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结合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阐述了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构建过程及“3元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实施。
[关键词]“3元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学习领域课程 工程造价
一、“3元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3元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构建学习领域专业课程体系基础上,采用校内理实一体课堂教学、模拟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的校内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训、综合实训、生产实习等)与校外顶岗实习相结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和“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
“3元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3元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图
二、学习领域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内容改革
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过程是:通过专业需求调研与分析,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及岗位能力要求;通过实践专家研讨会等形式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在典型工作任务基础上进行行动领域归纳;由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完成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这里学习领域课程的构建既不是直接来自职业岗位,又不是直接来自典型工作任务,而是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行动领域归纳后再转化而来。学习领域课程不能直接来自职业岗位,因为一个职业岗位有可能包含多个工作任务,属于不同行动领域,没有办法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学习领域课程虽然可以来自典型工作任务,但由于典型工作任务可能数量比较多,这样课程设置比较繁细,不利于实施。而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行动领域归纳后再进行学习领域转化,这样的学习领域课程既可实施基于工作过程教学,又克服了过于繁细的不足。
下面以建筑建筑工程造价专业为例说明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构建。
1.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及岗位能力要求
根据专业需求调研与分析,我们确定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工作岗位是建筑工程造价员、装饰工程造价员、安装工程造价员岗位,也有部分从事合同管理员、会计(成本)员等5个岗位。并给出各职业岗位描述与岗位能力要求。例如,建筑工程造价员岗位描述是“编制与审核建筑工程造价,招投标文件编制和索赔”, 建筑工程造价员的岗位能力要求是:(1)建筑工程施工图识读能力;(2)掌握建筑工程施工工艺;(3)具有熟练应用预算软件有能力;(4)编制与审核建筑工程设计概算的能力;(5)编制与审核建筑工程施工图预算的能力;(6)编制与审核建筑工程结算的能力;(7)编制与审核建筑工程量清单的能力;(8)编制与审核建筑工程标底、报价的能力;(9)编制招标、投标文件的能力;(10)编制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文件的能力;(11)具有一定的索赔能力。
2.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
依据实践专家研讨会及岗位能力要求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典型工作任务如下:
计算与编制建筑工程造价;计算与编制装饰工程造价;计算与编制水、暖工程造价;计算与编制电气工程造价;计算与编制消防工程造价;计算与编制通风、空调工程造价;编制工程概算;审查工程预算;编制招、投标文件;管理合同文件;核算会计(成本)。
这里以“计算与编制建筑工程造价”工作任务为例,描述其工作过程如下:
(1)识读建筑工程施工图纸,标准图集等设计资料;(2)了解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3)了解施工现场情况;(4)计算工程量,进行工程量汇总;(5)正确选套建筑工程定额计算直接费;(6)工料分析、材料汇总、材料调差;(7)计取各项费,汇总工程造价;(8)编制建筑工程量清单;(9)工程量清单计价,计算建筑工程标底、报价。
3.行动领域归纳
行动领域归纳是为向学习领域转化作准备,一个行动领域一般对应一个典型工作任务,有时也可对应多个典型工作任务,这些工作任务属于同一行动领域的不同侧面,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工作过程。如安装工程造价计算与编制行动领域是由计算与编制水暖工程造价、计算与编制电气工程造价、计算与编制消防工程造价、计算与编制通风空调工程造价四个典型工作任务归纳来的。另外在语言表述上行动领域一般是主谓结构,典型工作任务一般是动宾结构。
工程造价行动领域归纳如下:建筑工程造价计算与编制;装饰工程造价计算与编制;安装工程造价计算与编制;招标投标文件的编制与合同管理;工程预算的审查;会计成本核算。
4.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内容改革
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类课程:综合文化课程、职业素质课程、职业学习领域课程、职业拓展课程。其中职业学习领域课程为核心课程。
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构建如表1所示:
