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使之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简单地说“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学生在相当程度上是受本能驱动的,环境中的诸多因素都在向他们挑战,他们对此感到好奇,并渴望发现、渴望认识、渴望解决问题。然而由于课堂教学中的无效甚至负效:如教学方法形式化;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不到位;精心设计问题的意识淡薄;现代技术运用的喧宾夺主;教师依旧主宰课堂教学,学生只能被动听讲,这样原本充满情趣,充满探究的语文学习过程变得索然无味。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潜力又如何能发挥呢?
那么,怎样使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起来呢? 我以为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重视课堂教学方式的有效性,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语文课堂在实施启发式,讨论式,对话式的教学方式时要重视其有效性,而不能搞形式主义。
1.提高启发式的效率
启发式教学不能只是老师问,学生答。启发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的大脑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状态,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启发问题提出后,学生就可以针对这个问题顺着自己的思路,享有最大限度的空间,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挖掘解决问题的创造潜能,使不同的学生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探索途径,并收获不同的探索果实,享有学之乐趣。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思考的平台,以及重组知识,解决新情况和实际问题的过程,要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探索中,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2.关注讨论过程引发学生质疑解惑
课堂讨论是一个开放系统,有利于深化学生的认识,纠正知识错误。除了讨论的问题坚持主要源于学生之外,教师精心选定讨论议题时,应考虑了以下四个因素:一是要选择与达成教学目标关系紧密的议题。二是要选择容易引发争论的议题,以营造课堂讨论的气氛。三是应选择学生目前独立理解不了、解决不了的议题,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高层次发展。四是应选择深浅程度不一的各类选题,让班里语文水平不一的各种学生都能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此外,所有选题都要让学生充分酝酿后再发言交流,这样可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尊重学生个性的感悟
新课标提出,阅读评价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精读“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感情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因此在师生对话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的感悟,要将过去那种“答案标准化”的僵化模式改为“答案多元化”的弹性模式,以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鼓励学生,让他们大胆地学,充满自信地学,只有这样引发学生见仁见智地去解读文本,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才能真正放飞学生的个性,最终达到超过教师、超越文本的一天!
二、有效地处理教材,让学生在课堂上“减耗增效”
教材处理的基本原则就是要简化教学头绪,优化教学内容。新的课程标准(试验本)指出:“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教材处理恰当与否,直接决定了教学设计的质量高低,相应地,课堂的有效性也截然不同。“我是用一辈子来备课的”,充分说明了教材处理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我常采用以下几个处理教材的策略。
1.根据教学的目标来处理
如初一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在教学设计时更要把“朗读”作为首要的目标。因此我们在教学《童趣》时,完全可以围绕着“朗读”这个目标来处理教材,从朗读中把握读音,读准节奏,读懂意思,读出趣味。在朗朗读书声中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根据教材的重点来处理
教材重点突出,便于“长文短教,短文长教”。
长文章适宜用点拨法,抓住重难点适时点拨,不必面面俱到,便可以受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社戏》可这样处理:可抓住“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的思路统领全文。抓围绕看社戏重点写“月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的经历紧扣结尾句“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突出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感情。如此教学目标单一,重点突出,便于“短教”。
“短文长教”的立足点应在教学任务的落实上。譬如,教《陋室铭》这篇短文,了解作者给自己的陋室作铭文的原因,即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在教学中,用朗读——解读——品读——赏读这四个环节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了解作者给自己的陋室作铭文的原因后,我启发学生做了如下的拓展训练:将文中的散句改成骈句、对偶句,并作比较。模仿课文,给自己的书桌、教室、铅笔盒、卧室、书房写一篇铭文。
3.根据教材的构思来处理
《珍珠鸟》这篇文章,作者是通过珍珠鸟开始“怕人”到后来的“不怕人”来表现动物对人的信赖关键在于人对动物的友善,从而揭示作者希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根据这个构思,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处理教材:一是珍珠鸟怕人吗,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找出?文中哪些句子、词语表现珍珠鸟渐渐不怕人,尤其是小珍珠鸟越来越不怕人的?为什么不怕人?二是作者对小珍珠鸟的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称呼它呢?三是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有怎样的感受?想不想知道作者的感受是什么吗?这样整篇文章的教学思路非常地清晰,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4.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来处理
抓住过渡段,抓住中心句,抓住首尾呼应的句子等来突现文章的结构特点。在教学《怀疑与学问》一文的过渡句(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而且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重要条件),只要抓住了这一句,文章的结构及本文的论点也就迎刃而解了。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中间的过渡段入手,先阅读百草园部分,再阅读三味书屋部分,让两者对比着阅读,这样更能突现文章的主旨,学生更易理解,感悟。 可见,重视预设,有效地处理教材,是提高一堂课有效的途径之一。
三、有效使用现代技术,使课堂内涵充实
