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酒精性痴呆大鼠的作用

来源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aoyisuifengpiao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治疗酒精性痴呆模型鼠(AAD)的疗效及其机制。

方法

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BMMSC并进行流式细胞鉴定。通过持续28 d酒精灌胃(20%,8 ml/kg)建立AAD大鼠模型,经尾静脉途径将DAPI标记的BMMSC移植至大鼠体内,观察其在海马中的定位,并以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海马组织形态和神经细胞凋亡检测作为疗效评价标准。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大鼠海马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阳性细胞的表达以及比色法检测大鼠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变化。

结果

BMMSC高表达CD29、CD90,低表达CD34、CD45,移植后可迁移至大鼠海马区。与PBS组相比,BMMSC移植后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时间明显缩短[(10.17±0.71)s,(4.71±0.34)s,P<0.01],且其海马形态结构破坏及神经细胞凋亡明显改善[(72.67±2.73),(55.5±5.14),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PBS组相比,BMMSC组大鼠海马区BDNF的表达显著增高[(71.54±13.71),(135.25±22.20),P<0.05]。氧化应激检测证实,与PBS组相比,BMMSC组大鼠血清GSH-Px酶活力显著增高[(526.89±62.73) vs. (2592.75±243.73),P<0.01],但T-SOD酶活力无明显改变。

结论

BMMSC移植可改善AA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修复海马组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促进海马组织BDNF表达及抗氧化应激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对两种不同模式恐惧消退的影响。方法AAA模式,恐惧条件化、消退训练和消退检测在相同场景进行。AAB模式,恐惧条件化、消退训练在场景A进行,消退检测在场景B进行。每个任务中,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10只/组),消退训练前30min分别注射L-NAME (10,20,40 mg/kg)和生理盐水。以大鼠僵直
目的探讨Rho激酶抑制剂盐酸法舒地尔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生理盐水组、盐酸法舒地尔组。盐酸法舒地尔组于缺血前30 min腹腔注射盐酸法舒地尔(15mg/kg)进行干预,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采用免疫共沉淀和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盐酸法舒地尔对缺血再灌注6 h GluR6的磷酸化水平及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TUNEL染色方法检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抑郁模型大鼠行为的改善作用及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rain derived beurotrophic factor,BDNF),白介素-1β (IL-1β),核因子κ
目的观测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在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组织中的表达,探讨抑郁症部分躯体症状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模型;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以免疫组化研究AQP4及AQP3、AQP8分别在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及胃肠中的表达。结果正常组及模型组大鼠海马中AQP4平均光密度分别为0.28±0.02、0.22±0.06,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