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大学生是国家,世界未来不可缺的栋梁,要培养青年才俊,有才之士就离不了对外来语种和文化的学习。本文就从大学生英语教学中融入英美文化的作用来解读英美文化的重要性。
【关键词】英美文化;大学英语;文化内涵
1 引言
英语,顾名思义,就是英国的语种。只有了解了有关的文化,我们才能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更加容易,轻松的掌握,并且能学以致用,而不是像传统的应试教育一样只懂得纸上谈兵,俗称“哑巴英语”。这与国家教育局新的教学大纲的要求无疑是不谋而合。在新英语教学大纲中我们可以看到:“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是大学英语教学的目”。而大学生需要去交际,就少不了与他国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在大学的日常英语教学中加深对英美文化的理解与认识,能够帮助你练牢基础知识,掌握优良的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质的修养以便更好的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适应日异复杂的生活。
2 加深文化交流,提高学习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一门外来语言,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死记硬背,而是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同学们对文化与文化之间差异的好奇最能激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激情。例如:我们每个人总会接触的人--老师。教师是世界上最受人敬重的人之一,因为他传授给人们知识,教给人们道理,是人类伟大的灵魂工程师。教师节是为了纪念所有从事教育事业的人们。古时候,人们把孔子这个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的生日定为教师节,然而无论何时,教师都是我们最尊敬的人。而与我们不同的是,美国的教师节是5月份的第一个满周的星期二。美国每一年的教师节的日期都是不同的,这正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了这些文化差异,我们能对学习产生更加深厚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文化与文化的碰撞肯定会撞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火花。
3 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我们不否认书本知识的重要性,但是学生要的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实践出真知才是硬道理,譬如一些带有英美文化性质的俱乐部和夏令营是我们学习英语和英美文化的沃土。再来现在外国的节日已经风靡中国的大街小巷,尤其是圣诞节之类的庆祝节日,虽然我们很多人完全不理解圣诞节的含义,但还是跟着商家的步伐,过着哪些只有物质没有内在的节日生活。
说起圣诞节,我们就要追根溯源,它来自西方的宗教信仰--基督教,在基督教的《圣经》里面,圣诞节就是神之儿子耶稣诞生的日子,意味着福音的来临,新生的希望。在圣诞节,人们祈福,请求上帝祝福未来的时光平安、喜乐。这也就是我们在圣诞节前夜--平安夜互送平安果的寓意。这也就是学习英语中英美文化的一个重要体现。我们只有了解了该语言身后的文化背景,才不至于上课枯燥无聊,只抓住英语的壳,而看不到它的真实含义。
4 提高课堂效率,活跃课堂气氛
告别了高中的题海战术,在大学的课堂里面,我们希望有一个轻松,愉快的上课氛围,特别是英语课。英语作为外来语种,每个人在习惯了母语使用背景的情况下,很自然而然的会用自己的认知去理解,学习英语,结果显然不尽如人意,有时候,还会适得其反。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学生抱着一颗火热的心去学习英语,最后却只能被淋了盆冷水一样铩羽而归。究其原因,只能说我们没有真正懂得英语背后的文化,我们忽视了它的来源和过程,只是一味地只看现象,而无法透过现象去看本质,结果无疑是竹篮打水。我们在英语的身上上付出了时间、精力却得不到我们期待的回报,低效率的学习只会让我们停滞不前甚至是逃避、退缩,最后成为心理阴影。最后的最后,我们只能沦为害怕英语,恐惧英语的“学渣”了。快节奏的生活驱使我们追求效率,上课毫无疑问也是相同的。只有学生了解了英语背后的英美文化,学习才能事半功倍。
提到孔子我们就能想到一个学识渊博的老头子拿着书在私塾里面对着学生,摇着头念着之乎者也。提到屈原,记忆里涌来的就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存高远的形象,想到的就是纵身一跃入江的爱国情怀和每年的端午节,这就是文化的作用。不为大多数人知的是,提起英语我们也可以想到背后的故事。例如:提起英语单词teetotaler我们就可以想到一个喝得醉醺醺的英国人Richard Turner在一个 人山人海的集会上因为口吃而把total念成了t-t-t-t-total,更想象不到的是teetotaler从此就成了“绝对禁止主义”的代名词。
5 增强接受能力,做全面发展型人才
