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高绒促性素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0例2008年9月至2012年9月生命体征稳定的血β-HCG ≥4000mIU/mL的异位妊娠患者作为观察组,应用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保守治疗;设同期血β-HCG <4000mIU/mL的患者以相同方法治疗作对照组。观察生命体征、血β-HCG、盆腔包块、盆腔积液变化、是否治疗失败改行手术及治疗后生育情况,判断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成功率无显著差别,p>0.05;观察组用药总量及疗程、病程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宫内受孕率无明显差别。结论:生命体征稳定的高绒促性素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临床效果肯定,成功率高,但疗程长,风险大,若患者知情同意,可实行保守治疗观察。
【关键词】高绒促性素;异位妊娠;保守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30例2008年9月至2012年9月因异位妊娠生命体征稳定、血β-HCG≥ 4000mIU/mL、盆腔包块最大经线≤4cm、B超盆腔积液最大深度≤3cm,自愿要求保守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30例血β-HCG <4000mIU/mL,其余指标相同的异位妊娠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年龄、孕周、生命体征等情况基本相同,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应用米非司酮300mg口服及甲氨蝶呤5mg/kg肌注,治疗期间,B型超声和β-hCG严密监护,并注意生命体征及药物毒副反应。用药4天观察疗效,以血β-HCG作为主要观测指标,下降大于15%,但仍在1000mIU/ml以上者,二次用药,直至血β-HCG降至1000mIU/ml以下,然后每周重复测血清β-hCG,直至血β-hCG降至5mIU/mL,病人生命体征稳定,B型超声示盆腔包块缩小,盆腔积液减少或消失。治疗后首次月经来潮时无陈旧性宫外孕破裂,无腹腔内出血。若病情无改善,或发生急性腹痛或输卵管破裂症状,立即进行手术治疗。两组用药方法相同,观察用药量、生命体征、血β-HCG、盆腔包块、盆腔积液变化、是否治疗失败改行手术及治疗后宫内受孕情况。
1.3 诊断标准
1.3.1高绒促性素:血β-HCG≥4000mIU/mL。
1.4 判断标准:
1.4.1 成功:经治疗,病人血β-HCG下降至≤5.3mIU/ml,生命体征稳定,盆腔包块缩小或消失,盆腔积液消失。病人治疗后首次月经来潮时无陈旧性宫外孕破裂,无腹腔内出血。
1.4.2 失败:经治疗,病人血β-HCG不下降或升高,生命体征不稳定,盆腔包块持续增大,盆腔积液增多,需改行手术治疗。或病人血β-HCG下降,盆腔包块缩小,但治疗后首次月经来潮时有陈旧性宫外孕破裂,并腹腔内出血,需手术治疗。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成功率
观察组治疗成功27例,失败3例,成功率90.0%;对照组成功28例,失败2例,成功率93.3%。两组比较成功率p>0.0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2.2比较治疗成功者两组用药总量
观察组:米非司酮625.57mg±3.66mg,甲氨蝶呤195.05mg±1.38mg;对照组:米非司酮456.23mg±3.58mg,甲氨蝶呤138.15mg±2.63mg。两组比较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用药总量明显大于对照组。
2.3比较两组成功者包块消失所需时间
观察组48.56±6.14天,对照组38.56±2.11天。两组比较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
2.4比较两组成功者盆腔积液消失所需时间
观察组21.35±5.33天,对照组16.52±2.57天。两组比较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
2.5比较两组药物副作用
两组通过肝功、血常规、尿常规等监测,无明显差异。
2.6比较两组治疗后宫内受孕情况
观察组12例有生育要求者,治疗1年内7例宫内受孕,受孕率58.3%。对照组16例有生育要求者,治疗1年内9例宫内受孕,受孕率56.2%。两者比较p>0.05,无显著性意义。
3 讨论
3.1受精卵在子宫体腔外着床称为异位妊娠,习称宫外孕,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1)以往宫外孕的治疗通常以手术为主,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人们对保留输卵管的要求日趋迫切,故异位妊娠治疗的重点已从单纯的切除性手术治疗发展到强调保留输卵管的功能性治疗,但是保守性治疗的成功率与HCG的高低密不可分。(2)
3.2传统异位妊娠的药物疗法适用于输卵管妊娠未发生破裂或流产,血β-hCG<2000U/L,输卵管妊娠包块直径≤4cm,无明显内出血者。(1)本文对血β-hCG ≥4000mIU/mL、盆腔包块最大经线≤4cm、盆腔积液最大深度≤3cm的患者进行保守治疗研究,发现治疗成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但用药总量观察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盆腔包块消失时间、盆腔积液消失时间,观察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统计学显示有明显差异。病人用药副作用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宫内妊娠率无显著性差别。研究表明,血β-hCG高低直接影响着保守治疗的疗程及病程,血β-hCG越高,保守治疗疗程越长,病程越长,风险越大。但高绒促性素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成功率高,临床效果良好,若病人生命体征稳定,知情同意,在密切监测下不失为一种可选方法。
