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是教育者和学生家长十分关注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作文教学应给孩子多一些鼓励,少一些限制,要开阔学生的视野,教给作文的方法,激发学生写习作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作文习惯,让学生在作文教学中“动”起来。
一、多“走动”——开阔学生视野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常常有些同学因为生活环境的局限性,因对事物不认识或不了解,遇到作文常常感到无话可说,不知该从何写起。针对这种情况,我鼓励学生多走动,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学生见过的景物越多,视野就越开阔,越有利于学生写好作文。如带领学生到大自然去,领略山野的风光,捕捉来自大自然的新信息、新感受、新认识;更可组织学生郊游、参观等社会活动,让学生原生态环境中近距离观察大自然的景物,并动脑思考、发挥想象,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联系起来,既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又为作文提供了素材。例如洪山顶华严寺风景区,站在山顶上,辽阔的天空下有着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视野非常开阔,令人心驰神往,学生们看到了自然的景观,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当时,有一位学生情不自禁地说:“啊,真美!站在仙游亭看揭阳,那就更美了。你看,一条蜿蜒而又漫长的榕江,犹如巨龙一般横卧于田野与城市之中。阳光照在洁白的江面上,银光闪闪,就像给巨龙身上披上轻纱。江的一端是揭阳高楼幢幢,江边的田野如绿毯,郁郁葱葱,纵眼远眺好像仙女绿色的彩带飘至市区……”学生由于身临其境,在大自然的风景中有了独特的感受,写出了较为优美的习作。学生由于开阔了视野,写作文时就有了题材。由于亲身感受,作文的内容就更有真情实感。这样,学生的真情自然流于笔端。
二、多“动脑”——激发写作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发展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指导学生大胆构思,不拘形式,任意表达,是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这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动脑搜寻兴奋点
在作文教学中,有些同学生活圈狭窄,遇到作文时苦于没材料,不知如何落笔。我利用帮助学生搜寻兴奋点的方法,鼓励学生动脑思考。
2.动脑思考,展开想象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看过很多景物、很多事情。但直到学生写作文时,有的学生作文总是平铺直叙或是写成流水帐,这样的作文难以成为优秀习作。究其原因,跟观察事物与展开想象有密切的联系。观察不仔细,难以写出有说服力的作文,没有想象的作文感染力也不强。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化的源泉。”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写出优美的文章。
三、多“动手”——养成良好作文习惯
作文就是让学生“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在作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动手,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1.养成勤动笔习惯
作文,不只是作文课的事,要把练笔贯穿于平时学习、生活之中。如果只是作文课上讲作文、写作文,每学期次数有限,学生练习的机会也有限,所得肯定有限。要把作文辐射到阅读课上,延伸到生活之中,因需而写,养成勤动笔的习惯。如读了课文的感受、启示、续编故事,把课文中某一部分的内容写具体;为写景的课文写导游词,编广告语;为写人记事的课文增加细节描写,这些都是练笔的机会。
2.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语文老师感到负担最重的就是批改作文。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老师花了很多精力批改作文,学生往往只关心一下分数,看一眼评语,极少按照老师的要求修改作文。老师的辛勤劳作变成了徒劳无功,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也不甚明显。因此,提倡作文让学生自己修改,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首先,教师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先以开学第一篇作文作示范,详细地给学生讲改法,让学生心中有数。其次,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学生自改作文,不可能一下子就收到一步到位的效果。教师要加强指导,让学生在修改作文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锻炼,学生已经逐步掌握了修改作文的方法,逐渐养成自己改作文的习惯,作文的水平也有了相应的提高。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作文教学亦然。在知道学生作文的过程中要从多方面下工夫:开阔学生视野,为作文提供广阔的空间;激发学生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练习写作文;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使学生的习作有一个质的飞跃。
一、多“走动”——开阔学生视野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常常有些同学因为生活环境的局限性,因对事物不认识或不了解,遇到作文常常感到无话可说,不知该从何写起。针对这种情况,我鼓励学生多走动,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学生见过的景物越多,视野就越开阔,越有利于学生写好作文。如带领学生到大自然去,领略山野的风光,捕捉来自大自然的新信息、新感受、新认识;更可组织学生郊游、参观等社会活动,让学生原生态环境中近距离观察大自然的景物,并动脑思考、发挥想象,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联系起来,既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又为作文提供了素材。例如洪山顶华严寺风景区,站在山顶上,辽阔的天空下有着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视野非常开阔,令人心驰神往,学生们看到了自然的景观,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当时,有一位学生情不自禁地说:“啊,真美!站在仙游亭看揭阳,那就更美了。你看,一条蜿蜒而又漫长的榕江,犹如巨龙一般横卧于田野与城市之中。阳光照在洁白的江面上,银光闪闪,就像给巨龙身上披上轻纱。江的一端是揭阳高楼幢幢,江边的田野如绿毯,郁郁葱葱,纵眼远眺好像仙女绿色的彩带飘至市区……”学生由于身临其境,在大自然的风景中有了独特的感受,写出了较为优美的习作。学生由于开阔了视野,写作文时就有了题材。由于亲身感受,作文的内容就更有真情实感。这样,学生的真情自然流于笔端。
二、多“动脑”——激发写作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发展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指导学生大胆构思,不拘形式,任意表达,是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这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动脑搜寻兴奋点
在作文教学中,有些同学生活圈狭窄,遇到作文时苦于没材料,不知如何落笔。我利用帮助学生搜寻兴奋点的方法,鼓励学生动脑思考。
2.动脑思考,展开想象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看过很多景物、很多事情。但直到学生写作文时,有的学生作文总是平铺直叙或是写成流水帐,这样的作文难以成为优秀习作。究其原因,跟观察事物与展开想象有密切的联系。观察不仔细,难以写出有说服力的作文,没有想象的作文感染力也不强。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化的源泉。”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写出优美的文章。
三、多“动手”——养成良好作文习惯
作文就是让学生“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在作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动手,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1.养成勤动笔习惯
作文,不只是作文课的事,要把练笔贯穿于平时学习、生活之中。如果只是作文课上讲作文、写作文,每学期次数有限,学生练习的机会也有限,所得肯定有限。要把作文辐射到阅读课上,延伸到生活之中,因需而写,养成勤动笔的习惯。如读了课文的感受、启示、续编故事,把课文中某一部分的内容写具体;为写景的课文写导游词,编广告语;为写人记事的课文增加细节描写,这些都是练笔的机会。
2.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语文老师感到负担最重的就是批改作文。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老师花了很多精力批改作文,学生往往只关心一下分数,看一眼评语,极少按照老师的要求修改作文。老师的辛勤劳作变成了徒劳无功,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也不甚明显。因此,提倡作文让学生自己修改,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首先,教师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先以开学第一篇作文作示范,详细地给学生讲改法,让学生心中有数。其次,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学生自改作文,不可能一下子就收到一步到位的效果。教师要加强指导,让学生在修改作文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锻炼,学生已经逐步掌握了修改作文的方法,逐渐养成自己改作文的习惯,作文的水平也有了相应的提高。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作文教学亦然。在知道学生作文的过程中要从多方面下工夫:开阔学生视野,为作文提供广阔的空间;激发学生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练习写作文;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使学生的习作有一个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