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也应该呈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以便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让课堂题材更加贴近生活,贴近人类实际。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由于其自身自控能力相对较差,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监督,才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提升自己的课内外阅读技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街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3-203
教育相关部门提出,学生少做题目,多读书,主动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起来,潜意识的丰富学生的阅读,从而使得学生阅读量的获得有效的提升。需要使得小学生能够在小学时期阅读总量需要高于145万字。小学拥有12册教材,拥有360篇课文,如果每篇课文按照500字计算,总阅读量只有15万字,花费6年的时间进行阅读这部分文字,都无法满足学生自身的成长以及阅读目标的总量。此时,教师需要将课内以及课外两者相结合,才能够为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依托教材,挖掘阅读资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以课堂教学的知识点为线索,寻找和课堂教学活动相关的课外读物,有效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这种课外读物的开展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深入认识和了解语文课程内容,从课外读物中掌握相关的经验,从而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比如:在学习《鹅》这首诗时,教师可以推荐学生看一些关于鹅的课外读物,这样能够对于鹅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和了解。这种课外读物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学生了解鹅的特点,在理解诗歌中“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中关于鹅的描写时,能够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学习《悯农》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粮食从播种、生长再到成熟收获的过程,这是一个漫长的等待阶段,也是农民伯伯付出劳动和心血的阶段,结合课外读物,能够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更加直观深刻的认识,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为此,以课堂教学的知识点为线索,这种将课外读物和课文内容有效结合起来,通过翻阅相关的书籍和资料,能夠使得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衔接起来,对于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很有帮助。以课堂教学的知识点为线索,推荐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加深对于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印象,这样学生再学习起来也更加轻松自如。
二、实现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起来的方式
制定完善的阅读计划。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不同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学习目标和认知特点是存在差异的,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也是不同的。在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间的个性差异,制定科学的阅读计划。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比较简单,好奇心比较旺盛,在制定阅读计划中,教师可以结合这一类孩子的特点,给他们推荐一些插图比较丰富的课外读物,对于中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独立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给他们一定的选择自由,并且制定相应的交流计划,让学生们彼此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从而可以在交流中获得经验,掌握阅读的方式,有效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促使自己更好地成长和进步。
师生共同参与,注重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为了能够和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衔接起来,教师对学生推荐的课外读物,教师本身也要参与进去,从而可以形成教师和学生共读的局面。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教师不能置身事外,不能简单地认为将阅读活动任务布置给学生们就算完成了,更重要的是教师本人也要参与进去,了解学生阅读的情况,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克服阅读上的困难。
三、开展积极有效的活动,体验阅读的乐趣
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使得课外阅读活动可以和课堂知识有效衔接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实践活动,有效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自主化的行为,同一篇文章同一个人物带给学生的阅读感受不可能是完全一致的。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得课外阅读活动和语文课程学习内容有效衔接起来,教师可以举办一些关于课外阅读的交流活动,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能力。比如:在学习许地山的《落花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探讨和交流作者认为的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思考父亲为什么将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存在的含义。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这里突出的是关于生命孕育、成长的过程,同时也彰显了许多像花生一样默默奉献、不断进取,努力向前,敢于承担民族、时代的苦难的优良品质。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交流和探讨令自己感动的优秀人物以及他们的高尚精神,这样也能考查学生的阅读量和观察分析能力。班级主题活动的开展,也可以理解成一场关于思想交流的盛宴,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分享和表达自己看到的令自己感动的人和物,传播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阅读,更加乐于交流,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真正觉得读书可以明智,读书可以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读书可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而让读书的过程不再走马观花地进行,而是用心去领会,用心去交流,进而改善阅读效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
语文素养提升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如果没有抓住语言阅读教学课程,就不能称之为真正有效的教学。新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应该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在给予学生评价的时候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表现,满足不同发展需求。语文阅读教学指的是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喜欢阅读,通过阅读大量的中外文学名著,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朱水香.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策略谈[J].黑河教育,2018(12):51-52.
[2]窦婷婷.小学语文课内外链接阅读初探[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34(09):44-46.
[3]沈春红,孙庆涛.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结合[J].教育现代化,2018,5(38):388-389.
