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戏曲演唱艺术作为我国民族传统唱法的主要部分,可以推动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先是阐述了戏曲演唱艺术和民族声乐之间的关系,然后介绍了越剧演唱的“字正”“腔圆”“松弛”以及“情满”这四种技巧,最后阐述了越剧技巧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目的是帮助声乐教师更好地进行民族民乐的教学。
【关键词】越剧;民族声乐;依字行腔;润腔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戏曲演唱艺术和民族声乐的关系十分密切,戏曲演唱艺术和民族声乐都是由民间的音乐发展而来。就目前的民族声乐演唱和教学来说,教学者和演唱者都更注重现代化的演唱技巧,却忽视了戏曲演唱技巧的传承与借鉴。越剧是浙江的地方戏曲,更是浙江的文化品牌。越剧不仅可以作为一种戏曲艺术在舞台上进行表演,还可以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进行民族声乐的教学。因此,对于越剧技巧在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价值认识是很有必要的。
一、戏曲演唱艺术和民族声乐之间的关系
我国戏曲艺术历史悠久,纵横南北四方,早已形成了完善的演唱技巧,主要包括发声、吐字、用气和行腔等。这些技巧不仅有一定的技术性,还有很高的实践性,为民族声乐的演唱和教学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我国很多民族声乐的歌唱家都曾是戏曲演员,她们长期使用戏曲演唱的方法进行声乐练习,熟练地掌握了戏曲艺术的演唱技巧,为她们在进行民族声乐的学习中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比如,我国歌唱家李谷一老师,就曾是湖南花鼓戏的演员;歌唱家呂薇就接受过越剧的演唱训练,她的“真声”音色就是由越剧的声乐训练产生的。
我国很多音乐院校都创设了民族声乐专业,为我国民族声乐培养专业的演唱及教学人才。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民族声乐的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很多民族声乐教师仍旧使用现代的发声技巧来曲解民族声乐的歌唱方法与音乐风格,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民族声乐的多样性发展,让戏曲演唱艺术在我国专业音乐教育领域得不到很好的传承。目前,我国的民族声乐教育者已经充分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将戏曲演唱艺术应用于民族声乐的演唱和教学中,可以让民族声乐吸取戏曲的优点,让民族声乐更好地展现出民族性和本土文化的特征。
二、越剧演唱技巧
越剧诞生于浙江,浙江的语言主要是“吴侬软语”,这样独特的语言特征形成了越剧独特的演唱方式,因此,越剧也有独特的演唱技巧。越剧傅派唱腔的创始人傅全香曾经说过“越剧没有正规科学的演唱技巧,演唱技巧主要是大家在实践中总结提高的”。虽然越剧的演唱技巧没有系统的体系,但是经过长期的总结实践得出,越剧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演唱技巧:
第一,字正。“字正”就是指咬字的准确性。这就要求演唱者在进行演唱时,保持原本旋律的前提下,把握越剧独特的风格特征,根据越剧声调和语言的“平仄”规律,将音调进行灵活的润腔处理,通过曲谱上没有标示出的滑音、花音和倚音等,将唱词的声调以及音势正确地演唱出来,以此来达到“字正”的目的。
第二,腔圆。“腔圆”就是要在演唱时保证曲调的圆润和自然流畅。为了“字正”,演唱者就要进行一定的润腔处理,但是这样会对曲调的流畅造成一定的影响,失去音乐本来的旋律美感,更丢失了越剧原本婉转和细腻的个性特点。因此,在“字正”的基础上,还要做到“腔圆”。在进行演唱唱词时,要做到字中有腔、声腔结合。
第三,松弛。“松弛”是艺术表演的基本要素,越剧表演也要注重“松弛”。在演唱越剧唱词时,要做到自然流畅和气息贯通。越剧作为一种表演型的艺术形式,要将表演和演唱进行有机结合,表演者不能只注重嗓音,忽略舞台表演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越剧的演唱,通常是有松有驰,以字带声,用情求声,表演时一定不能出现矫揉造作的现象。
第四,情满。“情满”是所有艺术的灵魂。没有感情的艺术表演就是“僵尸”艺术,在进行越剧的演唱时,在“字正”“腔圆”和“松弛”的基础上,要将唱词中所表现的人物情感充分地表现出来。
