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凯瑟琳·安·波特的短篇小说《玛利亚·康塞普西翁》是以墨西哥的原始文化气息为故事背景,讲诉了男主人公胡安和孕妇妻子玛利亚·康塞普西翁以及同村姑娘玛利亚?罗莎情妇的故事。这两个女人不惜牺牲自我,为争取同一个男人而自相残杀。在基督教和墨西哥原始伦理与法律发生矛盾时,法律显得那么的不屑一击。两个代表不同原型的女性——“圣母”和“妓女”的斗争都是为了追求自己渴望的幸福,都把矛盾指向了对方,而且都在保护矛盾的制造者--胡安,这就是男权社会中女性的意识与觉悟落后的悲哀。
关键词:墨西哥原始伦理;象征意义;男性神话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10-0137-02
凯瑟琳·安·波特(1890-1980)是美国南方女性作家中比较能体现“女性的福克纳”的代表之一。因为自小丧母,由居住在南方的祖母带大,这对波特的创作内容和作品素材背景资料的选取有着极大的影响。祖母精力充沛,非常能干,是其小说中很多老奶奶和上了年纪的女性形象的原型。被祖母呵护了9年后,随着祖母的离去,波特从此颠沛流离.为了早日结束无依无靠的孤独的生活,波特匆匆嫁人。她的首次婚姻的不幸使她对爱情和家庭的渴求与对个人独立和尊严的坚决维护构成了她情感世界中的对立的两级,并促使她的创作始终围绕着追求、背叛、窒息、逃离等主题。
短篇小说《玛利亚·康塞普西翁》是以墨西哥的原始文化气息为故事背景,讲诉了男主人公胡安和孕妇妻子玛利亚?康塞普西翁及同村姑娘玛利亚·罗莎情妇的故事。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描述这畸形的三角恋关系。
一、基督教和墨西哥原始伦理下复仇和法律的冲突和角逐
起初丈夫跟别人私奔让康塞普西翁觉得痛苦,但她转念一想又心安了。“男人都是这样的,有花心,外面沾花惹草玩玩而已,那是男人的风格。我才是正牌教堂承认的妻子,我知道自己在这场婚姻中的位置。丈夫玩够后,自然会回家。”[1]想过后,她忙起身到市场购物并早早地回来忙着给丈夫准备饭菜。人们对基督教和墨西哥原始伦理遵守胜于法律。当大家得知康塞普西翁杀了罗莎后都极力地保护康塞普西翁免受法律惩罚,因为她才是教堂认可的正牌妻子。一个牙都掉光了老头说:“康塞普西翁是个好女人,而罗莎则是个名声败坏的女人。”怀抱婴儿的年轻妈妈说:“大家都认为她没错,你们还指控她什么?罗莎过着跟我们不一样的奇怪生活。我们怎能知道那个来自别的地方的人做的这种邪恶的事呢?”一个孤身老太太大胆地说:“当我今天在市场看到康塞普西翁的时候,我说:‘你真幸运,今是你幸福地一天!’”[2]康塞普西翁突然意识到她被她真诚的朋友们保护着,包围着,大家都在为她说话。生命的力量安排她去同那该被杀的小三抗争。康塞普西翁看着一张张围绕在她周围的热切的脸,他们的目光中满是宽慰、理解和同情。来调查案情的警官们也不知所措,遮荫的墙顽固地包围着她。他们确定是康塞普西翁杀的,但他们不能控告她,没有人能指控她,也没有一丝的证据。“他们耸了耸肩,打了个响指,拔脚走了”[3]。
二、名字的象征意义说明了不同特质的两个女人的内在同质性
玛利亚·罗莎(Rose)的名字和玫瑰有关,它暗示着激情和性感,代表着浪漫和风花雪月的非传统的爱情,而玛利亚·康塞普西翁的名字中的(Concepcion)也有怀孕的意思,象征着女性和圣母。两个女性名字相同(Maria),又喻指虽然她们矛盾尖锐可她们又都是同质性的女同胞,都是男性神话结构的牺牲品,是男性的玩物。两次杀戮,康塞普西翁这个人物形象体现了女性的多面性:养鸡,杀鸡,跟男人一样养家挣钱,独立能干果断,有强烈的家庭责任感,即使是有孕在身,也照样干重活,照顾丈夫,并乐此不疲。当这一切被罗莎毁灭时,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使她残酷无情地杀死了自己的同胞罗莎,最可悲的是康塞普西翁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以为自己的婚姻是受宗教保护的,也没有意识到罗莎是被男人玩弄的牺牲品,更没有意识到是自己男人的错误和自己的愚昧,盲目信仰男性神话而毁了罗莎,也毁了自己。
