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巧娘织锦绣

来源 :宁夏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ili1649588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古诗词《孔雀东南飞》这样赞美女子的心灵手巧。
  如果这是巧娘的“古代版”,那么,她们就是现代巧娘。
  只是,现代巧娘“巧”的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表达的“心意”也更宽阔。
  这些现代巧娘,用精巧的心思、灵巧的双手,以及对文化的热爱、对传统的继承,在手工行业里“织”出一片锦绣。
  近些年,为了发挥手工产业在助力妇女脱贫、吸纳妇女就业、促进妇女创业、传承手工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自治区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从政策、资金及人才培养等多方面促进妇女脱贫致富、创业增收。仅自治区妇联,累计发放农村妇女创业担保贷款突破百亿元,扶持19万人次妇女创业,发展妇女手工龙头企业、手工编织协会27个,带动贫困妇女转移就业1.5万余人,激励广大妇女奋发进取,追梦圆梦,为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手艺坊里的“大天地”
  走进石嘴山市惠农区园艺镇安乐桥村,村舍让人眼前一亮,各家的院门有不同的造型与装饰,布局整齐的一排排平房外观充满乡土气却不失现代感。马秀琴的“庄户人手艺坊”就坐落其间。
  安乐桥村原本地处城乡结合部,随着城市的扩张,如今已属城区范围内。征地后村子的土地减少,多数妇女成为失地人员,就业成了很直接的问题。
  今年58岁的马秀琴,年轻时任村里的团支书,后来又当村委党支书,支书工作干了31年。2013年开始,石嘴山市政府为失地人员多次举办多个技能培训班,帮助村民再就业。她报名参加了著名剪纸绘画艺术家、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折红旭举办的剪纸培训班。从彼时开始,马秀琴那双做农活、干瓦工的双手变得越来越精细灵巧,她一步步走进了手工艺制品的世界。
  走进马秀琴的“庄户人手艺坊”小院,扑面而来的是各种葫芦、根雕,屋子里更是挂满了剪纸作品、花花绿绿的香包,如同一个文玩市场,但又要雅气得多、安静得多。据马秀琴介绍,结束了剪纸学习,她又学过葫芦烙画,还去甘肃庆阳学习了香包制作。一晃七八年过去了,马秀琴从一名没有任何美术功底的农民到现在不用拷贝仪器就能在葫芦上烙画出准确人物形象的手艺人,她下的功夫可见一斑。
  近些年剪纸、葫芦烙画等手工艺术品的销路不错,马秀琴在介入这个行业后首先想到了村里的失地妇女。她常年组织村里的妇女,教她们剪纸、烙画、做香包,积极联系文创公司接下各种订单,分到愿意干的妇女手中。在马秀琴的组织下,村里的失地妇女、低保户人员,最多时有十几人在做此类工作。一年下来每人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马秀琴说“失地妇女在家多数没什么干的,有些就会去打麻将什么的,教会她们剪纸、手工缝制,一来可以增加收入,再者能有一个好的兴趣爱好。”马秀琴认准的事情做起来相当投入,她自建工作室,添置设备邀请有意愿的人员体验、学习。她每年都要在石嘴山地区举办几期剪纸、手工缝制培训班,让更多的人掌握这一技术,对民间艺术产生兴趣,美化生活和丰富心灵。
  今年春节后,马秀琴着手绘制几件抗疫内容的葫芦烙画作品,钟南山、李兰娟等人物形象在她的一双巧手中生动地浮现出来。她介绍,刚完成的一件烙画作品被一位客商收藏了,她有点不好意思,认为自己的作品还不够好,但作品被人收藏對她鼓舞很大,她表示要在手工艺品的制作道路上带动更多的人走上创业增收路。
  丹青绘就“公益路”
  杨玉英自小衷爱绘画,却因家境贫寒,没有获得更多的教育机会。但绘画的梦想一直在心中,为了圆梦,农活之余,她努力学习了小学到高中的所有课程,1991年如愿考入原宁夏教育学院美术专业。大学毕业后,她一直从事美术教育工作,直到因病提前退休。
  几十年的“绘画缘”,给杨玉英带来的是精神上的滋养与寄托。绘画与她,是难舍的。
  1年的身体休整后,她于2015年10月自筹资金成立了吴忠市民族书画院,并且发动当地书画界部分人士组建团队开展免费送书画下乡、进社区、进移民新村、进校园、进军营、进养老院、进机关、进企业、到景区、到工地,通过开展公益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喜爱书画。当时免费送书画的事情极为少见,为此她遭致了个别同行的冷嘲热讽,甚至谩骂攻击。但她和团队顶着巨大的压力,仍然将“好事”做下去。
  杨玉英的每月退休工资除了补贴家用外,剩余全部被用到“送文化下乡”上,每年开展惠民文化活动、公益活动几十场次。当一次次看到群众获得书画时的喜悦,杨玉英觉得一切都值了。2017年,文化扶贫的概念被广泛认知,全国各地才陆续开始做送文化下乡公益活动。杨玉英和团队的“先见之明”无疑让他们成为行业内的先行者。
