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晋时“东山再起”的主人公,创造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的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其家族是流寓江东的北方世家大族。他年过40才出来当官。“洛下书生咏”就是说的谢安会用洛阳腔调念书吟诗的事。
本来,用洛阳腔读诗没有什么了不起,但这事发生在谢安身上,就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谢安是当时的大名人,其地位和今天追星族热捧的当红明星没有两样,一举一动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史书上记载“(谢)安能作洛下书生咏,而少有鼻疾,语音浊。后名流多学其咏,弗能及,手掩鼻而吟焉。”谢安患有鼻炎,估计比较严重,说不定长了鼻息肉,发音的时候鼻音重浊,给人造成一种傲慢和不屑一顾的错觉,这倒很符合谢安的名士风度,
一时间谢安的发音,引得当时的江南名士纷纷效仿。
而这些所谓的名士无论怎么模仿,都发不出和谢安一样的浑浊的鼻音,万般无奈之下,有人竟捏着鼻子读书,一时,很多读书人心甘情愿成了模仿谢安的奴隶,他们迷失在“洛下书生咏”的鼻音之中,自以为高雅。
一次,桓温请谢安和王坦之赴宴。实际上是想除掉他们,以扫平他夺权道路上的障碍。王坦之早有预感。吓得要命,问谢安如果桓温带武士设下埋伏怎么办,谢安却神情镇定。要他不要多想。
二人落座之后,王坦之更是紧张,以至于汗水湿衣了。谢安走上台阶。看了看四周的带刀武士,说:“我听说有道之臣,派兵安守四方,可您为什么将这些人安排在这里呢!”一番话说得桓温有些尴尬,接着谢安擤了擤鼻子,用标准的洛阳音朗诵起嵇康的《赠秀才人军诗》:“浩浩洪流,带我邦畿。萋萋绿林。奋荣扬晖……”,如此高贵的鼻音浓重的洛阳话一开腔,桓温被彻底震住了,挥退了埋伏的刀斧手,并与谢安畅饮一场。虽然“洛下书生咏”不是桓温不杀谢安的主要原因,但不得不承认谢安的“洛下书生咏”当时确实起到了化解杀气的作用。后来桓温死了,谢安掌权,“洛下书生咏”的名气更大。简直成了“官方语言”。只有画家顾恺之对这种语言潮流不感兴趣,有人曾请他作“洛下书生咏”。他讥讽说:“我为什么要学这种‘老婢声’!”“婢”有轻贱之意,据说是谢安远不如桓温以前重顾恺之,看来,顾恺之并不是真看不起“洛生咏”,不过是发泄对谢安的不满罢了。
后世文人对谢安的风流气度一直十分仰慕。李白就是一位铁杆“谢迷”,他曾多次重踏谢安的足迹,缅怀谢安,并在诗中表达对谢安的钦佩。如“冶城访古迹,犹有谢安墩”,“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
今人考证出我国古代以洛阳音为标准音,按专家的说法,此普通话已经有四千多年悠久的历史,为了让今天的读者感同身受,专家还专门选出两句唐诗作示范,“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果用古代普通话读,发音应该是“将则蒙虐广,捏节底尚爽”了,这无疑是一件很有想象力的事情。
编辑 李章
本来,用洛阳腔读诗没有什么了不起,但这事发生在谢安身上,就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谢安是当时的大名人,其地位和今天追星族热捧的当红明星没有两样,一举一动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史书上记载“(谢)安能作洛下书生咏,而少有鼻疾,语音浊。后名流多学其咏,弗能及,手掩鼻而吟焉。”谢安患有鼻炎,估计比较严重,说不定长了鼻息肉,发音的时候鼻音重浊,给人造成一种傲慢和不屑一顾的错觉,这倒很符合谢安的名士风度,
一时间谢安的发音,引得当时的江南名士纷纷效仿。
而这些所谓的名士无论怎么模仿,都发不出和谢安一样的浑浊的鼻音,万般无奈之下,有人竟捏着鼻子读书,一时,很多读书人心甘情愿成了模仿谢安的奴隶,他们迷失在“洛下书生咏”的鼻音之中,自以为高雅。
一次,桓温请谢安和王坦之赴宴。实际上是想除掉他们,以扫平他夺权道路上的障碍。王坦之早有预感。吓得要命,问谢安如果桓温带武士设下埋伏怎么办,谢安却神情镇定。要他不要多想。
二人落座之后,王坦之更是紧张,以至于汗水湿衣了。谢安走上台阶。看了看四周的带刀武士,说:“我听说有道之臣,派兵安守四方,可您为什么将这些人安排在这里呢!”一番话说得桓温有些尴尬,接着谢安擤了擤鼻子,用标准的洛阳音朗诵起嵇康的《赠秀才人军诗》:“浩浩洪流,带我邦畿。萋萋绿林。奋荣扬晖……”,如此高贵的鼻音浓重的洛阳话一开腔,桓温被彻底震住了,挥退了埋伏的刀斧手,并与谢安畅饮一场。虽然“洛下书生咏”不是桓温不杀谢安的主要原因,但不得不承认谢安的“洛下书生咏”当时确实起到了化解杀气的作用。后来桓温死了,谢安掌权,“洛下书生咏”的名气更大。简直成了“官方语言”。只有画家顾恺之对这种语言潮流不感兴趣,有人曾请他作“洛下书生咏”。他讥讽说:“我为什么要学这种‘老婢声’!”“婢”有轻贱之意,据说是谢安远不如桓温以前重顾恺之,看来,顾恺之并不是真看不起“洛生咏”,不过是发泄对谢安的不满罢了。
后世文人对谢安的风流气度一直十分仰慕。李白就是一位铁杆“谢迷”,他曾多次重踏谢安的足迹,缅怀谢安,并在诗中表达对谢安的钦佩。如“冶城访古迹,犹有谢安墩”,“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
今人考证出我国古代以洛阳音为标准音,按专家的说法,此普通话已经有四千多年悠久的历史,为了让今天的读者感同身受,专家还专门选出两句唐诗作示范,“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果用古代普通话读,发音应该是“将则蒙虐广,捏节底尚爽”了,这无疑是一件很有想象力的事情。
编辑 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