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厥阴为阖”理论浅析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来源 :中华中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sces_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与脏腑功能失常、气血不能濡养胞宫相关,针刺治疗PCOS多从任脉、脾胃、肾论治,《素问·阴阳离合论》载:“厥阴为阖”,指厥阴主涵养阴气以化生阳气、推动气血运行.笔者认为,PCOS与“厥阴失阖”密切相关,文章从涵义、藏象、经络角度阐释“厥阴为阖”,从而基于该理论探讨针刺治疗PCOS的选穴,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对肺纤维化小鼠的影响及其机制是否与转化生长因子(TGF)-β1/Smad3信号通路有关.方法:60只雌性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3mg·kg-1·d-1,地米组)及红花注射液组(50mg·kg-1·d-1,红花组),每组15只.除空白组外,其余3组经鼻腔滴注博来霉素建立肺纤维化模型.造模后第1天起,各组腹腔注射相应的药物连续治疗28d.给药后的第28天取材,对肺组织行HE染色观察肺泡炎改变,ELISA测定肺组织TNF-α和IL-1β含量变化;Masson染色来评价
多系统萎缩是一组具有特征性临床表现的神经系统变性病,在临床诊疗中通过脉诊气机辨识发现大气下陷是该病大多数患者的共同特点.文章从大气下陷角度出发,探讨其与多系统萎缩的病机关联,分析多系统萎缩大气下陷证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并参考脉象信息揭示其所代表的机体状态的内涵,总结证治经验,以期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为探究苔藓覆盖对喀斯特山地土壤剥蚀过程影响的机理,通过野外采集原状土样,结合上方来水冲刷剥蚀试验,分析了不同坡度(5°,20°)与不同土壤含水率(饱和含水率、田间含水率)条件下苔藓盖度与土壤分离能力间的定量关系,解析了坡面流水力特征参数对苔藓覆盖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在5°和20°坡度下,苔藓覆盖下饱和土壤的土壤剥蚀率分别比田间含水率土壤高33.9%和10.8%.与裸土层相比,苔藓覆盖能够在高土壤含水率条件下有效抑制土壤剥蚀率,且在低坡度下效果更显著.田间含水率土壤的剥蚀率随着苔藓盖度的增加呈线性减小趋势
利用石羊河流域2000-2016年卫星遥感数据和7个气象站1961-2020年逐日沙尘暴资料,使用一元回归趋势法、线性倾向率、相关系数等方法,分析该流域植被覆盖与沙尘暴频次、持续时间、强度的多尺度变化特征及关系,探讨其对沙尘暴发生发展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流域植被轻微增大,NDVI以每年0.000 9的速度增大,2007年开始恢复,2010年以后恢复比较明显,上中游恢复速度比下游快.沙尘暴频次显著减少,年际倾向率为-2.8 d/10 a,近10年减少最显著,较70年代减少14.5天;中游减少速度较慢,下游
2020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公布了中医药领域存在的重大科学问题,问题之一是中医药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的机制是什么?中药复方是临床用药的基本形式,是中医整体观的体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其“正气”的内涵与机体的免疫系统关系密切.巨噬细胞是机体内重要的固有免疫细胞,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器官,并具有高度异质性、多能性和可塑性的特点.当机体处于不同微环境时,其可分化M1型或者M2型,或者两种亚型同时存在.文章旨在总结中药复方基于调节巨噬细胞极化,达到防治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肿瘤、代谢性疾病、纤维化等疾病的作用与
为提高崩岗土体稳定性,抑制崩壁崩塌.试验共设计6次干湿循环,利用工业相机对脱湿过程中崩岗4层土进行定时定点拍照并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研究干湿效应下崩岗土体的裂隙演化及收缩变形规律.结果表明:(1)脱湿过程中土体形态变化顺序为轴向收缩、径向收缩和裂隙发育;(2)表面裂隙率与液限、塑性指数、黏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4层土中表面裂隙率最大值为过渡层18.78%,最小值为砂土层5.41%,崩岗土体剖面上两者为相邻土层,较大差异性会严重破坏崩岗的稳定性;(3)随干湿循环的进行,径向收缩不再发生,轴向收缩、表面裂
程志清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团队总结了程老在辨治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病方面的临床经验,创新提出从心衰主要临床症状入手的辨治方案,即从胸闷、水肿、喘息三大主要症状入手,进一步分缓急(慢性心衰、急性心衰)辨证,采用心衰分类与中医证型结合的方法选方用药,列举了常用方药变化特色,通过病案举隅,阐述了程老在辨证施治全过程中体现的“五脏同调,痰瘀水并治,重视脏腑气化功能”的学术思想.
为了量化植物根系吸水对非饱和土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及为植被护坡的植物种类选择提供参考,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建立二维边坡,模拟不同根系形态、根长及降雨条件下的根系吸水引起的非饱和土边坡孔隙水压力的分布变化,并采用极限平衡理论对边坡稳定系数进行定量计算.结果表明:指数形根系吸水产生的吸力最大,比裸坡增大4.2倍,抛物线形根系吸水产生的吸力最小,但仍比裸坡增大2.7倍;根系越长吸水影响深度越大;根系越短,产生的吸力越大,且吸力在边坡表面的变化越显著;短期降雨后,含根系边坡吸力比裸坡高12~20
退耕还林(草)工程的深入实施有效遏制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但以浅层滑坡和崩塌为主的重力侵蚀在黄土高原广泛分布,且已成为小流域侵蚀泥沙主要来源之一.为探究黄土丘陵沟壑区浅层滑坡和崩塌的形态特征和发育临界地形,在陕西省安塞区纸坊沟小流域调查了 53处浅层滑坡和40处崩塌,记录其植被特征,同时进行无人机摄影测量.结果表明:浅层滑坡的规模通常大于崩塌,且形态变化范围更大;浅层滑坡长度、宽度、周长和面积与沟壑密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距离沟道远近呈显著正相关(P<0.01),崩塌的形态特征与沟壑密度和距离沟
探究不同微地形特征对溅蚀的影响,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耕作方式提供科学布设依据.选取杨凌塿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降雨强度分别为20,40,60,80,100,120 mm/h,降雨历时10 min,研究不同耕作措施(平整地、点种、条播)下造成的微地形单元对溅蚀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坡度条件下(0,6°,10°,13°,20°,26°)耕作微地形单元内的溅蚀总量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呈线性增加(R2≥0.95).(2)微地形单元内的向下坡溅蚀量随着坡度和降雨强度的变化呈二元一次函数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