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学生作文难的问题,可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课文,侧重从激发写作兴趣、强化语言积累、注重观察力培养、注重方法指导、勤思多练等六个方面下功夫,在积累探索中,逐步提升他们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7)06-0033-02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而作文教学则是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怕写作文,一提笔就抓耳挠腮,叫苦连天,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并表达得合乎规范呢?
一、激发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习作教学的成功导向。学生一旦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怎样才能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呢?
1.写熟悉的内容。作文命题应开放,出宽题,紧紧围绕学生熟悉的生活,他们周围的人、事、景、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如《x x我想对你说》课题一出,学生便跃跃欲试,他们不同程度地选择了对爸爸说、对妈妈说、对老师说、对同学说、对清洁工阿姨说等等。学生心中的话语如潮水般涌出,老师亲切的评语,感情的引导,学生对作文不再感到畏惧,加上随意周记的练习,学生渐渐的对作文产生兴趣,并养成了乐于表达的习惯。
2.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小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最能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如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每天设一节阅读课,让学生登台宣读优秀习作、精彩片段或写读书笔记、开交流会。为了表现,学生会跃跃欲试,可开展作文竞赛、优秀习作展、优美句子展等,佳作上墙学生自然喜上眉梢,品尝了成功的喜悦,对写作兴趣也日渐浓厚。
二、强化语言积累
语文学习很难做到一蹴而就,它是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习作能力的培养也需要建立在语言积累的基础上。
1.课堂积累。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读中理解、感悟、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精彩的片段,成语、古诗等都要反复诵读,熟读成诵,从而积累语言,习作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在鉴赏中积累语言,学生在朗读中,交流中品析精彩词句的妙处,从而深化理解,融会贯通,将文中经典词句“占为己有”,自然而然丰富了自己的“语言库”,也规范了自己的语言。如在学习《荷花》时,我引导学生品析了“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马上要破裂似的。”在品析鉴赏中,学生体会了荷花初放、盛开、含苞欲放时不同形状美及荷花的生机勃勃。于是一位同学写石榴花时,这样写到:石榴花开了,是那么娇艳,像朝霞、像火,在绿叶的衬托下真是美极了。有的石榴花才开了一半,犹如害羞的少女,露出半边脸。有的全展开了,仿佛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在吹呢!有的还是花骨朵,活像一棵棵可爱的红宝石。
2.课外积累。古人学习,主张“博览群书”。鲁迅也提出要“多看”“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见就非常枯燥,有限了。”因此,我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诗歌、寓言、童话、历史故事、小说、优秀作文、科普读物等。凡学生能看懂的,有利增长见识,有益身心健康的书都看。做好家长工作,多购买图书,创办“图书角”,常到图书室借书,多阅读交流。学生将阅读中积累的语言用到写作中去,使习作锦上添花。长此以往,学生将逐步学会运用与表达。
3.生活中积累。生活是习作之源,也是积累语言的广阔天地。我鼓励学生投入社会生活中去,做生活的有心人,积累常用的谚语、歇后语、广告词等。甚至从电视、电影、网络中汲取材料,并随时记在自己的小本本上。还要鼓励学生学会观察社会生活,从中品味,使语言富有灵性,便会自然而然产生联想,将头脑中已有的语言材料重组,达到语言内化,得到储存。
学生语言丰富了,就能准确、生动、鲜明地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习作水平也就会随之提高。
三、注重培养观察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察就是汲取生活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良好的观察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同学们的作文差异程度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习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同学的作文令人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观察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积累。多看了,胸有成竹,信手拈来;积累了,下笔会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营造浓厚的作文教学氛围,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环境能陶冶人,环境能改变人,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写作的源泉如山野溪流,会长流不息。 “对于我们的眼睛,应该发现美,留住美。”写作必须热爱生活,对生活有敏锐的感悟力。热爱生活,笔底才会淌出源源清流,妙笔才会生花。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积累生活,思考生活,才能拥有自己的思想,对周围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对生活观察得越细致,则描写的事物越生动形象。因此,必须培养学生养成观察感知的习惯。
