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小麦、玉米的生产需水规律,在确保正常生长的前提下,实施科学节水技术,充分发挥灌溉生产率,最终完成节水、优质、高产、高效的目标。
关键词:小麦;玉米;一体化栽培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1 小麦、玉米生产现状及研究进展
全世界大约122个国家和地区正在种植小麦,并且分布广泛。而玉米的总产量仅次小麦,单产量高,种植地区宽,从低海拔的新疆吐鲁番盆地到高海拔地区3600m以上都能栽种。我国是小麦主要种植地,种植面积约3000万hm2,占世界小麦种植面积的20%,总产量占世界粮食总产的22%,占世界小麦总产量的19.6%。
玉米也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约2700万hm2,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居世界第二。并且,玉米种植形式多种多样,例如种植在东北的春玉米、种植在黄淮地区的夏玉米以及种植在长江流域的秋玉米,都是我国重要的种植品种。因此,小麦、玉米的产量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生产总值。
2 小麦-玉米一体化节水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我国黄淮地区是我国小麦生产第1大主产区和玉米生产第2大主产区。但年平均降雨量为500~800mm,从这个数值上来看,是无法满足小麦和玉米两季作物高产的需求。据统计,在小麦生长期间,春、夏两季干旱缺水严重,小麦灌溉用水要占农业用水的 60%左右;而玉米生长在雨季,所以缺水并不是很严重,但由于玉米需水量较大,玉米灌溉用水仍然占农业用水40%左右。因此,灌溉水量的不足仍然是黄淮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通过对小麦-玉米一体化节水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如图1),发现一体化栽培技术既吸收了以精耕细作为中心的传统农业技术,又吸收了现代先进技术,是传统农业技术与现代农业技术合理结合的产物,具有很强的创新性。该技术可以因地制宜地发展小麦-玉米一体化生产,并为小麦-玉米一体化生产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3 小麦-玉米一体化栽培技术的应用
3.1 品种的筛选
在品种筛选时,要发挥一体化节水技术的增产能力,小麦和玉米优良品种的配套是关键。小麦应选择可以提高当季产量、通风透光、对玉米的影响小的品种。而玉米品种可选择生育期长的中熟品种。
3.2 合理施肥
按照小麦、玉米的需肥和培肥需求进行施肥,选择土壤有机质丰富、土壤含氮量高的高产水浇地。小麦抽穗到成熟期后,依照实际情况加强管理,同时为玉米套种提供良好的土壤墒情和肥力基础。如果土壤肥力不足,则以拔节期为主。
3.3 合理垄幅
科学垄幅可以发挥一体化节水技术最佳效果。具体来说要遵循以下2个原则:肥力高的田地垄幅可以适当加宽,肥力稍低的中产田垄幅应窄一些;株型紧凑的小麦品种垄幅应适当窄一些,株型松散的品种垄幅应适当宽一些。
3.4 选择合适的玉米播种期
玉米播种期应遵循以下原则:
3.4.1小麦收获 时,为了避免影响小麦收割,玉米苗高度不应超过10cm。
3.4.2播种时期 不应过早或过晚,过早会与小麦相互竞争,使幼苗老化,影响后期生长。播种太晚,就会失去垄套玉米高产的优势,导致产量降低。研究表明,小麦浇灌浆水后,收获前15d左右套种玉米为最佳时期。
4 一体化节水栽培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4.1 经济效益
一体化节水栽培研究的目的在于节省灌溉用水,缓解灌溉用水供需矛盾。但最佳结果是,既要节水又不减产。通过反复实践发现了3种结果:适当的节水引起产量的提高;节水过多造成旱害,导致产量减少;节水前后产量变化不大。如何达到最佳条件,那就需要通过多种处理方法相结合,最终获得最大的效果。
4.2 社会效益
通过一体化节水栽培能使大约667m3的水量节约100m3以上,不仅可以节省投资,而且减少了建设水库的用地,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意义。除此之外,节水还缓解了工农业以及城乡之间供水的矛盾,间接地支援了工业和城市供水需求。一体化节水栽培还可以降低成本,增加农民收入。使每人每667m3可比以往增效90元左右。
5 展望
通过研究和生产实践发现,小麦-玉米一体化节水高产栽培技术,充分利用了水资源,是适合商丘小麦、玉米生产的一种高效的种植方式。通过品种的合理搭配以及肥料的统筹应用,便可以实现大面积的高效种植。
小麦-玉米一体化节水栽培技术能随着作物品种的更新换代进行补充和完善,来适应变化了的生产条件;但是它又有一定的区域性和局限性,它不适应于干旱地区。总之,该研究只是系统地总结了小麦-玉米一体化节水技术的要点,由于技术方面的限制,对优质生产的机理有待于进一步地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刚普.濮阳市小麦-玉米轮作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84,86.
