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导”渠成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bal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的学习始于内在的需求,即“心灵”,一节好的课始于导入,即“第一锤”,两者是否可以完美结合?是否可以利用导入环节,建构人文课堂主线,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学习内在动机,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主题性教学呢?本文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对此进行了探究与实践,分别阐述了导入在课堂中的作用、课堂导入设计注重的四个着眼点及导入的素材。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课堂导入;引发内需;课堂主线;文化课堂
  ● 导入在信息技术主题性教学中的作用
  1.开篇点题,引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有机体的一系列复杂行为起因于某种动机。学习动机则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要提高学习效果,达成高效课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就要引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而课堂的导入,则是实现内需发掘的良好“催化剂”。
  例如,教师在开展《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六章的《信息安全》教学时,以“学生QQ账号、微博账号被盗事件分析会”为引,可以马上引起学生的共鸣,因为学生身边发生过类似的安全事故。所以,如何防范自己的账号被偷成为了他们内心深处的呼唤,而结合信息教材的内容,利用这样的主题引入教学活动,正好唤醒了学生们的学习动机,从而引发了学生主动建构信息安全意识的学习活动。
  2.建构贯穿课堂的文化主线,首尾呼应
  课堂导入环节最重要的着眼点是建构首尾呼应,贯穿课堂的文化主线,使得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能紧紧围绕着线索铺展开来,更好地解决一直以来困惑教师们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零散不成系统”的问题。
  例如,教师在教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二章的《信息的获取》时,就可以利用“备受二十年追捧的美食——莞城鸡蛋仔”系列图片作为课堂导入,构建一个“东莞地方美食”的文化主题,四个课时均围绕该主题开展教学活动,如此不仅使得课堂内容系统化,而且体现了人文精神的渗透,使得信息课堂更加饱满。如果再进一步巧妙地设计,第一课时“莞城鸡蛋仔”系列图片导入课堂《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第二课时“微博晒美食——鸡蛋仔、云吞面、志亮牛杂”导入课堂《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第三课时“莞城老街美食图汇”导入课堂《追寻莞城名吃背后真实的历史——信息的鉴别与评价》,第四课时以学生前三节课获取到的信息成果展示作为导入,引出课题《食在东莞——设计一个美食旅游计划》。这样不仅形成首尾呼应之势,使得整章教学内容连贯一气,文化主线贯穿始终,更是把学生最熟悉的生活中的“吃”的乐趣融入到了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的学习题材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如此一来,巧妙设计课堂系统的导入环节,还素养教育于生活,必能最终实现信息技术课堂质的飞跃。
  ● 课堂导入设计的着眼点
  想要发挥课堂导入的三大作用,在教学设计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以学生需求为中心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课堂的导入也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常常会陷入一个误区:设计课堂的导入时,总是基于自身的臆想,以自己的观点为出发点。
  例如,笔者曾以“我在班级成绩分析中遇到的问题”为例导入《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事实上学生热情并不高,课后问了6位学生,得到的回答是“每次都是教师分析好的,我们只关心结果”,可见,这样的设计显然没有从学生的需求角度出发。下一个班的课笔者改了导入实例,以“比比谁的微博更受欢迎”为课堂导入,利用表格分析统计功能,引导学生统计微博关注人数、分析人群组成,从而得出最受中学生关注的微博前十名排行榜。结果,绝大部分学生学习的动力从始至终都很足。因而,课堂的导入是否立足学生,是否充分考虑了学生的需求,是课堂导入能否起效的首要判断标准。
  2.与生活文化融合
  很多信息技术教师都认为,课堂的导入要有趣味性,笔者是十分认可的,但是,仅仅是“趣味”未免过于简单,人文素养的融入,才会使课堂导入乃至于整节课都更加丰富饱满。文化来源于生活,也最终要回归于生活,因而,能否融合文化生活的气息,是课堂导入设计是否富含生命气息的关键所在。正如上一点中提到的例子,“微博”显然比“成绩单”更有生活的味道,“微博”更是当今学生中最流行的文化形式之一,两者的导入效果当然就有了质的区别。
  3.具有时代特征
