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万柳朔(Randy),无界空间联合创始人兼CEO,90后,2011年毕业于常春藤名校康奈尔大学,并取得经济专业、中国与亚太研究专业(全系排名第一)双学位。随后,Randy选择回到中国,加入波士顿咨询集团。2015年,借鉴美国“We Work”模式,他创办了中国的“联合办公空间”——无界空间,为创业者提供创业、生活、社交社区。目前,无界空间已在国内开设9家分店
Randy,无界空间联合创始人兼CEO,是一个标准的90后青年,8岁随家人移民美国洛杉矶。
在常春藤名校康奈尔大学就读期间,Randy参与创建了全球性学生组织——全球中国联接(Global Chinese Connection,GCC)。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完全由学生组织与管理的非营利性组织,旨在建立中国未来青年领袖与国际社会交流的平台。凭借出色的沟通力,Randy很快就从中脱颖而出,成为第一批理事会的五位成员之一。这位90后青年虽然是在洛杉矶长大,却一直做着跟中国相关的事情。
2011年毕业时,Randy收到波士顿咨询中国BCG的邀约,工作地点在北京。面对众多呼唤自己留在纽约的忠言,Randy认为人必须要在陌生的环境中才能获得最快的成长。于是,他说服了父母,只身回到中国,殊不知接下来所面临的挑战远比想象中要多得多。
刚刚入职参加BCG中文考试时,Randy有一半的词语都不会写,只能用拼音代替。对于从小在美国生活的Randy而言,文化冲突依旧是不可逾越之沟,他耗时良久才适应中国的处事和交友方式。在从事咨询行业两年半后,Randy已经掌握了部分游戏规则,开始想要更有趣的生活,于是他决定冲往下一关——创业。
种种市场调研后,Randy决定借鉴We Work办公模式,创办具有中国特色的、接地气的、服务更周到的联合办公空间,并取名为“无界空间Woo Space”,意在社区感即家的归属感。与We Work(客户群体为自由职业人)不同的是,无界空间当前主要面对创业者。
作为北京三大联合办公空间之一,Randy创办的无界空间是为早期创业者提供创业及生活、社交等全方面服务的线上线下创业者社区。办公环境兼具美感、功能性和舒适性,被誉为“别人家的办公室”。
从2015年7月第一个空间开幕到现在,无界空间先后获得来自经纬中国、梅花天使、青山资本、艾想、创业最前线、优客工场等机构3轮融资,并在国内开设9家分店。
留学生:在康奈尔大学就读期间。为什么会选择加入全球中国联接?当时你在这个学生组织的工作是什么?
Randy:当时GCC比较吸引我的一点是,它的目的在于能为与中国有关系的或对中国有兴趣的年轻领袖们提供一个平台互相认识、交流,建立学生自己的社交网,我个人对这一出发点颇为认同,所以后来就加入了这个组织。GCC的性质是一个完全由学生独立自主运行的非營利、无党派立场的国际非政府组织。
最开始我是在康奈尔大学创办了分部,是GCC康奈尔大学分会主席、中心管理委员会联络部门负责人。协助GCC从全美20所大学扩张到全球50多所大学的规模,拥有会员一万多名,并负责和管理整个网络60多个分部的内部联络和沟通。随后我加入了GCC总部,担任GCC全球管理中心副主席,主管外部事务,如策划并组织一些全球性的大型论坛等。毕业后,我们成立一个理事会,我也就成为了第一批理事会的五位成员之
留学生:回国的想法是什么时候萌生的?
Randy:回国的想法我在大三的时候就有了,但真正落到实处还是在大四。当时面临着的一个问题就是,毕业后去哪里工作。我自己的直觉是在中国可能学到的东西会更多,毕竟我从小是在美国长大,而中国有国企、有私企、有民企等,感觉自己会有更多的体验和收获,了解不同类型公司做事的不同方式,所以就下定决心要回国。
最终促成我回国的一个契机是2011年9月我收到来自波士顿咨询集团的Offer,邀请我前往中国工作。于是,我义无反顾地来到了北京,在这家全球性管理咨询公司为各个行业领域的跨国公司或本土企业订制解决方案,协助他们进行业务转型。
留学生:你为什么会想要从BCG转向创业?之前对联合办公空间行业有所了解吗?
