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完善,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它影响着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影响着会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近年来,《会计法》和新财会制度的实施,使我国会计工作逐步与国际 民 惯例接轨,但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也接踵而至,并越来越显现,严重地影响了正常的经济秩序。
1 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会计信息是经济管理的基础信息之一,是企业经营管理和预测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进行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的基础资料。当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愈演愈烈,假凭证、假账、假报表、假审计和假评估等问题相当地严重。
1.1 会计凭证失真
会计凭证方面的质量难以把握造成信息失真。企业经营者和管理层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操控”会计凭证,从而影响会计凭证的真实性。
1.2 账簿失真
1.2.1 成本失真
成本费用核算失实,人为调整成本费用。主要表现在:一增加或降低列支费用,人为制造成本的膨胀或压缩,改变盈亏。二调整坏账计提比例,按需灵活确定。三高估、低估存货计价,按需确定计价方法;四潜亏挂账或账外隐匿利润;五利用待摊费用等科目调利润;六提前核销以后期间可能发生的损失或将资本性支出作为收益性支出一次性核销。
1.2.2 资产计价失真
表现在由于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企业的账账、账证、账实不符,导致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已不能真实反映企业各项资产的实际数。
1.2.3 往来账失真。
往来账是用来反映单位经济活动中结算经济的过渡账户。现今实际工作中往来账管理薄弱,有的单位或财会人员有意将销售收入、财政收入、预算外收入和应上交的专款等记入应付账款或其他应付款,时机成熟时将此款转为己有或转入其他地方,从而逃避税收、留存财政收入和上交款。
1.3 报表失真
1.3.1 会计报表附注不作说明。如年初和年中的发出存货计价方法完全不同,但企业未作披露,用以掩盖其不法企图。
1.3.2 会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不正确。
1.3.3 会计报表数据来源不按账目记录填写。有些企业为达到特定目的,出现多套内容不一的会计报表,如对财政报穷账,对银行报富账,对税务报亏账,对上级主管部门报盈账。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任意调整并表范围,根据需要确定下属亏损企业报表是否合并。
2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2.1 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不到位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原因。
如企业经营者权责问题直接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政企分开问题使得企业不能真正独立行使经营权,政府往往为了地方利益或领导政绩而不自觉地支持企业的虚报行为。
2.2 内、外部监控机制不完善,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从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主体看,企业的会计负责人是由企业经营者直接聘任,这意味着企业的会计工作在某种意义上是为企业经营者服务并随其意志而改变。从企业外部对企业会计信息监督机制看,社会中介审计及政府审计属事后监督,这种局限性也是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之一。
2.3 会计从业人员本身素质也对会计信息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会计人员的现代会计理念、法律规范意识、职业道德素养,以及心理素质、知识水平都存在明显缺陷。特别是面临知识经济时代,面对全球经济、信息一体化的严峻现实,在心理上、知识技术手段上都未作好充分准备。
3 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3.1 深入贯彻落实《会计法》和《会计准则》,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保证。
《会计法》明确了“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会计准则》是依据《会计法》制定的会计核算的规范,是国家会计法规的基本要求。贯彻执行会计法,客观真实地反映经济活动事项及其成果。
3.2 完善监督体系是实现会计信息真实的保障。
首先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促使企业建章立制,使会计基础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其次财政、税务、审计等政府职能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三是完善社会监督体系,全面推行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审计签审制度,并从法律的角度明确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信息审查签证的责任,对违反财经纪律情节严重的要追究其刑事责任。
3.3 强化会计管理工作,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手段。
进一步完善会计法规,强化会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规范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同时积极推行会计委派制度,由所有者委派财务总监,领导会计机构及会计工作,财务总监对所有者负责,会计人员对财务总监负责。
3.4 建立高效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实现会计电算化是当务之急。
推广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已越来越普遍,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及時性、一贯性和可比性,不失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
