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德育为先,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意识到德育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性,纷纷针对当前大学生的德育状况,寻找各种对策,改革创新,以应对随着时代而变化的德育对象。德育教育对传媒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则显得尤为重要,这无疑跟他们将来所从事的行业特点密切相关。传媒人道德素质、职业素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大众传播的质量,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传媒相关专业的大学生着重加强德育教育,为将来的传媒人接种道德预防针。
德育教育于未来传媒人的重要性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党总支书记王健华认为:“高手不单是技术层面的,更重要的是思想认识、学养境界层面的。可见,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是传媒人首先应该具备的素质,这也应是成为一个传媒人的先决条件。以记者职业为例,这个职业本身是一个崇高的职业,但由于有太多的诱惑,又是一个很容易堕落的职业。这时,如果记者本人稍微有那么一点不坚定或放松,很容易就违反了职业道德,小则违反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大则可能参与受贿、掩盖歪曲事实真相、伤害他人利益以致触犯法律。因此,作为传媒行业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在大学期间,做好未来传媒人的德育教育工作,为我国输送道德高尚的传媒工作者。
目前传媒相关专业大学生在德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理想与现实有差距,自我评价过高。这个问题也是当前很多大学生普遍存在的思想误区,“大学生”就意味着人才的时代已经过去,高等教育的普及使大学生的数量迅速增加,与此同时也培养出了良莠不齐的大学毕业生,虽然学历仍然是许多用人单位的敲门砖,但能力和素质则更是人才招聘的重要看点。目前我国的部分大学生还是以为进入大学校门就万事无忧了,殊不知,只有真才实学,并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才能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有作为。特别是传媒行业的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即说明“两年工作经验”的字样,把许多刚刚走出校门的应届毕业生拒之门外,这就使许多大学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找个如意的工作难等问题,这样的现实状况,对刚步入社会的毕业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此,只有在大学时加强理想与现实的德育教育,摆正学生思想,引导其扎实学习基础知识,多参与社会实践,提高专业技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物欲诱惑,导致价值观扭曲,责任感、敬业观念弱。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一些西方观念的渗透,许多大学生对物质利益看得很重,在面对物质诱惑时,宁愿违背道德意愿,形成了扭曲的价值观,从而丧失了应有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对物欲诱惑的抵抗是传媒人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的能力素质,因此在大学的德育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应该把物欲抵抗教育作为工作的一项重点进行教育。
网络的不良影响。网络上的知识包罗万象,我们几乎可查询到我们想要的任何有益知识,同时网络上也有很多不良的有害的知识,网络游戏、色情网站等都成为教育工作者无法把握的、对学生德育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德育教育工作更加复杂,也对德育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熟悉各种传媒特别是现代传媒的特点,才能在德育教育改革创新和效能上取得成功。
心理健康存在问题。以应试为目的的初高中教育主要以知识教育为主,较少地涉及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刚入学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不成熟、不完善,因而,大学的德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许多大学生面对大学里的各种学生活动无所适从;有过十几年学习经验的学生到了大学却不知道如何学习了;他们想与老师、与同学处好关系,却常为如何说话、办事而苦恼;面对各种竞争不知所措;很多人不懂得支配闲暇时间,打游戏、看电影、聊天、谈恋爱、逛街常常成为打发时间的方式;想成才,不知道如何去做;等等。上述问题导致许多大学生的心理有或多或少的焦虑、不自信,更严重的则厌学、自暴自弃。我们德育工作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的德育教育环境和对象。
