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铁锂电池多阶段利用可行性

来源 :储能科学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x_5203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进行材料再生利用的价值较低,开展全电池循环再利用是最大化其全生命周期使用价值的主要方式.通过建立不同电流负荷强度的三个阶段模拟工况实验方案,验证了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多阶段再利用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容量衰减至初始值的50%之前,所有样品的衰减均具有较高的规律性.当容量衰减至低于50%之后,个别样品出现容量“跳水”现象.基于实验过程中样品性能衰减规律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在不同阶段的应用场景的建议方案,对于车用退役电池的循环再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以碳纳米球(CNSs)为核、六氯环三磷腈(HCCP)和氨基二苯砜(DDS)为桥梁和接枝剂制备一种碳纳米球基氮-磷-硫复合阻燃剂(CNSs-H-D)并表征其形貌结构和热稳定性,研究了这种复合阻燃剂对环氧树脂(EP)的阻燃性能和机理.结果 表明:合成的CNSs-H-D是直径为80 nm的球状颗粒,热稳定性优异;CNSs-H-D添加量(质量分数)为5%的CNSs-H-D/EP,其LOI从EP的20.0%提高到27.5%,阻燃等级为V-2级,热释放速率峰值和火灾危险性指数比EP分别降低16.8%和42.2%;CN
将含铜5Cr15MoV马氏体不锈钢在不同温度热处理并使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硬度测试和电化学测试等手段对其表征,研究了淬火温度对其组织、硬度以及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铜元素的添加提高了材料中残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而使其硬度降低.淬火后钢中的未溶碳化物为fcc结构的富铬M23C6型碳化物,铜元素的添加对5Cr15MoV马氏体不锈钢中碳化物的尺寸和形貌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是使其耐蚀性能略微降低.随着淬火温度从1000℃提高到1100
先使四臂末端羟基化的聚乙二醇(4-PEG-OH)与降冰片烯(NB)反应制备4-PEG-NB大分子单体,然后将其与二硫苏糖醇通过\'硫醇-烯点击化学方法逐步生长式\'制备出硬度可调节的水凝胶并辅以REDV生物多肽修饰,用于模拟二维(2D)和三维(3D)细胞外基质(ECM).结果 表明,4-PEG-NB单体合成的接枝率为90%,制备出的硫醇-烯水凝胶具有多孔结构,发生了硫醇-烯交联反应且交联度高;改变交联比例可将杨氏模量分别调控为0.79、2.40、4.52 kPa;随着水凝胶交联比例的提高,孔隙率随
先水热合成MoS2/CoFe2O4纳米复合吸波材料,再通过合理的物料配比并使用无水葡萄糖作为碳源和还原剂,使MoS2/CoFe2O4复合材料在氮气氛中还原为MoS2/CoFe/C三元纳米复合材料.对这种复合材料的形貌、相结构及电磁参数进行表征、模拟分析其最佳匹配厚度和吸波性能,研究了碳源浓度对复合材料的组成和性能的影响并根据弛豫理论讨论其吸波机制.结果 表明,厚度为3mm的这种复合材料在12.4 GHz处的最低反射损耗可达-42.9 dB;厚度为4mm时低于-10dB的频带宽度可达7.1 GHz.
风电输出功率存在随机性和波动性的问题,使得电网调频难度加大.采用飞轮储能匹配风电的形式可以减小其功率波动,提高并网能力.以交流母线并联的飞轮储能阵列为研究对象,首先针对现有功率分配策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功率分配上限和能使各单元荷电状态(SOC)趋于一致的功率协调控制策略.同时为保证功率控制精度和储能系统的响应速度,采用对储能阵列进行分层分组控制的方法.然后建立了飞轮储能单元功率跟随控制模型和飞轮储能阵列功率控制模型,并通过一组飞轮储能单元的充放电仿真验证了所提协调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优势.最后基于飞
利用用户侧峰谷电价差,优化配置储能系统并合理调度可降低用电成本.本文提出一种铅酸电池-超级电容混合储能系统的双层规划模型,以储能投资年回报率为外层目标函数,在目标函数中考虑了储能削峰填谷收益、需量防守收益、全生命周期成本等因素;以储能日调度收益为内层目标函数,研究了储能各时段最优充放电功率.在构建混合储能系统模型时,考虑到铅酸电池和超级电容在能量、功率特性上的不同,在约束条件中加入充放电频率约束对不同储能元件日运行充放电次数进行限制.基于某电力用户实际负荷,采用粒子群算法和CPLEX求解器对双层规划模型进
液流电池可用于大规模电力储存,辅助新能源电力并入电网,也可作为备用电源,进行小时级稳定的电力输送.其工程优势是系统的功率与储存容量自由匹配,是有效提高电能质量、保障电力输送稳定性的手段之一.本工作建立了一种基于胡克定律的力学模型,用于求解电池堆的密封压力.经数值仿真发现,电池堆刚度系数与单电池数量的增长呈对数减函数关系.装配中,堆体自重下压量与电池节数的增加呈现二次增函数.一个全尺寸的含有100节电池的电堆,理论计算结果与装配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相符,电池堆通过了气密性检测,证明此数学模型有指导意义.
为了探究电池单体排布对锂电池组热管理性能的影响,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建立相变冷却耦合空气冷却锂电池组散热模型,模拟不同单体电池间距以及相变材料用量下电池组温度场变化情况.研究发现,当单体电池均匀排布时,随着电池间距的增大,相变冷却系统内温差先降低后升高,在10 mm时温度均匀性最优.维持相变材料用量不变,优化电池单体排布,有序减小电池组中心到外缘的电池间距,发现电池组内最高温升和最大温差均低于均匀排布时的值,热管理性能提升,且外界空气冷却的对流换热系数越大提升效果越明显.在优化排
在大规模风电基地通过高压直流输电远距离送出背景下,闭锁、换相失败等直流故障会在送端产生暂态电压扰动导致风机连锁脱网,严重威胁系统的安全稳定.建立风电外送系统模型,结合过电压下双馈风机的暂态响应分析,揭示了直流闭锁导致双馈风机连锁脱网这一过程的内在机理;进一步地,提出一种基于超导磁储能系统和改进风机控制协同的故障穿越策略:在双馈风机本身产生去磁电流和无功电流的同时,储能系统协同向双馈风机转子侧快速注入两种电流.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仿真模型.通过与去磁控制和传统矢量控制进行对比,仿真案
为了提高电动车辆再生-液压复合制动控制过程中制动能量的回收效率,在分析最大制动能量回收功率特性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用于再生-液压复合制动控制的模糊控制策略.建立了包含车辆纵向动力学、轮胎和再生-液压复合制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再生制动过程中制动能量回收功率和充电电压之间的关系,然后设计了以车速、制动强度和一个新的模糊控制输入(最大制动能量回收功率下的再生制动力矩与单轮理想总制动力矩的比值)为输入,实际再生力矩占总制动力矩的比值为输出的再生制动模糊控制策略;基于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