四、用心说话,诉真情实感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现在在同学的作文中,存在着比较普遍的虚假现象,写进作文中的人是虚的,事是假的,观点是强加的,感情是浮泛的,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应付作文的同学身上,即便有些同学,作文功底还可以的,也没有养成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他们的作文即使有些文采,依然存在胡编乱造的弊病,因此难以打动人,难以获得高分。记得我布置了一道参加县作文竞赛的作文题目《难忘的一件事》,先让作文兴趣小组的同学完成,然而事与愿违,多数同学有编造的痕迹明显,而最终写得最打动人的却是未参加兴趣小组的一位同学。这位同学饱含深情地叙述了父母离婚后,母亲突患重病,邻居们全力救助母亲的经过。此文写得令人动容。可见,文章贵在真情,要写好文章,一定要养成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只有敢说真话,肯吐心声,才能让读者感到真诚可信,才能使你写出的那些话产生说服力和感染力。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吕叔湘先生也说:“对于作文可以首先要求它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少搬‘公式’,少说废话。”学生作文创作是否有发自内心的真情,是衡量创作的一个重要尺度。作文创作应以敞开心灵,表现个性,真实坦白地抒写为原则。真诚是一切文学之本,尤其是初学写作者——学生所必须遵从的。
五、注重方法的指导
任何一篇优秀作文都是内容美与形式美有机的统一,因此关注写作知识和技巧是必要的。如学生胸中有“情”,但纸上无“情”,作品显得干巴巴的,这时教师进行怎样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的指导,进行细节描写的指导,就会使学生茅塞顿开,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又如整体布局,一篇文章怎样安排结构,基本的开头、结尾技巧等方面的指导都有助于把作文写得更严谨、更完美。
六、勤思多练
写作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要养成勤动笔的习惯。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多读多写文章,做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连大文豪鲁迅先生说起自己的写作体会,也是这样强调的:“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因此,初学写作者应勤练笔,只有坚持练笔,才能以“量”来促进“质”的飞跃。多思考,除了指平时对所见所闻要多思考,对周围的点点滴滴要有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之外,在写作时,也要养成构思、列提纲的习惯。没有思考就没有深邃隽永的文章。动笔之前,要思考选什么样的材料,定什么样的主题,以及对材料要如何组织等等。最好养成列提纲、打腹稿的习惯,这样,下笔才能一挥而就,不至于一句一句像挤牙膏似的硬挤出来。好文章一半在起草,一半在修改。修改是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方法,文章不厌百回改,越改越精美。从起始年级起,就应教给学生自改作文的方法,调动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多方面培养学生自改的习惯。
参考文献:
[1] 路德庆.普通写作学教程[M].河南大学文学院,2000,6.
[2] 朱新春.教育学[M].1993,4.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7)06-0033-02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而作文教学则是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怕写作文,一提笔就抓耳挠腮,叫苦连天,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并表达得合乎规范呢?
一、激发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习作教学的成功导向。学生一旦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怎样才能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呢?
1.写熟悉的内容。作文命题应开放,出宽题,紧紧围绕学生熟悉的生活,他们周围的人、事、景、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如《x x我想对你说》课题一出,学生便跃跃欲试,他们不同程度地选择了对爸爸说、对妈妈说、对老师说、对同学说、对清洁工阿姨说等等。学生心中的话语如潮水般涌出,老师亲切的评语,感情的引导,学生对作文不再感到畏惧,加上随意周记的练习,学生渐渐的对作文产生兴趣,并养成了乐于表达的习惯。
2.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小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最能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如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每天设一节阅读课,让学生登台宣读优秀习作、精彩片段或写读书笔记、开交流会。为了表现,学生会跃跃欲试,可开展作文竞赛、优秀习作展、优美句子展等,佳作上墙学生自然喜上眉梢,品尝了成功的喜悦,对写作兴趣也日渐浓厚。
二、强化语言积累
语文学习很难做到一蹴而就,它是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习作能力的培养也需要建立在语言积累的基础上。
1.课堂积累。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读中理解、感悟、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精彩的片段,成语、古诗等都要反复诵读,熟读成诵,从而积累语言,习作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在鉴赏中积累语言,学生在朗读中,交流中品析精彩词句的妙处,从而深化理解,融会贯通,将文中经典词句“占为己有”,自然而然丰富了自己的“语言库”,也规范了自己的语言。如在学习《荷花》时,我引导学生品析了“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马上要破裂似的。”在品析鉴赏中,学生体会了荷花初放、盛开、含苞欲放时不同形状美及荷花的生机勃勃。于是一位同学写石榴花时,这样写到:石榴花开了,是那么娇艳,像朝霞、像火,在绿叶的衬托下真是美极了。有的石榴花才开了一半,犹如害羞的少女,露出半边脸。有的全展开了,仿佛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在吹呢!有的还是花骨朵,活像一棵棵可爱的红宝石。