三、越剧技巧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民族声乐的核心就是民族性,因此,民族声乐要融合民族的个性和意识,借鉴民族的风俗和地方戏曲的演唱特点。我国地方戏曲继承了古代声乐的基础,经过长时间的艺术实践,形成了地方戏曲独特的演唱技巧。经过我国声乐教师的不断探索和专研,地方戏曲的声乐技巧成功地应用于声乐教学中。在进行越剧的演唱时,声区的位置比较高,需要很深的气息,越剧的演唱不费力,具有共鸣丰富和明亮通透等优点,因此,在进行声乐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出越剧演唱技巧的优势,加强对声区位置转换和衔接的联系。
(一)唱字
越剧是浙江的地方戏曲,通常使用吴语方言进行演唱,吴语方言中的声母阻气的双唇音等音节和普通话的发音存在细微的区别,越剧的咬字主要强调唱词中的字头、字音、字腹和字尾的清晰,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行腔流畅和圆润。另外,越剧的咬字力度也要控制好,比如在越剧唱段《葬花》中林黛玉的一段唱词,“绕绿堤、拂柳丝、穿过花径。”在演唱时如果将这句唱词咬得过重,就会影响音乐的美感;如果唱词咬得过轻,又会吐字不清,只有咬字不轻不重,才能“依字行腔”,在戏曲表演中更好地将林黛玉这一角色塑造出来,让观众体会到唱词的内容和音乐的美感。因此,在进行越剧演唱技巧中的“依字行腔”歌唱方法的借鉴时,声乐教师要注意学生咬字力度的练习,让学生掌握好咬字的方法与力度,越剧中的唱字可以帮助学生在进行声乐演唱时更好地咬字。
(二)润腔
越剧的唱腔中有很多润腔技巧,润腔是一种突出音乐气质和个性的表现手段,主要体现在节奏、力度以及速度等方面的变化,其中,不同的速度可以表现出不同的音乐气质以及思想感情。借鉴越剧的润腔技巧进行民族声乐的学习,可以形成民族声乐萦纡牵结和抑扬顿挫的韵律,以此来加强唱腔细腻和委婉的艺术表现。比如,越剧中的傅派唱腔,在进行《梁祝·楼台会》这一作品的演唱时,就多次地使用润腔,充分地体现出祝英台的心情变化。越剧的润腔是一种难度比较高的技巧,正确地使用润腔可以让唱词更加婉转动听。因此,在进行民族声乐的教学中,声乐教师可以将越剧的润腔教授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越剧唱段的演唱,以此来提高学生对唱词的处理能力,经过长期的练习,学生在进行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时,就可以自然而然地使用润腔这种技巧。
(三)情满
越剧演唱技巧中的“情满”要求演唱者将唱词中的感情充分地表现出来,让观众与人物的故事背景和性格相互结合,感受到人物充沛的感情。在进行民族声乐的教学中,很多声乐教师都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着感情不充沛的问题,这些学生的声音技巧、咬字技巧都没有问题,但是歌唱却缺乏感情。比如,有一名同学的声音非常明亮和清脆,可以演唱很高难度的民族声乐作品,但是这位同学在进行演唱时感情不够充沛,不够打动人心。对于这种情况,声乐教师就可以让这位同学进行越剧的学习,比如越剧作品《焚稿》,这是林黛玉临终之前的一段唱词,在这段唱词中,林黛玉回忆了自己和诗稿相伴的一生,如泣如诉地抒发了自己的内心情感。学生在学习这个唱段时,要进行逐字逐句的分析,充分体会每一句唱词中林黛玉的情感变化;然后声乐教师再让这名同学进行民族声乐作品《葬花吟》的演唱,这时学生可以很快地体会到作品中人物内心的情感,还可以将越剧中学习到的演唱技巧应用到民族声乐的演唱中,提高声音的表现力。
四、结论
综上所述,越剧的演唱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民族声乐的学习。分析可得,通过对越剧技巧在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价值认识可知,在民族声乐的演唱和教学中借鉴越剧的演唱技巧,可以提高演唱者对乐句的处理能力,帮助演唱者更深入地了解作品想表达的情感,从而提高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多样性,促进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为相关人员进行越剧技巧在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周大风.越剧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2]刘厚生.越剧性格·走向全国·全球化[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6(2).
[3]唐银成.加强戏曲声乐教育铸就戏曲歌唱人才[J].中国戏曲学院报,2010(3).
[4]刘志.越剧演唱方法和教学方法改革刍议[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2(2).
