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律动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8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合理、适当、巧妙地运用音乐伴奏,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的音乐节奏和身体练习的结合,加以强化动作的幅度、力度和节奏。使学生感受到音乐与动作配合的美感,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自觉地投入到运动中去,从而有利于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的运动技能。寓音乐于体育教学中,是体育、音乐、美育的有机结合,如果运用得当,对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大有益处。
  关键词:律动活动;音乐;体育教学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在体育教学中优美的音乐旋律,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感。强烈的节奏可以令人振奋,并能帮助学生尽快地理解和学习动作,更完善地表现动作的情感。而把音乐、体育、美育、教育融为一体正是适应学生心理、生理特点,是现代学校体育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其运用有以下几点:
  1、 陶冶学生情操,活跃课堂气氛。
  在体育教学中,伴以旋律健康、节奏明快、曲调优美、铿锵有力的音乐,能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把练寓在乐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乐感,诱发了表现力和想象力,又活跃了课程的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热情。便于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享受音乐艺术美,对陶冶情操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同时,为适应现代精神文明的一种需要,也体现了青少年举止文雅、风度潇洒、生理健康、心灵美好的精神风貌。
  2、 调节准备活动,调动积极因素。
  在体育课的准备活动中,应注意围绕课基本教材,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用轻松多样的现代舞动作或韵律操,配以节奏明快的现代音乐,编成一套简易、优美、易学的准备活动操,使学生在练习中始终情绪饱满,心情愉快。既达到预热身体、活动关节、调动情绪的效果,又发展身体协调,提高灵活性,增强心肺功能的效果。由于体育课大多数是在户外教学,夏天烈日当头,酷暑炎热,冬天风寒天冷,往往是学生上课情绪不高,精神不振。因此,要根据天气情况和学生状况,适时选用音乐伴奏。如音乐游戏、律动操等,随着音乐进行活动可使学生精神愉快、思想振奋、困意消除、寒意皆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3、 克服恐惧心理,提高技术动作。
  在体育教学中,有一些体育项目是学生既喜爱又惧怕的。如跨栏、跳马、跳箱等。那么如何克服学生的惧怕心理呢?首先要根据体育项目的技术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状态,然后设计一些音乐辅助法。如按音乐节拍做跨栏舞蹈或跳马助跑练习等。在音乐伴奏下,做摆动腿栏侧过栏或“马”前起跳推“马”动作等等。这样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练习,能给学生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有助于克服对障碍物的恐惧心理,有助于提高学生动作的连贯性和节奏感,对学生掌握某一技术动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4、 缓解整理放松,消除身心疲劳。
  在体育课中,经过一段时间紧张的、较大负荷的运动,学生的心理、生理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疲劳。此时,选择一些简单易学的单一性动作,伴以优美新颖、欢快和蔼、抒情色彩较浓的音乐,如舞蹈中的小舞步或基本小组合的集体舞等,这样能够使学生顿觉春风拂面、精神焕发,达到放松紧张的神经和肢体,消除疲劳和恢复体力。
  5、 寓音乐于体教,提高教学效果。
  在体育教学中要合理、适当、巧妙地运用音乐伴奏,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的音乐节奏和身体练习的结合,加以强化动作的幅度、力度和节奏。使学生感受到音乐与动作配合的美感,使学生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自觉地投入到运动中去,从而有利于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的运动技能。
  总之,寓音乐于体育教学中,是体育、音乐、美育的有机结合,如果运用得当,对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大有益处。
其他文献
狭义地讲,优质课堂就是教师依据课程纲要、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特点,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和技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的最优化,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课堂。而如何构建优质课堂,让学生在40分钟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我谈几点感悟。  一、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魏书生老师说“教师要深切的理解人,尊重人,同情
期刊
新课改实施以来,小学的语文教育教学思想空前活跃,教学方法也层出不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是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但是教学的方法往往追求形式上的热闹,不能根据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求真务实,做到合理高效。同时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天马行空,夸夸其谈,使阅读教学犹如空中楼阁,华而不实,一堂课看起来十分热闹,教学手段新颖、教学形式多样、学生回答积极,课堂气氛活跃,但是下课后,学生学会了什么,却不知所以然。如何使
期刊
“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2011课标语)。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根据教材的语言特点,充分挖掘教材训练因素,巧用教学手段,有的放矢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呢?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下面几点做法,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一.把握教材,激发思维兴趣  1.1.抓住课题,诱发兴趣。从课题入手,诱发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是激发学
期刊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以下是我就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谈几点浅见:  一、培养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兴趣是学
期刊
当下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数学的实用性已渐渐地显现出来。而在人类文化当中数学亦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已成为现代人必备的一种基本知识及素质。新的体系在功能、内容、结构、评价以及实施上都有了重大的变化,这不但给广大的数学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机遇。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能否通过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的改变,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如何培养高中生的数学素质,使学生成为一名新世纪的合格人才,是新课程背景下数
期刊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美术素描课程是美术及相关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对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首先对中等职业学校与大学、高中的美术素描课程教学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的主要目的;其次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承上启下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最后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方法进行三个方面的浅显分析。鉴于此,探讨中等职业学校美术素描课程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美术专业;素描课程;教学
摘要: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小学语又是一门基础课,语文能力的大小可影响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乃至以后进一步的学习深造,小学语文教师,应尽快转变观念并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我国现行教育制度改革的形势需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师素质 问题 方式  面对教育工作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作为从事启蒙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尽快转变观念并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我国现行教育制度改革的形势需要。
词汇作为语言的基石,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词汇学习是学习词汇在句中、段中和语篇中的运用,在词汇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词汇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词汇的能力和水平,使学生正确、得体地使用所学词汇进行语言交流。目前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要想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英语老师必须重新审视词汇教学,采取新的途径来改进高中词汇教学方法,提高词汇教学的实效。  一、
期刊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我一直困惑的问题,从教十几年来,或多或少有一些教学上的感悟,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以来,对于新教材的使用,在困惑当中不断摸索。小学教师往往承担着班级管理和语文、数学两门学科的教学,工作繁琐,教学科目多,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就应从多方面入手。现在,就近几年来自己的教学谈几点初浅的见解。  左思右想,我总结出以下三条:  1.教学方法要得当;  2.要创建积极向上的班集体,营造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