  有些教师之所以总是和学生们有“代沟”,其主要原因就是这些教师们缺失了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及接受力。一次吸引人的课堂导入,必然是从学生最熟悉的事物或事件出发。
  例如,如果教师以“2004年刘翔获得110米栏金牌”导入《信息及其特征》显然不是最佳的方案,因为是过时的“新闻”,取得的导入效果甚至适得其反,容易引起学生厌烦,导致学生失去继续学习的兴趣。而换成“林书豪进驻火箭后第一次获得三双数据”作为导入,则更能引起学生关注。
  4.加强正面引导
  信息技术课堂文化主线必须是正面、积极、向上的,因而课堂的导入也必然是以正面引导为主的。
  举例说明,在选修三第六章的《网络安全》教学中,教师使用“黑客侵入美国五角大楼网络中心,如入无人之地”视频新闻为导入的话,会引发学生对黑客的崇拜和向往,显然与教学目标的情感态度目标背离。因此教师可以换一个导入视频:“青春有悔,一位高三学生黑客的自白”,这样一来,既引入学习主题,又警醒了学生,引起了学生学习相关的安全技术的兴趣。
  ● 信息技术主题性教学导入设计的常见题材
  利用巧妙、有效的课堂导入,开展信息技术主题性教学,可以从以下题材着手。
  1.节日借用
  节日借用指的是借用国内外各种节日及其文化背景,创建富含文化韵味的导入。
  例如,12月圣诞节前后,信息必修课程正好进行到《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教师就可以以“圣诞贺卡展”作为课堂导入,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为自己的同学或朋友设计制作一张精美的圣诞贺卡。   2.新闻分析
  新闻分析指的是对当前的热点新闻进行加工,在导入时引导学生分析新闻背后的本质,而后展开由新闻引发的学习。
  例如,四川芦山地震,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学生们也纷纷伸出援手。以此分析更深一层的人文精神“天地无情人有情”,并将其引入选修三网络技术第四章的学习中,学生们不仅捐献了物资,更是利用信息技术课堂培养了自己的网站开发能力,积极地制作各种主题网站,为四川地震募捐声援。接下来的网站开发系列课程均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开展,把技术与社会动态、人文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使技术课堂言之有物。
  3.生活应用
  生活应用指的是结合学生最贴身的生活琐事,开展信息课堂导入。
  例如,学生们都喜欢用新媒体记录自己的生活,在介绍数据库技术知识时,可以从新媒体谈起,如微博、微信等记录了大量的个人信息,可是这些信息保存在哪里呢?为何断开网络后或者换部手机,相应信息依然存在呢?以此引入,当然比硬生生地讲解数据库要吸引学生。如果再对教材进行创新使用,合理安排,甚至还可以新媒体、数据库、表单制作三合为一,作为一气呵成的系列课程进行教学,学生最终能够自己制作一个简单的博客页面,成功地把相对零散、“无意义”的技术与知识整合起来,建构了知识系统,大大地提高了自身信息素养。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导入,能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动力,更能实现课程优化整合。
  4.娱乐游戏
  娱乐游戏指的是从学生喜欢的音乐、电影或者游戏入手,建构文化主线,进行课堂的导入。
  例如,教师在教授《多媒体技术应用——5.1声音的采集预加工》之前,可以先播放一段经典的电影台词“大话西游——爱你一万年”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出音频制作课程的主线“我也来当一回监制——为经典电影配音”。这样的课程,深受学生欢迎。又如,学生们喜欢玩游戏,教师在介绍Excel表格处理软件时,就可以以“我与游戏的羁绊——娱乐玩耍与青春荒度的纠缠”为主题,利用“在游戏中度过的悲痛人生”视频新闻导入,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问卷调查,利用表格进行统计分析。在学习表格工具处理信息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游戏对学习、生活造成的不良影响。
  总而言之,导入环节已经成为信息技术课堂的常规手法,然而,教师进行课堂引入时,不应该仅仅为了课堂环节的完整而导入或者简单地引起学生一时的兴奋,潦草了事,以致失去了导入的初衷。可以说,教师很大程度上并没有完全发挥课堂导入的强大功能,巧妙的完美的导入,不但能够成功引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需求,更能为课堂建构一条强有力的文化主线索,最终为实现高效的、人文的信息技术课堂架起桥梁。
  参考文献:
  [1]吴军其.新理念信息技术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祝智庭,李文昊.新编信息技术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黄振余编著.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的文化主题性实施策略[C].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教学背景    What does he look like?为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的一个谈论人物外貌的教学单元。学完本课后,学生应能用英语对人的外表特点进行描述,即学会谈论人的身高、体重、发型、面部特征及着装特点并根据人物特征推断出某一人物;能运用所学单词、短语及句型,结合实际生活进行灵活运用。本单元内容紧贴生活,因此创设生活化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在运用中学习语言,然后在学习新的语言知识后创