2.课外积累。古人学习,主张“博览群书”。鲁迅也提出要“多看”“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见就非常枯燥,有限了。”因此,我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诗歌、寓言、童话、历史故事、小说、优秀作文、科普读物等。凡学生能看懂的,有利增长见识,有益身心健康的书都看。做好家长工作,多购买图书,创办“图书角”,常到图书室借书,多阅读交流。学生将阅读中积累的语言用到写作中去,使习作锦上添花。长此以往,学生将逐步学会运用与表达。
3.生活中积累。生活是习作之源,也是积累语言的广阔天地。我鼓励学生投入社会生活中去,做生活的有心人,积累常用的谚语、歇后语、广告词等。甚至从电视、电影、网络中汲取材料,并随时记在自己的小本本上。还要鼓励学生学会观察社会生活,从中品味,使语言富有灵性,便会自然而然产生联想,将头脑中已有的语言材料重组,达到语言内化,得到储存。
学生语言丰富了,就能准确、生动、鲜明地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习作水平也就会随之提高。
三、注重培养观察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察就是汲取生活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良好的观察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同学们的作文差异程度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习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同学的作文令人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观察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积累。多看了,胸有成竹,信手拈来;积累了,下笔会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营造浓厚的作文教学氛围,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环境能陶冶人,环境能改变人,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写作的源泉如山野溪流,会长流不息。 “对于我们的眼睛,应该发现美,留住美。”写作必须热爱生活,对生活有敏锐的感悟力。热爱生活,笔底才会淌出源源清流,妙笔才会生花。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积累生活,思考生活,才能拥有自己的思想,对周围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对生活观察得越细致,则描写的事物越生动形象。因此,必须培养学生养成观察感知的习惯。
四、用心说话,诉真情实感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现在在同学的作文中,存在着比较普遍的虚假现象,写进作文中的人是虚的,事是假的,观点是强加的,感情是浮泛的,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应付作文的同学身上,即便有些同学,作文功底还可以的,也没有养成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他们的作文即使有些文采,依然存在胡编乱造的弊病,因此难以打动人,难以获得高分。记得我布置了一道参加县作文竞赛的作文题目《难忘的一件事》,先让作文兴趣小组的同学完成,然而事与愿违,多数同学有编造的痕迹明显,而最终写得最打动人的却是未参加兴趣小组的一位同学。这位同学饱含深情地叙述了父母离婚后,母亲突患重病,邻居们全力救助母亲的经过。此文写得令人动容。可见,文章贵在真情,要写好文章,一定要养成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只有敢说真话,肯吐心声,才能让读者感到真诚可信,才能使你写出的那些话产生说服力和感染力。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吕叔湘先生也说:“对于作文可以首先要求它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少搬‘公式’,少说废话。”学生作文创作是否有发自内心的真情,是衡量创作的一个重要尺度。作文创作应以敞开心灵,表现个性,真实坦白地抒写为原则。真诚是一切文学之本,尤其是初学写作者——学生所必须遵从的。
五、注重方法的指导
任何一篇优秀作文都是内容美与形式美有机的统一,因此关注写作知识和技巧是必要的。如学生胸中有“情”,但纸上无“情”,作品显得干巴巴的,这时教师进行怎样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的指导,进行细节描写的指导,就会使学生茅塞顿开,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又如整体布局,一篇文章怎样安排结构,基本的开头、结尾技巧等方面的指导都有助于把作文写得更严谨、更完美。
六、勤思多练
写作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要养成勤动笔的习惯。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多读多写文章,做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连大文豪鲁迅先生说起自己的写作体会,也是这样强调的:“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因此,初学写作者应勤练笔,只有坚持练笔,才能以“量”来促进“质”的飞跃。多思考,除了指平时对所见所闻要多思考,对周围的点点滴滴要有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之外,在写作时,也要养成构思、列提纲的习惯。没有思考就没有深邃隽永的文章。动笔之前,要思考选什么样的材料,定什么样的主题,以及对材料要如何组织等等。最好养成列提纲、打腹稿的习惯,这样,下笔才能一挥而就,不至于一句一句像挤牙膏似的硬挤出来。好文章一半在起草,一半在修改。修改是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方法,文章不厌百回改,越改越精美。从起始年级起,就应教给学生自改作文的方法,调动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多方面培养学生自改的习惯。
参考文献:
[1] 路德庆.普通写作学教程[M].河南大学文学院,2000,6.
[2] 朱新春.教育学[M].19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