三、丈夫对妻子及情人的态度揭示了男性神话的结构
丈夫胡安总觉得女人天生是为男人服务的,是男人的附属品。胡安的激情燃烧尽了,在他的体内没有一丝兴奋刺激的迹象。他累了,危险的冒险结束了,小三已消失了,永远不再回来了。他们一起奔波,一起疯狂的日子结束了,明天他将回到单调无尽的劳动中去。他必须回到那座废墟城,就像罗莎必须回到坟墓里一样,“现在没有路可走了。此时他只想睡觉,他困得都迈不开步了,身边偶尔给他照亮的那个女人是如此地像幽灵一样地不真实,就像拂过他脸颊的树叶那样无声无息。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极力保护她免于控告,现在他原谅她了,只是心里留了一道疤”[4]。
情人的死对胡安的震撼就像身上留了一道疤,感觉到痛,但并不太影响生存质量,情人就是附属品,扔了是可惜,但原本也没有让她取代老婆的想法。他对妻子康塞普西翁还是很满意的:妻子是教堂认可的女人,从不跟他争吵,他对她呼来唤去,她对他言听计从。丈夫在家里有绝对权威。
四、男性眼中女性的内在同质性与所有女性形象的矛盾统一
同村的妇女群体共同保护康塞普西翁,使他免受法律惩罚,揭示了基督教与一切世俗的较量都是最后的赢家这一不争的事实。宗教主宰着人们的思想,是一切是非的衡量标准,是正义的护身符,所有违背教义的行为都是可耻的。而妻子康塞普西翁就是教义的化身。在丈夫胡安的眼里,妻子是神圣不得侵犯的,因为他们的婚姻是在教堂举行的,是大家公认的,是合法的。丈夫为一时快乐而和情人玛利亚·罗莎私奔时,也没想过要和妻子分手,彻底抛弃妻子,即使妻子一怒之下杀了情妇,胡安也站妻子这边保护妻子,而从未心疼给他带来偷情快乐死去的情妇。她们代表了男性眼中所有女性的形象:处女母亲、妻子、情人,还有象征“圣母”的妻子和“妓女”的情妇两个形象的矛盾统一[5]。 小说《玛利亚·康塞普西翁》中,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故事是主人公胡安一种心理状态的体现,他既想拥有像妻子康塞普西翁这样的经济适用女,会持家能挣钱,吃苦耐劳,会照顾男人和孩子;又想拥有像罗莎那样给平淡的生活带来浪漫和激情的情人。但在胡安心目中,真正有地位的还是自己在教堂明媒正娶的妻子,宗教的管束还是让胡安在乎的。无论怎样荒唐,人们的思想还得受宗教影响的,当自由的追求与现实与宗教发现矛盾时,人们最终必须屈服于宗教,这也是波特想反映的社会现象。罗莎的出现只是打破胡安的平凡枯燥生活的一次刺激,他从没想过给罗莎一个说法和正式的身份,所以当罗莎被杀后,胡安并没有太痛苦,他只是有些茫然,因为罗莎只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他心里想的是如何使老婆免于法律惩罚,这也是波特想反映的人们对情人这一身份的社会态度。罗莎就是一可怜的牺牲品,是男权主义社会男人用来满足刺激的玩物。可怜无知的罗莎还异想天开地憧憬着生活,还为胡安怀孕生子。其实她本身的生活是很单纯美好的,年轻活波,美丽可爱,整天跟鲜花打交道。可胡安的出现打乱了她的生活,她爱上了他,抛弃了一切跟这个男人私奔了,去经历炮火硝烟,最后被杀,落得无一人同情、遭万人唾弃的境地,这是违背社会伦理的应有下场。当社会伦理与法律规则发生冲突时,在崇尚宗教的社会,社会伦理注定是赢家。康塞普西翁“突然感到她被那些充满爱意的忠诚的朋友包围着,他们围着她,替她说话,维护她,生命的力量驱使她身不由己地去杀死那个“勾引”丈夫的人,罗莎在众人面前咽气了。杀完人的康塞普西翁审视着一张张围在周围的关注她的脸。他们的眼里充满着宽容、理解和万分同情[6]。来办案的警官明明知道杀罗莎的凶手是谁,但迫于公众的不合作,找不到证据,又没人替死者申诉,所以只能无奈地放弃。罗莎成了典型的基督教和墨西哥原始伦理的牺牲品。
