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言“活”在情境中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_acafa_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学家洪特堡认为,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因此,语言文字承载着思想,渗透着文化。广告语,是一种鲜活的语言创造,也是生活中的“语文”。《“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之广告与修辞》是我在新课标学习任务群4“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的教学中上的一堂课,它旨在通过欣赏、品味、创作广告语,引导学生体验文字背后的美感和文化,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一、“农夫山泉”:唤醒你的生活
  矿泉水,已融入我们的生活;农夫山泉,也是耳熟能详的品牌。我以农夫山泉的广告语导入课堂,并用演读的方式模拟生活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语言探究的欲望。
  投影农夫山泉三种版本的广告语如下:
  1.农夫山泉1.0版本:农夫山泉,有点甜。
  2.农夫山泉“升级版”: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
  3.农夫山泉“故宫瓶”限量版:你是朕打下的一瓶江山。
  我让学生谈谈喜欢哪条广告语,从而得出:“广告,就是品牌的宣传”,宣传要抓住商品的特点。[板书:特点。]
  二、品味广告语:探究语言的魅力
  课前,我让学生搜集“你印象最深的一条广告语”。结果显示,学生搜集的广告语大多语言通俗,缺乏美感和文化含量,比如“怕上火,喝王老吉”“步步高点读机,哪里不会点哪里”“孩子咳嗽老不好,多半是肺热”“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浙江省特级教师褚树荣老师说,语言文字积累中要有思维训练、审美熏陶和文化传承,按照这样的思路去备课,才能体现新课标的教学思想。于是,我增加了几条具有一定审美意蕴和文化内涵的广告语,整合成以下9条,并推荐一名学生演读,同时要求学生选择其中最喜欢的广告语进行赏析品味。
  1.“孩子咳嗽老不好,多半是肺热。”(葵花牌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
  2.“德芙,纵享丝滑。”(德芙巧克力)
  3.“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OPPO手机)
  4.“特步,非一般的感觉。”(特步运动鞋)
  5.“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联想电脑,1984年)
  6.“一场温暖的遇见。”(枫林晚书店)
  7.“人世沧桑,炊烟如故。”(重庆某火锅店)
  8.“献给所有不安分的灵魂。”(奔驰汽车)
  9.“守望同一个故乡。”(北京桃李春风别墅区)
  在品味广告语魅力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以突出,生活体验被激活。同时,鉴赏广告语的过程,也是语言的积累、梳理与探究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在语言活动中提升审美与文化品位,有助于他们理解“一切语言活动就是修辞艺术”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学生归纳广告语创作的规律:1.抓住商品特点;2.具有美感;3.要有文化内涵。以下是教学实录片段:
  生:我最喜欢枫林晚书店的“一场温暖的遇见”。首先,这个名称来源于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很美。其次,把与书的相遇,说成是“一场温暖的遇见”,有一种书籍给人的心灵带来温暖的感觉。
  师:同桌,你说一下这位同学说得好不好?为什么?
  生:说得很好,把我们人与书的相遇说成是温暖的遇见,很温馨。
  师:“遇见”这个词用来写书店,很妙。大家听说过《朗读者》吗?董卿在第一期节目里就用了“遇见”这个词,那是生命与文字的相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那是一种撩动心弦的遇见。“这位妹妹我曾经见过”,这是《红楼梦》中,宝玉、黛玉初次见面时欢喜的遇见!遇见多么美好!
  [教师奖励学生巧克力,并板书:美感。]
  生:我最喜欢重庆火锅店的“人世沧桑,炊烟如故”,就是说很多人在世间停停走走,会经历许多变迁,但看到这家火锅店的“炊烟”就有一种温暖的重逢的感觉,有一种家的温馨。
  师:刚才这位同学不但描述了火锅店炊烟袅袅的画面感,更触动了在外流浪的游子内心的乡土情结。“炊烟”一词,让我想起了老师那个年代的邓丽君的歌曲《又见炊烟》。
  [教师深情演唱:“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照大地……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
  师:那是一幅具有诗情画意的图景,当一个游子看到炊烟,自然想起了家的温馨,找到了心灵的归宿,那是中国传统的乡愁文化。
  [教师板书:文化内涵。]
  生:我最喜欢德芙巧克力的广告语“德芙,纵享丝滑”,非常直接,德芙就是做巧克力的。后面每一个字都有值得品味的地方。为什么是“纵享”而不是“横享”?因为吃了巧克力,从头到脚全身感觉很棒。为什么“丝滑”?因为丝滑是形容巧克力吃下去的感觉,像丝绸般顺滑,很妙。
  师:“纵享丝滑”,这是什么修辞手法呢?
