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非国家阿尔及利亚1月16日发生的劫持人质事件最终以血腥结果收场:至少25名人质遇害,32名恐怖分子被打死。事发于阿尔及利亚南部由挪威石油公司、英国石油公司和阿尔及利亚石油公司联合经营的一座煤气处理厂,32个恐怖分子分属6个国家,他们的目的是报复法国对马里局势的干预。
1月11日开始,应马里政府的请求,法国出动“幻影”战斗机对马里北部的伊斯兰武装分子据点进行了空袭。而2011年3月,也是“幻影”战斗机一马当先,法国打响了军事干预利比亚的第一枪。但和那次军事行动引发的激烈争议相比,此次法国的介入却得到了世界上多数国家的支持,即使人质被杀,也几乎听不到反对的声音。这是因为马里局势已经发展到不干预不行的地步。
马里是非洲西部一个非常落后的国度,经济贫困,生活质量低下,54%的人口是文盲,只有2/3的人口有干净的水源,平均期望寿命只有45岁。历史上,这里曾经出现过盛极一时的“马里帝国”。19世纪末,马里沦为法国的殖民地,被称为“法属苏丹”,1960年获得独立,也因此,至今仍有六千多名法国人在马里生活。
和很多非洲国家一样,马里的民族问题非常尖锐。北部地区居住的大量柏柏尔人是白人,和南部的属于黑人的马里人格格不入。他们将马里北部称为阿扎瓦德,认为是属于柏柏尔人的,被马里人占领。因此,柏柏尔人长期进行反政府运动。近年来,柏柏尔的分离运动逐步与极端伊斯兰主义合流。很多柏柏尔人曾是卡扎菲的雇佣军,在卡扎菲倒台后回到了母国,支持反政府运动,成立自己的政治组织——阿扎瓦德民族解放运动。由于这些雇佣军的武器相对精良,又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因此在和政府军的战斗中日益占了上风。
1月10日,马里政府军与北部武装人员在位于首都巴马科东北约六百公里的重镇科纳镇发生激烈交火,若科纳镇失守将直接威胁到首都安全。马里过渡总统特拉奥雷于是紧急致函联合国秘书长和法国总统请求援助。
更迫切的原因还在于,马里北部的宗教极端分子与“基地”组织有关联。如果不予以阻止,不仅马里,周边的很多国家都可能成为“基地”组织的大本营。
这样一来,法国的举动就有了颇多的“替天行道”的意味。但事实是国家从来都是“无利不起早”,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法国此举更多是为了巩固在非洲的传统影响力。而法国出兵行动以“薮猫”命名并非随意,这一生活在非洲、长相英俊的野生动物,其特性就是以便溺来宣示自己的地盘。历史上,法国是在非洲占有殖民地面积最大的国家。1960年代之后,这些国家相继独立,但仍和法国保持特殊关系,有些国家甚至会派兵参加法国国庆阅兵。
对这些前殖民地,法国政府的政策也经历了多次调整。1960年代之后,法国碍于自己国力不济,曾提出过对非洲的“不干涉主义”,但荣誉与利益的交织使这一政策始终没有落到实处。到1990年代,法国被指控直接参与了1994年卢旺达种族大屠杀,这大大刺激了1995年上台的希拉克总统,他因此提出了以不干涉为主要特征的“新非洲政策”。但萨科齐上台后又对此进行了纠正,提出了“相对大国”的理念,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并带头参加了利比亚战争。奥朗德在竞选时曾就此批评过萨科齐,但从实际行动看,他显然延续了萨科齐的做法。
而马里人对法国的干预是欢迎的。马里首都街头随处可见法国国旗,市民高呼着“法国万岁”的口号,以此感谢法国让他们免于陷入伊斯兰武装分子之手。显然,从国际公关的角度看,法国此举是成功的。但这场干预的最终结果如何——是否能彻底清剿极端分子,如何解决马里目前的政治困局——人们还不得而知。鉴于马里已成了基地组织恐怖活动的前沿,人们最大的担心,是它会成为非洲的阿富汗。
1月11日开始,应马里政府的请求,法国出动“幻影”战斗机对马里北部的伊斯兰武装分子据点进行了空袭。而2011年3月,也是“幻影”战斗机一马当先,法国打响了军事干预利比亚的第一枪。但和那次军事行动引发的激烈争议相比,此次法国的介入却得到了世界上多数国家的支持,即使人质被杀,也几乎听不到反对的声音。这是因为马里局势已经发展到不干预不行的地步。
马里是非洲西部一个非常落后的国度,经济贫困,生活质量低下,54%的人口是文盲,只有2/3的人口有干净的水源,平均期望寿命只有45岁。历史上,这里曾经出现过盛极一时的“马里帝国”。19世纪末,马里沦为法国的殖民地,被称为“法属苏丹”,1960年获得独立,也因此,至今仍有六千多名法国人在马里生活。
和很多非洲国家一样,马里的民族问题非常尖锐。北部地区居住的大量柏柏尔人是白人,和南部的属于黑人的马里人格格不入。他们将马里北部称为阿扎瓦德,认为是属于柏柏尔人的,被马里人占领。因此,柏柏尔人长期进行反政府运动。近年来,柏柏尔的分离运动逐步与极端伊斯兰主义合流。很多柏柏尔人曾是卡扎菲的雇佣军,在卡扎菲倒台后回到了母国,支持反政府运动,成立自己的政治组织——阿扎瓦德民族解放运动。由于这些雇佣军的武器相对精良,又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因此在和政府军的战斗中日益占了上风。
1月10日,马里政府军与北部武装人员在位于首都巴马科东北约六百公里的重镇科纳镇发生激烈交火,若科纳镇失守将直接威胁到首都安全。马里过渡总统特拉奥雷于是紧急致函联合国秘书长和法国总统请求援助。
更迫切的原因还在于,马里北部的宗教极端分子与“基地”组织有关联。如果不予以阻止,不仅马里,周边的很多国家都可能成为“基地”组织的大本营。
这样一来,法国的举动就有了颇多的“替天行道”的意味。但事实是国家从来都是“无利不起早”,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法国此举更多是为了巩固在非洲的传统影响力。而法国出兵行动以“薮猫”命名并非随意,这一生活在非洲、长相英俊的野生动物,其特性就是以便溺来宣示自己的地盘。历史上,法国是在非洲占有殖民地面积最大的国家。1960年代之后,这些国家相继独立,但仍和法国保持特殊关系,有些国家甚至会派兵参加法国国庆阅兵。
对这些前殖民地,法国政府的政策也经历了多次调整。1960年代之后,法国碍于自己国力不济,曾提出过对非洲的“不干涉主义”,但荣誉与利益的交织使这一政策始终没有落到实处。到1990年代,法国被指控直接参与了1994年卢旺达种族大屠杀,这大大刺激了1995年上台的希拉克总统,他因此提出了以不干涉为主要特征的“新非洲政策”。但萨科齐上台后又对此进行了纠正,提出了“相对大国”的理念,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并带头参加了利比亚战争。奥朗德在竞选时曾就此批评过萨科齐,但从实际行动看,他显然延续了萨科齐的做法。
而马里人对法国的干预是欢迎的。马里首都街头随处可见法国国旗,市民高呼着“法国万岁”的口号,以此感谢法国让他们免于陷入伊斯兰武装分子之手。显然,从国际公关的角度看,法国此举是成功的。但这场干预的最终结果如何——是否能彻底清剿极端分子,如何解决马里目前的政治困局——人们还不得而知。鉴于马里已成了基地组织恐怖活动的前沿,人们最大的担心,是它会成为非洲的阿富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