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体育教学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锻炼学生强健的体魄,另一方面则是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但是,在目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教学目的不清晰,部分小学体育教师认为,小学生的体育课就是强身健体甚至是自由活动。《体育课程标准》对小学体育的教学目标有着明确的规定,提出意志品质是每个学生必备的重要品质,而小学体育教学则是培养学生意志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在小學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抓住教学核心,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一、掌握教学时机
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需要让学生在克服各种困难的过程中实现。但是从目前小学生的生活环境来看,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学校都倍受呵护,几乎是温室里的花朵,没有机会经历任何风雨,要想在体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制造”困难,让学生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成长。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把握好教学时机,通过适合的体育运动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例如,长跑这一运动项目,既可以锻炼身体,提高学生的肺活量,又可以在长跑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意志力。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掌握好教学力度以及教学时间,同时要充分了解每名学生的能力,而教学时机的把握则需要通过学生长跑的具体过程来体现。在进行长跑初始训练时,教师首先要为学生设定一个目标,如,跑500米的长度,前150米时,学生的心里一般都充满好奇,很兴奋,这段时间教师只需要跟着跑步即可,不需要过多的干涉;300米~450米往往是学生最痛苦的分阶段,大部分学生的极限是在400米左右,此时教师就需要指导学生正确的呼吸方式,并且采用“望梅止渴”式的教学方法,告诉学生终点就在前方,坚持就是胜利。对于掉队的学生,教师需要慢慢地跟着他们跑,告诉他们即使是走也要依靠自己的力量通过终点。当学生跨过450米之后,就进入了最后冲刺的50米,此时教师一定要注意时机的把握,大声告诉学生终点只有50米,带领他们冲刺。
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可以体会到坚持就是胜利的信念。在学生最痛苦的阶段也是他们最想放弃的阶段,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通过心理暗示与实际行动,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战胜自我。但是,在开展这种教学方式前,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身体情况,对于身体存在问题的学生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力度,将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
二、激发学习动机
小学生的思想比较单纯,自我意识比较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充分的学习动机,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特别是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意志品质这一阶段,会有学生不愿意吃苦,在学习过程中投机取巧,甚至找各种理由请假逃避体育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例如,在乒乓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竞技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教师可先将乒乓球比赛的信息告诉学生,鼓励每名学生都参加,最终胜利的前三名可以获得学校准备的奖品,并且每人都会颁发一张奖状作为纪念。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迅速对比赛产生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但是如果学生仅仅是为了奖状而参加,那就失去了教学意义。因此,教师还需要组织学生进行训练,将乒乓球基础较好的与较差的学生进行分组教学,让学生利用体育课的时间进行训练,并且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某某同学的乒乓球技术是老师见过的学生中最好的!不知道其他同学能不能在一个月之内超越他?”这样,对于乒乓球技术与这位学生差距不大的学生而言,内心会产生出一股“他行我也行”的拼劲,在训练过程中就会更加刻苦。对于乒乓球技术与这位学生差距较大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内心想的则是“只要我肯努力,我也行”,在这种竞争的氛围下,学生会自觉将这项运动重视起来,渐渐地就成为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正确地运用了小学生好胜的心理,让学生在互相竞争的氛围下,培养出不服输、坚持到底的品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针对个别学生进行具体分析,如内向或自闭的学生,教师需要多鼓励,让他们尽快融入这种学习节奏中。
三、树立学习信心
小学生的社会经历少,内心脆弱,心理承受能力也比较差,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在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之后,大部分学生往往不会选择重拾信心,而是就此放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先要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例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不一样,成绩也会不同,成绩较好的学生难免沾沾自喜,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会产生自卑心理。此时,教师就需要帮助成绩差的学生重拾信心。教师可先采用自嘲法:“你不要灰心,你知道吗,老师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还没你跳得远呢,只要多锻炼肯定会越跳越远的。”还可采用鼓励法,对学生每一次的成绩进行记录,当学生有进步的时候,教师就对学生给予充分肯定。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帮学生找回信心,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在给予鼓励的同时,还需要注意学生的心理表现,如果发现学生有骄傲自满的趋势,就要及时将其遏制,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意志品质。
四、设置学习障碍
小学生的意志培养必须要让其在不断克服困难的情况下实现。在体育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设置障碍,然后再让学生不断排除障碍,通过克服困难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例如,体操是一项考验学生身体协调性的运动,在体操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是教会学生一套体操动作,然后让学生自己训练,但是要想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仅仅依靠常规训练的方式是不够的,教师需要为学生制造困难。在学生完成训练任务后,教师可有意识地增强训练任务,延长学生的训练时间,让学生在极度疲劳的前提下完成比较困难的动作。教师也可在体操训练过程中,打乱体操动作的顺序,让学生分别按照不同的顺序来完成体操。还可以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套体操动作,然后在训练过程中,不断地缩短时间,直到达到学生的极限。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为学生设置困难,引导学生不断地克服困难,不断地战胜自我,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体育教师需要灵活地运用体育教学方式,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采用不同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一、掌握教学时机
