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文学翻译的历史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在自己的翻译领域苦心钻研,不僅翻译了大量的作品,更是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许渊冲,当代翻译大师,他结合诗歌自身的特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诗歌翻译要遵循的“三美”原则,即意美、音美、形美。本文基于许先生的“三美”原则,对他所译的《无题》进行赏析,并对译文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译。
【关键词】 文学翻译;许渊冲;“三美”原则;《无题》;改译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6-0110-02
一、“三美”原则
任何一个正确的理论观点都不会从天而降,都要通过大量的客观实践不断归纳总结形成的。
许渊冲的“三美”原则借鉴了鲁迅的观点:“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
许渊冲说:“译诗要和原诗一样感动读者的心,这是意美;要和原诗一样有悦耳的韵律,这是音美;还要尽可能保持原诗的形式,如长短、对仗等,这是形美。”(许渊冲,1984:2)也就是说,译文一定要尽最大可能保持原作的韵味,不仅要如原作一样,在意象上引人入胜,还要有令人神往的韵律,当然也要努力维护原诗的外在形式。三美之中,意美最为重要,音美次之,最后是形美。
二、许渊冲《无题》英译本的赏析
《无题》
“The One Unnamed”
相见时难别亦难,
It's difficult for us to meet and hard to part;
东风无力百花残。
The east wind is too weak to revive flowers dead.
春蚕到死丝方尽,
Spring silkworm till its death spins silk from love-sick heart;
蜡炬成灰泪始干。
Candle only when burned up have no tears to shed.
晓镜但愁云鬓改,
At dawn I'm grieved to think your mirrored hair turns gray;
夜吟应觉月光寒。
At night you would feel cold while I croon by moonlight.
蓬山此去无多路,
To the three fairy hills it is not a long way;
青鸟殷勤为探看。
Would the blue birds oft fly to see you on the height!
(作者:李商隐;翻译:许渊冲)
(一)意美的再现
与音美和形美相比,意美是译诗中最为重要的美。译文将原诗的意美传达和再现的程度决定了译文的质量。好的译文会完美地再现原诗意象之美,还可以进一步地创造美。
许先生将“丝方尽”译为“spins silk from love-sick heart”,这个处理可谓绝妙。
“love-sick heart”的汉语意思为“相思之心”,“spins silk”的汉语意思的“纺丝”,“from”表示方向性。相思的心中有不计其数的丝,表达恋人许久未见的那种浓浓的相思之情。许渊博先生将“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译为“Candle only when burned up have no tears to shed.”其中“only when”用得特别好,“only when”的意思为“只有当,除非”,也就是说只有当蜡烛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滴落的蜡油才滴干,即恋人许久未见的悲伤之情会永远持续下去。
(二)音美的再现
众所周知,诗歌是用来唱的,所以必须有一定的韵律。而音韵是诗歌韵律的重要构成因素之一,体现了诗歌的音乐美。
不难发现,李商隐的《无题》一诗押韵合理,节奏得当,富有音乐的美感。
在用韵方面,原诗中“难”“残”“干”“寒”“看”押“an”韵,许先生富有勇气地突破原文的格律限制,在他的译文中采用了英语诗歌中常见的“ababcdcd”的隔行尾韵形式,不难发现,译文中的“part”与“heart”、“dead”与“shed”、“gray”与“way”、“moonlight”与“height”就是许渊冲先生的佳作,创造性地传达和再现诗文独特的音美。除此之外,许渊冲先生翻译的“Spring silkworm”、“spins silk”和“blue birds”,采取了头韵的修辞方式,使译文读起来极富节奏感。许渊冲先生的译文不仅传达和再现原诗尾韵之美,更创造了头韵之美,译文读起来流畅优美。
(三)形美的再现
在许渊冲看来,诗歌翻译首先要传达和再现原诗的意象之美,即意美,其次是传达和再现原诗的音乐之美,即音美,再次是传达和再现原诗的形美。
那么是不是说,形美的传达不重要了?其实不然,形美的传达与再现依然重要。