[5]于善英,池万刚.越剧唱法与美声唱法“歌手共振峰”的比较研究[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6(4).
[6]唐银成.论戏曲声乐教学的基本方法和程序[J].中国戏曲学院学报,2009(3).
【关键词】越剧;民族声乐;依字行腔;润腔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戏曲演唱艺术和民族声乐的关系十分密切,戏曲演唱艺术和民族声乐都是由民间的音乐发展而来。就目前的民族声乐演唱和教学来说,教学者和演唱者都更注重现代化的演唱技巧,却忽视了戏曲演唱技巧的传承与借鉴。越剧是浙江的地方戏曲,更是浙江的文化品牌。越剧不仅可以作为一种戏曲艺术在舞台上进行表演,还可以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进行民族声乐的教学。因此,对于越剧技巧在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价值认识是很有必要的。
一、戏曲演唱艺术和民族声乐之间的关系
我国戏曲艺术历史悠久,纵横南北四方,早已形成了完善的演唱技巧,主要包括发声、吐字、用气和行腔等。这些技巧不仅有一定的技术性,还有很高的实践性,为民族声乐的演唱和教学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我国很多民族声乐的歌唱家都曾是戏曲演员,她们长期使用戏曲演唱的方法进行声乐练习,熟练地掌握了戏曲艺术的演唱技巧,为她们在进行民族声乐的学习中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比如,我国歌唱家李谷一老师,就曾是湖南花鼓戏的演员;歌唱家呂薇就接受过越剧的演唱训练,她的“真声”音色就是由越剧的声乐训练产生的。
我国很多音乐院校都创设了民族声乐专业,为我国民族声乐培养专业的演唱及教学人才。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民族声乐的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很多民族声乐教师仍旧使用现代的发声技巧来曲解民族声乐的歌唱方法与音乐风格,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民族声乐的多样性发展,让戏曲演唱艺术在我国专业音乐教育领域得不到很好的传承。目前,我国的民族声乐教育者已经充分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将戏曲演唱艺术应用于民族声乐的演唱和教学中,可以让民族声乐吸取戏曲的优点,让民族声乐更好地展现出民族性和本土文化的特征。
二、越剧演唱技巧
越剧诞生于浙江,浙江的语言主要是“吴侬软语”,这样独特的语言特征形成了越剧独特的演唱方式,因此,越剧也有独特的演唱技巧。越剧傅派唱腔的创始人傅全香曾经说过“越剧没有正规科学的演唱技巧,演唱技巧主要是大家在实践中总结提高的”。虽然越剧的演唱技巧没有系统的体系,但是经过长期的总结实践得出,越剧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演唱技巧:
第一,字正。“字正”就是指咬字的准确性。这就要求演唱者在进行演唱时,保持原本旋律的前提下,把握越剧独特的风格特征,根据越剧声调和语言的“平仄”规律,将音调进行灵活的润腔处理,通过曲谱上没有标示出的滑音、花音和倚音等,将唱词的声调以及音势正确地演唱出来,以此来达到“字正”的目的。
第二,腔圆。“腔圆”就是要在演唱时保证曲调的圆润和自然流畅。为了“字正”,演唱者就要进行一定的润腔处理,但是这样会对曲调的流畅造成一定的影响,失去音乐本来的旋律美感,更丢失了越剧原本婉转和细腻的个性特点。因此,在“字正”的基础上,还要做到“腔圆”。在进行演唱唱词时,要做到字中有腔、声腔结合。
第三,松弛。“松弛”是艺术表演的基本要素,越剧表演也要注重“松弛”。在演唱越剧唱词时,要做到自然流畅和气息贯通。越剧作为一种表演型的艺术形式,要将表演和演唱进行有机结合,表演者不能只注重嗓音,忽略舞台表演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越剧的演唱,通常是有松有驰,以字带声,用情求声,表演时一定不能出现矫揉造作的现象。
第四,情满。“情满”是所有艺术的灵魂。没有感情的艺术表演就是“僵尸”艺术,在进行越剧的演唱时,在“字正”“腔圆”和“松弛”的基础上,要将唱词中所表现的人物情感充分地表现出来。
三、越剧技巧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民族声乐的核心就是民族性,因此,民族声乐要融合民族的个性和意识,借鉴民族的风俗和地方戏曲的演唱特点。我国地方戏曲继承了古代声乐的基础,经过长时间的艺术实践,形成了地方戏曲独特的演唱技巧。经过我国声乐教师的不断探索和专研,地方戏曲的声乐技巧成功地应用于声乐教学中。在进行越剧的演唱时,声区的位置比较高,需要很深的气息,越剧的演唱不费力,具有共鸣丰富和明亮通透等优点,因此,在进行声乐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出越剧演唱技巧的优势,加强对声区位置转换和衔接的联系。
