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放题是相对传统的封闭题而言的,是指试题从命题、答题到评价全方位的开放。封闭题的特点是有“完备的条件”,“固定的答案”,定向性强,成绩评价近乎唯一性。封闭性试题以纯粹考查学生对政治的识记能力为目的,从内容到形式呆板僵化、千人一面。政治开放性试题的设定和推行是依据新课程下政治中考命题原则发生变化而提出的,开放性试题除了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尤其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加强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放性试题集中了应用性、实践性、探究性、综合性等特点于一体,试题灵活多样、新鲜时尚,活化基础知识,淡化死记硬背,能给学生留下一个创新思维的空间,同时更是渗透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
1 初中政治开放题的价值
1.1 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学生认知活动中较高层次上的思维活动。低级思维能力并非不重要,学习总是从记忆事实开始,然后才逐步领会并最终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低级思维能力是关乎认知范畴的,高级思维能力是关乎元认知范畴的;低级思维能力是高级思维能力的基础,而后者可以更好地促进前者的发展。传统教学过多地注重了学生低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评价,没有引导学生思维水平进一步深化,促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形成。现代社会更需要个体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与创新性,更需要个体表现出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分析、综合、评价等高级思维成分。开放题注重评价学生的高级思维发展水平,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学习的深入。
1.2 提升学生探究能力
传统的教学只在课内进行,目的是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学生的课外学习生活和实践能力几乎是一片空白,课堂教学成为唯一的知识来源,使学生的视野缩小到极小的范围。开放题的出现和大量应用,让学生有机会去课外校外走一走,看一看,并且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外书籍。学生政治要到整个社会中,社会足够学习政治的大课堂。这样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将被动接受性学习转向主动探究性学习。
1.3 考查学生潜在素质
以往,我们的教师总是低估学生的能力,认为初中阶段的学生,世界观尚未形成,是被动接受知识的阶段,在学习上很难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所以认为在教学模式上采用灌输是合理的。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我们认识到以往的想法和做法有不正确的地方,整齐划一的灌输式教学不仅违背传统教育因材施教的原则,而且与当代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也是格格不入的。
开放题立足于学生素质的整体发展,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侧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强调主动积极的思维,以学生自主活动、实践探究为主。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激发学生的质疑求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形成探索、发现的创新意识,因此,符合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2 政治开放题的编制方法
2.1 答案多元的选材内容
选材内容具备可能的多元化结论是编制此类题目的前提条件。答案多元的选材内容可以提供给学生思维发散的广阔空间。但这不是说开放题的编制具有很大的选材上的局限性,而是说我们应充分挖掘每一个知识点的相关知识和背景支撑,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一个更为宏观的视野下看待选材内容和成题视角,更为科学的处理知识点和知识面的关系。如果命题人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不难发现其实许多的知识点都处在某种多元化的视域内。
2.2 思维发散的设问方式
采用能引发学生发散思维的设问方式是编制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挖掘内容的多层次性和多元化的保证,也是学生思维发散的导火索。如果没有引发学生发散思维的设问方式,学生很容易局限于某一种答案而不能深入思考,不能体会试题的精彩,不能发挥试题的功用。常用的设问方式有:“请从不同角度……”、“合理化建议……”、“请谈谈可能的……”、“你的看法是……”等等。另外,在题干处可能限制学生思路的位置,做空缺处理是一种开放性的设问方式。但同时也应注意,在多元化的答案的背景下,设问方式也是把握试题开放度的关口。不能让学生在题目中不能自拔。毕竟,开放题的圆满解答需要合作而不是仅仅个人努力。
2.3 与相关学科融合
传统教学中过多地强调了学科壁垒,本来紧密结合的脱胎于同一母体的各学科知识“老死不相往来”,人为地割裂了知识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使得学生掌握的知识失之片面,不能很好地应用于实际的具体问题。所以,相对于传统的封闭体而言,与相关学科融合是开放题得以体现开放性的重要方面。
2.4 从现实生活中建模
生活是政治开放题永不枯竭的源泉。封闭题在许多情况下忽略掉现实中的某些因素,对思考方向做出具体定向,是对现实问题加以简化而形成的,其后果必然是现实状况较为粗糙的刻画。政治开放题虽不能说就是对现实生活全息式的刻画,但相比较而言,常常是考虑更多的因素以增加问题的开放性,这样就产生相对意义下与现实误差更小的逼近。相对于封闭题为寻求单一答案而对众多因素予以排除不同,政治开放题重在对因素与问题的关联做出分析,推出多因素作用下可能产生的不同结果,尊重了生活的真实性。这类试题要求命题人能用政治的眼睛关注生产和生活实际,并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学科问题的能力。这里,保持现实与政治开放题模型之间的必要张力是基本原则,不能以问题与现实生活完全吻合为标准,而是用政治知识对现实解释的满意程度作为取舍根据。
3 开放题的编制应避免的误区
3.1 脱离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
脱离课程标准,造成评价目标偏移;脱离学生实际,造成学生无所适从。失去编制基本准则的保证,无论怎样用心良苦的设计都只能是一个失败的开放题。
3.2 杜撰虚构编题材料
如若开放题的编制杜撰虚构编题材料,则会脱离生产或生活实际而缺少生命力。开放题的编制要强调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使学生觉得真实可信,从而热爱生活,热爱科学,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关心身边的每一件事,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而单纯的为追求新奇而杜撰虚构题干材料,只会影响科学的严肃性和开放题的科学性。
3.3 过于追求新奇
开放性试题,题目提供的信息应该是初中学生可以接受和理解的,如果提供的信息陌生度过高、图表资料过多、文字量过大,易造成学生情绪紧张,不利于他们将己有知识迁移到题设情境中,达不到将知识内化为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本法.思想政治“开放题”创新设计例说[J].教学与管理,2001.
