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olasync是由Molamola(画擎科技)公司开发的运行于iOS平台的功能全面的协同笔记应用软件。其最新版本号为1.1,支持iOS7系统。笔者在近期参加的“一师一优课”晒课活动中,就将Molasync的协同功能应用于学生的分组研讨,实现了以小组为单位的组团式班级集体研讨,并在课后对其优势和不足进行了反思。
● Molasync在课堂交流中应用的优点
分组研讨、合作学习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之一,但各组任务相异、研讨结果不尽相同,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存在学习内容的缺失问题。而课堂汇总、组间交流,则能够使学习者产生思维碰撞,成为分组研讨必要的补充方式。
Molasync支持多人协同工作,可以插入和批注各类文档,而且能够在同一块电子白板上完成内容讨论,并同时分享协同工作的成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各小组学生在同一个讨论平台进行实时协同研讨,并对研讨结果进行直接归纳、总结与分享。
例如,笔者在参加“一师一优课”的活动中,讲授问题研究课《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时,第一个分组研讨环节为“中心城区和郊区,各自有哪些优势和问题”。各学习小组研讨相同的内容,并在分组合作的同时进行组间交流,形成了组团式的全班集体研讨。具体教学过程为教师把预先设计的任务单(研讨表)导入Molasync,并将各组的iPad预先加入协同。协同研讨的同时,各组将研讨结果用不同颜色的便签或文字输入方式填写进表格内。并通过AirDrop投送至教室屏幕,实时动态展示各组的研讨情况,图1为课堂协同研讨过程中主机上的截图。这样的课堂研讨,既能将研讨效果实时展现,又能及时进行组间交流,并将组内研讨和组间交流进行整合,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 基于Molasync的组团式课堂研讨操作
Molasync既可以在AppStore内购买,还可以使用免费的功能精简版Mola lite,使用Mola lite可以加入MolaSync创建的协同任务。通过Molasync创建的所有内容都自动同步到云端保存,确保在联网状态下所有加入协同的设备上的记录保持最新。即使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也能够随时随地打开文档正常使用。
1.课前准备——加入协同
以一台iPad为主机,打开Molasync,新建Mola板。如下页图2所示,窗口右上角最右面的符号点开,可以发起协同,然后选择单页或者整版协同,生成协同号。
发起协同后可以看见页面顶部中央会显示协同号,单页协同的左右两侧有分界线,并注明“以下区域为非协同区域,对方不可见”,并在下方有很小的“×”符号,点击即可删除协同。如果考虑文档的安全性,则可以设置协同密码或者设置为只读。
其他iPad点击加入协同,输入协同号,就可以进入协同页面。在页面的右侧有活跃协同用户的头像显示(如图1)。
2.课前准备——导入文档
如下页图3所示,窗口左上角第二个符号点开,可以插入文档,也可以从外部导入文档。但插入的文档以图片形式存在,不能进行文字编辑。采用截图插入方式和插入PDF文件的效果基本上相同。笔者更推荐截图插入,这种方式可以将多余的空白部分除去,从而方便后续课堂研讨时的操作。
文档插入后,进行解锁,然后调整图片大小或调整窗口画面的大小比例,上页图1显示的就是已经放大的画面。教师在课前准备的时候,要注意表格的主体部分不宜撑满窗口,要将其四周留出一定空间。
3.课堂分组研讨——屏幕展示,文字输入
开始课堂研讨后,首先由主机采用苹果系统的AirDrop将学生的研讨过程投送到教室屏幕,实现全程直播。研讨内容的输入,可以采用便签方式或文字输入方式。同时,教师要预先分配好各组便签的颜色,进而方便区分各组的研讨情况,使课堂研讨的效果更好。
Mola板文字输入有个缺点,如果便签或文字框位于插入的表格位置,点击就会将图片格式的表格一起选中,无法输入文字。因此必须先将便签拖移到表格范围以外输入文字,等小组研讨内容输入完毕,再放进表格相应位置。如上页图1所示,研讨中就有位于表格范围内的便签由于当时无法输入而废弃,这在研讨结束后整理文档的时候可以删除。