总之,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会越来越复杂,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一要从宏观方面入手,真正建立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监督制度,加大执法力度,改革人事管理制度;二要从微观角度入手,加强会计人员的管理和继续教育;三要辅之以电算化手段。
1 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会计信息是经济管理的基础信息之一,是企业经营管理和预测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进行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的基础资料。当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愈演愈烈,假凭证、假账、假报表、假审计和假评估等问题相当地严重。
1.1 会计凭证失真
会计凭证方面的质量难以把握造成信息失真。企业经营者和管理层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操控”会计凭证,从而影响会计凭证的真实性。
1.2 账簿失真
1.2.1 成本失真
成本费用核算失实,人为调整成本费用。主要表现在:一增加或降低列支费用,人为制造成本的膨胀或压缩,改变盈亏。二调整坏账计提比例,按需灵活确定。三高估、低估存货计价,按需确定计价方法;四潜亏挂账或账外隐匿利润;五利用待摊费用等科目调利润;六提前核销以后期间可能发生的损失或将资本性支出作为收益性支出一次性核销。
1.2.2 资产计价失真
表现在由于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企业的账账、账证、账实不符,导致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已不能真实反映企业各项资产的实际数。
1.2.3 往来账失真。
往来账是用来反映单位经济活动中结算经济的过渡账户。现今实际工作中往来账管理薄弱,有的单位或财会人员有意将销售收入、财政收入、预算外收入和应上交的专款等记入应付账款或其他应付款,时机成熟时将此款转为己有或转入其他地方,从而逃避税收、留存财政收入和上交款。
1.3 报表失真
1.3.1 会计报表附注不作说明。如年初和年中的发出存货计价方法完全不同,但企业未作披露,用以掩盖其不法企图。
1.3.2 会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不正确。
1.3.3 会计报表数据来源不按账目记录填写。有些企业为达到特定目的,出现多套内容不一的会计报表,如对财政报穷账,对银行报富账,对税务报亏账,对上级主管部门报盈账。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任意调整并表范围,根据需要确定下属亏损企业报表是否合并。
2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2.1 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不到位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原因。
如企业经营者权责问题直接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政企分开问题使得企业不能真正独立行使经营权,政府往往为了地方利益或领导政绩而不自觉地支持企业的虚报行为。
2.2 内、外部监控机制不完善,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从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主体看,企业的会计负责人是由企业经营者直接聘任,这意味着企业的会计工作在某种意义上是为企业经营者服务并随其意志而改变。从企业外部对企业会计信息监督机制看,社会中介审计及政府审计属事后监督,这种局限性也是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之一。
2.3 会计从业人员本身素质也对会计信息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会计人员的现代会计理念、法律规范意识、职业道德素养,以及心理素质、知识水平都存在明显缺陷。特别是面临知识经济时代,面对全球经济、信息一体化的严峻现实,在心理上、知识技术手段上都未作好充分准备。
3 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3.1 深入贯彻落实《会计法》和《会计准则》,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保证。
《会计法》明确了“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会计准则》是依据《会计法》制定的会计核算的规范,是国家会计法规的基本要求。贯彻执行会计法,客观真实地反映经济活动事项及其成果。
3.2 完善监督体系是实现会计信息真实的保障。
首先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促使企业建章立制,使会计基础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其次财政、税务、审计等政府职能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三是完善社会监督体系,全面推行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审计签审制度,并从法律的角度明确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信息审查签证的责任,对违反财经纪律情节严重的要追究其刑事责任。
3.3 强化会计管理工作,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手段。
进一步完善会计法规,强化会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规范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同时积极推行会计委派制度,由所有者委派财务总监,领导会计机构及会计工作,财务总监对所有者负责,会计人员对财务总监负责。
3.4 建立高效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实现会计电算化是当务之急。
推广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已越来越普遍,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及時性、一贯性和可比性,不失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
总之,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会越来越复杂,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一要从宏观方面入手,真正建立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监督制度,加大执法力度,改革人事管理制度;二要从微观角度入手,加强会计人员的管理和继续教育;三要辅之以电算化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