Randy:其实我一直都有创业的想法。进入BCG之前,我曾和朋友在硅谷开发了一个可以提醒朋友生日、帮人选择生日礼物的程序,每完成一个订单我们会抽取30%-40%的提成。第一次的创业并没有持续多久,我选择了加入BCG。在BCG工作两年多后,我觉得自己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人脉,掌握了足够多的技能,并且也有了一定的积蓄,于是决定辞职寻找创业机会。
之前在纽约的一些朋友搞创业时,我曾对联合办公有过一些侧面了解。像科技寺创业空间和上海的联合创业办公社这两家是我一直都知道的。当时也是比较看好这个市场前景和需求,所以就研究了一下We Work的办公模式,在经过一系列的市场调查后,决定开始做联合办公空间。但没想到的是,无界空间刚起步就赶上了政府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也直接带动了整个联合办公空间行业的发展。而无界空间与优客工场的股权战略合作也将联合办公趋势推向了一个新的层面。
留学生:一般而言。80后、90后海归回国创业时都会在资源、融入、交际等方面有所欠缺。据了解。无界空间创始团队的几位核心成员基本上都是毕业于名校的90后海归。那在创业阶段会不会也存在类似问题?
Randy:这方面的话,问题不算很大,毕竟我已经在国内生活和工作3年多了,也积累了一些人脉。我认为创业一定要发挥自己的优势,让这些所谓的短板通过自己的业绩、个人能力来慢慢地进行弥补。的确,创业伊始,我们在国内地产界的人脉资源几乎是零,但通过我们后期设计的成品、开拓的市场、作出的创新,很多人开始逐渐认可并愿意跟我们合作交流。
留学生:从2015年7月到现在。无界空间一直在不断扩张的原因是什么? Randy:不断扩张的主要原因是整个市场都在快速扩张,我们得跟着市场的节奏走。另外,我们的理念是既然创办了无界空间就要把它做大,往上市的方向发展。对所有创业企业来说,身处资本寒冬中,跑在前面的优秀企业,反而更容易被资本市场发现。我觉得无界空间做得比较好的一点就是,即便在快速擴张模式下仍能够整体上保持较高的入驻率。
留学生:基于国内现状考虑。这类联合办公如何确保社交的连接性?无界空间所主张的“社区感”,你可以简单描述一下吗?
Randy:联合办公的核心就在于实现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即怎么把不同行业的人私下聚在一起交流,我们在这方面也是下足了功夫:首先从设计角度来看,你必须设计一个非常开放的空间,当然这不代表全部都是开放式的工位(我们会在每个空间设计时考虑平衡,毕竟中国人对于纯开放空间不是非常喜欢),但是整体的设计感要保证非常的开放。在无界空间的设计中,把工位、休息区、交流区融合在一个空间体系里,目的就是为了鼓励入驻者相互交流。其次要组织一些兴趣类活动(如体育大赛、万圣节派对等),把单个空间里的人连接在一起。最后就是组织不同社区之间的交流活动,如电影会等。
所谓社区感,其实就是一种“家”的归属感。在紧张工作的同时,入驻者可以互相帮助,结识新的朋友,共享创业经验及资源。让不同行业的人在一起交流,让互不认识的人能够互相帮助,这就是我所认识的社区感。
留学生:无界空间的目标群体部是一些90后的创业营吗?
Randy:虽然无界空间创办伊始就主打年轻、海归和高端创业人群,但现在已经不再局限于创业企业了,我们和一些中小型企业都有在谈合作项目。
留学生:联合办公鼻祖We Work悄然入华是不是“狼来了”?据悉,全国众创空间已超过1.6万家。无界空间如何脱颖而出?
Randy:我个人认为We Work入华是件好事,毕竟目前国内的联合办公空间市场还处在一个萌芽阶段,我们非常欢迎新的玩家参与进来,因为有高手的加入,才能提升整个行业。另外,We Work的市场定位和定价跟我们有所不同,所以我们之间不会存在那么多的竞争。而且我们也希望We Work的进驻能带来一定的效应,提高大家对这一行业的认知度。
联合办公空间行业在不断扩张的同时,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所以目前的市场现状是供不应求。大家既保持独立、各自成长,又能够合作互动,并没有说是已经白热化到你死我活的竞争状态。
我相信这1.6万家众创空间中有90%-95%的比例是只有一家店的。众创空间做一家很简单,但是如果你想要做连锁店,慢慢建立自己的品牌,那就不可同日而语了。众创空间要扩张,必须打造品牌影响力,这也就需要你拥有相当的规模、具备一定的知名度才能够实现这一目标。
留学生:回顾归国创业这段历程,你本人有何感想?