现代技术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活力,可以加深学生对情境的情感体验,充实语文课堂的内涵。但如果流于形式,耍耍花枪,只能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在使用现代技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最佳的呈现教学内容
如在阅读说明文时,为了让同学们对说明的知识有一个清晰、感性的理解,这时候呈现有关的图片、效果图,会很有效。在教学《中国石拱桥》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文中28道拱的效果图,相信学生对“ 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和“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 ”有更清晰明了的理解。
2.要把握最佳的呈现时机
现代技术的使用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选择一个最佳的呈现时机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导入新课时,创设语文情境可以配合使用。如在教学《安塞腰鼓》时可播放音乐创设语文情境,让音乐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实现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从声音上声势上去感受旺盛的生命和磅礴力量,从而调动情感,烘托、渲染气氛,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另外突出重点、难点,品味语言,渲染意境,揭示主旨时可以适当借助现代技术手段。
3.要最佳体现语文教学的特点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只是为更好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发现课文中的语言美、形象美、人文美,让学生获取审美知识,陶冶爱美情趣。如果整堂课充斥着图片,声音,影视片段,甚至把整篇文章都制作在课件上,抛开课本,忽视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只追求热热闹闹,则是背离了语文教学的本质。
乔姆斯基理论认为:人的大脑独具一种“语言获得装置”,这种装置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成为具体的语法,说出具体的语言。语文教学中只有有效的使用现代技术解决用语言难以描述的难题,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与作者、教者的情感交流,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注重教师自身的修养,提高教师自身的感召力
1.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有情感的投入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热情,更指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因此,课堂里有感情的浪花,师生就会精神振奋,独特的感悟、别有情味的语言就会如泉水叮咚,汩汩流淌。
首先,要先感动自己。教师要深入文质兼美的一篇篇课文中去,情动于中,深受感动。只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学生。 再者,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验感悟作品中个性各异的丰富的精神世界、情感世界,绝不是靠外加什么东西,穿靴戴帽,也不是为情而情,矫揉造作,更不是虚情、假情。教学,就是求其真,教师真爱学生,真倾心与语文,真受到课文中优美的景物、崇高的思想、珠玑的语言的感染,必然精神抖擞,真情实意伴随着语言流淌,扣击学生的心扉,在学生心灵深处弹奏,引起悦耳的共鸣。
2.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化
良好的语言呈现是有效教学的关键。一堂语文课的成败,很关键的一点是教师的语言艺术。教师的语言是否简洁、清晰、声音高低是否适中、是否富有幽默感等都对课堂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性的途径还很多很多,它取决于教师自身教学艺术的发挥,也取决于教师对教学中情、趣、理的挖掘,这将是一条艰巨的道路,但我想只要能立足课堂,立足学生,不断学习、实践、反思,必能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学生在相当程度上是受本能驱动的,环境中的诸多因素都在向他们挑战,他们对此感到好奇,并渴望发现、渴望认识、渴望解决问题。然而由于课堂教学中的无效甚至负效:如教学方法形式化;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不到位;精心设计问题的意识淡薄;现代技术运用的喧宾夺主;教师依旧主宰课堂教学,学生只能被动听讲,这样原本充满情趣,充满探究的语文学习过程变得索然无味。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潜力又如何能发挥呢?
那么,怎样使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起来呢? 我以为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重视课堂教学方式的有效性,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语文课堂在实施启发式,讨论式,对话式的教学方式时要重视其有效性,而不能搞形式主义。
1.提高启发式的效率
启发式教学不能只是老师问,学生答。启发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的大脑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状态,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启发问题提出后,学生就可以针对这个问题顺着自己的思路,享有最大限度的空间,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挖掘解决问题的创造潜能,使不同的学生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探索途径,并收获不同的探索果实,享有学之乐趣。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思考的平台,以及重组知识,解决新情况和实际问题的过程,要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探索中,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2.关注讨论过程引发学生质疑解惑
课堂讨论是一个开放系统,有利于深化学生的认识,纠正知识错误。除了讨论的问题坚持主要源于学生之外,教师精心选定讨论议题时,应考虑了以下四个因素:一是要选择与达成教学目标关系紧密的议题。二是要选择容易引发争论的议题,以营造课堂讨论的气氛。三是应选择学生目前独立理解不了、解决不了的议题,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高层次发展。四是应选择深浅程度不一的各类选题,让班里语文水平不一的各种学生都能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此外,所有选题都要让学生充分酝酿后再发言交流,这样可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尊重学生个性的感悟
新课标提出,阅读评价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精读“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感情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因此在师生对话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的感悟,要将过去那种“答案标准化”的僵化模式改为“答案多元化”的弹性模式,以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鼓励学生,让他们大胆地学,充满自信地学,只有这样引发学生见仁见智地去解读文本,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才能真正放飞学生的个性,最终达到超过教师、超越文本的一天!
