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浙江省餐饮行业协会将办公地点和新菜品研发中心迁至中策职业学校,实现了行会驻校,缩小了行业参与专业教学指导的时空距离。学校烹饪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及标准的制定、课程设置等,都由行业协会和学校共同完成。行业协会聚合各种资源,在学校举办多项高规格、高水平的餐饮赛事,搭建起行校企技术文化交流及创新的平台。学校发挥资源优势,及时“反哺”行业,如参与制定餐饮行业从业标准、人才培养标准和美食街菜品质量标准研制等,实现了行业发展与专业发展互融共进。
学校与全国餐饮龙头企业签订“订单”,采取“双轨制滚动式”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量身订做”人才。在五星级连锁酒店设立“企业教室”,按照酒店“用工季节性”和“一天作息规律”,开展“忙时(5月和10月,上午10-12点、下午4-6点)实习,闲时(下午2-4点)学习”的分段式课程教学,学生在烹饪大师的帮带下真操实练,实现了教学形式与企业用工形式、教学成果与企业产品的融合。
学校以市场需求为依据,围绕烹饪技能训练和专业知识这条主轴,将所有烹饪相关课程特别是文化课程进行重新拆分、整合和集成,进行项目化设计,并构建分层式项目管理体系。按照项目将课程内容进行拆分,相应地形成三级课程内容体系和三级项目管理体系,由项目管理员、部门经理和项目经理三级项目管理层不间断地对知识、技能进行分析、调整、整合和传递,形成整个项目的监控、评价和管理系统,实现了课程内容与企业需求、课程管理与企业项目管理的融合。
学校以建设烹饪艺术博物馆为载体,传承产业行业文化。学校创建的烹饪艺术博物馆,不仅成为浙江传统烹饪艺术文化的传播基地,也提升了学校烹饪专业的文化品味,为学生成为技能娴熟、德技双馨的“儒厨”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实现了产业文化与专业文化的融合。
切实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是实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关键环节。行会驻校,缩短的不仅仅是产教的时空距离,也在观念及文化层面升华了融合的本义。根据行业及专业特点创建“企业教室”,按照用工特点及企业作息时间安排实习实训及理论教学,既节约了校企合作成本,又使企业实现了利润最大化。当前,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已成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对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其运行过程中如何利用好市场因素,既体现市场在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又体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以培养人、发展人为本质的价值追求,是一个极其尖锐但又必须面对的问题。杭州中策职业学校烹饪专业的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案例表明,市场因素作用于校企合作的内容及形式是多样的,发挥市场作用的方式亦是多样的,其关键是要挖掘行业及岗位工作的特质,以文化涵养人,以学生产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和价值感为基础,以行业企业的利益达成及学校的专业成长为目标,寻求市场逻辑、工作逻辑与人的全面发展的逻辑的统一,才是校企融合的关键节点。
学校与全国餐饮龙头企业签订“订单”,采取“双轨制滚动式”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量身订做”人才。在五星级连锁酒店设立“企业教室”,按照酒店“用工季节性”和“一天作息规律”,开展“忙时(5月和10月,上午10-12点、下午4-6点)实习,闲时(下午2-4点)学习”的分段式课程教学,学生在烹饪大师的帮带下真操实练,实现了教学形式与企业用工形式、教学成果与企业产品的融合。
学校以市场需求为依据,围绕烹饪技能训练和专业知识这条主轴,将所有烹饪相关课程特别是文化课程进行重新拆分、整合和集成,进行项目化设计,并构建分层式项目管理体系。按照项目将课程内容进行拆分,相应地形成三级课程内容体系和三级项目管理体系,由项目管理员、部门经理和项目经理三级项目管理层不间断地对知识、技能进行分析、调整、整合和传递,形成整个项目的监控、评价和管理系统,实现了课程内容与企业需求、课程管理与企业项目管理的融合。
学校以建设烹饪艺术博物馆为载体,传承产业行业文化。学校创建的烹饪艺术博物馆,不仅成为浙江传统烹饪艺术文化的传播基地,也提升了学校烹饪专业的文化品味,为学生成为技能娴熟、德技双馨的“儒厨”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实现了产业文化与专业文化的融合。
切实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是实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关键环节。行会驻校,缩短的不仅仅是产教的时空距离,也在观念及文化层面升华了融合的本义。根据行业及专业特点创建“企业教室”,按照用工特点及企业作息时间安排实习实训及理论教学,既节约了校企合作成本,又使企业实现了利润最大化。当前,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已成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对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其运行过程中如何利用好市场因素,既体现市场在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又体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以培养人、发展人为本质的价值追求,是一个极其尖锐但又必须面对的问题。杭州中策职业学校烹饪专业的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案例表明,市场因素作用于校企合作的内容及形式是多样的,发挥市场作用的方式亦是多样的,其关键是要挖掘行业及岗位工作的特质,以文化涵养人,以学生产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和价值感为基础,以行业企业的利益达成及学校的专业成长为目标,寻求市场逻辑、工作逻辑与人的全面发展的逻辑的统一,才是校企融合的关键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