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产生了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的发展。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每一个数学教师所面对的一个难题。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力促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学生学习情感和学习态度的培养,展现出师生互动、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索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首先,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他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他们便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而且他们往往对自己所拥有的以外的事物更感兴趣。教师在上课时,首先导入课题要生趣。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题引入得恰当、生动是提高整个课堂教学主动性、有效性的前提。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教师要创设各种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其次,授课语言要风趣。俗话说:小学教师就是“万金油”。这话一点也不假,它从侧面反映了对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的高要求。一堂课就如一台戏,教师既是导演也是演员,学生既是观众也是演员。要把一台戏演得精彩,导演固然重要,但导演和演员的配合更是关键。这就充分说明教师的教态和语言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授课时,教师生动、形象、诙谐的语言配以得当的表情和手势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关注,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探索规律,引发兴趣
数学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解答某个具体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与解决问题,掌握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性,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逐渐积累成功的体验、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乘法口诀”时,引导学生发现每相邻两句口诀间相差的数是固定的,3的乘法口诀相差3,4的乘法口诀相差4,那么,再学习5、6、7、8、9的乘法时,就可以应用规律自己独立地编出乘法口诀了。
三、用“成功效应”稳定兴趣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有一种体验,即成功的体验,在教学中是激发学生学习的重要动机。正如幼儿园儿童总想搭成一组更高的积木一样,学生总想得到更好的成绩。先前的成功将成为进一步成功的重要推动力。在教学中,教师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提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或有意留有余地,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悬念。这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从而大大推动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所以,做一名好的教师,就应该不吝啬表扬,且表扬有度、夸奖有理;不随意批评,且批评有方、疏而不堵。
四、手脑并用,促进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之一是活泼好动。让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还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条件,并要求学生在操作时做到边看、边想、边动手,有时还要口述操作过程。这样做既符合小学生“好动”的心理需要,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比如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一单元口算除法时,选用学生操作、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的方法进行教学。讲解例1“60÷3=20”时,先让学生分一分小棒,然后在分的基础上理解算理,更有助于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这样教学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通过操作给儿童建立表象和激发学生思考,使原本比较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充满趣味。
五、课外活动,发展兴趣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外活动比课堂教学更具开放性,更有利于因材施教。教师应积极组织各种数学课外活动,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愿参加。如低年级可以组织讲数学故事、做数学游戏、猜数学谜语等,中高年级可以组织数学课外活动小组、开展数学竞赛、建立数学园地、出数学墙报或小报、阅读数学课外读物、举办介绍中外数学家的故事会等,让学生在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活动中扩大视野、拓宽知识、发展特长、增长才干,不断地培养起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数学学科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巧妙地抓住知识的兴趣,把每一堂课上得让学生达到“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动机与学习动机.http://baike.baidu.com/view/21587.htm。
[2]马云鹏 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信心和情感的培养[M].小学数学教学论,2006年,第二版。
[3]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及其培养. http://www.ttgood.com/info/article_2405.htm。
[4]杨秀光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金色年华,学校教育,2009年,9。
[5]李建卷 让学生学习数学更有兴趣[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2009,6。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每一个数学教师所面对的一个难题。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力促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学生学习情感和学习态度的培养,展现出师生互动、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索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首先,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他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他们便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而且他们往往对自己所拥有的以外的事物更感兴趣。教师在上课时,首先导入课题要生趣。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题引入得恰当、生动是提高整个课堂教学主动性、有效性的前提。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教师要创设各种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其次,授课语言要风趣。俗话说:小学教师就是“万金油”。这话一点也不假,它从侧面反映了对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的高要求。一堂课就如一台戏,教师既是导演也是演员,学生既是观众也是演员。要把一台戏演得精彩,导演固然重要,但导演和演员的配合更是关键。这就充分说明教师的教态和语言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授课时,教师生动、形象、诙谐的语言配以得当的表情和手势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关注,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探索规律,引发兴趣
数学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解答某个具体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与解决问题,掌握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性,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逐渐积累成功的体验、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乘法口诀”时,引导学生发现每相邻两句口诀间相差的数是固定的,3的乘法口诀相差3,4的乘法口诀相差4,那么,再学习5、6、7、8、9的乘法时,就可以应用规律自己独立地编出乘法口诀了。
三、用“成功效应”稳定兴趣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有一种体验,即成功的体验,在教学中是激发学生学习的重要动机。正如幼儿园儿童总想搭成一组更高的积木一样,学生总想得到更好的成绩。先前的成功将成为进一步成功的重要推动力。在教学中,教师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提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或有意留有余地,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悬念。这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从而大大推动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所以,做一名好的教师,就应该不吝啬表扬,且表扬有度、夸奖有理;不随意批评,且批评有方、疏而不堵。
四、手脑并用,促进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之一是活泼好动。让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还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条件,并要求学生在操作时做到边看、边想、边动手,有时还要口述操作过程。这样做既符合小学生“好动”的心理需要,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比如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一单元口算除法时,选用学生操作、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的方法进行教学。讲解例1“60÷3=20”时,先让学生分一分小棒,然后在分的基础上理解算理,更有助于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这样教学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通过操作给儿童建立表象和激发学生思考,使原本比较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充满趣味。
五、课外活动,发展兴趣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外活动比课堂教学更具开放性,更有利于因材施教。教师应积极组织各种数学课外活动,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愿参加。如低年级可以组织讲数学故事、做数学游戏、猜数学谜语等,中高年级可以组织数学课外活动小组、开展数学竞赛、建立数学园地、出数学墙报或小报、阅读数学课外读物、举办介绍中外数学家的故事会等,让学生在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活动中扩大视野、拓宽知识、发展特长、增长才干,不断地培养起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数学学科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巧妙地抓住知识的兴趣,把每一堂课上得让学生达到“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动机与学习动机.http://baike.baidu.com/view/21587.htm。
[2]马云鹏 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信心和情感的培养[M].小学数学教学论,2006年,第二版。
[3]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及其培养. http://www.ttgood.com/info/article_2405.htm。
[4]杨秀光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金色年华,学校教育,2009年,9。
[5]李建卷 让学生学习数学更有兴趣[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