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在教师心中的深化,广大教师都在奋力改变传统教学中课堂上沉闷的教学氛围,所以有了情境教学法的产生。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积极学习如何使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始终处于有轻松、融洽的课堂学习环境当中高效学习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法;生活情境;直观情境;合作情境
小学阶段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在一个长的时间段之内,如果按照传统教学中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极有可能使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转移到九霄云外,此时情境教学法的作用就凸显了出来。基于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结合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身心特点,善于为学生营造一种能够使其主动学习的物理环境,使学生高效学到知识。下面,我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使用情境教学法作如下三方面的论述:
一、生活情境增强学生应用意识
数学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应试教育中的“题海战术”只能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使学生成为一个只会解决书本问题的人,但是现在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要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更要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基于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当在课堂上积极创设生活情境,丰富学生生活经验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成为一个拥有实践能力的人。
例如,在学习《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这一节时,首先,我在课件上展示了教材中的主体图,对学生说道:“这是我们生活中在文具店经常看到的场景,大家能发现哪些有意义的数学问题呢?”然后,我让学生思考“一个转笔刀和一支没有橡皮的铅笔一共要多少元?一个书包和一个文具盒一共需要多少元?”通过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加法,又通过这两个问题的变式引导学生学习小数的减法,并以加法检验减法运算准确与否,这样在学生学习了小数减法的同时及时复习了小数加法。之后,我将自主设计的生活化习题分发给了学生,让学生练习,在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后我引导学生总结了笔算小数加、减法时的注意事项。最后,我对学生说道:“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自由谈论。”这样,我通过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了小数的现实意义,感受到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了学生以后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直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形象思维是处于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很难使学生一时间理解,所以使学生高效学到数学知识就有赖于直观情境的创设。基于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根据所授相关内容为学生创设合理的直观情境,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从而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节时,首先,我对学生说道:“大家看一看屏幕上这组图片中的物体,它们都是什么形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們还在别的地方看到过长方体和正方体吗?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世界吧。”然后,我通过flash课件为学生播放可以旋转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引导学生通过感官了解了长方体的和正方体的特征。之后,我在flash中同时放上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指导学生对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认识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了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最后, 我让学生谈了这节课的收获。这样,我通过创设直观情境,由动画图像的生动演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形成了空间观念,大大优化了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合作情境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有赖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自从新课改中提出了“以生为本”的教学要求后,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已经多次出现在了课堂教学当中,且获得了不菲的教学效果。基于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须有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合作情境的意识,通过师生合作或是生生合作,营造出和谐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从而使得小学数学课堂精彩绽放。
例如,在学习《比例》这一节时,首先,我将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探索教材中每面红旗长与宽的比值,求出每个比的比值以及哪几个比的比值相等这几个问题。在生自学完以后,我让学生就近组合成学习小组订正自己得到的答案,同时,我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学习了解决这几个问题的步骤,使学生理解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感受到了探索数学问题的乐趣。之后,我让学生探索了一些解比例的问题,让学生得到结果后继续在小组中订正,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最后,我让学生谈了这节课的学习收获。这样,我通过创设合作情境,凸显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始终参与在课堂活动之中,达到了将小学数学课堂精彩绽放的目的。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有与时俱进的意识,从而将具有可行性的情境教学法尽数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使学生得到全面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学明.寓情于境,激活数学思维——例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9(31):139.
[2]周春华.身临其“境”,共同参与,快乐成长——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妙用[J].教育观察,2019,8(14):117-118.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法;生活情境;直观情境;合作情境
小学阶段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在一个长的时间段之内,如果按照传统教学中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极有可能使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转移到九霄云外,此时情境教学法的作用就凸显了出来。基于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结合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身心特点,善于为学生营造一种能够使其主动学习的物理环境,使学生高效学到知识。下面,我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使用情境教学法作如下三方面的论述:
一、生活情境增强学生应用意识
数学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应试教育中的“题海战术”只能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使学生成为一个只会解决书本问题的人,但是现在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要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更要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基于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当在课堂上积极创设生活情境,丰富学生生活经验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成为一个拥有实践能力的人。
例如,在学习《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这一节时,首先,我在课件上展示了教材中的主体图,对学生说道:“这是我们生活中在文具店经常看到的场景,大家能发现哪些有意义的数学问题呢?”然后,我让学生思考“一个转笔刀和一支没有橡皮的铅笔一共要多少元?一个书包和一个文具盒一共需要多少元?”通过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加法,又通过这两个问题的变式引导学生学习小数的减法,并以加法检验减法运算准确与否,这样在学生学习了小数减法的同时及时复习了小数加法。之后,我将自主设计的生活化习题分发给了学生,让学生练习,在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后我引导学生总结了笔算小数加、减法时的注意事项。最后,我对学生说道:“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自由谈论。”这样,我通过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了小数的现实意义,感受到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了学生以后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直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形象思维是处于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很难使学生一时间理解,所以使学生高效学到数学知识就有赖于直观情境的创设。基于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根据所授相关内容为学生创设合理的直观情境,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从而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节时,首先,我对学生说道:“大家看一看屏幕上这组图片中的物体,它们都是什么形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們还在别的地方看到过长方体和正方体吗?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世界吧。”然后,我通过flash课件为学生播放可以旋转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引导学生通过感官了解了长方体的和正方体的特征。之后,我在flash中同时放上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指导学生对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认识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了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最后, 我让学生谈了这节课的收获。这样,我通过创设直观情境,由动画图像的生动演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形成了空间观念,大大优化了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合作情境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有赖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自从新课改中提出了“以生为本”的教学要求后,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已经多次出现在了课堂教学当中,且获得了不菲的教学效果。基于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须有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合作情境的意识,通过师生合作或是生生合作,营造出和谐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从而使得小学数学课堂精彩绽放。
例如,在学习《比例》这一节时,首先,我将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探索教材中每面红旗长与宽的比值,求出每个比的比值以及哪几个比的比值相等这几个问题。在生自学完以后,我让学生就近组合成学习小组订正自己得到的答案,同时,我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学习了解决这几个问题的步骤,使学生理解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感受到了探索数学问题的乐趣。之后,我让学生探索了一些解比例的问题,让学生得到结果后继续在小组中订正,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最后,我让学生谈了这节课的学习收获。这样,我通过创设合作情境,凸显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始终参与在课堂活动之中,达到了将小学数学课堂精彩绽放的目的。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有与时俱进的意识,从而将具有可行性的情境教学法尽数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使学生得到全面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学明.寓情于境,激活数学思维——例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9(31):139.
[2]周春华.身临其“境”,共同参与,快乐成长——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妙用[J].教育观察,2019,8(14):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