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蒙古秘史》的文学特征

来源 :民族文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jj2002_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蒙古秘史》(亦称《元朝秘史》,以下简称《秘史》)是描写蒙古黄金家族历史的著作。全书共12章,282节(学术分节)。从书末所记“大聚会,鼠儿年七月,写毕于客鲁涟河阔迭额阿刺勒地方的朵罗安孛勒答合和失勒斤扯克之间的行宫”的文字来看,大约于公元1240年已基本形成,并长期存放在皇室档案库里,是鲜为人知的“内部读物”。实则《秘史》是第一部有文字记载的蒙古史书,它的丰富内容大大超出家族史的
其他文献
<正> 杯昌君: 你好! 《波努河》出版后不久,即收到了你热情的赠书。而让我愧对的是,因为忙,没能及时拜读。直到最近才认真地读过。尽管迟了,我还是要真诚地向你——这本瑶族第一部长篇小说的作者——表示祝贺!一个北方满族人向一个南国瑶族人遥寄的这种祝贺,也许正体现的是民族文坛上大
<正> 窝坨街子民们较我们有幸的,是他们不知从何年何月何日起就免遭“今天”“明天”、或“今年”“明年”的折磨,对窝坨街给予他们的那种寂静如死水的生活,永远表示出一种特有的满足,因而也永远不需要用自己的脑壳去构想一切与“未来”相关的概念。窝坨街子民们当然也在占有时间,但绝非在这时间中自觉历史和未来,而是象大自然中
<正> 人与自然的关系,如同人与社会的关系一样,已成为当今文学的一个世界性主题。人与自然界中动物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许多作家的注目。但是,中国文学的主题仍然侧重于人与社会的关系。出于对人类生存前景的关注,我国一些作家开始将眼光和笔触转向人与动物的关系中。近年来致力于人与动物关系的描写表现,并自觉地把自在的动物当作文学表现的主要对象来加以刻划,力图在新的题材领域里,探讨新的表现技巧,
<正>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少数民族文学分会主办的“首届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奖颁奖会暨第四届全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学术讨论会于”一九九○年八月廿六日至三十日在昆明举行。来自北京、内蒙古、辽宁、吉林、山东、湖北、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甘肃、宁夏、新疆的近九十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此次授奖共分四类。为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做过开拓性、建设性贡献的数位学术
<正> 恩华(约1810—1860),字缄庵,清廷宗室。生活年代当嘉庆、道光、咸丰三朝,卒于咸丰末年。恩华青年时曾任宫廷侍卫,后来官至理藩院尚书。恩华诗集名《求真是斋诗草》,分上下两集。未系年,约按写作年代顺序排列,诗作多为长篇。诗集系恩华逝后由其子旌伯侍卫、女婿锡璋等整理刊出。卷首有芝生瑞常于咸丰十一年所写之序,对恩华的生平、品
这里发表的文字是巴·布林贝赫教授的专著《蒙古诗歌美学论纲》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是英雄主义诗歌时期,着重论述了蒙古英雄史诗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认为蒙古英雄史诗是原始游牧民族语言艺术的典范,其人物性格是半神半人化的,基调是英雄主义的,风格是崇高的。紧接着厌世主义诗歌的是民主主义诗歌时期,它是随着历史的迈进,在民族意识强化和创作主体觉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基调是人文主义、民主主义的,创作方法是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是个性化的。原文为蒙古文,翻译时有删节。(——译者注)
<正> 英雄史诗被誉为百科全书的关键所在,是其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和宏大的篇章结构。其中,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又占有突出的地位。大家知道,英雄史诗是以浪漫主义的幻想,描写传奇式的超然勇士同人格化的自然力——魔鬼和邪恶的社会势力的斗争,难以找到真实的社会和生活斗争的历史史实。但是,英雄史诗又并非是完全脱离社会历史和生活内容的虚构。就哈萨克英雄史诗而言,结合北方民族史和哈萨克的一些古代
<正> 广义的柯尔克孜民间叙事诗包括这样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产生于这个民族远古时代幻想奇特的神话史诗;以歌颂由野蛮向文明过渡时期,其祖先杀伐征战,艰苦创业为主旨的英雄史诗;产生于这个民族近现代,融叙事、抒情于一体的,反映阶级斗争、民族斗争和爱情生活的长诗。柯尔克孜民间叙事诗历史悠久,规模
<正> 上在当代回族作家中,有一位高龄高产作家,他就是年已77岁的回族小说家沙陆墟。1989年12月,中国作家协会、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宁夏回族文学研究所等单位,就沙陆墟已经出版的17部长篇小说在无锡梅园召开了“沙陆墟创作研讨会”。来自十几个省、市、自治区的上百名文学理论家和编辑、作家,针对沙老的创作发表了看法。后来,这些文章结集为《沙陆墟研究》
本文是作者在幕尼黑举行的第四届国际藏学会议上提交的论文,刊于海尔格·尤巴克(Helga Uebach)和居于西德藏胞邦隆(Jampa L.Panglung)编辑的《第四届国际藏学会论文集》157—161页,西德幕尼黑1988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