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万老师:
您好!
我是一名初二年级的学生。辛苦了一个学期,终于盼来了放长假,我渴望在这个假期身心得到彻底的放松。我更渴望能利用这个假期好好出去玩玩。为了这个憧憬已久的计划,我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我的这个愿望在无情的现实中被粉碎——父母不准我出去。
和同学相约这个假期一起去外地散散心,是放假前我们几个好朋友就商量好的,我们计划跟着旅游团走,去省外,行程也就四五天。一方面开开眼界,另一方面也放松心情。但是父母就是坚决不允许,说是不放心。我不明白,我都这么大了,他们有什么放心不下的呢?
这几天,好几个同学都去旅游了。为什么其他同学的父母这么开明,而我父母就如此不可理喻呢?这些天,我一个人呆在家里,每天除了上网就是睡觉,这一切真让人抓狂啊,我郁闷得快要崩溃了。
平时,我住校,和父母沟通得不多。不知为什么,我和父母之间总是“话不投机半句多”,只要一说话,我们就吵架。
这个假期,一放假我就开始做作业,为的就是能够在从容完成作业后,有一小段外出放松、散心的时间。可因为父母的反对,我所有的努力都“泡汤”了。
再过一个学期,我就初三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父母怕影响我即将来临的初三学习生活,才不让我和同学一起出去旅游的。其实在学习上,我自己觉得还能跟得上。即便父母是为我的初三生活担心,学习也不该是我生活的全部啊。况且,短时间的放松对我接下去的学习生活,还可能是一次良好的调剂。
我觉得父母一点也不理解我,而我也不知道如何才能说服他们。
您的学生 小强
小强同学:
你好!中学生和自己的父母闹意见、发生冲突是常见的现象。可原因在哪儿呢?
从心理学角度讲,人的一生有两次“断乳期”,第一次是“生理断乳期”,在婴儿到了半岁后,母亲就给孩子断了奶,断奶时孩子是被动的。第二次是“心理断乳期”,这是孩子从心理上脱离父母,往往是自己主动的,总想从父母的束缚下解脱出来。“心理断乳期”是人走向成熟的过渡,是心理发展的一个进步阶段。
每一个进入中学的同学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小时候觉得爸爸妈妈是最完美的人,上了中学后却发现了他们的一些缺点;小时候跟爸爸妈妈上公园、逛商店,总愿意爸爸妈妈拉着自己的手,可上了中学后就不愿让他们领着了,总想自己去玩,这就是“心理断乳期”的表现。
“心理断乳期”的特点是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这时期的中学生要求独立,要求自主,自我意识增强,希望受到别人尊重、理解和信任,希望得到和成年人一样的待遇,不愿让别人再把自己当成“小孩子”,对家长的权威崇拜已转变为对自己的崇拜,希望与家长平起平坐,平等探讨问题。这些由顺从转为反抗,由依附转向自主的变化,是“心理断乳期”的一个特点,但“心理断乳期”只是心理上想独立,主观上想独立,可是由于认识水平不够,因此在实际生活中不可能真正独立,于是就产生了独立与依附的矛盾。
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尽快成才,但又担心孩子太幼稚、太单纯,会走错路、弯路,因此总是愿意把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告诉自己的孩子,比如,希望孩子有较强的自理能力、办事能力,考上名牌大学等。对于父母的这种心情,做儿女的应该理解。可是,有些父母由于受文化水平或脾气秉性的限制,在教育孩子时心情太急切,方法欠妥,因此,做儿女的有时可能就接受不了。就像小强那样,对父母的“爱护”感到有点“不可理喻”。
那么,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呢?
小强同学,看得出来,你是个积极主动的学生,比如说你“一放假我就开始做作业”,愿意在遇到困惑的时候主动向万老师求助,老师很欣赏你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也非常理解你目前所遇到的不解和烦恼,那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你目前遇到的问题,看看究竟应该如何来解决,好么?