大学生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脱节。当前的大学生有一个普遍的特点,就是他们似乎什么道理都懂,却经常做一些不正确的道德选择。我们常见的有不爱护公物,随处扔垃圾,不合理的竞争,为了一己私利不择手段等。表面上看他们什么都懂、很成熟,他们也以为自己很成熟,但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却大打折扣,即道德意识和行为脱节。如此下去,我们培养的如果是知行不统一的违心传媒人,那我们的行业的公信力必将下降,传媒事业也将面临危机。
因此,面对德育环境和德育对象的变化,我们德育工作者也必须在教育方法上改革创新,才能在当今的德育教育中取得成效,培育出百折不挠、坚韧顽强、正直果敢的传媒人。
新形式下德育教育的对策分析
增加德育教育手段,发挥现代传媒功效。以网络传媒手段为例,现在大学生上网的时间比较多,通过参与学生QQ群,与学生QQ聊天,发电子邮件等途径,与学生一对多、一对一地进行德育教育,通过网络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单独的QQ聊天、电子邮件,有助于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增强德育工作的效能。
着力构建大学生德育评价体系。虽说德育评价很难用分数来界定,但是没有系统的评价办法,给德育工作者也带来了工作困难。如何评价德育工作的效果?已经有个别大学开始尝试建立德育评价体系,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给学生评定德育分数,取得了一些成效,也为其他院校的德育工作者提供了改革借鉴。
从闲暇生活找到高校德育创新的突破口。马克思认为:“幸福存在于闲暇”。即闲暇时间是最能体现一个人个性特点的时间。现在的许多大学生对闲暇时间的利用不科学、存在盲目性。他们不懂得闲暇时间的重要意义,不知道怎么能更好地利用好闲暇时间。因此从闲暇时间找到德育教育的创新点,是我们德育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调整好就业心态,在大学期间多积累工作经验。对传媒行业来说,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很难找到令自己满意的工作,因此,教育学生“先就业后择业”,摆正就业观念,并且能使这种就业观深入人心,是传媒相关专业德育工作者必须解决的难题。另外,指导传媒相关专业多在大学期间参与社会实践,多积累工作经验,多积累个人优秀作品,也是提高就业门槛的一条有效途径。
最后,只有结合心理教育,帮助大学生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才能给学生建立自信,进而德育工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效。
德育教育的改革创新是全体德育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责任,德育教育对传媒及相关专业大学生尤为重要。传媒行业要求我们必须输送给他们正直、坚毅、有应对各种困难挫折和对诱惑有免疫力的传媒人。作为未来传媒人的德育教育工作者,我们任重道远,责任重大。(本文为“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8Bjyx43)
编校 郑艳
德育教育于未来传媒人的重要性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党总支书记王健华认为:“高手不单是技术层面的,更重要的是思想认识、学养境界层面的。可见,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是传媒人首先应该具备的素质,这也应是成为一个传媒人的先决条件。以记者职业为例,这个职业本身是一个崇高的职业,但由于有太多的诱惑,又是一个很容易堕落的职业。这时,如果记者本人稍微有那么一点不坚定或放松,很容易就违反了职业道德,小则违反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大则可能参与受贿、掩盖歪曲事实真相、伤害他人利益以致触犯法律。因此,作为传媒行业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在大学期间,做好未来传媒人的德育教育工作,为我国输送道德高尚的传媒工作者。
目前传媒相关专业大学生在德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理想与现实有差距,自我评价过高。这个问题也是当前很多大学生普遍存在的思想误区,“大学生”就意味着人才的时代已经过去,高等教育的普及使大学生的数量迅速增加,与此同时也培养出了良莠不齐的大学毕业生,虽然学历仍然是许多用人单位的敲门砖,但能力和素质则更是人才招聘的重要看点。目前我国的部分大学生还是以为进入大学校门就万事无忧了,殊不知,只有真才实学,并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才能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有作为。特别是传媒行业的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即说明“两年工作经验”的字样,把许多刚刚走出校门的应届毕业生拒之门外,这就使许多大学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找个如意的工作难等问题,这样的现实状况,对刚步入社会的毕业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此,只有在大学时加强理想与现实的德育教育,摆正学生思想,引导其扎实学习基础知识,多参与社会实践,提高专业技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物欲诱惑,导致价值观扭曲,责任感、敬业观念弱。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一些西方观念的渗透,许多大学生对物质利益看得很重,在面对物质诱惑时,宁愿违背道德意愿,形成了扭曲的价值观,从而丧失了应有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对物欲诱惑的抵抗是传媒人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的能力素质,因此在大学的德育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应该把物欲抵抗教育作为工作的一项重点进行教育。
