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生涯规划,也称为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一个人对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规划,是认识自己、分析环境、确立目标与制订行动计划的有机统一的活动。
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现阶段从业人员中大学生仅占5%左右,而在发达国家,大学生占从业人员近40%。据有关专家预测,全国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才数量要在2000年每10万人口3611人的基础上,提高到2010年的7700人,2020年达到13000人,2050年达到31000人。显然,我国的人才缺口是巨大的。同时,这也充分说明我国大学生的就业机会是相当大的,只要认真把握机会,就业是不难的。为了及时掌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给学院提供有效的参考数据,使学院能有效地对学生实施管理、教育和培养,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进而促进学校稳定、迅速地发展,2010年3月及6月,我们分两次以哈尔滨师范大学和牡丹江师范学院的不同学生为调查对象,以霍兰德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为基础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内容,主要从学生自我认识、职业生涯规划认识和职业选择三个方面展开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516份,回收问卷509份,其中有效问卷为497份。为了弥补集体问卷测查的不足,调查还采用了个别访谈的方式。两次共访问39人,其中包括有效问卷中随机抽取的34人和主动来访的5人。
一调查结果
1在专业选择上表现为盲从
一般理解的专业选择是学生依据自己的理想、兴趣、特长以及未来的职业倾向,在高考成绩、学校以及专业之间寻求平衡的过程。但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有41.8%的学生不明确自己的兴趣、个性,并且表示他们是被动地选择自己的专业。被调查学生中有37.9%的人表示所学的专业是家属或高中教师或朋友们“帮助”选择的,这部分学生中有23.3%的人在上大学之前对自己所选专业一无所知,是不是喜欢、是不是适合学这门专业从未考虑过。被调查学生中有24.4%的是通过服从调剂过来的。
2规划意识不强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没有进行过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将来如何一步步晋升发展没有设计的占59.2%,有设计的占35.8%,而其中有明确设计的仅占4.9%。
3自我认识不充分,规划目标模糊
访谈结果显示,46.8%的大学生自我认识不全面,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优势与劣势,61.1%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价值观、职业兴趣、职业能力、个性特质等与职业密切相关的因素了解不透彻,48.5%的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中一味强调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和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的单位,而不愿去新兴行业、第三产业中的服务行业、中小城市及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单位,甚至有22.6%的学生为了这些不惜放弃个人的专业特长,不顾个人的性格和职业兴趣;有11.8%的大学生缺乏自信,不了解自己的优点;还有25.4%的大学生不能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
4不能将规划付诸实践
在付诸实践中,有87.3%的大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就业的重要性,且希望学校能够更多地提供相关方面的指导,有32.1%的学生提到接受过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但73.7%的学生未做真正意义上的职业规划,原因有的是不知道怎样做规划或认为还太早,有的是想毕业时再考虑。
5了解就业途径的方式欠主动
被调查的大学生中,获得招聘信息的途径依次是招聘会、熟人介绍、报纸、网络、电视、广播,其他渠道很少。
二原因分析
1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待进一步完善
2007年12月,教育部下发通知,明确规定从2008年起所有普通高校必须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职业生涯规划课开设时间较短,内容及教程的适应性还有待进一步丰富和提高。而且,不少高校往往只对毕业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就业指导课程,把这些课程当做就业的“特效药”直接灌输。但就目前总体状况而言,我国尚处于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尝试研究阶段,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和相关的实践经验可作借鉴。作为刚刚兴起的事物它主要是从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辅导的角度出发,集中在学生学习的某个阶段,如学生刚入学或大学毕业前夕的求职阶段,缺乏动态性和持续性,忽视了职业生涯规划应该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因此,此门课程的开设还需进一步完善。
2开设此门课程的师资力量还不雄厚
在大多数高校里,目前负责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任务的主要是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和学生工作者,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他们所从事的具体指导服务工作之一,他们大部分不但缺乏扎实的就业指导基本功,而且还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和实践技巧,对人力资源管理也缺乏一定的了解。因此,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人员在数量上和素质上远不能满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需要。
3与课程相配套的设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进行心理和职业倾向测试的测评工具很多是从国外引进的,是否适用于我国大学生还有待进一步验证。此外,不少高校缺乏对包括政策咨询、心理咨询、职业方向咨询、就业途径咨询和个案咨询在内的职业咨询服务工作等设施进行配套建设,不能引导学生进行性格矫正、良好兴趣培养、良好个性发展。因此,不能满足职业生涯规划的需要。
4大学生自主就业意识淡薄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大学生的自主择业意识淡薄。目前所有毕业生所面临的是双向选择的就业大环境,既然社会的用人单位已经走向社会走向高校去招聘自己所需人才,那么大学生就应该放下自己所谓天之骄子的“面子”,走出校园,走进用人单位。目前大学生们欠缺的就是能放下自己身份的勇气,不能主动去找用人单位直接上门推销自己,而是狭隘地选择来招聘会或学校的那些有限的用人单位。