  生:通感。
  师:运用修辞手法,能够让广告的语言变得更加形象、生动。
  三、创作广告语:提升自我的表达能力
  在总结广告语的规律后,我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撰写广告语,并在语言实践中构建起自我的语言体系,提升自我的表达能力。首先,我让学生推荐一下宁波(注:教学对象是宁波的学生)的代表性建筑,以及宁波的特色美食,并在这基础上选择其中的天一阁或宁波汤圆撰写广告词;然后,小组交流推荐本组中写得最好的广告语,并抄写在黑板上;最后,根据广告语创作规律,由全班投票评选最佳广告语,并赠送著作《语言家园:汉语运用》,同时推荐最需要修改的广告语,进行完善提升。在这一系列的语言活动中,學生不仅积累了语言,而且提升了审美能力和文化水平。
  小组推荐的广告语如下:
  第一组:不止是书,还有光阴的故事。(天一阁)
  第二组:古今纵横,书香四溢。(天一阁)
  第三组:城中阁楼,书中雅殿。(天一阁)
  糯香四溢,唇齿余甜。(宁波汤圆)   第四组:一天之书,集聚一阁。(天一阁)
  晶莹剔透,团圆甬城。(宁波汤圆)
  以下是教学实录片段:
  生(课代表):投票的结果——第一组2票,第二组2票,第三组1票,第四组1票。
  师:你是课代表,如果让你投票你会选择哪一条?为什么?
  生:我喜欢第三组的“城中楼阁,书中雅殿”。首先是它的对偶,语言具有典雅美。其次,“楼阁”讲天一阁的建筑,“雅殿”讲天一阁的内蕴。
  师:我想问一下,天一阁的历史你知道吗?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生:天一阁是明朝兵部侍郎范钦在晚年的时候修建的私家藏书楼,后人把它扩建了一下,丰富了它的内涵。所以,我们组写的是“不止是书,还有光阴的故事”。
  师:你知道天一阁经历的风雨沧桑吗?
  生:天一阁不只是藏书楼这么简单,它还有从明代到现在的风雨历史。天一阁里的一砖一瓦都是很有讲究的,所以说“还有光阴的故事”等待我们去挖掘。
  师:我们用掌声送给课代表,天一阁“不止是书,还有光阴的故事”,不仅有历史的沧桑感,还有文化的厚重感。
  师:第一个作为外姓人进入天一阁看书的是谁?
  生(齐声):黄宗羲。
  师:在文化大师黄宗羲之前,天一阁是不准外人进入的。后来在清朝《四库全书》的编撰中,天一阁的藏书提供了珍贵的史料。再后来,天一阁的藏书被抢劫、被盗走,历经风雨变故,但是它的文脉流传至今。所以,我把我的一票投给了第一小组。这条广告语是谁写的?
  生(齐声):课代表。
  [教师把《语言家园:汉语运用》送给课代表。]
  师:这些广告语中还有没有可修改得更好的广告语呢?比如说,汤圆“糯香四溢,唇齿余甜”只写出香甜,却没有文化意蕴。可以改一下词语,调一下句式,效果可能就不一样了。谁能来个宁波汤圆的“升级版”?
  生:我觉得第四组的“一天之书”可以修改一下,“一天”有点短,可能有歧义,改为“古今之书”就显得历史久远,有文化的沧桑感。
  师:老师想到了一条,宁波汤圆“唇齿余甜”,是否改为“舌尖上的乡愁”,把汤圓与中国传统习俗——元宵吃汤圆联系起来,这样是不是更有文化味一点?
  师:余秋雨先生说:“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集体人格。”文化的最终目标,是在人世间普及爱和善良。当广告语以美的形式呈现文化,就会打动你内心的爱和善良,当这种美的产品来到生活中,就在生活中形成了文化。所以,语言文字的背后是审美和文化,好的广告语就是生活中的一见钟情。
  四、专家点评:打通语文课堂与生活经验的通道
  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制订组专家郑桂华老师对《“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之广告与修辞》课堂教学的点评如下:
  “新课标背景下语文学习对教学的期待”的两组关键词是:自主+合作;语文经验+生活经验。张永飞老师的课堂,设置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对语言的感悟,打通语文课堂与生活经验的通道,引导学生在广告语的品读、体验中,建构自我的语言知识体系。课堂上,张老师用巧克力激励学生发言,引导学生体验广告的语言魅力,学生的发言十分精彩。举例如下:
  ● 我最喜欢奔驰汽车的广告语“献给所有不安分的灵魂”,我也有不安分的灵魂,仿佛听到了马达的声音,在田野上风驰电掣……
  ● 我最喜欢第一句“孩子咳嗽老不好,多半是肺热”。这是药品广告,针对的人群是小孩子,买药的肯定是长辈,很生活化,就像你跟朋友唠家常,朋友随口说一句,哦,肺热,那你可以用什么药。……生活中平常的场景,用在广告中给人信任的感觉。
  郑桂华老师的肯定,激励着我在语文教学的路上砥砺前行!
