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头痛患者中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高危临床特征:前瞻性队列研究

来源 :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q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头痛但无神经系统体征的患者中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高危临床特征。

设计

历时5年的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

数据来源

收集自2000年11月到2005年11月期间加拿大6所大学附属的三级教学医院的数据。

研究对象

患有1个小时内达峰的非创伤性头痛且无神经系统体征的成年人。

主要终点指标

蛛网膜下腔出血,定义为任何头CT上可见的位于蛛网膜下腔的出血、脑脊液黄变或者终末脑脊液标本中含有红细胞并且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为阳性。医生在研究前完成数据收集的表格。

结果

在纳入研究的1999名患者中,有13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平均年龄(范围)为43.4岁(16~93岁),其中1207名(60.4%)为女性,且1546名(78.5%)患者诉此次为一生中最严重的头痛。病史中的13个变量以及辅助检查中的3个变量是可靠的并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相关。我们用这些变量的不同组合进行递归分类并创建了3种临床决策规则。所有的敏感性都是100%(95%可信区间97.1%~100.0%),而特异性从28.4%到38.8%不等。使用任何一种规则都能将辅助检查(CT、腰穿或者两者都进行)的比例从当前的82.9%降低到63.7%~73.5%之间。

结论

临床特征能够预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对于1个小时内达峰的头痛患者可以使用实用且敏感的临床决策规则。对我们提出的这些决策规则的进一步研究,包括前瞻性验证能够使临床医生在处理头痛患者时更有选择性,更加准确。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观察偏头痛的预防性治疗(β-受体阻滞剂)、短期行为治疗及二者联合使用能否增强发作性偏头痛急性期优化治疗的疗效。设计观察期为16个月的随机安慰剂对照实验,试验起止日期为2001年7月至2005年11月地点美国俄亥俄州2个门诊中心。研究人群232名成年患者(平均年龄38岁,女性79%),符合国际头痛协会无先兆性偏头痛及先兆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并在每30天内至少有3次以上伴有活动能力下降的偏头痛发作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