三相关对策
上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大学生及高校必须积极采取措施,从各方面改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水平,以最终改善大学生就业状况。
大学生自身必须树立和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在于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实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大学生必须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只有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才能够确定符合自己兴趣与特长的生涯路线,正确设定自己的人生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有效的行动,使人生事业发展获得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因此,大学生应该提高自己的规划意识,同时加强职业规划方面的学习,增加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为科学合理地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基础。
深入了解和认识自我,增强对外界环境的分析能力。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必须对自我有充分地了解和认知,同时对外界大环境有深入地分析能力。自我认知的内容包括很多方面,如自己的价值观、兴趣、爱好、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以及协调、组织管理、活动能力等,也就是对自己进行全面分析,从而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以便更准确地为自己定位。在做好自我认知的同时,大学生也要进行外部环境分析,环境因素对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至关重要,人的工作和生活都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只有选择了适合自己的环境才能够充分地展现自己。另外,高校应及时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及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跟踪调查,对所开设的规划课程做相应调整,以适应社会及大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
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配备一支掌握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管理理论、具有职业设计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的队伍。逐步建立和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的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指导队伍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让他们在传授职业生涯规划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开展职业指导、咨询、推荐等服务工作,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提高自我,激发学生向规划目标努力的动力,成为大学生的“职业导航师”,为科学有效地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引导大学生积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强大的理论与技术支撑。
建立职业咨询指导与测评服务机构,引导学生理智就业。高校应成立专门的职业规划指导服务机构,应充分认识到就业工作的重要性,把职业规划作为就业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使教育、管理、服务融于一体。同时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职业测评系统,让每个学生在大学四年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职业测评,认识自我,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以较好地帮助大学生解决职业定位问题,更合理地做出职业选择。有了高水平的服务机构,可以实现群体指导与个别咨询相结合、课堂指导与业余辅导相结合、技巧指导与观念指导相结合,在全面了解各方面政策信息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到农村基层工作、到西部地区就业,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跨省市就业,到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就业,同时也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主动寻找就业岗位,使学生多渠道理智就业。
建立并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锻炼体系。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机构要积极吸取相关方面的成功经验,要充分利用好学校各方面的资源,有计划地组织和安排大学生开展职业实践活动,以达到职业规划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如社会实践、参观学习、青年志愿者、三下乡活动及与专业结合较密切的社区咨询服务活动等,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实践意识,以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还可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招聘会或模拟人才市场,以使其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从而提高其择业质量及对就业的应对能力。这些形式各异的实践活动,能使学生在熟悉社会环境和职业环境的同时,也进一步修正其职业定位,有助于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牛丽丽.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分析[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7-10.
[2]张冬梅.大学生生涯规划的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6)::94-96.
[3]田晨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及对策[J].河南教育(中旬),2008(2):69-70.
[4]蔡闯,王庆环,郭扶庚.大学生就业:观念创新天高地阔[N].光明日报,2007-03-08(3).
[5]潘晨光.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8.
[6]赵慧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高教论坛,2006(2):61-63.