故事的最后,康塞普西翁收养了罗莎的孩子,大家把康塞普西翁当成充满仁义的圣母来看待,康塞普西翁也俨然把罗莎的孩子当成自己死去的孩子的替代品,夫妻二人跟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带着孩子回家过上了“安静幸福”的日子。“怀抱着婴儿,即使她睡着了,她依旧能感觉到一种奇怪的不眠的幸福。”[7]小说的最后的这一句又是波特的象征手法的应用,这种幸福不是平静的,而是不眠的,是男权主义社会中的两个女人的悲哀!
参考文献:
〔1〕Katherine Anne Porter.The Collected Stories of Katherine Anne Porter [M].USA,A Harvest Book,Harcourt,Inc,1979.9.
〔2〕Katherine Anne Porter. The Collected Stories of Katherine Anne Porter[M]. USA,A Harvest Book,Harcourt,Inc,1979.19.
〔3〕Katherine Anne Porter.The Collected Stories of Katherine Anne Porter[M].USA,A Harvest Book,Harcourt,Inc,1979.20.
〔4〕Katherine Anne Porter.The Collected Stories of Katherine Anne Porter[M].USA,A Harvest Book,Harcourt,Inc,1979.21.
〔5〕金莉,等.20世纪美国女性小说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79.
〔6〕Katherine Anne Porter.The Collected Stories of Katherine Anne Porter[M].USA,A Harvest Book,Harcourt,Inc,1979.20.
〔7〕Katherine Anne Porter. The Collected Stories of Katherine Anne Porter[M].USA,A Harvest Book,Harcourt,Inc,1979.21.
(责任编辑 徐阳)
关键词:墨西哥原始伦理;象征意义;男性神话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10-0137-02
凯瑟琳·安·波特(1890-1980)是美国南方女性作家中比较能体现“女性的福克纳”的代表之一。因为自小丧母,由居住在南方的祖母带大,这对波特的创作内容和作品素材背景资料的选取有着极大的影响。祖母精力充沛,非常能干,是其小说中很多老奶奶和上了年纪的女性形象的原型。被祖母呵护了9年后,随着祖母的离去,波特从此颠沛流离.为了早日结束无依无靠的孤独的生活,波特匆匆嫁人。她的首次婚姻的不幸使她对爱情和家庭的渴求与对个人独立和尊严的坚决维护构成了她情感世界中的对立的两级,并促使她的创作始终围绕着追求、背叛、窒息、逃离等主题。
短篇小说《玛利亚·康塞普西翁》是以墨西哥的原始文化气息为故事背景,讲诉了男主人公胡安和孕妇妻子玛利亚?康塞普西翁及同村姑娘玛利亚·罗莎情妇的故事。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描述这畸形的三角恋关系。
一、基督教和墨西哥原始伦理下复仇和法律的冲突和角逐