首先,你要认识到自己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心理容易起伏变化,时常产生矛盾心理,心理兴奋点高低差异大,变换频率快,比如说独立意识开始崛起,是一个隐性到显性的渐进过程;当达到实现与成功时,渴望得到师长和他人的分享;当遇到挫折与错误时,相当程度会关闭与人交流的心灵之门。基于以上心理特点,自己就要学着调整。
其次,认识了自己,也要认识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愿。我们与父母的冲突,往往基于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这种在我们看来有些苛求的“严”,反映出父母对于我们的爱,我们要理解、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
当父母的管教态度有所偏差,或是不适合你的时候,要学会与父母沟通。相信只要真诚,就会沟通;只要沟通,就能理解;彼此理解,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做子女的要走近父母,亲近父母,努力跨越代沟,与父母携手同行。
再过一个学期,你就要进入初三了。初三是你走向人生成功、人生辉煌的关键阶段,希望你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愉快地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迎接中考。
另外,我也给你的父母提两条建议:
一、让孩子接受你们的真爱。现代的父母面对自己的孩子,不明白为什么那么难教育,他们太爱孩子了,可不知道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懂得做父母的心。
可是,你们知道吗?一颗树种,它本身就具备成为参天大树的可能性,您可以把它养在花盆中,你可以把它种在山上,父母用雕塑盆景的方法“教育”孩子,也可以用栽培大树的方法“养育”孩子。繁体字的“愛”是由“心”和“受”组成的,对方感受到的才是真爱。
你们不支持孩子去旅游,肯定是想为孩子好,可孩子理解吗?
二、尊重孩子的意愿。成年人之间的交往常常强调彼此的尊重,以尊重对方交往为前提,当缺乏尊重时,也就没有了交往。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同样有尊重的需要,需要父母的尊重,而父母对孩子的尊重,则是更深层次的爱。
如果父母不懂得尊重孩子的意愿,不管孩子有没有兴趣,愿意不愿意,硬逼着孩子学,就会产生消极和对立的情绪,不仅学习没有效果,而且还会使家长和孩子的关系日趋紧张。
作为父母应对此高度重视,当你给孩子倾注无限的爱时,能否也去尊重一下自己的孩子?要知道,尊重是消除“代沟”的良药。
万 苏
(本期万老师答疑由福建厦门集美中学罗文明老师提供)
您好!
我是一名初二年级的学生。辛苦了一个学期,终于盼来了放长假,我渴望在这个假期身心得到彻底的放松。我更渴望能利用这个假期好好出去玩玩。为了这个憧憬已久的计划,我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我的这个愿望在无情的现实中被粉碎——父母不准我出去。
和同学相约这个假期一起去外地散散心,是放假前我们几个好朋友就商量好的,我们计划跟着旅游团走,去省外,行程也就四五天。一方面开开眼界,另一方面也放松心情。但是父母就是坚决不允许,说是不放心。我不明白,我都这么大了,他们有什么放心不下的呢?
这几天,好几个同学都去旅游了。为什么其他同学的父母这么开明,而我父母就如此不可理喻呢?这些天,我一个人呆在家里,每天除了上网就是睡觉,这一切真让人抓狂啊,我郁闷得快要崩溃了。
平时,我住校,和父母沟通得不多。不知为什么,我和父母之间总是“话不投机半句多”,只要一说话,我们就吵架。
这个假期,一放假我就开始做作业,为的就是能够在从容完成作业后,有一小段外出放松、散心的时间。可因为父母的反对,我所有的努力都“泡汤”了。
再过一个学期,我就初三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父母怕影响我即将来临的初三学习生活,才不让我和同学一起出去旅游的。其实在学习上,我自己觉得还能跟得上。即便父母是为我的初三生活担心,学习也不该是我生活的全部啊。况且,短时间的放松对我接下去的学习生活,还可能是一次良好的调剂。
我觉得父母一点也不理解我,而我也不知道如何才能说服他们。
您的学生 小强
小强同学:
你好!中学生和自己的父母闹意见、发生冲突是常见的现象。可原因在哪儿呢?
