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芥子须弥,
微言大义,在面塑的世界里,同样如此。
一面一世界,一塑一人生,
从面团,到精致的面塑,
只需要一双灵巧的手,和一个爱玩的心灵。
来自湖南的刘洁是一个典型的80后,爱玩、爱时尚、爱挑战自己,在江城武汉,他的面塑技艺小有名气,柔软的面团,在一双巧手的塑造下,化柔为刚的成为一幅幅浓墨重彩、形神兼备的场景:关公舞刀、钟馗捉鬼、霸王举鼎……这些面塑,既有飘然轻盈的衣带,也有细节入微的肌肉描画、还有或淡然、或狰狞、或勇猛的传神神态,这位不到30岁的小伙子,做面塑已经8年时间了。
当网友们还在争论“要不要把爱好当职业”的时候,刘洁就已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他爱面塑,也以此作为他的职业,只是,他以面塑为业,却不以此为生。在武汉一家餐饮公司工作的他,做的是企业文化推广的工作,责任就是用面塑这门民间传统艺术,唤起大众的认同。刘洁自言:“我不用靠卖面塑养活自己,考虑的更多的是怎样做好作品,面塑这门手艺,要带有‘玩’的心态、放松的心态,才能够做出效果,如果仅仅是为了制造商品而流水线似的作业,就没有意义了。”
雕刻是做减法,面塑是做加法
对于雕塑的爱好,可以追溯到刘洁的童年,他说:“我大伯是当地远近闻名的根雕艺术家,耳濡目染之下,有了一些基础的积累。”
尽管之后进入了看来与雕塑相隔甚远的餐饮行业,但是刘洁仍然放不下自己的这个爱好,有了雕塑和食材处理的专业知识做基础,他开始琢磨起面塑技艺来,他这样描述自己的选择:“食材的雕和刻都是做减法,而面塑则是在做加法,我更喜欢做加法。”
在最开始做面塑的两年中,刘洁几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晚上打烊后,等其他同事下班后,他便把自己关在厨房中做面塑,开始进入面塑的世界……等同事们第二天上班打开厨房门,发现他还在那如痴如醉。
功夫不负有心人,刘洁的面塑逐渐得到了客人的认可,2009年,他为一道菜搭配的12生肖面塑在食客的一再坚持下被买走,他说,当时特别高兴,因为自己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但也有些难过,因为他舍不得。
有什么样的心情
才有什么样的面塑
尽管初试锋芒便顺风顺水,但是刘洁却并不满足,在他看来,面塑这门传统艺术不能也不应当作为菜品的附庸,但这个瓶颈却难以破解。
读书万卷,不如高人指路,刘洁辗转打听到了中国面塑大师萧占行,便兴起了拜师的打算,谁知萧大师家传技艺,从不收徒,刘洁并没有放弃,而是递作品、通电话、登门拜访,展示出了最大的诚意,在他的诚心请教的信念和不错的资质条件因素影响下,萧大师终于破了规矩。
师承面塑大师,刘洁实现了自我突破,他最大的感受是,在处理面塑作品时,不再只是关注面塑本身,而是通过面塑传递一种气场,这种气场包括场景故事、人物表情、神态、衣着甚至肌肉纹路。他举了个例子,在做“霸王举鼎”面塑时,他会让自己先“进入角色”,有什么样的心情,才会有什么样的面塑。
在采访之前,刘洁刚刚和一位客户达成了高价订单,记者问:“为什么不找个帮手加快速度?”刘洁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给记者看他做面塑的原料:面泥,他说:“做面塑,最重要的是酿面泥,没有好面泥,再好的技术,也做不好面塑,有的时候,欲速则不达。”
刘洁做面塑,短则一两天,长则三五天,由于面泥配方的改良,这些作品已经可以长期保存,在小小的面塑中,三五天和数十年这样悬殊的时间观在叠加,碰撞,他自言,特别享受创作时那种制造故事、制造情境、制造冲突的感觉,每一个面塑,都是一次新的人生体验,这,也许就是“玩”的心态。
