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英语作业的批改作为初中英语课堂的延续,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的桥梁。教师通过作业批改掌握了解学生当前的进度和不足,对应调整自己的教学;学生则通过教师的批改,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改正,争取不再犯相同的错误。但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传统的初中英语作业批改方法在引导学生改正错误,鼓励学生自查自纠方面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教师在作业批改方式、批改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改变。
关键词:初中英语;作业批改;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4-067-1
一、批改符号多样化,鼓励学生自查自纠
当前的初中英语批改多采用传统方法,即教师在批改英语作业时,遇到答案正确的就打“√”,答案错误的就打“×”,这种批改方法在理科作业批改中效果明显,学生根据“×”查找错误的题目改正就可以。但在初中英语作业中,不能简单地在一道错题上以“×”下定义,例如“I buy a book yesterday”,这句话是一个错误的句子,一种常见的修改方式为教师直接在句子上打“×”,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可能只认识到这句话写错了,但不易找到错误之处,长此以往会造成学生自信心下降,同时由于教师只是简单地用“×”指出问题并没有具体说明原因,容易造成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降低;另一种方式是教师直接在错误地方写出正确答案,直接把“buy”指出并改成了“bought”,这样做压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无法判断学生在更改后是否真正理解正确答案。因此,在批改符号的选择和应用方面,教师要有所创新。
第一,画框法。教师在批改到学生作业错误之处时,可以在作业错误之处下方画横线,再在题外空白处引出一个底边不封闭的方框,通过这种符号,让学生理解自己错误之处,能针对性地改正错误,同时教师也没有“越俎代庖”地将答案直接告知学生,而是需要学生自主思考,自己改正,将改正后的答案填入未封闭的方框中,教师再次收上作业后订正答案,学生修改正确的话就可以封上方框底部,依然存在问题的话再把具体错误原因写在方框旁边。
第二,特殊符号法。在批改作业前,教师和学生应进行一系列符号的约定,用符号代表订正的含义,例如在单词上画斜线表示单词多余;在单词下方只画横线表示拼写错误;在单词下方画横线后又将“?”写在附近,表示单词人称、时态等出现问题;而单词大小写或者标点符号出现问题,则可直接将错误之处用圆圈圈住表示。通过特殊符号法让学生了解到错误在何处,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查自纠。例如“I buy a book yesterday”,教师在批改时将“buy”下方划一条横线,同时用“?”表示在附近,这样学生在拿到批改的作业后,能知道这句话中“buy”的使用错误,同时也知道了错误的原因在于时态,由于是“yesterday”,所以“buy”要用过去时态“bought”。借助多样的符号批改,不仅节约了教师的批改时间,也有利于学生自查自纠,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批改方式多元化,引导学生改正错误
常见的英语作业批改方式为教师批改,学生反馈,这种批改方式最为普遍也最为实用,但为了能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这种批改方式也可以进行创新完善,实现教师通过作业批改这个桥梁更多地和学生进行交流的目标;同时也可辅助以其他多种批改方式,更好地引导学生认识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热情。
第一,采用教师批语的方式。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影响极大,如果教师只批改作业从不评价,会给学生造成教师高高在上,不接近学生的印象,不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因此教师在每次完成作业批改后,尽可能留下一两句批语,或是鼓励,或是指出这段时间学生存在的问题,甚至是一句名人名言,都能让学生在看到作业时心情激动,对教师指出的问题也能虚心接受。
第二,采用教师面评的方式。教师面评,即为学生上交作业后不离开,教师立即批改,针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这种方法适用于程度较好或较差的学生,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来说,普通的授课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可以在面评时针对学生进行学习内容的深入讲解,以作业为依托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针对程度较差的学生,教师在面批时可以从作业出现的错误点入手,分析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将学生课上没有理解的知识点再次讲解,在引导学生改正错误的同时也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印象加深。
第三,采用鼓励批改的方式。在每次的英语作业批改后教师都会习惯性地打分或区分等级,这样做是为了区分作业的综合完成情况,但初中英语的学习需要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可以采用鼓励批改的方式,等级区别不再那么严格,可以用笑脸代表“满意”和哭脸代表“不满意”来作为评定标准,得了笑脸的学生会努力下次继续得到笑脸,而这次得到哭脸的学生会为下次得到笑脸而努力。通过脸谱的评定方式,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不会造成过于严格的等级区别,增加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