起初丈夫跟别人私奔让康塞普西翁觉得痛苦,但她转念一想又心安了。“男人都是这样的,有花心,外面沾花惹草玩玩而已,那是男人的风格。我才是正牌教堂承认的妻子,我知道自己在这场婚姻中的位置。丈夫玩够后,自然会回家。”[1]想过后,她忙起身到市场购物并早早地回来忙着给丈夫准备饭菜。人们对基督教和墨西哥原始伦理遵守胜于法律。当大家得知康塞普西翁杀了罗莎后都极力地保护康塞普西翁免受法律惩罚,因为她才是教堂认可的正牌妻子。一个牙都掉光了老头说:“康塞普西翁是个好女人,而罗莎则是个名声败坏的女人。”怀抱婴儿的年轻妈妈说:“大家都认为她没错,你们还指控她什么?罗莎过着跟我们不一样的奇怪生活。我们怎能知道那个来自别的地方的人做的这种邪恶的事呢?”一个孤身老太太大胆地说:“当我今天在市场看到康塞普西翁的时候,我说:‘你真幸运,今是你幸福地一天!’”[2]康塞普西翁突然意识到她被她真诚的朋友们保护着,包围着,大家都在为她说话。生命的力量安排她去同那该被杀的小三抗争。康塞普西翁看着一张张围绕在她周围的热切的脸,他们的目光中满是宽慰、理解和同情。来调查案情的警官们也不知所措,遮荫的墙顽固地包围着她。他们确定是康塞普西翁杀的,但他们不能控告她,没有人能指控她,也没有一丝的证据。“他们耸了耸肩,打了个响指,拔脚走了”[3]。
二、名字的象征意义说明了不同特质的两个女人的内在同质性
玛利亚·罗莎(Rose)的名字和玫瑰有关,它暗示着激情和性感,代表着浪漫和风花雪月的非传统的爱情,而玛利亚·康塞普西翁的名字中的(Concepcion)也有怀孕的意思,象征着女性和圣母。两个女性名字相同(Maria),又喻指虽然她们矛盾尖锐可她们又都是同质性的女同胞,都是男性神话结构的牺牲品,是男性的玩物。两次杀戮,康塞普西翁这个人物形象体现了女性的多面性:养鸡,杀鸡,跟男人一样养家挣钱,独立能干果断,有强烈的家庭责任感,即使是有孕在身,也照样干重活,照顾丈夫,并乐此不疲。当这一切被罗莎毁灭时,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使她残酷无情地杀死了自己的同胞罗莎,最可悲的是康塞普西翁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以为自己的婚姻是受宗教保护的,也没有意识到罗莎是被男人玩弄的牺牲品,更没有意识到是自己男人的错误和自己的愚昧,盲目信仰男性神话而毁了罗莎,也毁了自己。
三、丈夫对妻子及情人的态度揭示了男性神话的结构
丈夫胡安总觉得女人天生是为男人服务的,是男人的附属品。胡安的激情燃烧尽了,在他的体内没有一丝兴奋刺激的迹象。他累了,危险的冒险结束了,小三已消失了,永远不再回来了。他们一起奔波,一起疯狂的日子结束了,明天他将回到单调无尽的劳动中去。他必须回到那座废墟城,就像罗莎必须回到坟墓里一样,“现在没有路可走了。此时他只想睡觉,他困得都迈不开步了,身边偶尔给他照亮的那个女人是如此地像幽灵一样地不真实,就像拂过他脸颊的树叶那样无声无息。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极力保护她免于控告,现在他原谅她了,只是心里留了一道疤”[4]。
情人的死对胡安的震撼就像身上留了一道疤,感觉到痛,但并不太影响生存质量,情人就是附属品,扔了是可惜,但原本也没有让她取代老婆的想法。他对妻子康塞普西翁还是很满意的:妻子是教堂认可的女人,从不跟他争吵,他对她呼来唤去,她对他言听计从。丈夫在家里有绝对权威。
四、男性眼中女性的内在同质性与所有女性形象的矛盾统一
同村的妇女群体共同保护康塞普西翁,使他免受法律惩罚,揭示了基督教与一切世俗的较量都是最后的赢家这一不争的事实。宗教主宰着人们的思想,是一切是非的衡量标准,是正义的护身符,所有违背教义的行为都是可耻的。而妻子康塞普西翁就是教义的化身。在丈夫胡安的眼里,妻子是神圣不得侵犯的,因为他们的婚姻是在教堂举行的,是大家公认的,是合法的。丈夫为一时快乐而和情人玛利亚·罗莎私奔时,也没想过要和妻子分手,彻底抛弃妻子,即使妻子一怒之下杀了情妇,胡安也站妻子这边保护妻子,而从未心疼给他带来偷情快乐死去的情妇。她们代表了男性眼中所有女性的形象:处女母亲、妻子、情人,还有象征“圣母”的妻子和“妓女”的情妇两个形象的矛盾统一[5]。 小说《玛利亚·康塞普西翁》中,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故事是主人公胡安一种心理状态的体现,他既想拥有像妻子康塞普西翁这样的经济适用女,会持家能挣钱,吃苦耐劳,会照顾男人和孩子;又想拥有像罗莎那样给平淡的生活带来浪漫和激情的情人。