[4]王芳.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链接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8(26):126-127.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街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3-203
教育相关部门提出,学生少做题目,多读书,主动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起来,潜意识的丰富学生的阅读,从而使得学生阅读量的获得有效的提升。需要使得小学生能够在小学时期阅读总量需要高于145万字。小学拥有12册教材,拥有360篇课文,如果每篇课文按照500字计算,总阅读量只有15万字,花费6年的时间进行阅读这部分文字,都无法满足学生自身的成长以及阅读目标的总量。此时,教师需要将课内以及课外两者相结合,才能够为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依托教材,挖掘阅读资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以课堂教学的知识点为线索,寻找和课堂教学活动相关的课外读物,有效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这种课外读物的开展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深入认识和了解语文课程内容,从课外读物中掌握相关的经验,从而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比如:在学习《鹅》这首诗时,教师可以推荐学生看一些关于鹅的课外读物,这样能够对于鹅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和了解。这种课外读物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学生了解鹅的特点,在理解诗歌中“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中关于鹅的描写时,能够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学习《悯农》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粮食从播种、生长再到成熟收获的过程,这是一个漫长的等待阶段,也是农民伯伯付出劳动和心血的阶段,结合课外读物,能够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更加直观深刻的认识,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为此,以课堂教学的知识点为线索,这种将课外读物和课文内容有效结合起来,通过翻阅相关的书籍和资料,能夠使得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衔接起来,对于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很有帮助。以课堂教学的知识点为线索,推荐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加深对于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印象,这样学生再学习起来也更加轻松自如。
二、实现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起来的方式
制定完善的阅读计划。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不同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学习目标和认知特点是存在差异的,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也是不同的。在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间的个性差异,制定科学的阅读计划。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比较简单,好奇心比较旺盛,在制定阅读计划中,教师可以结合这一类孩子的特点,给他们推荐一些插图比较丰富的课外读物,对于中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独立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给他们一定的选择自由,并且制定相应的交流计划,让学生们彼此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从而可以在交流中获得经验,掌握阅读的方式,有效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促使自己更好地成长和进步。
师生共同参与,注重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为了能够和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衔接起来,教师对学生推荐的课外读物,教师本身也要参与进去,从而可以形成教师和学生共读的局面。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教师不能置身事外,不能简单地认为将阅读活动任务布置给学生们就算完成了,更重要的是教师本人也要参与进去,了解学生阅读的情况,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克服阅读上的困难。
三、开展积极有效的活动,体验阅读的乐趣
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使得课外阅读活动可以和课堂知识有效衔接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实践活动,有效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自主化的行为,同一篇文章同一个人物带给学生的阅读感受不可能是完全一致的。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得课外阅读活动和语文课程学习内容有效衔接起来,教师可以举办一些关于课外阅读的交流活动,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能力。比如:在学习许地山的《落花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探讨和交流作者认为的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思考父亲为什么将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存在的含义。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这里突出的是关于生命孕育、成长的过程,同时也彰显了许多像花生一样默默奉献、不断进取,努力向前,敢于承担民族、时代的苦难的优良品质。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交流和探讨令自己感动的优秀人物以及他们的高尚精神,这样也能考查学生的阅读量和观察分析能力。班级主题活动的开展,也可以理解成一场关于思想交流的盛宴,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分享和表达自己看到的令自己感动的人和物,传播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阅读,更加乐于交流,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真正觉得读书可以明智,读书可以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读书可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而让读书的过程不再走马观花地进行,而是用心去领会,用心去交流,进而改善阅读效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
语文素养提升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如果没有抓住语言阅读教学课程,就不能称之为真正有效的教学。新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应该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在给予学生评价的时候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表现,满足不同发展需求。语文阅读教学指的是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喜欢阅读,通过阅读大量的中外文学名著,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朱水香.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策略谈[J].黑河教育,2018(12):51-52.
[2]窦婷婷.小学语文课内外链接阅读初探[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34(09):44-46.
[3]沈春红,孙庆涛.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结合[J].教育现代化,2018,5(38):388-389.
[4]王芳.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链接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8(26):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