二、有效地处理教材,让学生在课堂上“减耗增效”
教材处理的基本原则就是要简化教学头绪,优化教学内容。新的课程标准(试验本)指出:“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教材处理恰当与否,直接决定了教学设计的质量高低,相应地,课堂的有效性也截然不同。“我是用一辈子来备课的”,充分说明了教材处理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我常采用以下几个处理教材的策略。
1.根据教学的目标来处理
如初一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在教学设计时更要把“朗读”作为首要的目标。因此我们在教学《童趣》时,完全可以围绕着“朗读”这个目标来处理教材,从朗读中把握读音,读准节奏,读懂意思,读出趣味。在朗朗读书声中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根据教材的重点来处理
教材重点突出,便于“长文短教,短文长教”。
长文章适宜用点拨法,抓住重难点适时点拨,不必面面俱到,便可以受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社戏》可这样处理:可抓住“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的思路统领全文。抓围绕看社戏重点写“月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的经历紧扣结尾句“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突出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感情。如此教学目标单一,重点突出,便于“短教”。
“短文长教”的立足点应在教学任务的落实上。譬如,教《陋室铭》这篇短文,了解作者给自己的陋室作铭文的原因,即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在教学中,用朗读——解读——品读——赏读这四个环节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了解作者给自己的陋室作铭文的原因后,我启发学生做了如下的拓展训练:将文中的散句改成骈句、对偶句,并作比较。模仿课文,给自己的书桌、教室、铅笔盒、卧室、书房写一篇铭文。
3.根据教材的构思来处理
《珍珠鸟》这篇文章,作者是通过珍珠鸟开始“怕人”到后来的“不怕人”来表现动物对人的信赖关键在于人对动物的友善,从而揭示作者希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根据这个构思,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处理教材:一是珍珠鸟怕人吗,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找出?文中哪些句子、词语表现珍珠鸟渐渐不怕人,尤其是小珍珠鸟越来越不怕人的?为什么不怕人?二是作者对小珍珠鸟的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称呼它呢?三是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有怎样的感受?想不想知道作者的感受是什么吗?这样整篇文章的教学思路非常地清晰,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4.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来处理
抓住过渡段,抓住中心句,抓住首尾呼应的句子等来突现文章的结构特点。在教学《怀疑与学问》一文的过渡句(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而且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重要条件),只要抓住了这一句,文章的结构及本文的论点也就迎刃而解了。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中间的过渡段入手,先阅读百草园部分,再阅读三味书屋部分,让两者对比着阅读,这样更能突现文章的主旨,学生更易理解,感悟。 可见,重视预设,有效地处理教材,是提高一堂课有效的途径之一。
三、有效使用现代技术,使课堂内涵充实
现代技术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活力,可以加深学生对情境的情感体验,充实语文课堂的内涵。但如果流于形式,耍耍花枪,只能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在使用现代技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最佳的呈现教学内容
如在阅读说明文时,为了让同学们对说明的知识有一个清晰、感性的理解,这时候呈现有关的图片、效果图,会很有效。在教学《中国石拱桥》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文中28道拱的效果图,相信学生对“ 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和“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 ”有更清晰明了的理解。
2.要把握最佳的呈现时机
现代技术的使用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选择一个最佳的呈现时机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导入新课时,创设语文情境可以配合使用。如在教学《安塞腰鼓》时可播放音乐创设语文情境,让音乐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实现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从声音上声势上去感受旺盛的生命和磅礴力量,从而调动情感,烘托、渲染气氛,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另外突出重点、难点,品味语言,渲染意境,揭示主旨时可以适当借助现代技术手段。
3.要最佳体现语文教学的特点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只是为更好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发现课文中的语言美、形象美、人文美,让学生获取审美知识,陶冶爱美情趣。如果整堂课充斥着图片,声音,影视片段,甚至把整篇文章都制作在课件上,抛开课本,忽视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只追求热热闹闹,则是背离了语文教学的本质。
乔姆斯基理论认为:人的大脑独具一种“语言获得装置”,这种装置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成为具体的语法,说出具体的语言。语文教学中只有有效的使用现代技术解决用语言难以描述的难题,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与作者、教者的情感交流,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注重教师自身的修养,提高教师自身的感召力
1.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有情感的投入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热情,更指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因此,课堂里有感情的浪花,师生就会精神振奋,独特的感悟、别有情味的语言就会如泉水叮咚,汩汩流淌。
首先,要先感动自己。教师要深入文质兼美的一篇篇课文中去,情动于中,深受感动。只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学生。 再者,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验感悟作品中个性各异的丰富的精神世界、情感世界,绝不是靠外加什么东西,穿靴戴帽,也不是为情而情,矫揉造作,更不是虚情、假情。教学,就是求其真,教师真爱学生,真倾心与语文,真受到课文中优美的景物、崇高的思想、珠玑的语言的感染,必然精神抖擞,真情实意伴随着语言流淌,扣击学生的心扉,在学生心灵深处弹奏,引起悦耳的共鸣。
2.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化
良好的语言呈现是有效教学的关键。一堂语文课的成败,很关键的一点是教师的语言艺术。教师的语言是否简洁、清晰、声音高低是否适中、是否富有幽默感等都对课堂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性的途径还很多很多,它取决于教师自身教学艺术的发挥,也取决于教师对教学中情、趣、理的挖掘,这将是一条艰巨的道路,但我想只要能立足课堂,立足学生,不断学习、实践、反思,必能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