  此时的杨玉英对公益送文化下基层的活动有了更进一步的想法:如何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书画创作中去?有想法马上就干,这是杨玉英一贯的做事风格。2018年2月,她又创办了吴忠杨家文化大院,利用自家的老宅子和家庭成员在传统手工艺编制、绘画等方面的特长,创建农民画创作基地,弘扬传统文化。
  杨家文化大院为广大书画爱好者搭建了一个了解和传承传统书法绘画艺术的平台,免费提供学习材料并义务为爱好书画的退休干部、农民和女职工进行教学。没想到,文化大院吸引了不少书画爱好者,他们的不断加入让小小的大院变得热闹起来。
  “其实,许多人是有绘画天赋的,只是没有机会被激发出来”,杨玉英笑着说。有一位70岁的老人经常到文化大院画画,在一次绘画活动中,老人与杨玉英同台表演,俩人都获得了二等奖。文化大院能培养更多的书画爱好者,能为传承传统书法绘画艺术作出贡献,杨玉英觉得特别欣慰,也达到了她的初衷。
  现在的吴忠民族书画院和杨家文化大院,每年免费接待团队观摩学习交流达几千人次,画院更是成为吴忠市对接全国各地及国际上的艺术文化交流活动的窗口。杨玉英在送文化下基层公益活动中的不懈努力,也得到了多方认可。她还被评为“民建脱贫攻坚奖先进个人”。
  杨玉英对绘画的喜爱与执着成就了内心世界的丰富,她又把这份美好传播给他人,让更多人在精神上不再贫穷。
  寻常物打造“新世界”
  穿过盐池境内明长城的一处豁口,一座极具民俗风情的大院闯入视野,外墙装饰有地方特色纹样,走进大院,一排箍窑,窑门上鲜红的辣椒颇为抢眼,这里就是宁夏盐池县春雪文化产业园有限公司。
  公司是孙建春和丈夫昌万学于2013年开办起来的,主要生产地方特色实用手工艺品,如耳枕、草编工艺、盐池滩羊皮工艺画等。这些产品的制作工艺是当地及陕北地区的传统工艺,原材料虽然是盐池常见的乔麦壳、碎花布、柳条、芨芨草、玉米皮,但是在材料品质和加工工艺有较高要求。成品完成后精美、环保、时尚,受到了顾客的喜爱,公司这几年也得到不断发展壮大。
  走进产品展区,精致的羊皮画,造型独特的花布耳枕,各种草编花瓶、茶几、箩筐、草鞋等,编织精美、配色典雅、器形可爱……透着天然环保的品质、淳朴浑厚的民风。展厅不大,每件产品却都能留住你的脚步。
  因为是手工工艺,产品加工需要大量的人力,这也契合了盐池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助力脱贫富民的部署要求。公司对本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低收入群体进行免费培训,建立订单收购机制,有效拓宽了他们的增收渠道。公司还正在实施“千百十”培训活动,即3年有效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城乡剩余劳动力、留守妇女3000人次,其中熟练掌握手工技能要达到300人、示范引领创业达30人。
  通过传统技艺、地方特色原材料加工和妇女特有的心灵手巧,孙建春无疑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适合当地实际的发展之路。这条路将越走越宽,带动更多的人走上致富路。
其他文献
近年来,石嘴山市统筹城乡发展振兴乡村,兴市富民改善民生,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村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农业成为了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了体面的职业,农村成为了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大力实施土地整治、美丽家园、环境卫生整治等项目,100%的行政村实现了通邮、通信、通公路和集中供水。建设了红果子镇国家级特色小镇和陶乐镇自治区级特色小镇,星海镇、宝丰镇等13个美丽小城
期刊
六十年春华秋实,六十载砥砺奋进。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石嘴山市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打响“珍硒石嘴山”农产品公用品牌,建成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河东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形成了优质瓜菜、特色制种、现代草畜三大优势特色产业,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米袋子”“菜篮子”供应充足,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农民收入稳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作出“不见面、马上办”审批服务改革决策部署,引领“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和“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加快推进,两年来宁夏抓住系統建设整合、事项梳理应用等关键环节,着力打造“不见面”审批服务品牌,初步实现“一网通办”的目标,全区80.4%的政务服务事项可不见面办理,极