总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要充分理解作业批改的重要性,致力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新改变批改方式、批改方法,恰當运用多样化的批改符号,熟练应用多元化的批改方式,从而真正提高初中英语作业的批改效率和批改效果。
关键词:初中英语;作业批改;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4-067-1
一、批改符号多样化,鼓励学生自查自纠
当前的初中英语批改多采用传统方法,即教师在批改英语作业时,遇到答案正确的就打“√”,答案错误的就打“×”,这种批改方法在理科作业批改中效果明显,学生根据“×”查找错误的题目改正就可以。但在初中英语作业中,不能简单地在一道错题上以“×”下定义,例如“I buy a book yesterday”,这句话是一个错误的句子,一种常见的修改方式为教师直接在句子上打“×”,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可能只认识到这句话写错了,但不易找到错误之处,长此以往会造成学生自信心下降,同时由于教师只是简单地用“×”指出问题并没有具体说明原因,容易造成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降低;另一种方式是教师直接在错误地方写出正确答案,直接把“buy”指出并改成了“bought”,这样做压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无法判断学生在更改后是否真正理解正确答案。因此,在批改符号的选择和应用方面,教师要有所创新。
第一,画框法。教师在批改到学生作业错误之处时,可以在作业错误之处下方画横线,再在题外空白处引出一个底边不封闭的方框,通过这种符号,让学生理解自己错误之处,能针对性地改正错误,同时教师也没有“越俎代庖”地将答案直接告知学生,而是需要学生自主思考,自己改正,将改正后的答案填入未封闭的方框中,教师再次收上作业后订正答案,学生修改正确的话就可以封上方框底部,依然存在问题的话再把具体错误原因写在方框旁边。
第二,特殊符号法。在批改作业前,教师和学生应进行一系列符号的约定,用符号代表订正的含义,例如在单词上画斜线表示单词多余;在单词下方只画横线表示拼写错误;在单词下方画横线后又将“?”写在附近,表示单词人称、时态等出现问题;而单词大小写或者标点符号出现问题,则可直接将错误之处用圆圈圈住表示。通过特殊符号法让学生了解到错误在何处,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查自纠。例如“I buy a book yesterday”,教师在批改时将“buy”下方划一条横线,同时用“?”表示在附近,这样学生在拿到批改的作业后,能知道这句话中“buy”的使用错误,同时也知道了错误的原因在于时态,由于是“yesterday”,所以“buy”要用过去时态“bought”。借助多样的符号批改,不仅节约了教师的批改时间,也有利于学生自查自纠,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批改方式多元化,引导学生改正错误
常见的英语作业批改方式为教师批改,学生反馈,这种批改方式最为普遍也最为实用,但为了能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这种批改方式也可以进行创新完善,实现教师通过作业批改这个桥梁更多地和学生进行交流的目标;同时也可辅助以其他多种批改方式,更好地引导学生认识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热情。
第一,采用教师批语的方式。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影响极大,如果教师只批改作业从不评价,会给学生造成教师高高在上,不接近学生的印象,不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因此教师在每次完成作业批改后,尽可能留下一两句批语,或是鼓励,或是指出这段时间学生存在的问题,甚至是一句名人名言,都能让学生在看到作业时心情激动,对教师指出的问题也能虚心接受。
第二,采用教师面评的方式。教师面评,即为学生上交作业后不离开,教师立即批改,针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这种方法适用于程度较好或较差的学生,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来说,普通的授课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可以在面评时针对学生进行学习内容的深入讲解,以作业为依托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针对程度较差的学生,教师在面批时可以从作业出现的错误点入手,分析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将学生课上没有理解的知识点再次讲解,在引导学生改正错误的同时也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印象加深。
第三,采用鼓励批改的方式。在每次的英语作业批改后教师都会习惯性地打分或区分等级,这样做是为了区分作业的综合完成情况,但初中英语的学习需要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可以采用鼓励批改的方式,等级区别不再那么严格,可以用笑脸代表“满意”和哭脸代表“不满意”来作为评定标准,得了笑脸的学生会努力下次继续得到笑脸,而这次得到哭脸的学生会为下次得到笑脸而努力。通过脸谱的评定方式,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不会造成过于严格的等级区别,增加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
总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要充分理解作业批改的重要性,致力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新改变批改方式、批改方法,恰當运用多样化的批改符号,熟练应用多元化的批改方式,从而真正提高初中英语作业的批改效率和批改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