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灾难新闻摄影是新闻摄影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题材。由于历史文化、政治传统等原因,中美灾难新闻摄影在选题角度、画面表达等方面存在着不小的差异。本文以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奖2008-2017近十年获得新闻摄影奖的作品为例,进行统计梳理,并简单地总结归纳了中美两国灾难新闻摄影的差异。灾难新闻摄影意义重大,中国对其也越来越重视,但在形式和内容方面还存在许多局限,本文从中美灾难新闻摄影的差异中得出一些思考,对中国灾难新闻摄影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灾难新闻摄影;中国新闻奖普利策奖;比较分析;差异
一、灾难新闻摄影
新闻摄影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本文中所提到的“灾难新闻摄影”即灾难性题材新闻摄影,是从新闻摄影题材的角度去定义的。
从新闻的题材人手,灾难性题材的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灾难及其发展、危害、抗灾、救灾等新闻事实的报道,而用新闻摄影的手段对灾难新闻进行报道的方式就是灾难性题材的新闻摄影传播,即本文提到的“灾难新闻摄影”。
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奖分别是中美两国最具代表性、最权威的新闻类奖项,两个奖项都设有关于新闻摄影的获奖项目。本文将从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奖近十年有关灾难性题材的新闻摄影作品出发,对比分析归纳出两国灾难新闻摄影的差异,主要是在内容题材、画面表达、选题角度和拍摄地区的差异。
二、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奖近十年新闻摄影获奖作品统计分析
(一)中国新闻奖近十年新闻摄影获奖作品统计
中国新闻奖是经中央宣传部批准的全国性年度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每年评选一次,共设4大类,29个评选项目,其中有一个项目就是新闻摄影。笔者对2008年至2017年获中国新闻奖有关灾难新闻摄影的作品进行了一个简单的统计(见表1):
2008至2017近十年,获中国新闻奖的新闻摄影作品共有89幅,表1对有关灾难性题材的新闻摄影作品进行了梳理,共有19幅,占比約为21%。而其中除了4幅作品外,其余15幅作品都是和地震、台风、冰雪等自然灾害有关的。
(二)普利策奖近十年新闻摄影获奖作品统计
普利策新闻奖有关新闻摄影的奖项从1968年开始起分为突发(现场)摄影奖和特写(专题)摄影奖。普利策突发新闻摄影获奖作品主要表现了整个新闻事件的画面,而特写新闻摄影获奖作品很多都是集中描述个体的生活,但个体所经历的故事大背景还是与暴力冲突、战争等人为灾害有关。
三、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奖灾难新闻摄影差异
(一)灾难新闻摄影差异
1.内容题材差异
中国新闻奖:自然灾害新闻摄影作品获奖率较高;普利策奖:人为灾害新闻摄影作品获奖率高达75%。
获得中国新闻奖的摄影作品中,关于灾难新闻摄影的作品占比比较小,而且主要集中于自然灾害。而在普利策奖中,15幅作品都是与灾难性题材有关的,也就是占比高达75%。在题材方面,对人为灾害的关注度更高,关于战争、暴力冲突和恐怖袭击的作品就有12幅。
2.画面表达差异
中国新闻奖:拍摄画面较为温和委婉,关注灾难背后的人文关怀;普利策奖:多血腥暴力场面,画面语言直接有冲击力。
在统计数据时,笔者也基本阅览了历年获奖作品,中美灾难新闻摄影的画面语言表现还是非常不同的。中国灾难新闻摄影的获奖作品在表现灾情时较为委婉,不会直接将那些残忍的画面展现给受众。
3.选题角度差异
中国新闻奖:传播正能量,从灾难中寻找给人希望的角度,多从正面表现灾难性新闻事件;普利策奖:无正面角度的倾向,关于恐怖袭击、暴力冲突的选题较多。
获得中国新闻奖的灾难新闻摄影作品很多都没有直接展现令人沉痛的灾难现场,而是选择一些让人感到有希望、温暖的画面来表现灾难中的人文关怀。
4.拍摄地区差异
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多聚焦国内时事;普利策奖:更多关注世界范围内的灾难性题材新闻事件。
在统计出获得中国新闻奖的19幅灾难新闻摄影作品,只有2016年的三等奖作品《亲历尼泊尔震后》是关注了国外的自然灾难,也就是说只有一幅作品是将镜头瞄准了世界范围。虽然不能排除作品质量的问题。但是从整个数据上来看,还是能感受到中国新闻奖更加偏向对国内新闻的关注。而普利策奖则完全相反,获奖作品更多关注了世界范围内的灾难性题材新闻事件,比如菲律宾暴力禁毒行动、叙利亚内战、海地飓风等等,在15幅灾难新闻摄影作品里,超过半数的作品都是将目光聚集到了除美国以外的国家。
四、小结
通过对近十年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奖新闻摄影获奖作品的整理,发现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新闻大奖评选的倾向性和差异。笔者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对中国灾难性题材的新闻摄影提出一些小小的建议。
第一,关于人为灾难的新闻摄影作品是太少、质量不过关,还是说我们选择了忽视或者更倾向于评选那些能够在救援中展现温暖和关怀的自然灾难摄影作品。第二,中国灾难新闻摄影关注的区域是否太过于狭窄。普利策奖虽然会对获奖者的身份有一定的限制,但是普利策奖从未限制作品涉及的地区,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到获奖作品中,有许多都是关注到了美国之外的世界时事。而中国新闻奖,其实也没有规定作品内容一定要和中国国内发生的新闻有关,但似乎冠上了“中国”二字,就很容易忽视其他国家,只有寥寥几幅获奖作品的内容是关于其他国家的新闻事件的。第三。我们对灾难的画面表达是否过于委婉了。中国讲究“含蓄”二字,所以在表达方面会追求委婉温和。的确,过于血腥暴力的画面在传播过程中会给受众带去不适的感觉,中国许多灾难新闻摄影作品在委婉的表达中展现了温情的力量,但缺乏的是记忆的力量。