[2] 王贵政.小麦-玉米一体化综合节水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71.
关键词:小麦;玉米;一体化栽培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1 小麦、玉米生产现状及研究进展
全世界大约122个国家和地区正在种植小麦,并且分布广泛。而玉米的总产量仅次小麦,单产量高,种植地区宽,从低海拔的新疆吐鲁番盆地到高海拔地区3600m以上都能栽种。我国是小麦主要种植地,种植面积约3000万hm2,占世界小麦种植面积的20%,总产量占世界粮食总产的22%,占世界小麦总产量的19.6%。
玉米也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约2700万hm2,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居世界第二。并且,玉米种植形式多种多样,例如种植在东北的春玉米、种植在黄淮地区的夏玉米以及种植在长江流域的秋玉米,都是我国重要的种植品种。因此,小麦、玉米的产量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生产总值。
2 小麦-玉米一体化节水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我国黄淮地区是我国小麦生产第1大主产区和玉米生产第2大主产区。但年平均降雨量为500~800mm,从这个数值上来看,是无法满足小麦和玉米两季作物高产的需求。据统计,在小麦生长期间,春、夏两季干旱缺水严重,小麦灌溉用水要占农业用水的 60%左右;而玉米生长在雨季,所以缺水并不是很严重,但由于玉米需水量较大,玉米灌溉用水仍然占农业用水40%左右。因此,灌溉水量的不足仍然是黄淮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通过对小麦-玉米一体化节水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如图1),发现一体化栽培技术既吸收了以精耕细作为中心的传统农业技术,又吸收了现代先进技术,是传统农业技术与现代农业技术合理结合的产物,具有很强的创新性。该技术可以因地制宜地发展小麦-玉米一体化生产,并为小麦-玉米一体化生产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3 小麦-玉米一体化栽培技术的应用
3.1 品种的筛选
在品种筛选时,要发挥一体化节水技术的增产能力,小麦和玉米优良品种的配套是关键。小麦应选择可以提高当季产量、通风透光、对玉米的影响小的品种。而玉米品种可选择生育期长的中熟品种。
3.2 合理施肥
按照小麦、玉米的需肥和培肥需求进行施肥,选择土壤有机质丰富、土壤含氮量高的高产水浇地。小麦抽穗到成熟期后,依照实际情况加强管理,同时为玉米套种提供良好的土壤墒情和肥力基础。如果土壤肥力不足,则以拔节期为主。
3.3 合理垄幅
科学垄幅可以发挥一体化节水技术最佳效果。具体来说要遵循以下2个原则:肥力高的田地垄幅可以适当加宽,肥力稍低的中产田垄幅应窄一些;株型紧凑的小麦品种垄幅应适当窄一些,株型松散的品种垄幅应适当宽一些。
3.4 选择合适的玉米播种期
玉米播种期应遵循以下原则:
3.4.1小麦收获 时,为了避免影响小麦收割,玉米苗高度不应超过10cm。
3.4.2播种时期 不应过早或过晚,过早会与小麦相互竞争,使幼苗老化,影响后期生长。播种太晚,就会失去垄套玉米高产的优势,导致产量降低。研究表明,小麦浇灌浆水后,收获前15d左右套种玉米为最佳时期。
4 一体化节水栽培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4.1 经济效益
一体化节水栽培研究的目的在于节省灌溉用水,缓解灌溉用水供需矛盾。但最佳结果是,既要节水又不减产。通过反复实践发现了3种结果:适当的节水引起产量的提高;节水过多造成旱害,导致产量减少;节水前后产量变化不大。如何达到最佳条件,那就需要通过多种处理方法相结合,最终获得最大的效果。
4.2 社会效益
通过一体化节水栽培能使大约667m3的水量节约100m3以上,不仅可以节省投资,而且减少了建设水库的用地,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意义。除此之外,节水还缓解了工农业以及城乡之间供水的矛盾,间接地支援了工业和城市供水需求。一体化节水栽培还可以降低成本,增加农民收入。使每人每667m3可比以往增效90元左右。
5 展望
通过研究和生产实践发现,小麦-玉米一体化节水高产栽培技术,充分利用了水资源,是适合商丘小麦、玉米生产的一种高效的种植方式。通过品种的合理搭配以及肥料的统筹应用,便可以实现大面积的高效种植。
小麦-玉米一体化节水栽培技术能随着作物品种的更新换代进行补充和完善,来适应变化了的生产条件;但是它又有一定的区域性和局限性,它不适应于干旱地区。总之,该研究只是系统地总结了小麦-玉米一体化节水技术的要点,由于技术方面的限制,对优质生产的机理有待于进一步地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刚普.濮阳市小麦-玉米轮作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84,86.
[2] 王贵政.小麦-玉米一体化综合节水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