[7]徐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发行动研究综述[J].中国成人教育,2007(7):118-119.
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现阶段从业人员中大学生仅占5%左右,而在发达国家,大学生占从业人员近40%。据有关专家预测,全国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才数量要在2000年每10万人口3611人的基础上,提高到2010年的7700人,2020年达到13000人,2050年达到31000人。显然,我国的人才缺口是巨大的。同时,这也充分说明我国大学生的就业机会是相当大的,只要认真把握机会,就业是不难的。为了及时掌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给学院提供有效的参考数据,使学院能有效地对学生实施管理、教育和培养,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进而促进学校稳定、迅速地发展,2010年3月及6月,我们分两次以哈尔滨师范大学和牡丹江师范学院的不同学生为调查对象,以霍兰德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为基础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内容,主要从学生自我认识、职业生涯规划认识和职业选择三个方面展开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516份,回收问卷509份,其中有效问卷为497份。为了弥补集体问卷测查的不足,调查还采用了个别访谈的方式。两次共访问39人,其中包括有效问卷中随机抽取的34人和主动来访的5人。
一调查结果
1在专业选择上表现为盲从
一般理解的专业选择是学生依据自己的理想、兴趣、特长以及未来的职业倾向,在高考成绩、学校以及专业之间寻求平衡的过程。但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有41.8%的学生不明确自己的兴趣、个性,并且表示他们是被动地选择自己的专业。被调查学生中有37.9%的人表示所学的专业是家属或高中教师或朋友们“帮助”选择的,这部分学生中有23.3%的人在上大学之前对自己所选专业一无所知,是不是喜欢、是不是适合学这门专业从未考虑过。被调查学生中有24.4%的是通过服从调剂过来的。
2规划意识不强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没有进行过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将来如何一步步晋升发展没有设计的占59.2%,有设计的占35.8%,而其中有明确设计的仅占4.9%。
3自我认识不充分,规划目标模糊
访谈结果显示,46.8%的大学生自我认识不全面,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优势与劣势,61.1%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价值观、职业兴趣、职业能力、个性特质等与职业密切相关的因素了解不透彻,48.5%的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中一味强调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和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的单位,而不愿去新兴行业、第三产业中的服务行业、中小城市及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单位,甚至有22.6%的学生为了这些不惜放弃个人的专业特长,不顾个人的性格和职业兴趣;有11.8%的大学生缺乏自信,不了解自己的优点;还有25.4%的大学生不能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
4不能将规划付诸实践
在付诸实践中,有87.3%的大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就业的重要性,且希望学校能够更多地提供相关方面的指导,有32.1%的学生提到接受过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但73.7%的学生未做真正意义上的职业规划,原因有的是不知道怎样做规划或认为还太早,有的是想毕业时再考虑。
5了解就业途径的方式欠主动
被调查的大学生中,获得招聘信息的途径依次是招聘会、熟人介绍、报纸、网络、电视、广播,其他渠道很少。
二原因分析
1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待进一步完善
2007年12月,教育部下发通知,明确规定从2008年起所有普通高校必须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职业生涯规划课开设时间较短,内容及教程的适应性还有待进一步丰富和提高。而且,不少高校往往只对毕业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就业指导课程,把这些课程当做就业的“特效药”直接灌输。但就目前总体状况而言,我国尚处于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尝试研究阶段,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和相关的实践经验可作借鉴。作为刚刚兴起的事物它主要是从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辅导的角度出发,集中在学生学习的某个阶段,如学生刚入学或大学毕业前夕的求职阶段,缺乏动态性和持续性,忽视了职业生涯规划应该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因此,此门课程的开设还需进一步完善。
2开设此门课程的师资力量还不雄厚
在大多数高校里,目前负责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任务的主要是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和学生工作者,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他们所从事的具体指导服务工作之一,他们大部分不但缺乏扎实的就业指导基本功,而且还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和实践技巧,对人力资源管理也缺乏一定的了解。因此,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人员在数量上和素质上远不能满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需要。
3与课程相配套的设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进行心理和职业倾向测试的测评工具很多是从国外引进的,是否适用于我国大学生还有待进一步验证。此外,不少高校缺乏对包括政策咨询、心理咨询、职业方向咨询、就业途径咨询和个案咨询在内的职业咨询服务工作等设施进行配套建设,不能引导学生进行性格矫正、良好兴趣培养、良好个性发展。因此,不能满足职业生涯规划的需要。
4大学生自主就业意识淡薄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大学生的自主择业意识淡薄。目前所有毕业生所面临的是双向选择的就业大环境,既然社会的用人单位已经走向社会走向高校去招聘自己所需人才,那么大学生就应该放下自己所谓天之骄子的“面子”,走出校园,走进用人单位。目前大学生们欠缺的就是能放下自己身份的勇气,不能主动去找用人单位直接上门推销自己,而是狭隘地选择来招聘会或学校的那些有限的用人单位。
三相关对策
上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大学生及高校必须积极采取措施,从各方面改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水平,以最终改善大学生就业状况。