4.资料归集——文件整理编辑,导出文件
课堂研讨结束后,教师可以在主机或者任何一台加入协同的iPad上编辑、整理文件内容,完成后并将内容锁定以避免误操作,操作中Molasync会自动保存。
如图4所示,课后,教师可以使用主机选择图片或PDF格式导出,并能够用E-mail发送,同时还支持百度云、Google Drive、Dropbox、iTunes等。
● 问题反思
课堂教学是个复杂的综合系统,尽管在iPad未来教室运用MolaSync进行课堂研讨有明显的优势,但其不足和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必须在不断修正Bug的基础上才能真正适应教学的需求。
1.通过Internet实现协同,效果受制于网络条件
MolaSync的协同功能是基于Internet网络实现的,尽管在离线状态下也可以使用,但要顺利实现课堂研讨,必须保证网络畅通。网络带宽、网络实时状态都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而过多的iPad加入协同,也会造成拥堵。笔者建议一般在上课时,分小组研讨,各组配备一台iPad,全班5~6台,可以有效保证网络通畅。同时,期望将来Molamola在软件升级后,能够利用AirDrop功能实现协同,这不仅可以彻底避免Internet网络的不稳定性,也减少了网络资源的占用。
2.不能在MAC系统使用
Molasync运行于iOS平台,而无计算机版本。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只能先使用ipad再用AirDrop推送到教室屏幕。而在上课状态下,iPad会经常出现掉线情况,这就影响了正常教学的流畅性。因此,希望将来Molasync能有MAC版本,能够在教室的计算机上操作,以便更有利于课堂教学的使用。
3.文字的输入和导出略有不足
如前文所述,文字输入框或者便签如果与图片重叠,点击时会同时选中图片,导致文字不能输入,期望版本升级的时候可以修复。并且Molasync只能导出图片和PDF文件,不能用文字处理软件编辑。期望版本升级的时候可以增加文本导出功能,为资料的整理提供更多便利。
● Molasync在课堂交流中应用的优点
分组研讨、合作学习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之一,但各组任务相异、研讨结果不尽相同,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存在学习内容的缺失问题。而课堂汇总、组间交流,则能够使学习者产生思维碰撞,成为分组研讨必要的补充方式。
Molasync支持多人协同工作,可以插入和批注各类文档,而且能够在同一块电子白板上完成内容讨论,并同时分享协同工作的成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各小组学生在同一个讨论平台进行实时协同研讨,并对研讨结果进行直接归纳、总结与分享。
例如,笔者在参加“一师一优课”的活动中,讲授问题研究课《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时,第一个分组研讨环节为“中心城区和郊区,各自有哪些优势和问题”。各学习小组研讨相同的内容,并在分组合作的同时进行组间交流,形成了组团式的全班集体研讨。具体教学过程为教师把预先设计的任务单(研讨表)导入Molasync,并将各组的iPad预先加入协同。协同研讨的同时,各组将研讨结果用不同颜色的便签或文字输入方式填写进表格内。并通过AirDrop投送至教室屏幕,实时动态展示各组的研讨情况,图1为课堂协同研讨过程中主机上的截图。这样的课堂研讨,既能将研讨效果实时展现,又能及时进行组间交流,并将组内研讨和组间交流进行整合,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 基于Molasync的组团式课堂研讨操作