(一)唱字
越剧是浙江的地方戏曲,通常使用吴语方言进行演唱,吴语方言中的声母阻气的双唇音等音节和普通话的发音存在细微的区别,越剧的咬字主要强调唱词中的字头、字音、字腹和字尾的清晰,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行腔流畅和圆润。另外,越剧的咬字力度也要控制好,比如在越剧唱段《葬花》中林黛玉的一段唱词,“绕绿堤、拂柳丝、穿过花径。”在演唱时如果将这句唱词咬得过重,就会影响音乐的美感;如果唱词咬得过轻,又会吐字不清,只有咬字不轻不重,才能“依字行腔”,在戏曲表演中更好地将林黛玉这一角色塑造出来,让观众体会到唱词的内容和音乐的美感。因此,在进行越剧演唱技巧中的“依字行腔”歌唱方法的借鉴时,声乐教师要注意学生咬字力度的练习,让学生掌握好咬字的方法与力度,越剧中的唱字可以帮助学生在进行声乐演唱时更好地咬字。
(二)润腔
越剧的唱腔中有很多润腔技巧,润腔是一种突出音乐气质和个性的表现手段,主要体现在节奏、力度以及速度等方面的变化,其中,不同的速度可以表现出不同的音乐气质以及思想感情。借鉴越剧的润腔技巧进行民族声乐的学习,可以形成民族声乐萦纡牵结和抑扬顿挫的韵律,以此来加强唱腔细腻和委婉的艺术表现。比如,越剧中的傅派唱腔,在进行《梁祝·楼台会》这一作品的演唱时,就多次地使用润腔,充分地体现出祝英台的心情变化。越剧的润腔是一种难度比较高的技巧,正确地使用润腔可以让唱词更加婉转动听。因此,在进行民族声乐的教学中,声乐教师可以将越剧的润腔教授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越剧唱段的演唱,以此来提高学生对唱词的处理能力,经过长期的练习,学生在进行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时,就可以自然而然地使用润腔这种技巧。
(三)情满
越剧演唱技巧中的“情满”要求演唱者将唱词中的感情充分地表现出来,让观众与人物的故事背景和性格相互结合,感受到人物充沛的感情。在进行民族声乐的教学中,很多声乐教师都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着感情不充沛的问题,这些学生的声音技巧、咬字技巧都没有问题,但是歌唱却缺乏感情。比如,有一名同学的声音非常明亮和清脆,可以演唱很高难度的民族声乐作品,但是这位同学在进行演唱时感情不够充沛,不够打动人心。对于这种情况,声乐教师就可以让这位同学进行越剧的学习,比如越剧作品《焚稿》,这是林黛玉临终之前的一段唱词,在这段唱词中,林黛玉回忆了自己和诗稿相伴的一生,如泣如诉地抒发了自己的内心情感。学生在学习这个唱段时,要进行逐字逐句的分析,充分体会每一句唱词中林黛玉的情感变化;然后声乐教师再让这名同学进行民族声乐作品《葬花吟》的演唱,这时学生可以很快地体会到作品中人物内心的情感,还可以将越剧中学习到的演唱技巧应用到民族声乐的演唱中,提高声音的表现力。
四、结论
综上所述,越剧的演唱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民族声乐的学习。分析可得,通过对越剧技巧在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价值认识可知,在民族声乐的演唱和教学中借鉴越剧的演唱技巧,可以提高演唱者对乐句的处理能力,帮助演唱者更深入地了解作品想表达的情感,从而提高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多样性,促进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为相关人员进行越剧技巧在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周大风.越剧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2]刘厚生.越剧性格·走向全国·全球化[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6(2).
[3]唐银成.加强戏曲声乐教育铸就戏曲歌唱人才[J].中国戏曲学院报,2010(3).
[4]刘志.越剧演唱方法和教学方法改革刍议[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2(2).
[5]于善英,池万刚.越剧唱法与美声唱法“歌手共振峰”的比较研究[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6(4).
[6]唐银成.论戏曲声乐教学的基本方法和程序[J].中国戏曲学院学报,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