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Bold-fMRI及DTT技术研究皮质脊髓束(CST)在不同损伤情况下脑皮质功能重组模式及其与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关联性。
方法共选取15例初次发病的急性脑梗死伴单侧严重上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发病1周内对患者执行偏瘫侧手指被动伸展任务(FE)下fMRI及DTT联合成像,通过Dtv.Ⅱ.R2软件计算患侧及健侧CST条目数。并于发病后1个月及3个月时行偏瘫侧手指被动FE任务下fMRI成像,通过SPM8软件观察不同时程患者脑功能区激活情况。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分(FMA)上肢部分对入选患者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跟踪评定。
结果根据重建的患侧CST条目数与健侧CST条目数的比值分为3型,Ⅰ型患者患侧纤维束根数大于健侧2/3,Ⅱ型患者患侧纤维束根数大于健侧1/3但小于2/3,Ⅲ型患者患侧纤维束根数小于健侧1/3。I型患者Bold-fMRI初期显示双侧初级感觉运动区(SMC)及患侧为主辅助运动区(SMA)激活,1个月及3个月时健侧SMC区激活逐渐减弱,患侧SMC区激活强度逐渐增强。II型患者Bold-fMRI初期表现为患侧SMC区及SMA区激活,1个月时表现为以健侧为主双侧SMC区及SMA区明显激活,3个月时患者SMC区激活增强,患侧激活减弱。Ⅲ型患者Bold-fMRI初期表现为SMA区及后顶叶皮质区(PPC)轻度激活,1个月时健侧SM1区有轻度激活,3个月时双侧SMC区及SMA区均无激活。发病1周内Ⅰ型、Ⅱ型及Ⅲ型患者上肢FM评分分别为(5.6±4.3)分、(4.8±5.0)分及(6.5±4.5)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1个月时Ⅰ型、Ⅱ型及Ⅲ型患者上肢FM评分分别为(48.5±5.6)分、(36.5±6.8)分及(12.3±3.4)分,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3个月时Ⅰ型与Ⅱ型患者上肢FM评分分别为(62.8±3.2)分、(60.2±5.2)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高于Ⅲ型患者上肢FM评分[(10.2±6.0)分](P<0.05)。
结论不同CST损伤情况下脑皮质功能重组模式各异,颅内功能重组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同脑区激活模式与患者临床预后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