其他文献
引 言:群文阅读是一种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个课时)针对一个议题,进行多文本阅读的一种阅读方式。它正以一种积极的姿态走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群文阅读将给高中语文教学带来新的形式、新的实践、新的探索和新的思考。群文阅读课堂教学如何展开?如何在阅读中处理好单篇与“群文”阅读的关系?如何在阅读中尊重学生的阅读经验?如何在阅读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围绕着这些思考,浙江省郭吉成名师网络工作室于2018年
期刊
根据调查显示,全国各类困境儿童达数百万之多。政府和社会对各类儿童事件给予充分关注,纵观我国儿童福利体系发展,虽然儿童福利保障范围有所扩展,但困境儿童的福利供给仍不容乐观。本研究首先从国内、国外角度对福利多元主义、困境儿童、儿童福利及多元供给主体作了系统的综述,了解到国内外儿困境儿童福利状况优势及不足,进而对我国困境儿童福利供给进行研究。通过对困境儿童福利制度发展历史脉络的分析,了解到“儿童与成人一样有着自己的需求”等更为丰富、健康的儿童观开始渗透到我国民众思想内、困境儿童福利法律法规取得阶段性成就、管理及
高尔基曾对《变色龙》有过这样的评价:“一个荒唐的时代,一个善变的警察,一条无辜的狗,一群无聊的人。给我们上演了一段可笑而又使人压抑的故事。”《变色龙》一文的教学,常规做法是遵循小说三要素原则,从人物、情节、环境角度来解读这篇文章,尤其注重从情节角度来分析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态度变化过程。解读时较多侧重从狗的不同称谓(疯狗、小狗、下贱胚子、名贵的狗、野狗、伶俐的狗等)入手,再结合相应描写片段让学生解读
期刊
摘 要:旁批,是统编教材自读课文中的一种教学资源。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旁批这一教学资源?肖培东老师的《一棵小桃树》教学很值得我们学习。肖老师借助旁批,先让学生自己思考解决问题,再引导学生借助旁批提示的方法自主阅读,最后引导学生悟出文中不寻常的情。  关键词:自读课;旁批;《一棵小桃树》  《一棵小桃树》是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该单元的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在《一棵
期刊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我国逐渐成为外国留学生的首选国家,留学生人数也越来越多,因此,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状况及社会融入需求成为目前我们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以天津理工大学留学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研究其跨文化适应现状,在此基础上试图探讨留学研究生社会支持与跨文化适应之间的关系,旨在研究不同类型的社会支持对留学研究生跨文化适应的影响大小。结果表明,社会支持与跨文化适应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个体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其跨文化适应水平越好,同时也表明提升来华留学研
摘 要:根据小说文本的特点和读者自身的阅读经验,对小说结尾进行续写教学具有生发性意义。这不仅是多重性的对话教学,也是迁移性的体验教学,更是生发性的语境教学。在实施结尾续写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教学文本的选择、教学策略的斟酌。  关键词:小说教学;结尾续写;教学策略  关于小说欣赏教学,余映潮认为,小说教学的课堂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集体经受赏析训练,其方式就是课堂写作。笔者认为,有效、实用的课堂写作
期刊
摘 要:对于同时入选初、高中教材的课文,高中的教学依然可以精读细教。以《老王》为例,高中段的教学可以通过分析文本的价值取向,确定适合高中学生学习、符合高中教材编排意图的教学目标,并引领学生贴着文本语言进行重读解构,把握作品的深层意蕴。  关键词:文本解读;教学目标;《老王》  《老王》是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三)“底层的光芒”板块中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
期刊
摘 要:相比《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无疑更为丰富、具体,具有针对性。比较分析两个版本的课程标准“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部分在阅读旨向、读物提示、读物推荐、标点符号等方面的数据变动和内容变化,可以发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特点:一是强化了“阅读旨向”的文化性,二是对学生和教师的阅读量提
期刊
【学情调查】  为准确定位教学起点,笔者设计了三项学生预学作业:  预学一:《溜索》这篇文章与前面两篇文章(《孔乙己》《变色龙》)相比,有什么不一样?像这样的文章该怎么读?把你的发现写下来。  预学二:通读课文,把你的疑惑写下来。  预学三:你觉得课文中有哪些难忘的、有意思的发现是值得分享的?写一则“说说”。  学生的发现:  《溜索》是一篇耐读、朴实的小小说:语言平白,注重细节的描写与环境的渲染
期刊
摘 要:《雨的四季》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第一篇自读课文。这篇课文的教学可分四步走:第一步,关注教材和《作业本》的编写体例,了解“自读课”和“教读课”的区别;第二步,通过“三结合”(结合教材和《作业本》、结合“教读课”所学、结合文本特质),解决“自读课文读什么”的问题;第三步,通过“四要”(要确定阅读重点、要带着任务读、要有阅读记录、要有交流和反馈),解决“自读课文怎么读”的问题;第四步,创设多样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