期刊
建市60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群众,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大力弘扬“五湖四海,自强不息”石嘴山精神,在戈壁滩上建起了一座工业基础雄厚,產业特色突出的创新型山水园林工业城市。  石嘴山工业奠基于“三线”建设时期,成长于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石嘴山工业实力和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升,初步建立起了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现代工业体系,工业增加值从1960年的1.59亿元增加到2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石嘴山市坚定贯彻创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创新体系日益完善,创新生态持续改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新驱动和引领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作为典型的资源枯竭型老工业城市,面对生产工艺差、技术设备落后等困局,石嘴山通过深入挖掘企业转型升级潜力,促进科技成果有效转化,向国内外发布“招贤令”引进高新企业、人才和技术。近年来,在推进科技创新工作中,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
期刊
宁夏的北部,贺兰巍巍,黄河滔滔。一山一河,孕育出一个美丽的城市,石嘴山。  石嘴山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直属地级市,位于东经105°58′~106°39′,北纬38°21′~39°25′。东临鄂尔多斯台地,西踞银川平原北部,海拔在1090~3475.9米。按地形地貌可分为贺兰山山地、贺兰山东麓洪积扇冲积平原、黄河冲积平原和鄂尔多斯台地四种类型。东西宽约88.8公里,南北长119.5公里。  石嘴山市属
期刊
蓝天碧水净土“护起来”  大力实施大气、水、土壤三大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坚定的决心和扎实的行动全力推进污染防治,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打好蓝天保卫战。建成全市环境空气质量全天候监测网格,建设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8个。持续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2019 年全市优良天数 298 天,比例达到 81.6%,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 34 微克 / 立方
期刊
龙泉村隶属大武口区长胜街道办事处,位于大武口区南,背靠贺兰山,因村内有9个天然泉眼而得名,村域面积8平方公里,现有人口1164人。是一个集自然景观、田园风光、乡村民俗和历史文化于一体的塞北村落。  走进龙泉村,跃入眼帘的便是绿树成荫、绿意盎然,沿着略有起伏的硬化路会邂逅各种风格的农家小院。院中的果树茂盛,往往挤满整个院落,枝头挂满各类果实,有尚未成熟的大枣、带着青皮的核桃、压弯枝头的苹果……不时“
期刊
人类文明的起源,基本离不开河流,这几乎是一条铁律。因为河流能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这是人类生存基本要素之一。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孕育的古巴比伦,尼罗河孕育的古埃及,恒河孕育的古印度,黄河孕育的华夏文明,等等,其实都是河流的故事。  黄河文明大致形成于公元前4000~公元前2000年,从中国历史来说主要是夏、商、周三代。  黄河历史上周期性地泛滥,频繁地改道,形成广阔而肥沃的冲积平原,提供了创造
期刊
石嘴山因“山石突出如嘴”而得名。石嘴山之美在于以“五湖四海、自强不息”的精神为纽带,传统与现代、科技与人文在这里交融汇合、焕发勃勃生机。石嘴山之美在于平安吉祥,“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这座年轻充满活力的城市已成功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并入围全国最安全城市之列。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已成为石嘴山高质量发展的“金字招牌”,是人民群众心中的靓丽风景。石嘴山之美离不开“石嘴山公安”在践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