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需要让学生在克服各种困难的过程中实现。但是从目前小学生的生活环境来看,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学校都倍受呵护,几乎是温室里的花朵,没有机会经历任何风雨,要想在体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制造”困难,让学生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成长。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把握好教学时机,通过适合的体育运动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例如,长跑这一运动项目,既可以锻炼身体,提高学生的肺活量,又可以在长跑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意志力。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掌握好教学力度以及教学时间,同时要充分了解每名学生的能力,而教学时机的把握则需要通过学生长跑的具体过程来体现。在进行长跑初始训练时,教师首先要为学生设定一个目标,如,跑500米的长度,前150米时,学生的心里一般都充满好奇,很兴奋,这段时间教师只需要跟着跑步即可,不需要过多的干涉;300米~450米往往是学生最痛苦的分阶段,大部分学生的极限是在400米左右,此时教师就需要指导学生正确的呼吸方式,并且采用“望梅止渴”式的教学方法,告诉学生终点就在前方,坚持就是胜利。对于掉队的学生,教师需要慢慢地跟着他们跑,告诉他们即使是走也要依靠自己的力量通过终点。当学生跨过450米之后,就进入了最后冲刺的50米,此时教师一定要注意时机的把握,大声告诉学生终点只有50米,带领他们冲刺。
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可以体会到坚持就是胜利的信念。在学生最痛苦的阶段也是他们最想放弃的阶段,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通过心理暗示与实际行动,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战胜自我。但是,在开展这种教学方式前,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身体情况,对于身体存在问题的学生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力度,将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
二、激发学习动机
小学生的思想比较单纯,自我意识比较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充分的学习动机,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特别是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意志品质这一阶段,会有学生不愿意吃苦,在学习过程中投机取巧,甚至找各种理由请假逃避体育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例如,在乒乓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竞技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教师可先将乒乓球比赛的信息告诉学生,鼓励每名学生都参加,最终胜利的前三名可以获得学校准备的奖品,并且每人都会颁发一张奖状作为纪念。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迅速对比赛产生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但是如果学生仅仅是为了奖状而参加,那就失去了教学意义。因此,教师还需要组织学生进行训练,将乒乓球基础较好的与较差的学生进行分组教学,让学生利用体育课的时间进行训练,并且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某某同学的乒乓球技术是老师见过的学生中最好的!不知道其他同学能不能在一个月之内超越他?”这样,对于乒乓球技术与这位学生差距不大的学生而言,内心会产生出一股“他行我也行”的拼劲,在训练过程中就会更加刻苦。对于乒乓球技术与这位学生差距较大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内心想的则是“只要我肯努力,我也行”,在这种竞争的氛围下,学生会自觉将这项运动重视起来,渐渐地就成为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正确地运用了小学生好胜的心理,让学生在互相竞争的氛围下,培养出不服输、坚持到底的品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针对个别学生进行具体分析,如内向或自闭的学生,教师需要多鼓励,让他们尽快融入这种学习节奏中。
三、树立学习信心
小学生的社会经历少,内心脆弱,心理承受能力也比较差,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在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之后,大部分学生往往不会选择重拾信心,而是就此放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先要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例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不一样,成绩也会不同,成绩较好的学生难免沾沾自喜,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会产生自卑心理。此时,教师就需要帮助成绩差的学生重拾信心。教师可先采用自嘲法:“你不要灰心,你知道吗,老师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还没你跳得远呢,只要多锻炼肯定会越跳越远的。”还可采用鼓励法,对学生每一次的成绩进行记录,当学生有进步的时候,教师就对学生给予充分肯定。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帮学生找回信心,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在给予鼓励的同时,还需要注意学生的心理表现,如果发现学生有骄傲自满的趋势,就要及时将其遏制,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意志品质。
四、设置学习障碍
小学生的意志培养必须要让其在不断克服困难的情况下实现。在体育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设置障碍,然后再让学生不断排除障碍,通过克服困难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例如,体操是一项考验学生身体协调性的运动,在体操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是教会学生一套体操动作,然后让学生自己训练,但是要想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仅仅依靠常规训练的方式是不够的,教师需要为学生制造困难。在学生完成训练任务后,教师可有意识地增强训练任务,延长学生的训练时间,让学生在极度疲劳的前提下完成比较困难的动作。教师也可在体操训练过程中,打乱体操动作的顺序,让学生分别按照不同的顺序来完成体操。还可以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套体操动作,然后在训练过程中,不断地缩短时间,直到达到学生的极限。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为学生设置困难,引导学生不断地克服困难,不断地战胜自我,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体育教师需要灵活地运用体育教学方式,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采用不同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