大学生自身必须树立和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在于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实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大学生必须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只有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才能够确定符合自己兴趣与特长的生涯路线,正确设定自己的人生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有效的行动,使人生事业发展获得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因此,大学生应该提高自己的规划意识,同时加强职业规划方面的学习,增加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为科学合理地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基础。
深入了解和认识自我,增强对外界环境的分析能力。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必须对自我有充分地了解和认知,同时对外界大环境有深入地分析能力。自我认知的内容包括很多方面,如自己的价值观、兴趣、爱好、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以及协调、组织管理、活动能力等,也就是对自己进行全面分析,从而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以便更准确地为自己定位。在做好自我认知的同时,大学生也要进行外部环境分析,环境因素对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至关重要,人的工作和生活都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只有选择了适合自己的环境才能够充分地展现自己。另外,高校应及时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及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跟踪调查,对所开设的规划课程做相应调整,以适应社会及大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
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配备一支掌握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管理理论、具有职业设计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的队伍。逐步建立和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的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指导队伍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让他们在传授职业生涯规划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开展职业指导、咨询、推荐等服务工作,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提高自我,激发学生向规划目标努力的动力,成为大学生的“职业导航师”,为科学有效地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引导大学生积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强大的理论与技术支撑。
建立职业咨询指导与测评服务机构,引导学生理智就业。高校应成立专门的职业规划指导服务机构,应充分认识到就业工作的重要性,把职业规划作为就业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使教育、管理、服务融于一体。同时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职业测评系统,让每个学生在大学四年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职业测评,认识自我,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以较好地帮助大学生解决职业定位问题,更合理地做出职业选择。有了高水平的服务机构,可以实现群体指导与个别咨询相结合、课堂指导与业余辅导相结合、技巧指导与观念指导相结合,在全面了解各方面政策信息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到农村基层工作、到西部地区就业,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跨省市就业,到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就业,同时也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主动寻找就业岗位,使学生多渠道理智就业。
建立并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锻炼体系。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机构要积极吸取相关方面的成功经验,要充分利用好学校各方面的资源,有计划地组织和安排大学生开展职业实践活动,以达到职业规划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如社会实践、参观学习、青年志愿者、三下乡活动及与专业结合较密切的社区咨询服务活动等,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实践意识,以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还可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招聘会或模拟人才市场,以使其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从而提高其择业质量及对就业的应对能力。这些形式各异的实践活动,能使学生在熟悉社会环境和职业环境的同时,也进一步修正其职业定位,有助于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牛丽丽.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分析[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7-10.
[2]张冬梅.大学生生涯规划的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6)::94-96.
[3]田晨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及对策[J].河南教育(中旬),2008(2):69-70.
[4]蔡闯,王庆环,郭扶庚.大学生就业:观念创新天高地阔[N].光明日报,2007-03-08(3).
[5]潘晨光.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8.
[6]赵慧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高教论坛,2006(2):61-63.
[7]徐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发行动研究综述[J].中国成人教育,2007(7):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