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以评价β受体阻滞剂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加用小剂量比索洛尔;比较两组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心功能以及超声心动图和血生化相关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心功能改善明显,运动耐量显著提高,超声心动图指标明显改善;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对患者血压、病死率并无显著影响。结论: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对CHF安全有效。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β受体阻滞剂 比索洛尔
关于β受体阻滞剂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始于70年代中期,并取得满意的结果。为探讨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心衰、促进心功能恢复方面的疗效,2009年7月~2010年7月对70例慢性心衰患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以评价β受体阻滞剂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获得较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7月~2010年7月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35例,根据病史、体检、X线检查和心脏超声等检查确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0例,男40例,女30例,平均65岁。心衰病程2~10年,平均6年。原发病:冠心病4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2例,风湿性心脏病3例,扩张型心肌病3例;按NYHE(纽约心脏协会)分级,心功能Ⅱ级18例,Ⅲ级40例,Ⅳ级12例。对照组65例,男35例,女30例,平均64岁。两组年龄、心衰病程、原发病及心功能分级差异无显著性。
治疗方法:两组入院后均卧床休息、限盐,积极治疗心衰的病因及诱因,在继续应用强心、利尿、扩血管、ACEI/ARB类药物的同时,患者心悸、胸闷等症状、心率持续在90~120次/分左右,開始加用比索洛尔,初始剂量1.25mg,1次/日,若能耐受,无心衰加重,每7天增加剂量1倍,达1.25~5mg,1次/日,观察8周,详细观察记录用药前后两组的心衰症状、体征、运动耐力、心率、心律、血压及不良反应。
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分别检查血、尿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压、心率,肝肾功能检查等。
疗效判断标准:两组均按统一标准进行疗效评定。①显效:心功能改善Ⅱ级以上;②有效:改善Ⅰ级;③无效:不足Ⅰ级或心衰加重或死亡。
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检验采用检验,P<0.05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见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心率变化,见表2。
对血压及病死率的影响:治疗组中原发性高血压32例,加用比索洛尔后血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血压正常者治疗前后无变化。治疗组住院期间死亡1例(1.42%),对照组死亡例2(3.35%),两组病死率接近。治疗组应用比索洛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讨 论
β受体阻滞剂对心肌有抑制作用,有加重血液动力学障碍的危险,故以往有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被视为禁忌。但近年来,β受体阻滞剂已逐步应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本试验结果表明:β受体阻滞剂并非心衰绝对禁忌药,而是成为继利尿剂、洋地黄等药物后治心衰的另一类基本药物。本文资料证明该药可改善心功能、显著降低病死率及再住院率。其作用可能为:①抑制心衰时交感神经激活,减少儿茶酚胺产生;②阻止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肌的毒性作用,抑制心律失常发生,提高存活率;③通过改善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④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减轻心脏后负荷;⑤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⑥使心肌β受体数目上调,恢复β受体对正性肌力药物的敏感性,改善心功能。
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使心衰患者受益,但心衰患者的个体敏感性和耐受性差异非常显著,使用应小心谨慎。尤其在应用初期,由于它的负性肌力作用以及交感活性的减退,使左心室功能暂时减退,临床上可以出现心衰恶化,临床上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衰时,必须在应用利尿剂及ACEI或ARB的基础上、3天不静脉给药、患者达到干体重的情况下,从小剂量开始应用。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 李凤莲,邓旭军.慢性心衰住院患者β受体阻滞剂应用状况的调查.新疆医学,2009,39:26.
3 樊考林,王和平,陈文龙.螺内酯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治疗慢性心衰32例.江西医药,2008,43(11):1186.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β受体阻滞剂 比索洛尔
关于β受体阻滞剂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始于70年代中期,并取得满意的结果。为探讨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心衰、促进心功能恢复方面的疗效,2009年7月~2010年7月对70例慢性心衰患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以评价β受体阻滞剂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获得较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7月~2010年7月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35例,根据病史、体检、X线检查和心脏超声等检查确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0例,男40例,女30例,平均65岁。心衰病程2~10年,平均6年。原发病:冠心病4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2例,风湿性心脏病3例,扩张型心肌病3例;按NYHE(纽约心脏协会)分级,心功能Ⅱ级18例,Ⅲ级40例,Ⅳ级12例。对照组65例,男35例,女30例,平均64岁。两组年龄、心衰病程、原发病及心功能分级差异无显著性。
治疗方法:两组入院后均卧床休息、限盐,积极治疗心衰的病因及诱因,在继续应用强心、利尿、扩血管、ACEI/ARB类药物的同时,患者心悸、胸闷等症状、心率持续在90~120次/分左右,開始加用比索洛尔,初始剂量1.25mg,1次/日,若能耐受,无心衰加重,每7天增加剂量1倍,达1.25~5mg,1次/日,观察8周,详细观察记录用药前后两组的心衰症状、体征、运动耐力、心率、心律、血压及不良反应。
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分别检查血、尿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压、心率,肝肾功能检查等。
疗效判断标准:两组均按统一标准进行疗效评定。①显效:心功能改善Ⅱ级以上;②有效:改善Ⅰ级;③无效:不足Ⅰ级或心衰加重或死亡。
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检验采用检验,P<0.05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见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心率变化,见表2。
对血压及病死率的影响:治疗组中原发性高血压32例,加用比索洛尔后血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血压正常者治疗前后无变化。治疗组住院期间死亡1例(1.42%),对照组死亡例2(3.35%),两组病死率接近。治疗组应用比索洛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讨 论
β受体阻滞剂对心肌有抑制作用,有加重血液动力学障碍的危险,故以往有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被视为禁忌。但近年来,β受体阻滞剂已逐步应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本试验结果表明:β受体阻滞剂并非心衰绝对禁忌药,而是成为继利尿剂、洋地黄等药物后治心衰的另一类基本药物。本文资料证明该药可改善心功能、显著降低病死率及再住院率。其作用可能为:①抑制心衰时交感神经激活,减少儿茶酚胺产生;②阻止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肌的毒性作用,抑制心律失常发生,提高存活率;③通过改善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④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减轻心脏后负荷;⑤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⑥使心肌β受体数目上调,恢复β受体对正性肌力药物的敏感性,改善心功能。
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使心衰患者受益,但心衰患者的个体敏感性和耐受性差异非常显著,使用应小心谨慎。尤其在应用初期,由于它的负性肌力作用以及交感活性的减退,使左心室功能暂时减退,临床上可以出现心衰恶化,临床上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衰时,必须在应用利尿剂及ACEI或ARB的基础上、3天不静脉给药、患者达到干体重的情况下,从小剂量开始应用。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 李凤莲,邓旭军.慢性心衰住院患者β受体阻滞剂应用状况的调查.新疆医学,2009,39:26.
3 樊考林,王和平,陈文龙.螺内酯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治疗慢性心衰32例.江西医药,2008,43(11):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