从“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到“because of you”“I love you”从“唧唧复唧唧”到“Same to you”从孔子到亚里士多德,我们了解得越来越多,接触的范围越来越广,现代社会需要的已经不是工业时期的“流水线”式人才了。人们需要的是一个复合式高能人才,这就意味着你需要的不仅是一门精通,其他不行,而是一门精通,其他涉略甚广。而在大学学习英语本来就是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在教学中学习的英美文化知识就是在考验你的接受能力,挑战你的知识底线。我们在古时候有“贞洁大于性命”之说,但是在美国,性行为的开放是得到大众的允许与默认的,因为那代表的是他的信仰和自由。我们虽说不照搬照抄,但是了解美国人的文化对我们并无不利之处。我们从古时候里三层外三层古装到旗袍到现今的超短裙。有人说:女性的裙子长短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成反比这是有道理的。
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学习英美的文化,考验的是我们的接受能力与心态问题。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发展自身的各方面素质,你就得学习中国的有容乃大的兼收并蓄之美德。在英美文化中,我们可以学到许多的美德。我们可以来看一下现在最热的话题之一的道德观。事实上,在古代的中国“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然而美国人是可以随意不生孩子的,他们的生活掌控在自己手中。在中国,俗话说“无论你多大,但在父母眼中你永远是个孩子”,美国人的眼里,十八岁你就是成人了,很多父母就会对自己的孩子放任不管,孩子在父母的眼中已经是一个能和自己一样养家糊口的朋友了,重要的是他们不禁止孩子谈恋爱。
在大学英语的学习中我们只有懂得了语言背后所承载的文化知识,才能促使我们有目的,有方法地去学习英语。就如王永杰所说:“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语法、词汇这样的语言知识,而且还要重视并加强英美文化知识的传授,从而使大学英语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张舍茹也说:“应使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浑然一体,使从只注重培养语言素质和文学欣赏能力向培养文化素养过渡,使文化规则成为交际能力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成为复合型高尖端人才是我们的目标,而大学英语教学中英美文化的融入是那最不可少的阶梯。
作者简介
周盛(1975-),女,重市庆巫溪县人。硕士学位。现为重庆三峡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文化与英语教学。
作者单位
重庆三峡学院外国语学院 重庆市万州区 404000
【关键词】英美文化;大学英语;文化内涵
1 引言
英语,顾名思义,就是英国的语种。只有了解了有关的文化,我们才能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更加容易,轻松的掌握,并且能学以致用,而不是像传统的应试教育一样只懂得纸上谈兵,俗称“哑巴英语”。这与国家教育局新的教学大纲的要求无疑是不谋而合。在新英语教学大纲中我们可以看到:“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是大学英语教学的目”。而大学生需要去交际,就少不了与他国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在大学的日常英语教学中加深对英美文化的理解与认识,能够帮助你练牢基础知识,掌握优良的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质的修养以便更好的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适应日异复杂的生活。
2 加深文化交流,提高学习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一门外来语言,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死记硬背,而是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同学们对文化与文化之间差异的好奇最能激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激情。例如:我们每个人总会接触的人--老师。教师是世界上最受人敬重的人之一,因为他传授给人们知识,教给人们道理,是人类伟大的灵魂工程师。教师节是为了纪念所有从事教育事业的人们。古时候,人们把孔子这个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的生日定为教师节,然而无论何时,教师都是我们最尊敬的人。而与我们不同的是,美国的教师节是5月份的第一个满周的星期二。美国每一年的教师节的日期都是不同的,这正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了这些文化差异,我们能对学习产生更加深厚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文化与文化的碰撞肯定会撞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火花。
