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量刑建议的行使规范探究

来源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汲取了英美法系辩诉交易制度的精华,不仅鼓励刑事被告人减少对抗、认罪伏法,还基于我国国情促进繁简分流、提高了司法效率。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量刑建议”是该项制度的核心组件,该建议是否会对法院的审判权造成冲击众说纷纭,具体案件中也出现不少问题困扰着一线司法办案人员。司法工作人员对于量刑建议权的理解,应当从司法价值和程序选择方面进行考量;规范量刑建议权的行使,可以从构建法检同步的量刑规范指引、解决量刑建议“咬合”难问题、配套搞好公诉机关量刑建议的附带责任设计三个方面着手。
其他文献
《行政诉讼法》自2015年修订并颁布实施以来,顺应实践发展。特别是提出了行政行为无效的认定条件,这是对行政行为的再一次重新界定,但是该界定条件在具体使用过程中产生了新的问题。与之相伴随的还有无效行政行为的起诉期间是不是应该和一般起诉期间相同,以及不同诉讼种类判决之间的转换问题等,都与我们具体的实务相关,所以,无效行政行为司法适用问题研究对司法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保证实施的,用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法律价值理论模式决定了法律的价值取向,区分了良法与恶法,厘清法律价值理论模式的基本概念。分析中西方法传统法学大家提出的法律价值理论模式,对比中西方传统法价值理论模式的不同:现阶段我国法律价值理论模式的调和和选择路径深值研究。
摘 要:《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作,蕴含着丰富的修身思想,在道德观方面包括“义”“礼”“孝”“信”,在学习观方面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在处世观方面包括人际关系、生活观念、家国意识等,其对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有着重要的影响。应积极探索将《论语》修身思想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积极借鉴。  关键词:《论语》;
《民法典》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法治迈向新的台阶,也标志着我国民事法律规范的渐进和完善。该制度源于古罗马时期,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弱者利益。把居住权写入《民法典》体现了我国法治领域兼容并蓄的思想。作为一种新型用益物权,改变了历史中只存在地役权没有人役权的局面。然而,法律条文规定的还比较简陋,有许多问题还需要探讨。例如,居住权的立法价值取向、属性,以遗嘱方式设立居住权后居住权登记的效力问题以及居住权与抵押权等担保物权并存时的问题。短短的六个条文来规定居住权制度不足以明确居住权的内涵,这些问题都需要从法解释学等角度进
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出于发展变化的不同阶段、借鉴不同法例和本身法治需要,在其创立的比较完善的“人格权法”中产生了的台湾式一般人格权,以1999年4月21日修订“民法”“
对未成年人采取司法保护措施既是由未成年犯罪本身的性质所决定,又与我国实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密不可分。未成年人司法在关注未成年人罪错行为的同时,更要关注行为人本身。需要遵循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原则,为未成年人提供全面、系统、综合的司法保护,同时也离不开对未成年人采取一系列全方位的保护措施。在未成年人尚未实施犯罪行为但是存在不良行为或者严重不良行为时,要采取预防措施,注重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和矫治,尽可能避免其实施犯罪行为;在未成年人已经实施了犯罪行为时,要采取应对措施,根据具体情况依法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未
优化简案简审制度,高效快捷审理民事案件,提高庭审质效,是现行繁简分流机制下解决简案简审制度面临困境的有效路径.细化分流标准,从诉讼标的额、案件性质、当事人的情况三个
被告撤诉同意权的实质是对当事人程序主体性的尊重,规范撤诉同意权是完善我国民事诉讼结构、平衡解纷效率和程序正义的需要。但以司法解释进行“权利创设”缺乏正当性,且未对被告撤诉同意权的行使要件作出规定,导致了实践中权利运行的虚化。撤诉同意权的规定有助于完善我国撤诉立法逻辑,消解法院职权对当事人处分自由的不当限制以避免非正当撤诉。在平等保障当事人利益基础上将撤诉明确为原告的与效性行为,被告享有的撤诉同意权能够妨碍撤诉效力的发生。尊重撤诉中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法院仅能在必要时对被告同意撤诉的案件依法定事由进行
在自贸试验区的建设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创新机制与法治问题,是一个有利的切入点和支撑点,对自贸试验区建设中的制度创新、机制升级乃至区域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
假释是现代行刑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罪犯回归社会的重要价值。我国自1979年刑法规定假释制度以来,历经刑事法律的修改与司法解释的完善,已形成较为系统的假释制度,但在具体的构建与运行层面仍存在诸如规定模糊、假释率偏低等具体问题。对于假释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应从实体与程序两方面结合的角度进行思考,并对假释制度适用状况优良国家的域外经验予以借鉴,修改实体法中的假释适用条件,构建程序法中的假释听证程序,转变刑法观念中假释本质的相关理念,从多个角度完善我国的假释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