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里当乡有着宜人的环境,却没有发达的经济,劳动力向外谋生已成为定例,随之而生的是大量的留守儿童。对留守兒童而言教育及培养问题是重中之重,经笔者分析目前制约着贫困山区留守儿童的教育与培养因素,有落后文化环境限制,社会关注力度不够,家庭呵护环境的缺失。本文旨在为解决上述问题,并为贫困山区留守儿童的教育及培养的长效科学发展,从家庭、学校、教师、政府及社会等层面出发提出建议。
关键词:贫困山区;留守儿童;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4-208
里当乡坐落在草木林立、风景宜人的群山之中,然而里当乡有着宜人的风景,却并不能提供宜人的经济发展环境。乡民总是带着责任,带着关爱,带着无奈离开这里,向外谋生,为了养育孩子,为了给孩子更多的爱,却不得不离开孩子。这些孩子就是留守儿童,他们留在家乡求学,他们见不到天边的父母,得不到悉心的关怀。作为贫困山区留守儿童的老师,我们应当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为此,笔者先行分析当前制约贫困山区留守儿童教育发展的三点原因。
1、落后文化环境限制。我国城市与乡村的发展差异极大,里当乡作为马山县最偏远的地区,在纵横沟壑的隔绝下,经济发展更是不容乐观。经济的不发达往往伴随着文化的不发达,在贫困山区落后的农村文化仍然起到极为重要的影响,甚至于抵制外来先进文化的改造,这就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阻碍了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积极性。比如说,山里人成年后总是要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作为山里人当然也不例外日后要外出务工挣钱的,既然学习与不学习都是要到外边去打工,那么学习似乎也就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教师就是为家长看孩子。这种固步自封的观念,屏蔽了教育的深刻影响,阻碍了贫困山区教育的健康发展。
2、社会关注力度不够。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逐渐转型,留守儿童的问题其实越来越引起着社会的关注,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贫困山区劳动力外出打工的数量太庞大了,留守儿童不知几何,随之而来的问题更是不胜枚举。社会公众即便是心系着留守儿童的成长教育与发展,却会因为留守儿童这一问题绝非是短期之内、部分人出力便能够解决的,是以大多社会成员往往对于留守儿童是抱以同情之心,举以无奈之力,久而久之也就淡漠了。但是恰恰留守儿童的问题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来自社会的关注力度不够也会制约留守儿童的教育与培养的。
3、家庭呵护环境缺失。父母本应是伴着孩子生长,对孩子性格形成、认识世界、感知世界影响最大的人。但是,由于父母需要到更发达的地区打工养家,没有办法参与到留守儿童的学习与成长当中来,不能对留守儿童起到足够的正向引导,导致留守儿童缺乏温暖的家庭环境。这种成长模式,不能为留守儿童提供无忧的生活后盾,使得他们无法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来,也就制约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培养。
既然留守儿童的问题产自于社会的转型,属于社会问题,那么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及培养,也应由全社会各界同心协力。
1、家庭层面。即便与孩子千里相隔,家长也要积极与教师联系,关注着孩子在学校的行为动态,与教师一起给予孩子更多的耐心与关怀。尽可能多与孩子联系与孩子谈心,在出现问题时不急着下判断,而是和孩子一起去寻找问题的根源,一起努力去解决问题,给予孩子正向的引导与鼓励,为孩子提供归属感依靠感,避免孩子沉浸于孤独之中迷失自我。
2、学校层面。学校应该为留守儿童营造轻松愉悦而又充满文化的学习环境,肃清校园不良风气,避免儿童有样学样偏离正向轨道。学校也要组织进行更多的校园活动,例如我是演说家、我是歌唱家、一起读经典、趣味运动会等等,锻炼留守儿童的多元能力,丰富校园生活。
3、教师层面。教师作为留守儿童的引导者,应该密切地关注着他们的动态,关注他们的情绪、心理、行为,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为他们提供帮助。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征、接受水平、学习能力等对症下药,例如严管懒散学生,鼓励自卑学生,提问被动学生等等,保证所有的学生的不掉队。最重要的是,教师要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关爱,要帮助他们建立起自信,要引导他们积极投入学习。
4、政府及社会。政府应该大力投资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建设完善贫困山区教育基础设施,完善相关政策鼓励师资向贫困山区流动,资源向贫困山区倾斜,持续推进教育公平。社会要积极宣传贫困山区留守儿童问题,呼吁大众向留守儿童伸出援手,凝结各方力量,向贫困山区的留守儿童提供物资帮扶、情感关注,让爱在整个社会间流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来自全社会的关爱,激发他们奋发向上回馈社会的决心。
正如笔者所言,留守儿童问题属于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同心协力来改善来解决这一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及培养也是社会全体的责任,无论是家庭、学校、政府还是社会都责无旁贷地需要承担其这一责任,而我们作为整日教导留守儿童,看着他们长大的教师更应该为更好地教育培养他们,促使他们成才而终身奋斗。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付出与努力,为贫困山区的留守儿童创造更广茂的天空,为他们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更全面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陆梅艳.浅谈贫困山区留守儿童的教育与培养[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12):193.
[2]罗先荣.关心贫困山区留守儿童为他们成才助力--贫困山区留守儿童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思考[J].成才之路.2013,(14):4-5.
[3]郭东贵.浅谈贫困山区农村小学素质教育[J].无线音乐(教育前沿).2014,(4).