3 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我们不否认书本知识的重要性,但是学生要的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实践出真知才是硬道理,譬如一些带有英美文化性质的俱乐部和夏令营是我们学习英语和英美文化的沃土。再来现在外国的节日已经风靡中国的大街小巷,尤其是圣诞节之类的庆祝节日,虽然我们很多人完全不理解圣诞节的含义,但还是跟着商家的步伐,过着哪些只有物质没有内在的节日生活。
说起圣诞节,我们就要追根溯源,它来自西方的宗教信仰--基督教,在基督教的《圣经》里面,圣诞节就是神之儿子耶稣诞生的日子,意味着福音的来临,新生的希望。在圣诞节,人们祈福,请求上帝祝福未来的时光平安、喜乐。这也就是我们在圣诞节前夜--平安夜互送平安果的寓意。这也就是学习英语中英美文化的一个重要体现。我们只有了解了该语言身后的文化背景,才不至于上课枯燥无聊,只抓住英语的壳,而看不到它的真实含义。
4 提高课堂效率,活跃课堂气氛
告别了高中的题海战术,在大学的课堂里面,我们希望有一个轻松,愉快的上课氛围,特别是英语课。英语作为外来语种,每个人在习惯了母语使用背景的情况下,很自然而然的会用自己的认知去理解,学习英语,结果显然不尽如人意,有时候,还会适得其反。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学生抱着一颗火热的心去学习英语,最后却只能被淋了盆冷水一样铩羽而归。究其原因,只能说我们没有真正懂得英语背后的文化,我们忽视了它的来源和过程,只是一味地只看现象,而无法透过现象去看本质,结果无疑是竹篮打水。我们在英语的身上上付出了时间、精力却得不到我们期待的回报,低效率的学习只会让我们停滞不前甚至是逃避、退缩,最后成为心理阴影。最后的最后,我们只能沦为害怕英语,恐惧英语的“学渣”了。快节奏的生活驱使我们追求效率,上课毫无疑问也是相同的。只有学生了解了英语背后的英美文化,学习才能事半功倍。
提到孔子我们就能想到一个学识渊博的老头子拿着书在私塾里面对着学生,摇着头念着之乎者也。提到屈原,记忆里涌来的就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存高远的形象,想到的就是纵身一跃入江的爱国情怀和每年的端午节,这就是文化的作用。不为大多数人知的是,提起英语我们也可以想到背后的故事。例如:提起英语单词teetotaler我们就可以想到一个喝得醉醺醺的英国人Richard Turner在一个 人山人海的集会上因为口吃而把total念成了t-t-t-t-total,更想象不到的是teetotaler从此就成了“绝对禁止主义”的代名词。
5 增强接受能力,做全面发展型人才
从“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到“because of you”“I love you”从“唧唧复唧唧”到“Same to you”从孔子到亚里士多德,我们了解得越来越多,接触的范围越来越广,现代社会需要的已经不是工业时期的“流水线”式人才了。人们需要的是一个复合式高能人才,这就意味着你需要的不仅是一门精通,其他不行,而是一门精通,其他涉略甚广。而在大学学习英语本来就是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在教学中学习的英美文化知识就是在考验你的接受能力,挑战你的知识底线。我们在古时候有“贞洁大于性命”之说,但是在美国,性行为的开放是得到大众的允许与默认的,因为那代表的是他的信仰和自由。我们虽说不照搬照抄,但是了解美国人的文化对我们并无不利之处。我们从古时候里三层外三层古装到旗袍到现今的超短裙。有人说:女性的裙子长短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成反比这是有道理的。
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学习英美的文化,考验的是我们的接受能力与心态问题。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发展自身的各方面素质,你就得学习中国的有容乃大的兼收并蓄之美德。在英美文化中,我们可以学到许多的美德。我们可以来看一下现在最热的话题之一的道德观。事实上,在古代的中国“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然而美国人是可以随意不生孩子的,他们的生活掌控在自己手中。在中国,俗话说“无论你多大,但在父母眼中你永远是个孩子”,美国人的眼里,十八岁你就是成人了,很多父母就会对自己的孩子放任不管,孩子在父母的眼中已经是一个能和自己一样养家糊口的朋友了,重要的是他们不禁止孩子谈恋爱。
在大学英语的学习中我们只有懂得了语言背后所承载的文化知识,才能促使我们有目的,有方法地去学习英语。就如王永杰所说:“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语法、词汇这样的语言知识,而且还要重视并加强英美文化知识的传授,从而使大学英语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张舍茹也说:“应使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浑然一体,使从只注重培养语言素质和文学欣赏能力向培养文化素养过渡,使文化规则成为交际能力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成为复合型高尖端人才是我们的目标,而大学英语教学中英美文化的融入是那最不可少的阶梯。
作者简介
周盛(1975-),女,重市庆巫溪县人。硕士学位。现为重庆三峡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文化与英语教学。
作者单位
重庆三峡学院外国语学院 重庆市万州区 40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