[2] 周培柔.高中政治开放性试题的SOLO评分方案研究[J].考试研究,2011.
1 初中政治开放题的价值
1.1 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学生认知活动中较高层次上的思维活动。低级思维能力并非不重要,学习总是从记忆事实开始,然后才逐步领会并最终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低级思维能力是关乎认知范畴的,高级思维能力是关乎元认知范畴的;低级思维能力是高级思维能力的基础,而后者可以更好地促进前者的发展。传统教学过多地注重了学生低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评价,没有引导学生思维水平进一步深化,促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形成。现代社会更需要个体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与创新性,更需要个体表现出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分析、综合、评价等高级思维成分。开放题注重评价学生的高级思维发展水平,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学习的深入。
1.2 提升学生探究能力
传统的教学只在课内进行,目的是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学生的课外学习生活和实践能力几乎是一片空白,课堂教学成为唯一的知识来源,使学生的视野缩小到极小的范围。开放题的出现和大量应用,让学生有机会去课外校外走一走,看一看,并且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外书籍。学生政治要到整个社会中,社会足够学习政治的大课堂。这样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将被动接受性学习转向主动探究性学习。
1.3 考查学生潜在素质
以往,我们的教师总是低估学生的能力,认为初中阶段的学生,世界观尚未形成,是被动接受知识的阶段,在学习上很难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所以认为在教学模式上采用灌输是合理的。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我们认识到以往的想法和做法有不正确的地方,整齐划一的灌输式教学不仅违背传统教育因材施教的原则,而且与当代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也是格格不入的。
开放题立足于学生素质的整体发展,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侧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强调主动积极的思维,以学生自主活动、实践探究为主。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激发学生的质疑求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形成探索、发现的创新意识,因此,符合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2 政治开放题的编制方法
2.1 答案多元的选材内容
选材内容具备可能的多元化结论是编制此类题目的前提条件。答案多元的选材内容可以提供给学生思维发散的广阔空间。但这不是说开放题的编制具有很大的选材上的局限性,而是说我们应充分挖掘每一个知识点的相关知识和背景支撑,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一个更为宏观的视野下看待选材内容和成题视角,更为科学的处理知识点和知识面的关系。如果命题人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不难发现其实许多的知识点都处在某种多元化的视域内。
2.2 思维发散的设问方式
采用能引发学生发散思维的设问方式是编制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挖掘内容的多层次性和多元化的保证,也是学生思维发散的导火索。如果没有引发学生发散思维的设问方式,学生很容易局限于某一种答案而不能深入思考,不能体会试题的精彩,不能发挥试题的功用。常用的设问方式有:“请从不同角度……”、“合理化建议……”、“请谈谈可能的……”、“你的看法是……”等等。另外,在题干处可能限制学生思路的位置,做空缺处理是一种开放性的设问方式。但同时也应注意,在多元化的答案的背景下,设问方式也是把握试题开放度的关口。不能让学生在题目中不能自拔。毕竟,开放题的圆满解答需要合作而不是仅仅个人努力。
2.3 与相关学科融合
传统教学中过多地强调了学科壁垒,本来紧密结合的脱胎于同一母体的各学科知识“老死不相往来”,人为地割裂了知识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使得学生掌握的知识失之片面,不能很好地应用于实际的具体问题。所以,相对于传统的封闭体而言,与相关学科融合是开放题得以体现开放性的重要方面。
2.4 从现实生活中建模
生活是政治开放题永不枯竭的源泉。封闭题在许多情况下忽略掉现实中的某些因素,对思考方向做出具体定向,是对现实问题加以简化而形成的,其后果必然是现实状况较为粗糙的刻画。政治开放题虽不能说就是对现实生活全息式的刻画,但相比较而言,常常是考虑更多的因素以增加问题的开放性,这样就产生相对意义下与现实误差更小的逼近。相对于封闭题为寻求单一答案而对众多因素予以排除不同,政治开放题重在对因素与问题的关联做出分析,推出多因素作用下可能产生的不同结果,尊重了生活的真实性。这类试题要求命题人能用政治的眼睛关注生产和生活实际,并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学科问题的能力。这里,保持现实与政治开放题模型之间的必要张力是基本原则,不能以问题与现实生活完全吻合为标准,而是用政治知识对现实解释的满意程度作为取舍根据。
3 开放题的编制应避免的误区
3.1 脱离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
脱离课程标准,造成评价目标偏移;脱离学生实际,造成学生无所适从。失去编制基本准则的保证,无论怎样用心良苦的设计都只能是一个失败的开放题。
3.2 杜撰虚构编题材料
如若开放题的编制杜撰虚构编题材料,则会脱离生产或生活实际而缺少生命力。开放题的编制要强调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使学生觉得真实可信,从而热爱生活,热爱科学,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关心身边的每一件事,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而单纯的为追求新奇而杜撰虚构题干材料,只会影响科学的严肃性和开放题的科学性。
3.3 过于追求新奇
开放性试题,题目提供的信息应该是初中学生可以接受和理解的,如果提供的信息陌生度过高、图表资料过多、文字量过大,易造成学生情绪紧张,不利于他们将己有知识迁移到题设情境中,达不到将知识内化为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本法.思想政治“开放题”创新设计例说[J].教学与管理,2001.
[2] 周培柔.高中政治开放性试题的SOLO评分方案研究[J].考试研究,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