[4]叶慧.有关当前留守儿童教育教学案例探析[J].知音励志.2017,(9):64.
[6]胡少何.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为了农村留守儿童,我们尽力尽心[J].青春期健康·人口文化版.2010,(8).
关键词:贫困山区;留守儿童;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4-208
里当乡坐落在草木林立、风景宜人的群山之中,然而里当乡有着宜人的风景,却并不能提供宜人的经济发展环境。乡民总是带着责任,带着关爱,带着无奈离开这里,向外谋生,为了养育孩子,为了给孩子更多的爱,却不得不离开孩子。这些孩子就是留守儿童,他们留在家乡求学,他们见不到天边的父母,得不到悉心的关怀。作为贫困山区留守儿童的老师,我们应当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为此,笔者先行分析当前制约贫困山区留守儿童教育发展的三点原因。
1、落后文化环境限制。我国城市与乡村的发展差异极大,里当乡作为马山县最偏远的地区,在纵横沟壑的隔绝下,经济发展更是不容乐观。经济的不发达往往伴随着文化的不发达,在贫困山区落后的农村文化仍然起到极为重要的影响,甚至于抵制外来先进文化的改造,这就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阻碍了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积极性。比如说,山里人成年后总是要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作为山里人当然也不例外日后要外出务工挣钱的,既然学习与不学习都是要到外边去打工,那么学习似乎也就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教师就是为家长看孩子。这种固步自封的观念,屏蔽了教育的深刻影响,阻碍了贫困山区教育的健康发展。
2、社会关注力度不够。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逐渐转型,留守儿童的问题其实越来越引起着社会的关注,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贫困山区劳动力外出打工的数量太庞大了,留守儿童不知几何,随之而来的问题更是不胜枚举。社会公众即便是心系着留守儿童的成长教育与发展,却会因为留守儿童这一问题绝非是短期之内、部分人出力便能够解决的,是以大多社会成员往往对于留守儿童是抱以同情之心,举以无奈之力,久而久之也就淡漠了。但是恰恰留守儿童的问题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来自社会的关注力度不够也会制约留守儿童的教育与培养的。
3、家庭呵护环境缺失。父母本应是伴着孩子生长,对孩子性格形成、认识世界、感知世界影响最大的人。但是,由于父母需要到更发达的地区打工养家,没有办法参与到留守儿童的学习与成长当中来,不能对留守儿童起到足够的正向引导,导致留守儿童缺乏温暖的家庭环境。这种成长模式,不能为留守儿童提供无忧的生活后盾,使得他们无法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来,也就制约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培养。
既然留守儿童的问题产自于社会的转型,属于社会问题,那么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及培养,也应由全社会各界同心协力。
1、家庭层面。即便与孩子千里相隔,家长也要积极与教师联系,关注着孩子在学校的行为动态,与教师一起给予孩子更多的耐心与关怀。尽可能多与孩子联系与孩子谈心,在出现问题时不急着下判断,而是和孩子一起去寻找问题的根源,一起努力去解决问题,给予孩子正向的引导与鼓励,为孩子提供归属感依靠感,避免孩子沉浸于孤独之中迷失自我。
2、学校层面。学校应该为留守儿童营造轻松愉悦而又充满文化的学习环境,肃清校园不良风气,避免儿童有样学样偏离正向轨道。学校也要组织进行更多的校园活动,例如我是演说家、我是歌唱家、一起读经典、趣味运动会等等,锻炼留守儿童的多元能力,丰富校园生活。
3、教师层面。教师作为留守儿童的引导者,应该密切地关注着他们的动态,关注他们的情绪、心理、行为,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为他们提供帮助。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征、接受水平、学习能力等对症下药,例如严管懒散学生,鼓励自卑学生,提问被动学生等等,保证所有的学生的不掉队。最重要的是,教师要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关爱,要帮助他们建立起自信,要引导他们积极投入学习。
4、政府及社会。政府应该大力投资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建设完善贫困山区教育基础设施,完善相关政策鼓励师资向贫困山区流动,资源向贫困山区倾斜,持续推进教育公平。社会要积极宣传贫困山区留守儿童问题,呼吁大众向留守儿童伸出援手,凝结各方力量,向贫困山区的留守儿童提供物资帮扶、情感关注,让爱在整个社会间流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来自全社会的关爱,激发他们奋发向上回馈社会的决心。
正如笔者所言,留守儿童问题属于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同心协力来改善来解决这一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及培养也是社会全体的责任,无论是家庭、学校、政府还是社会都责无旁贷地需要承担其这一责任,而我们作为整日教导留守儿童,看着他们长大的教师更应该为更好地教育培养他们,促使他们成才而终身奋斗。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付出与努力,为贫困山区的留守儿童创造更广茂的天空,为他们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更全面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陆梅艳.浅谈贫困山区留守儿童的教育与培养[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12):193.
[2]罗先荣.关心贫困山区留守儿童为他们成才助力--贫困山区留守儿童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思考[J].成才之路.2013,(14):4-5.
[3]郭东贵.浅谈贫困山区农村小学素质教育[J].无线音乐(教育前沿).2014,(4).
[4]叶慧.有关当前留守儿童教育教学案例探析[J].知音励志.2017,(9):64.
[6]胡少何.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为了农村留守儿童,我们尽力尽心[J].青春期健康·人口文化版.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