2006年7月26至27日,2006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与创新论坛在特区深圳隆重举行。作为第四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简称NOC活动)的组成部分之一,2006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与创新论坛以“创新引领发展”为主题。与会代表就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研讨。深圳市副市长闫小培代表深圳市政府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词。在两天的研讨中,共有27位领导、专家、一线教育工作者和
摘 要: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了,本文针对多媒体在小学语文中的运用,浅谈几点教学心得。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多媒体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6-0-01  多媒体是新课改环境下对课堂教学有很大帮助的辅助教学手段,其在课堂教学中与文本的整合与恰当运用,真正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和趣味性,以及高效性。小学生还处于
凡是教与学,总会伴随着错误的发生,错误并不可怕,相反,错误可以转化为教学资源。那么,信息技术教师怎么样才能够在课堂中挖掘错误的潜在价值,从而利用错误呢?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处理学生错误的五种方法。  ● 方法一:师生合力,纠正错误—纠错法  此法是“错误”教学法中的基本方法,往往与其他几种“错误”教学法组合使用。在具体使用时,教师可以采取学生自我纠错,让学生自己分析出错的原因,自己寻找改错
最近,我们正在学习科学发展观,实践科学发展观。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同时,我们正在研究下阶段教育发展的战略和重点,其中有两大部分与中小学校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一是推进教育的均衡和公平,这是我们当前教育的一项重要使命,也是一项政治任务;二是推进教育的内涵发展和建设,我们把教育的内涵发展归纳为“规模、层次、结构、师资、设施、管理”六个关键词,这六个关键词作为我们下阶段推进教育内涵建设和发展的重点。对设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引入教学,已成为现代教学的一种趋势。信息技术融入图像、文字、影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极大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充分唤起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效果。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把握适时、适当、适度的原则运用信息技术,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信息技术 教学
周村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与活力的城市。明清时期,周村商号、作坊多达500余家,被世人誉为“旱码头”、“金周村”,乾隆皇帝御封“天下第一村”。  自古以来周村人就很重视教育:建于清朝咸丰年间的魁星阁,虽然历经动乱却被完好地保存下来,似乎告诉着每一个人——周村重视教育的传统从未间断过;1905年,淄博六中前身“光被中学”建立, 标志着近代教育被引入周村……  “旱码头”并不是一片普通意义上的,船行至此容
● 两种新型的多媒体信息技术    1.Z Z智能教育平台  由中国科学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及广州大学院士张景中先生研制开发的Z Z智能教育平台,是一种能够引用知识、运用知识、传播知识、学习知识和发展知识的计算机软件平台。它由初中代数、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等课程的知识平台组成,适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支持教师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多媒体课件的二次开发,是一个便于在课堂演示教学和学生利用光盘进行
数学概念反映客观事物在数量关系和空间结构关系上的本质属性。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是否准确、清晰与完整,将直接影响到各种数学公式的获得以及数学问题的解决等,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数学概念历来是数学知识结构中非常核心的内容。卜老师所设计的《认识四边形》这节基于网络环境、体现探究式学习方式的数学概念课,从概念的情境化导入、问题的提出,到概念属性的探究、意义建构,再至概念的变式应用,环环
2000年,韩国完成了第一阶段教育信息化的目标,营造了教师和学生随时随地轻松上网的信息环境。为了完成第二阶段的教育信息化的目标,改变以往以培养信息素养为主的培训模式,向着各学科教学中灵活应用信息技术的培训模式转变。2001年,韩国教育人力资源部制定了《教师ICT应用能力标准》(ISST,ICT Skill Standard for Teacher)。    《教师ICT应用能力标准》解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