李商隐的《无题》原诗共八行,许渊冲的译本也是八行,原诗每行字数为七个字,字数相等,许渊冲的译本前四行均为十个词,第五、第七行为十一个词,并且韵脚一致,第六、第八行为十二个词,韵脚也一致。从整体上看,许渊冲到的译文不仅传达了原文的形美,更传达了原文的音美,做到了音美与形美的巧妙结合。 除此之外,在原诗第一句“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相见时难”和“別亦难”在结构上属于一个递进的关系,由于很久不见,相见很难,所以彼此一旦见到后分别会更难。然而,许渊冲先生将其译为“It's difficult for us to meet and hard to part”,虽然在结构上传达了原诗之美,但是在内容上略有欠缺。
三、改译
笔者认为,李商隐的《无题》中的第一句“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意思是指“彼此相距甚远,见一面实属不易,而分别就更加难舍难分”,因此“别亦难”中的“难”比“相见时难”中的“难”表达的情感程度更深。
许渊冲先生将第一行“相见时难别亦难”译为“It's difficult for us to meet and hard to part”。从“三美”原则来看,许先生的译文传达再现了原诗的形美,译文中的“difficult”与“hard”都表示“难”,但是二者表示“难”的程度相似,没有表达原诗中那种递进的程度,所以说译文在意美方面再现程度不够。
所以,笔者认为可以将其改译为“It's difficult for us to meet and more difficult to part”,“more difficult”意为“更难”,这样足以将原文的意美更好表现出来。除此之外,从诵读的角度来说,与“hard”相比,“more difficult”的音节更多,读起来更能体现那种难,体现那种依依不舍之情,做到意美和音美的巧妙结合。
许渊冲先生把“东风无力百花残”译为“The east wind is too weak to revive flowers dead”,然而,“东风”其实是指“春风”。
由于东西方文化存在巨大差异,所以东西方诗歌中“东风”和“西风”的具体含义是大相径庭的。在我国文化中,“东风”便是“春天的风”,寓意温暖和希望。而在西方文化中,“东风”多指的是刺骨的寒风,令人不悦。许渊冲先生译“东风”为“The east wind”不是很合适,如果西方读者读后,会认为是寒冷的风,心生歧义,很难传达原文之美。
意美是译诗中最重要的,译者需要在充分理解和把握原文基础上进行传达再现原诗的意美。
结合许渊冲先生的“三美”原则,笔者认为将“东风”译为“The spring wind”更好,这样不论是具有什么文化背景的读者都可以读懂原诗中“东风”想表达的“春风”之意,读者足以理解春风之暖,春风虽暖,但是也无力使百花一直盛开,有利于更好地表达诗人的无可奈何的情感,有利于“东风无力百花残”整句意美的传达与再现。
四、总结
本文分析了“三美”原则在许渊冲的《无题》英译本中的应用,并以“三美”原则为基础,结合个人对原诗的理解,对英译本中的表达不足之处进行改译。诗歌翻译绝非易事,译者一定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结合许渊冲的“三美”原则,尽最大努力传达和再现原诗之美。
参考文献:
[1]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
[2]许渊冲.汉英对照唐诗三百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张智中.许渊冲与翻译艺术[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
【关键词】 文学翻译;许渊冲;“三美”原则;《无题》;改译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6-0110-02
一、“三美”原则
任何一个正确的理论观点都不会从天而降,都要通过大量的客观实践不断归纳总结形成的。
许渊冲的“三美”原则借鉴了鲁迅的观点:“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
许渊冲说:“译诗要和原诗一样感动读者的心,这是意美;要和原诗一样有悦耳的韵律,这是音美;还要尽可能保持原诗的形式,如长短、对仗等,这是形美。”(许渊冲,1984:2)也就是说,译文一定要尽最大可能保持原作的韵味,不仅要如原作一样,在意象上引人入胜,还要有令人神往的韵律,当然也要努力维护原诗的外在形式。三美之中,意美最为重要,音美次之,最后是形美。
二、许渊冲《无题》英译本的赏析
《无题》
“The One Unnamed”
相见时难别亦难,
It's difficult for us to meet and hard to part;
东风无力百花残。
The east wind is too weak to revive flowers dead.
春蚕到死丝方尽,
Spring silkworm till its death spins silk from love-sick heart;
蜡炬成灰泪始干。
Candle only when burned up have no tears to shed.
晓镜但愁云鬓改,
At dawn I'm grieved to think your mirrored hair turns gray;
夜吟应觉月光寒。
At night you would feel cold while I croon by moonlight.
蓬山此去无多路,
To the three fairy hills it is not a long way;
青鸟殷勤为探看。
Would the blue birds oft fly to see you on the height!