网络的不良影响。网络上的知识包罗万象,我们几乎可查询到我们想要的任何有益知识,同时网络上也有很多不良的有害的知识,网络游戏、色情网站等都成为教育工作者无法把握的、对学生德育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德育教育工作更加复杂,也对德育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熟悉各种传媒特别是现代传媒的特点,才能在德育教育改革创新和效能上取得成功。
心理健康存在问题。以应试为目的的初高中教育主要以知识教育为主,较少地涉及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刚入学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不成熟、不完善,因而,大学的德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许多大学生面对大学里的各种学生活动无所适从;有过十几年学习经验的学生到了大学却不知道如何学习了;他们想与老师、与同学处好关系,却常为如何说话、办事而苦恼;面对各种竞争不知所措;很多人不懂得支配闲暇时间,打游戏、看电影、聊天、谈恋爱、逛街常常成为打发时间的方式;想成才,不知道如何去做;等等。上述问题导致许多大学生的心理有或多或少的焦虑、不自信,更严重的则厌学、自暴自弃。我们德育工作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的德育教育环境和对象。
大学生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脱节。当前的大学生有一个普遍的特点,就是他们似乎什么道理都懂,却经常做一些不正确的道德选择。我们常见的有不爱护公物,随处扔垃圾,不合理的竞争,为了一己私利不择手段等。表面上看他们什么都懂、很成熟,他们也以为自己很成熟,但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却大打折扣,即道德意识和行为脱节。如此下去,我们培养的如果是知行不统一的违心传媒人,那我们的行业的公信力必将下降,传媒事业也将面临危机。
因此,面对德育环境和德育对象的变化,我们德育工作者也必须在教育方法上改革创新,才能在当今的德育教育中取得成效,培育出百折不挠、坚韧顽强、正直果敢的传媒人。
新形式下德育教育的对策分析
增加德育教育手段,发挥现代传媒功效。以网络传媒手段为例,现在大学生上网的时间比较多,通过参与学生QQ群,与学生QQ聊天,发电子邮件等途径,与学生一对多、一对一地进行德育教育,通过网络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单独的QQ聊天、电子邮件,有助于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增强德育工作的效能。
着力构建大学生德育评价体系。虽说德育评价很难用分数来界定,但是没有系统的评价办法,给德育工作者也带来了工作困难。如何评价德育工作的效果?已经有个别大学开始尝试建立德育评价体系,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给学生评定德育分数,取得了一些成效,也为其他院校的德育工作者提供了改革借鉴。
从闲暇生活找到高校德育创新的突破口。马克思认为:“幸福存在于闲暇”。即闲暇时间是最能体现一个人个性特点的时间。现在的许多大学生对闲暇时间的利用不科学、存在盲目性。他们不懂得闲暇时间的重要意义,不知道怎么能更好地利用好闲暇时间。因此从闲暇时间找到德育教育的创新点,是我们德育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调整好就业心态,在大学期间多积累工作经验。对传媒行业来说,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很难找到令自己满意的工作,因此,教育学生“先就业后择业”,摆正就业观念,并且能使这种就业观深入人心,是传媒相关专业德育工作者必须解决的难题。另外,指导传媒相关专业多在大学期间参与社会实践,多积累工作经验,多积累个人优秀作品,也是提高就业门槛的一条有效途径。
最后,只有结合心理教育,帮助大学生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才能给学生建立自信,进而德育工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效。
德育教育的改革创新是全体德育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责任,德育教育对传媒及相关专业大学生尤为重要。传媒行业要求我们必须输送给他们正直、坚毅、有应对各种困难挫折和对诱惑有免疫力的传媒人。作为未来传媒人的德育教育工作者,我们任重道远,责任重大。(本文为“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8Bjyx43)
编校 郑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