从心理学角度讲,人的一生有两次“断乳期”,第一次是“生理断乳期”,在婴儿到了半岁后,母亲就给孩子断了奶,断奶时孩子是被动的。第二次是“心理断乳期”,这是孩子从心理上脱离父母,往往是自己主动的,总想从父母的束缚下解脱出来。“心理断乳期”是人走向成熟的过渡,是心理发展的一个进步阶段。
每一个进入中学的同学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小时候觉得爸爸妈妈是最完美的人,上了中学后却发现了他们的一些缺点;小时候跟爸爸妈妈上公园、逛商店,总愿意爸爸妈妈拉着自己的手,可上了中学后就不愿让他们领着了,总想自己去玩,这就是“心理断乳期”的表现。
“心理断乳期”的特点是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这时期的中学生要求独立,要求自主,自我意识增强,希望受到别人尊重、理解和信任,希望得到和成年人一样的待遇,不愿让别人再把自己当成“小孩子”,对家长的权威崇拜已转变为对自己的崇拜,希望与家长平起平坐,平等探讨问题。这些由顺从转为反抗,由依附转向自主的变化,是“心理断乳期”的一个特点,但“心理断乳期”只是心理上想独立,主观上想独立,可是由于认识水平不够,因此在实际生活中不可能真正独立,于是就产生了独立与依附的矛盾。
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尽快成才,但又担心孩子太幼稚、太单纯,会走错路、弯路,因此总是愿意把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告诉自己的孩子,比如,希望孩子有较强的自理能力、办事能力,考上名牌大学等。对于父母的这种心情,做儿女的应该理解。可是,有些父母由于受文化水平或脾气秉性的限制,在教育孩子时心情太急切,方法欠妥,因此,做儿女的有时可能就接受不了。就像小强那样,对父母的“爱护”感到有点“不可理喻”。
那么,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呢?
小强同学,看得出来,你是个积极主动的学生,比如说你“一放假我就开始做作业”,愿意在遇到困惑的时候主动向万老师求助,老师很欣赏你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也非常理解你目前所遇到的不解和烦恼,那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你目前遇到的问题,看看究竟应该如何来解决,好么?
首先,你要认识到自己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心理容易起伏变化,时常产生矛盾心理,心理兴奋点高低差异大,变换频率快,比如说独立意识开始崛起,是一个隐性到显性的渐进过程;当达到实现与成功时,渴望得到师长和他人的分享;当遇到挫折与错误时,相当程度会关闭与人交流的心灵之门。基于以上心理特点,自己就要学着调整。
其次,认识了自己,也要认识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愿。我们与父母的冲突,往往基于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这种在我们看来有些苛求的“严”,反映出父母对于我们的爱,我们要理解、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
当父母的管教态度有所偏差,或是不适合你的时候,要学会与父母沟通。相信只要真诚,就会沟通;只要沟通,就能理解;彼此理解,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做子女的要走近父母,亲近父母,努力跨越代沟,与父母携手同行。
再过一个学期,你就要进入初三了。初三是你走向人生成功、人生辉煌的关键阶段,希望你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愉快地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迎接中考。
另外,我也给你的父母提两条建议:
一、让孩子接受你们的真爱。现代的父母面对自己的孩子,不明白为什么那么难教育,他们太爱孩子了,可不知道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懂得做父母的心。
可是,你们知道吗?一颗树种,它本身就具备成为参天大树的可能性,您可以把它养在花盆中,你可以把它种在山上,父母用雕塑盆景的方法“教育”孩子,也可以用栽培大树的方法“养育”孩子。繁体字的“愛”是由“心”和“受”组成的,对方感受到的才是真爱。
你们不支持孩子去旅游,肯定是想为孩子好,可孩子理解吗?
二、尊重孩子的意愿。成年人之间的交往常常强调彼此的尊重,以尊重对方交往为前提,当缺乏尊重时,也就没有了交往。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同样有尊重的需要,需要父母的尊重,而父母对孩子的尊重,则是更深层次的爱。
如果父母不懂得尊重孩子的意愿,不管孩子有没有兴趣,愿意不愿意,硬逼着孩子学,就会产生消极和对立的情绪,不仅学习没有效果,而且还会使家长和孩子的关系日趋紧张。
作为父母应对此高度重视,当你给孩子倾注无限的爱时,能否也去尊重一下自己的孩子?要知道,尊重是消除“代沟”的良药。
万 苏
(本期万老师答疑由福建厦门集美中学罗文明老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