(作者:李商隐;翻译:许渊冲)
(一)意美的再现
与音美和形美相比,意美是译诗中最为重要的美。译文将原诗的意美传达和再现的程度决定了译文的质量。好的译文会完美地再现原诗意象之美,还可以进一步地创造美。
许先生将“丝方尽”译为“spins silk from love-sick heart”,这个处理可谓绝妙。
“love-sick heart”的汉语意思为“相思之心”,“spins silk”的汉语意思的“纺丝”,“from”表示方向性。相思的心中有不计其数的丝,表达恋人许久未见的那种浓浓的相思之情。许渊博先生将“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译为“Candle only when burned up have no tears to shed.”其中“only when”用得特别好,“only when”的意思为“只有当,除非”,也就是说只有当蜡烛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滴落的蜡油才滴干,即恋人许久未见的悲伤之情会永远持续下去。
(二)音美的再现
众所周知,诗歌是用来唱的,所以必须有一定的韵律。而音韵是诗歌韵律的重要构成因素之一,体现了诗歌的音乐美。
不难发现,李商隐的《无题》一诗押韵合理,节奏得当,富有音乐的美感。
在用韵方面,原诗中“难”“残”“干”“寒”“看”押“an”韵,许先生富有勇气地突破原文的格律限制,在他的译文中采用了英语诗歌中常见的“ababcdcd”的隔行尾韵形式,不难发现,译文中的“part”与“heart”、“dead”与“shed”、“gray”与“way”、“moonlight”与“height”就是许渊冲先生的佳作,创造性地传达和再现诗文独特的音美。除此之外,许渊冲先生翻译的“Spring silkworm”、“spins silk”和“blue birds”,采取了头韵的修辞方式,使译文读起来极富节奏感。许渊冲先生的译文不仅传达和再现原诗尾韵之美,更创造了头韵之美,译文读起来流畅优美。
(三)形美的再现
在许渊冲看来,诗歌翻译首先要传达和再现原诗的意象之美,即意美,其次是传达和再现原诗的音乐之美,即音美,再次是传达和再现原诗的形美。
那么是不是说,形美的传达不重要了?其实不然,形美的传达与再现依然重要。
李商隐的《无题》原诗共八行,许渊冲的译本也是八行,原诗每行字数为七个字,字数相等,许渊冲的译本前四行均为十个词,第五、第七行为十一个词,并且韵脚一致,第六、第八行为十二个词,韵脚也一致。从整体上看,许渊冲到的译文不仅传达了原文的形美,更传达了原文的音美,做到了音美与形美的巧妙结合。 除此之外,在原诗第一句“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相见时难”和“別亦难”在结构上属于一个递进的关系,由于很久不见,相见很难,所以彼此一旦见到后分别会更难。然而,许渊冲先生将其译为“It's difficult for us to meet and hard to part”,虽然在结构上传达了原诗之美,但是在内容上略有欠缺。
三、改译
笔者认为,李商隐的《无题》中的第一句“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意思是指“彼此相距甚远,见一面实属不易,而分别就更加难舍难分”,因此“别亦难”中的“难”比“相见时难”中的“难”表达的情感程度更深。
许渊冲先生将第一行“相见时难别亦难”译为“It's difficult for us to meet and hard to part”。从“三美”原则来看,许先生的译文传达再现了原诗的形美,译文中的“difficult”与“hard”都表示“难”,但是二者表示“难”的程度相似,没有表达原诗中那种递进的程度,所以说译文在意美方面再现程度不够。
所以,笔者认为可以将其改译为“It's difficult for us to meet and more difficult to part”,“more difficult”意为“更难”,这样足以将原文的意美更好表现出来。除此之外,从诵读的角度来说,与“hard”相比,“more difficult”的音节更多,读起来更能体现那种难,体现那种依依不舍之情,做到意美和音美的巧妙结合。
许渊冲先生把“东风无力百花残”译为“The east wind is too weak to revive flowers dead”,然而,“东风”其实是指“春风”。
由于东西方文化存在巨大差异,所以东西方诗歌中“东风”和“西风”的具体含义是大相径庭的。在我国文化中,“东风”便是“春天的风”,寓意温暖和希望。而在西方文化中,“东风”多指的是刺骨的寒风,令人不悦。许渊冲先生译“东风”为“The east wind”不是很合适,如果西方读者读后,会认为是寒冷的风,心生歧义,很难传达原文之美。
意美是译诗中最重要的,译者需要在充分理解和把握原文基础上进行传达再现原诗的意美。
结合许渊冲先生的“三美”原则,笔者认为将“东风”译为“The spring wind”更好,这样不论是具有什么文化背景的读者都可以读懂原诗中“东风”想表达的“春风”之意,读者足以理解春风之暖,春风虽暖,但是也无力使百花一直盛开,有利于更好地表达诗人的无可奈何的情感,有利于“东风无力百花残”整句意美的传达与再现。
四、总结
本文分析了“三美”原则在许渊冲的《无题》英译本中的应用,并以“三美”原则为基础,结合个人对原诗的理解,对英译本中的表达不足之处进行改译。诗歌翻译绝非易事,译者一定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结合许渊冲的“三美”原则,尽最大努力传达和再现原诗之美。
参考文献:
[1]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
[2]许渊冲.汉英对照唐诗三百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张智中.许渊冲与翻译艺术[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