参考文献:
[1]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5~109
[2] 朱莉华,曹云桂,魏清。高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宫外孕药物保守治疗30例,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2,3:235,239
【关键词】高绒促性素;异位妊娠;保守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30例2008年9月至2012年9月因异位妊娠生命体征稳定、血β-HCG≥ 4000mIU/mL、盆腔包块最大经线≤4cm、B超盆腔积液最大深度≤3cm,自愿要求保守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30例血β-HCG <4000mIU/mL,其余指标相同的异位妊娠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年龄、孕周、生命体征等情况基本相同,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应用米非司酮300mg口服及甲氨蝶呤5mg/kg肌注,治疗期间,B型超声和β-hCG严密监护,并注意生命体征及药物毒副反应。用药4天观察疗效,以血β-HCG作为主要观测指标,下降大于15%,但仍在1000mIU/ml以上者,二次用药,直至血β-HCG降至1000mIU/ml以下,然后每周重复测血清β-hCG,直至血β-hCG降至5mIU/mL,病人生命体征稳定,B型超声示盆腔包块缩小,盆腔积液减少或消失。治疗后首次月经来潮时无陈旧性宫外孕破裂,无腹腔内出血。若病情无改善,或发生急性腹痛或输卵管破裂症状,立即进行手术治疗。两组用药方法相同,观察用药量、生命体征、血β-HCG、盆腔包块、盆腔积液变化、是否治疗失败改行手术及治疗后宫内受孕情况。
1.3 诊断标准
1.3.1高绒促性素:血β-HCG≥4000mIU/mL。
1.4 判断标准:
1.4.1 成功:经治疗,病人血β-HCG下降至≤5.3mIU/ml,生命体征稳定,盆腔包块缩小或消失,盆腔积液消失。病人治疗后首次月经来潮时无陈旧性宫外孕破裂,无腹腔内出血。
1.4.2 失败:经治疗,病人血β-HCG不下降或升高,生命体征不稳定,盆腔包块持续增大,盆腔积液增多,需改行手术治疗。或病人血β-HCG下降,盆腔包块缩小,但治疗后首次月经来潮时有陈旧性宫外孕破裂,并腹腔内出血,需手术治疗。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成功率
观察组治疗成功27例,失败3例,成功率90.0%;对照组成功28例,失败2例,成功率93.3%。两组比较成功率p>0.0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2.2比较治疗成功者两组用药总量
观察组:米非司酮625.57mg±3.66mg,甲氨蝶呤195.05mg±1.38mg;对照组:米非司酮456.23mg±3.58mg,甲氨蝶呤138.15mg±2.63mg。两组比较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用药总量明显大于对照组。
2.3比较两组成功者包块消失所需时间
观察组48.56±6.14天,对照组38.56±2.11天。两组比较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
2.4比较两组成功者盆腔积液消失所需时间
观察组21.35±5.33天,对照组16.52±2.57天。两组比较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
2.5比较两组药物副作用
两组通过肝功、血常规、尿常规等监测,无明显差异。
2.6比较两组治疗后宫内受孕情况
观察组12例有生育要求者,治疗1年内7例宫内受孕,受孕率58.3%。对照组16例有生育要求者,治疗1年内9例宫内受孕,受孕率56.2%。两者比较p>0.05,无显著性意义。
3 讨论
3.1受精卵在子宫体腔外着床称为异位妊娠,习称宫外孕,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1)以往宫外孕的治疗通常以手术为主,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人们对保留输卵管的要求日趋迫切,故异位妊娠治疗的重点已从单纯的切除性手术治疗发展到强调保留输卵管的功能性治疗,但是保守性治疗的成功率与HCG的高低密不可分。(2)
3.2传统异位妊娠的药物疗法适用于输卵管妊娠未发生破裂或流产,血β-hCG<2000U/L,输卵管妊娠包块直径≤4cm,无明显内出血者。(1)本文对血β-hCG ≥4000mIU/mL、盆腔包块最大经线≤4cm、盆腔积液最大深度≤3cm的患者进行保守治疗研究,发现治疗成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但用药总量观察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盆腔包块消失时间、盆腔积液消失时间,观察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统计学显示有明显差异。病人用药副作用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宫内妊娠率无显著性差别。研究表明,血β-hCG高低直接影响着保守治疗的疗程及病程,血β-hCG越高,保守治疗疗程越长,病程越长,风险越大。但高绒促性素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成功率高,临床效果良好,若病人生命体征稳定,知情同意,在密切监测下不失为一种可选方法。
参考文献:
[1]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5~109
[2] 朱莉华,曹云桂,魏清。高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宫外孕药物保守治疗30例,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2,3:235,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