Molasync既可以在AppStore内购买,还可以使用免费的功能精简版Mola lite,使用Mola lite可以加入MolaSync创建的协同任务。通过Molasync创建的所有内容都自动同步到云端保存,确保在联网状态下所有加入协同的设备上的记录保持最新。即使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也能够随时随地打开文档正常使用。
1.课前准备——加入协同
以一台iPad为主机,打开Molasync,新建Mola板。如下页图2所示,窗口右上角最右面的符号点开,可以发起协同,然后选择单页或者整版协同,生成协同号。
发起协同后可以看见页面顶部中央会显示协同号,单页协同的左右两侧有分界线,并注明“以下区域为非协同区域,对方不可见”,并在下方有很小的“×”符号,点击即可删除协同。如果考虑文档的安全性,则可以设置协同密码或者设置为只读。
其他iPad点击加入协同,输入协同号,就可以进入协同页面。在页面的右侧有活跃协同用户的头像显示(如图1)。
2.课前准备——导入文档
如下页图3所示,窗口左上角第二个符号点开,可以插入文档,也可以从外部导入文档。但插入的文档以图片形式存在,不能进行文字编辑。采用截图插入方式和插入PDF文件的效果基本上相同。笔者更推荐截图插入,这种方式可以将多余的空白部分除去,从而方便后续课堂研讨时的操作。
文档插入后,进行解锁,然后调整图片大小或调整窗口画面的大小比例,上页图1显示的就是已经放大的画面。教师在课前准备的时候,要注意表格的主体部分不宜撑满窗口,要将其四周留出一定空间。
3.课堂分组研讨——屏幕展示,文字输入
开始课堂研讨后,首先由主机采用苹果系统的AirDrop将学生的研讨过程投送到教室屏幕,实现全程直播。研讨内容的输入,可以采用便签方式或文字输入方式。同时,教师要预先分配好各组便签的颜色,进而方便区分各组的研讨情况,使课堂研讨的效果更好。
Mola板文字输入有个缺点,如果便签或文字框位于插入的表格位置,点击就会将图片格式的表格一起选中,无法输入文字。因此必须先将便签拖移到表格范围以外输入文字,等小组研讨内容输入完毕,再放进表格相应位置。如上页图1所示,研讨中就有位于表格范围内的便签由于当时无法输入而废弃,这在研讨结束后整理文档的时候可以删除。
4.资料归集——文件整理编辑,导出文件
课堂研讨结束后,教师可以在主机或者任何一台加入协同的iPad上编辑、整理文件内容,完成后并将内容锁定以避免误操作,操作中Molasync会自动保存。
如图4所示,课后,教师可以使用主机选择图片或PDF格式导出,并能够用E-mail发送,同时还支持百度云、Google Drive、Dropbox、iTunes等。
● 问题反思
课堂教学是个复杂的综合系统,尽管在iPad未来教室运用MolaSync进行课堂研讨有明显的优势,但其不足和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必须在不断修正Bug的基础上才能真正适应教学的需求。
1.通过Internet实现协同,效果受制于网络条件
MolaSync的协同功能是基于Internet网络实现的,尽管在离线状态下也可以使用,但要顺利实现课堂研讨,必须保证网络畅通。网络带宽、网络实时状态都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而过多的iPad加入协同,也会造成拥堵。笔者建议一般在上课时,分小组研讨,各组配备一台iPad,全班5~6台,可以有效保证网络通畅。同时,期望将来Molamola在软件升级后,能够利用AirDrop功能实现协同,这不仅可以彻底避免Internet网络的不稳定性,也减少了网络资源的占用。
2.不能在MAC系统使用
Molasync运行于iOS平台,而无计算机版本。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只能先使用ipad再用AirDrop推送到教室屏幕。而在上课状态下,iPad会经常出现掉线情况,这就影响了正常教学的流畅性。因此,希望将来Molasync能有MAC版本,能够在教室的计算机上操作,以便更有利于课堂教学的使用。
3.文字的输入和导出略有不足
如前文所述,文字输入框或者便签如果与图片重叠,点击时会同时选中图片,导致文字不能输入,期望版本升级的时候可以修复。并且Molasync只能导出图片和PDF文件,不能用文字处理软件编辑。期望版本升级的时候可以增加文本导出功能,为资料的整理提供更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