微言大义,在面塑的世界里,同样如此。
一面一世界,一塑一人生,
从面团,到精致的面塑,
只需要一双灵巧的手,和一个爱玩的心灵。
来自湖南的刘洁是一个典型的80后,爱玩、爱时尚、爱挑战自己,在江城武汉,他的面塑技艺小有名气,柔软的面团,在一双巧手的塑造下,化柔为刚的成为一幅幅浓墨重彩、形神兼备的场景:关公舞刀、钟馗捉鬼、霸王举鼎……这些面塑,既有飘然轻盈的衣带,也有细节入微的肌肉描画、还有或淡然、或狰狞、或勇猛的传神神态,这位不到30岁的小伙子,做面塑已经8年时间了。
当网友们还在争论“要不要把爱好当职业”的时候,刘洁就已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他爱面塑,也以此作为他的职业,只是,他以面塑为业,却不以此为生。在武汉一家餐饮公司工作的他,做的是企业文化推广的工作,责任就是用面塑这门民间传统艺术,唤起大众的认同。刘洁自言:“我不用靠卖面塑养活自己,考虑的更多的是怎样做好作品,面塑这门手艺,要带有‘玩’的心态、放松的心态,才能够做出效果,如果仅仅是为了制造商品而流水线似的作业,就没有意义了。”
雕刻是做减法,面塑是做加法
对于雕塑的爱好,可以追溯到刘洁的童年,他说:“我大伯是当地远近闻名的根雕艺术家,耳濡目染之下,有了一些基础的积累。”
尽管之后进入了看来与雕塑相隔甚远的餐饮行业,但是刘洁仍然放不下自己的这个爱好,有了雕塑和食材处理的专业知识做基础,他开始琢磨起面塑技艺来,他这样描述自己的选择:“食材的雕和刻都是做减法,而面塑则是在做加法,我更喜欢做加法。”
在最开始做面塑的两年中,刘洁几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晚上打烊后,等其他同事下班后,他便把自己关在厨房中做面塑,开始进入面塑的世界……等同事们第二天上班打开厨房门,发现他还在那如痴如醉。
功夫不负有心人,刘洁的面塑逐渐得到了客人的认可,2009年,他为一道菜搭配的12生肖面塑在食客的一再坚持下被买走,他说,当时特别高兴,因为自己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但也有些难过,因为他舍不得。
有什么样的心情
才有什么样的面塑
尽管初试锋芒便顺风顺水,但是刘洁却并不满足,在他看来,面塑这门传统艺术不能也不应当作为菜品的附庸,但这个瓶颈却难以破解。
读书万卷,不如高人指路,刘洁辗转打听到了中国面塑大师萧占行,便兴起了拜师的打算,谁知萧大师家传技艺,从不收徒,刘洁并没有放弃,而是递作品、通电话、登门拜访,展示出了最大的诚意,在他的诚心请教的信念和不错的资质条件因素影响下,萧大师终于破了规矩。
师承面塑大师,刘洁实现了自我突破,他最大的感受是,在处理面塑作品时,不再只是关注面塑本身,而是通过面塑传递一种气场,这种气场包括场景故事、人物表情、神态、衣着甚至肌肉纹路。他举了个例子,在做“霸王举鼎”面塑时,他会让自己先“进入角色”,有什么样的心情,才会有什么样的面塑。
在采访之前,刘洁刚刚和一位客户达成了高价订单,记者问:“为什么不找个帮手加快速度?”刘洁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给记者看他做面塑的原料:面泥,他说:“做面塑,最重要的是酿面泥,没有好面泥,再好的技术,也做不好面塑,有的时候,欲速则不达。”
刘洁做面塑,短则一两天,长则三五天,由于面泥配方的改良,这些作品已经可以长期保存,在小小的面塑中,三五天和数十年这样悬殊的时间观在叠加,碰撞,他自言,特别享受创作时那种制造故事、制造情境、制造冲突的感觉,每一个面塑,都是一次新的人生体验,这,也许就是“玩”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