Randy:其实于我而言,创业的最大收获就是它在教我不断的失败,在无数次失败后磨练自己、学习经验。作为一个∞后创业者,其实我之前的人生阅历比较少,思维也很简单,通过创业结识了一些经验丰富的长辈,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当然,创业这段时间也对自己的分析能力有所提升。每天面临着新的问题,你不得不学会思考,怎么克服它、解决它。我觉得创业者最重要的是要摆正好心态。通过各种失败和挫折的洗礼,你要学会以一颗平静的心态坦然面对和解决各种问题。
Randy,无界空间联合创始人兼CEO,是一个标准的90后青年,8岁随家人移民美国洛杉矶。
在常春藤名校康奈尔大学就读期间,Randy参与创建了全球性学生组织——全球中国联接(Global Chinese Connection,GCC)。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完全由学生组织与管理的非营利性组织,旨在建立中国未来青年领袖与国际社会交流的平台。凭借出色的沟通力,Randy很快就从中脱颖而出,成为第一批理事会的五位成员之一。这位90后青年虽然是在洛杉矶长大,却一直做着跟中国相关的事情。
2011年毕业时,Randy收到波士顿咨询中国BCG的邀约,工作地点在北京。面对众多呼唤自己留在纽约的忠言,Randy认为人必须要在陌生的环境中才能获得最快的成长。于是,他说服了父母,只身回到中国,殊不知接下来所面临的挑战远比想象中要多得多。
刚刚入职参加BCG中文考试时,Randy有一半的词语都不会写,只能用拼音代替。对于从小在美国生活的Randy而言,文化冲突依旧是不可逾越之沟,他耗时良久才适应中国的处事和交友方式。在从事咨询行业两年半后,Randy已经掌握了部分游戏规则,开始想要更有趣的生活,于是他决定冲往下一关——创业。
种种市场调研后,Randy决定借鉴We Work办公模式,创办具有中国特色的、接地气的、服务更周到的联合办公空间,并取名为“无界空间Woo Space”,意在社区感即家的归属感。与We Work(客户群体为自由职业人)不同的是,无界空间当前主要面对创业者。
作为北京三大联合办公空间之一,Randy创办的无界空间是为早期创业者提供创业及生活、社交等全方面服务的线上线下创业者社区。办公环境兼具美感、功能性和舒适性,被誉为“别人家的办公室”。
从2015年7月第一个空间开幕到现在,无界空间先后获得来自经纬中国、梅花天使、青山资本、艾想、创业最前线、优客工场等机构3轮融资,并在国内开设9家分店。
留学生:在康奈尔大学就读期间。为什么会选择加入全球中国联接?当时你在这个学生组织的工作是什么?
Randy:当时GCC比较吸引我的一点是,它的目的在于能为与中国有关系的或对中国有兴趣的年轻领袖们提供一个平台互相认识、交流,建立学生自己的社交网,我个人对这一出发点颇为认同,所以后来就加入了这个组织。GCC的性质是一个完全由学生独立自主运行的非營利、无党派立场的国际非政府组织。
最开始我是在康奈尔大学创办了分部,是GCC康奈尔大学分会主席、中心管理委员会联络部门负责人。协助GCC从全美20所大学扩张到全球50多所大学的规模,拥有会员一万多名,并负责和管理整个网络60多个分部的内部联络和沟通。随后我加入了GCC总部,担任GCC全球管理中心副主席,主管外部事务,如策划并组织一些全球性的大型论坛等。毕业后,我们成立一个理事会,我也就成为了第一批理事会的五位成员之
留学生:回国的想法是什么时候萌生的?
Randy:回国的想法我在大三的时候就有了,但真正落到实处还是在大四。当时面临着的一个问题就是,毕业后去哪里工作。我自己的直觉是在中国可能学到的东西会更多,毕竟我从小是在美国长大,而中国有国企、有私企、有民企等,感觉自己会有更多的体验和收获,了解不同类型公司做事的不同方式,所以就下定决心要回国。
最终促成我回国的一个契机是2011年9月我收到来自波士顿咨询集团的Offer,邀请我前往中国工作。于是,我义无反顾地来到了北京,在这家全球性管理咨询公司为各个行业领域的跨国公司或本土企业订制解决方案,协助他们进行业务转型。
留学生:你为什么会想要从BCG转向创业?之前对联合办公空间行业有所了解吗?