关键词:灾难新闻摄影;中国新闻奖普利策奖;比较分析;差异
一、灾难新闻摄影
新闻摄影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本文中所提到的“灾难新闻摄影”即灾难性题材新闻摄影,是从新闻摄影题材的角度去定义的。
从新闻的题材人手,灾难性题材的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灾难及其发展、危害、抗灾、救灾等新闻事实的报道,而用新闻摄影的手段对灾难新闻进行报道的方式就是灾难性题材的新闻摄影传播,即本文提到的“灾难新闻摄影”。
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奖分别是中美两国最具代表性、最权威的新闻类奖项,两个奖项都设有关于新闻摄影的获奖项目。本文将从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奖近十年有关灾难性题材的新闻摄影作品出发,对比分析归纳出两国灾难新闻摄影的差异,主要是在内容题材、画面表达、选题角度和拍摄地区的差异。
二、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奖近十年新闻摄影获奖作品统计分析
(一)中国新闻奖近十年新闻摄影获奖作品统计
中国新闻奖是经中央宣传部批准的全国性年度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每年评选一次,共设4大类,29个评选项目,其中有一个项目就是新闻摄影。笔者对2008年至2017年获中国新闻奖有关灾难新闻摄影的作品进行了一个简单的统计(见表1):
2008至2017近十年,获中国新闻奖的新闻摄影作品共有89幅,表1对有关灾难性题材的新闻摄影作品进行了梳理,共有19幅,占比約为21%。而其中除了4幅作品外,其余15幅作品都是和地震、台风、冰雪等自然灾害有关的。
(二)普利策奖近十年新闻摄影获奖作品统计
普利策新闻奖有关新闻摄影的奖项从1968年开始起分为突发(现场)摄影奖和特写(专题)摄影奖。普利策突发新闻摄影获奖作品主要表现了整个新闻事件的画面,而特写新闻摄影获奖作品很多都是集中描述个体的生活,但个体所经历的故事大背景还是与暴力冲突、战争等人为灾害有关。
三、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奖灾难新闻摄影差异
(一)灾难新闻摄影差异
1.内容题材差异
中国新闻奖:自然灾害新闻摄影作品获奖率较高;普利策奖:人为灾害新闻摄影作品获奖率高达75%。
获得中国新闻奖的摄影作品中,关于灾难新闻摄影的作品占比比较小,而且主要集中于自然灾害。而在普利策奖中,15幅作品都是与灾难性题材有关的,也就是占比高达75%。在题材方面,对人为灾害的关注度更高,关于战争、暴力冲突和恐怖袭击的作品就有12幅。
2.画面表达差异
中国新闻奖:拍摄画面较为温和委婉,关注灾难背后的人文关怀;普利策奖:多血腥暴力场面,画面语言直接有冲击力。
在统计数据时,笔者也基本阅览了历年获奖作品,中美灾难新闻摄影的画面语言表现还是非常不同的。中国灾难新闻摄影的获奖作品在表现灾情时较为委婉,不会直接将那些残忍的画面展现给受众。
3.选题角度差异
中国新闻奖:传播正能量,从灾难中寻找给人希望的角度,多从正面表现灾难性新闻事件;普利策奖:无正面角度的倾向,关于恐怖袭击、暴力冲突的选题较多。
获得中国新闻奖的灾难新闻摄影作品很多都没有直接展现令人沉痛的灾难现场,而是选择一些让人感到有希望、温暖的画面来表现灾难中的人文关怀。
4.拍摄地区差异
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多聚焦国内时事;普利策奖:更多关注世界范围内的灾难性题材新闻事件。
在统计出获得中国新闻奖的19幅灾难新闻摄影作品,只有2016年的三等奖作品《亲历尼泊尔震后》是关注了国外的自然灾难,也就是说只有一幅作品是将镜头瞄准了世界范围。虽然不能排除作品质量的问题。但是从整个数据上来看,还是能感受到中国新闻奖更加偏向对国内新闻的关注。而普利策奖则完全相反,获奖作品更多关注了世界范围内的灾难性题材新闻事件,比如菲律宾暴力禁毒行动、叙利亚内战、海地飓风等等,在15幅灾难新闻摄影作品里,超过半数的作品都是将目光聚集到了除美国以外的国家。
四、小结
通过对近十年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奖新闻摄影获奖作品的整理,发现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新闻大奖评选的倾向性和差异。笔者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对中国灾难性题材的新闻摄影提出一些小小的建议。
第一,关于人为灾难的新闻摄影作品是太少、质量不过关,还是说我们选择了忽视或者更倾向于评选那些能够在救援中展现温暖和关怀的自然灾难摄影作品。第二,中国灾难新闻摄影关注的区域是否太过于狭窄。普利策奖虽然会对获奖者的身份有一定的限制,但是普利策奖从未限制作品涉及的地区,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到获奖作品中,有许多都是关注到了美国之外的世界时事。而中国新闻奖,其实也没有规定作品内容一定要和中国国内发生的新闻有关,但似乎冠上了“中国”二字,就很容易忽视其他国家,只有寥寥几幅获奖作品的内容是关于其他国家的新闻事件的。第三。我们对灾难的画面表达是否过于委婉了。中国讲究“含蓄”二字,所以在表达方面会追求委婉温和。的确,过于血腥暴力的画面在传播过程中会给受众带去不适的感觉,中国许多灾难新闻摄影作品在委婉的表达中展现了温情的力量,但缺乏的是记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