一方面引导她正确对待家庭的矛盾,克服困难战胜自己;一方面找家长谈心寻找解决方法,慢慢地,小女孩学习又认真了。此外,我以学生的朋友的身份,给学生特别是班干部大力支持,鼓励他们大胆开展各项活动。因为没有支持的爱是空洞的,学生也因为得到老师的支持而更加大胆地开展活动。例如:六·一儿童节的游园活动、校外郊游、班队主题会、国庆联欢彩排等都是学生自己组织进行的,效果也很不错。记得有这么一个班干部,由于工作不得法,大家对他有意见,他自己心里压力也很大。这时,我一方面引导大家设身处地、实事求是地为班干部着想,不带偏见地看问题,;一方面,鼓励他认真干好班级工作,不要灰心,并帮助他学习用科学的方法处理问题,提高他在班上的威信。我用实际行动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从而也得到学生的爱,得到学生的尊敬与信赖,他们开始向我敞开心扉、诉说心声,连那几个爱捣蛋的学生也能与我促膝长谈。
爱,搭起了我和学生间的情感桥梁,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使我更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也更能有的放矢的根据他们的思想实际引导他们朝正确的健康的方向发展。
诚然,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可以激励和感染学生,促使学生内因起作用,但爱毕竟不是万能的,单纯的爱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也不能解决一切人的问题。因此,对学生除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之外,还要“束之以纪”。把严融于爱中,把爱寓于严中,以严导其行。
严,首先要严格管理,即建立一套完整的严格的管理制度。今年我所教的这班,无论是课堂纪律还是课间行为,无论是思想意识还是生活习惯都存在不少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我加强了对班级的管理。先与个别稍有影响力而成绩、纪律较差的学生谈话,指出他们的缺点,肯定他们的长处并向他们说我的工作意图,在取得他们的支持和理解后,旋即“钦点”他们为新一届班干部。然后设立监督栏,让全体学生互相监督,维持班里的纪律。接着,要求班干写出一份工作计划,主要内容是如何管理好我们班。例如:学习委员对早读、自习作出新的规定;劳动委员明确了值日生的职责;宣传委员对班报的出版提出新的建议;体育委员写出课后活动方案等。最后,根据班干部的计划和同学们的意见制定一份班规,使班级的管理常规化,手段民主化。其次,要严之有理。管理措施虽然可以非常严格,但一定要有理,不能不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实际情况。而且不仅要严得有理,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因为只有明白了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才会把被迫行为转化为自觉行为。再次,要严格要求。在班里建章立制之后,学生一致认同没有异议时,就必须在行动上严格要求,务必使学生朝着正确的目标发展。我对学生的要求历来严格且较细致:课间操做不好,我抓;课间起哄追逐,我抓;携带游戏机回校,我抓;班干部违反纪律,我抓且抓得更严。有一次到班上听美术课,课堂纪律很差,学生讲话声音掩盖了老师的声音。对此,我一方面严格批评班干部带头讲话;另一方面又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收到较好效果。另外,为了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我特意搞了一次军训并组织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系列活动……就这样,在爱的前提下实行严格的管理,刚接手不久的这个班有了几点明显的变化:上课讲话、开小差的现象少了,互相督促、勤奋学习的现象多了,教室更清洁了,“两操”更认真了,班上再也没有出现过打架现象,好人好事越来越多了,良好的班风学风正在逐渐形成。
严,不是简单粗暴的禁止、干涉,而是更加合理地、科学地要求和行为规范,它本身也是一种教育,正所谓“严师才能出高徒”。
几年来的实践使我明白了,爱并不等于批评上谨小慎微,严也决不是管理上冷酷无情。我们要想把班主任工作做好,就必須遵循“严”与“爱”结合的原则,片面地强调“严”的一面或者矫枉过正,过分强调对学生的爱,都无法完成我们应负的教育任务,更无法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