Randy:其实我一直都有创业的想法。进入BCG之前,我曾和朋友在硅谷开发了一个可以提醒朋友生日、帮人选择生日礼物的程序,每完成一个订单我们会抽取30%-40%的提成。第一次的创业并没有持续多久,我选择了加入BCG。在BCG工作两年多后,我觉得自己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人脉,掌握了足够多的技能,并且也有了一定的积蓄,于是决定辞职寻找创业机会。
之前在纽约的一些朋友搞创业时,我曾对联合办公有过一些侧面了解。像科技寺创业空间和上海的联合创业办公社这两家是我一直都知道的。当时也是比较看好这个市场前景和需求,所以就研究了一下We Work的办公模式,在经过一系列的市场调查后,决定开始做联合办公空间。但没想到的是,无界空间刚起步就赶上了政府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也直接带动了整个联合办公空间行业的发展。而无界空间与优客工场的股权战略合作也将联合办公趋势推向了一个新的层面。
留学生:一般而言。80后、90后海归回国创业时都会在资源、融入、交际等方面有所欠缺。据了解。无界空间创始团队的几位核心成员基本上都是毕业于名校的90后海归。那在创业阶段会不会也存在类似问题?
Randy:这方面的话,问题不算很大,毕竟我已经在国内生活和工作3年多了,也积累了一些人脉。我认为创业一定要发挥自己的优势,让这些所谓的短板通过自己的业绩、个人能力来慢慢地进行弥补。的确,创业伊始,我们在国内地产界的人脉资源几乎是零,但通过我们后期设计的成品、开拓的市场、作出的创新,很多人开始逐渐认可并愿意跟我们合作交流。
留学生:从2015年7月到现在。无界空间一直在不断扩张的原因是什么? Randy:不断扩张的主要原因是整个市场都在快速扩张,我们得跟着市场的节奏走。另外,我们的理念是既然创办了无界空间就要把它做大,往上市的方向发展。对所有创业企业来说,身处资本寒冬中,跑在前面的优秀企业,反而更容易被资本市场发现。我觉得无界空间做得比较好的一点就是,即便在快速擴张模式下仍能够整体上保持较高的入驻率。
留学生:基于国内现状考虑。这类联合办公如何确保社交的连接性?无界空间所主张的“社区感”,你可以简单描述一下吗?
Randy:联合办公的核心就在于实现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即怎么把不同行业的人私下聚在一起交流,我们在这方面也是下足了功夫:首先从设计角度来看,你必须设计一个非常开放的空间,当然这不代表全部都是开放式的工位(我们会在每个空间设计时考虑平衡,毕竟中国人对于纯开放空间不是非常喜欢),但是整体的设计感要保证非常的开放。在无界空间的设计中,把工位、休息区、交流区融合在一个空间体系里,目的就是为了鼓励入驻者相互交流。其次要组织一些兴趣类活动(如体育大赛、万圣节派对等),把单个空间里的人连接在一起。最后就是组织不同社区之间的交流活动,如电影会等。
所谓社区感,其实就是一种“家”的归属感。在紧张工作的同时,入驻者可以互相帮助,结识新的朋友,共享创业经验及资源。让不同行业的人在一起交流,让互不认识的人能够互相帮助,这就是我所认识的社区感。
留学生:无界空间的目标群体部是一些90后的创业营吗?
Randy:虽然无界空间创办伊始就主打年轻、海归和高端创业人群,但现在已经不再局限于创业企业了,我们和一些中小型企业都有在谈合作项目。
留学生:联合办公鼻祖We Work悄然入华是不是“狼来了”?据悉,全国众创空间已超过1.6万家。无界空间如何脱颖而出?
Randy:我个人认为We Work入华是件好事,毕竟目前国内的联合办公空间市场还处在一个萌芽阶段,我们非常欢迎新的玩家参与进来,因为有高手的加入,才能提升整个行业。另外,We Work的市场定位和定价跟我们有所不同,所以我们之间不会存在那么多的竞争。而且我们也希望We Work的进驻能带来一定的效应,提高大家对这一行业的认知度。
联合办公空间行业在不断扩张的同时,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所以目前的市场现状是供不应求。大家既保持独立、各自成长,又能够合作互动,并没有说是已经白热化到你死我活的竞争状态。
我相信这1.6万家众创空间中有90%-95%的比例是只有一家店的。众创空间做一家很简单,但是如果你想要做连锁店,慢慢建立自己的品牌,那就不可同日而语了。众创空间要扩张,必须打造品牌影响力,这也就需要你拥有相当的规模、具备一定的知名度才能够实现这一目标。
留学生:回顾归国创业这段历程,你本人有何感想?
Randy:其实于我而言,创业的最大收获就是它在教我不断的失败,在无数次失败后磨练自己、学习经验。作为一个∞后创业者,其实我之前的人生阅历比较少,思维也很简单,通过创业结识了一些经验丰富的长辈,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当然,创业这段时间也对自己的分析能力有所提升。每天面临着新的问题,你不得不学会思考,怎么克服它、解决它。我觉得创业者最重要的是要摆正好心态。通过各种失败和挫折的洗礼,你要学会以一颗平静的心态坦然面对和解决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