但在胡安心目中,真正有地位的还是自己在教堂明媒正娶的妻子,宗教的管束还是让胡安在乎的。无论怎样荒唐,人们的思想还得受宗教影响的,当自由的追求与现实与宗教发现矛盾时,人们最终必须屈服于宗教,这也是波特想反映的社会现象。罗莎的出现只是打破胡安的平凡枯燥生活的一次刺激,他从没想过给罗莎一个说法和正式的身份,所以当罗莎被杀后,胡安并没有太痛苦,他只是有些茫然,因为罗莎只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他心里想的是如何使老婆免于法律惩罚,这也是波特想反映的人们对情人这一身份的社会态度。罗莎就是一可怜的牺牲品,是男权主义社会男人用来满足刺激的玩物。可怜无知的罗莎还异想天开地憧憬着生活,还为胡安怀孕生子。其实她本身的生活是很单纯美好的,年轻活波,美丽可爱,整天跟鲜花打交道。可胡安的出现打乱了她的生活,她爱上了他,抛弃了一切跟这个男人私奔了,去经历炮火硝烟,最后被杀,落得无一人同情、遭万人唾弃的境地,这是违背社会伦理的应有下场。当社会伦理与法律规则发生冲突时,在崇尚宗教的社会,社会伦理注定是赢家。康塞普西翁“突然感到她被那些充满爱意的忠诚的朋友包围着,他们围着她,替她说话,维护她,生命的力量驱使她身不由己地去杀死那个“勾引”丈夫的人,罗莎在众人面前咽气了。杀完人的康塞普西翁审视着一张张围在周围的关注她的脸。他们的眼里充满着宽容、理解和万分同情[6]。来办案的警官明明知道杀罗莎的凶手是谁,但迫于公众的不合作,找不到证据,又没人替死者申诉,所以只能无奈地放弃。罗莎成了典型的基督教和墨西哥原始伦理的牺牲品。
故事的最后,康塞普西翁收养了罗莎的孩子,大家把康塞普西翁当成充满仁义的圣母来看待,康塞普西翁也俨然把罗莎的孩子当成自己死去的孩子的替代品,夫妻二人跟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带着孩子回家过上了“安静幸福”的日子。“怀抱着婴儿,即使她睡着了,她依旧能感觉到一种奇怪的不眠的幸福。”[7]小说的最后的这一句又是波特的象征手法的应用,这种幸福不是平静的,而是不眠的,是男权主义社会中的两个女人的悲哀!
参考文献:
〔1〕Katherine Anne Porter.The Collected Stories of Katherine Anne Porter [M].USA,A Harvest Book,Harcourt,Inc,1979.9.
〔2〕Katherine Anne Porter. The Collected Stories of Katherine Anne Porter[M]. USA,A Harvest Book,Harcourt,Inc,1979.19.
〔3〕Katherine Anne Porter.The Collected Stories of Katherine Anne Porter[M].USA,A Harvest Book,Harcourt,Inc,1979.20.
〔4〕Katherine Anne Porter.The Collected Stories of Katherine Anne Porter[M].USA,A Harvest Book,Harcourt,Inc,1979.21.
〔5〕金莉,等.20世纪美国女性小说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79.
〔6〕Katherine Anne Porter.The Collected Stories of Katherine Anne Porter[M].USA,A Harvest Book,Harcourt,Inc,1979.20.
〔7〕Katherine Anne Porter. The Collected Stories of Katherine Anne Porter[M].USA,A Harvest Book,Harcourt,Inc,1979.21.
(责任编辑 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