三、第1元~理实一体课堂教学
通过理实一体的课程教学完成学生最基本专业能力培养,通过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的项目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
1.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与理实一体课堂教学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是以实际项目作为载体应用到课程教学之中,使学生实现做中学的一种教学模式。这需要完整的课程设计,其基本原则是:
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训练为手段,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2.理实一体课程设计
我们把课程设计分为三个层次:课程整体设计、教学情境设计、教学单元设计。
(1)以职业为导向的课程整体设计
依据职业活动过程,选择合适的教学情境并排序,教学情境与生产实际符合程度越高越好。
课程整体设计包括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考核评价体系设计。
课程目标设计包括知识目标设计和能力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将给出课程要完成的项目,每个项目要完成的任务。教学方法设计是说明本课程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及实施步骤。考核评价体系设计应体现对学生的考核从考核知识向考核能力转变,从理论考核为主向实践考核为主转变。
(2)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情境设计
以项目为载体设计教学情境及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编写设计方案。教学情境设计将对每个项目的能力目标与知识目标要求、主要教学任务、教学媒体、教学场所、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实施过程进行较为详尽的描述。
(3)以任务为载体的教学单元设计
教学单元设计针对的是每个教学项目中的教学任务,是落实到每次课程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包括每次课程教学的能力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媒体、交互过程、成绩考核等。
四、第2元~校内仿真模拟实训
能力是在实际的工作任务中体现出来的,能力也是在实际的工作任务中锻炼出来的。为实现校内仿真模拟实训,需要建设多个校内实训室(实习场),可用于工程造价专业工种实训、课程实训、综合实训。一般工程造价专业需要的实训室有:造价电算化实训室、工程招投标模拟实训室、工种实训室、工程管理实训室、CAD软件实训室、建材实验室、财务模拟实训室等。
通过各项仿真模拟实训使学生们能在就业之初就能很好的适应各种工作环境。
1.校内实践课程体系
工程造价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包括:建筑识图与构造实训;建筑工程造价实训;装饰工程装修工程造价实训;安装工程造价实训;安装工程与识图实训;财会模拟实训;工种实训;毕业综合实训。
2.校内模拟实训考核评价体系
校内模拟实训成绩分三部分:指导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评价(30%);指导教师对学生实训成果的评价(50%);实训报告(20%)。
五、第3元~毕业顶岗实习
通过毕业顶岗实习,增强学生的岗位意识和敬业精神,培养职业能力与素质,使学生对企业组织机构与职能、企业的运作方式有进一步的了解,融会贯通地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并能灵活应用于实际工作,以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
1.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步骤。首先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供学生进行认识实习、顶岗毕业实习,满足学生岗前实战要求。其次要聘请有经验的兼职教师指导学生顶岗实习,使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培养岗位能力。
2.毕业顶岗实习的实施
校内指导教师负责联系单位,安排学生进行毕业实习,通过各种通讯办法保持和学生联系,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和行踪,处理学生实习过程的各种思想问题,学生实习结束时组织相关人员评定学生成绩;兼职教师在校内指导教师的协助下,根据实习计划,具体落实学生实习任务,指导学生在日常工作中完成职业技能、职业素质、行业规范的训练,学生实习结束时对其实习进行全面鉴定并将鉴定结果报告给学校。
3.建立学生毕业实习考核评价体系
毕业实习成绩评定分四部分:企业兼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20%);指导教师对学生职业素质评价(30%) ;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成果评价(20%);实习日记与报告(30%)。毕业顶岗实习成绩评定采用五级记分制,分优秀、良好、一般、合格和不合格五个等级,考核合格以上者获得学分。
六、师资建设、教学资源与教学环境建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改革
1. 建设“双师”结构教学团队。能够胜任职业教育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是实施教学改革的基础,因此要对教师进行职业教育理念及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并保持专兼职教师的合理比例。
2. 建设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资源与教学环境,并形成制度化预以保障。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强化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应用。校内实训基地可以实现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校外实训基地可以更好满足学生顶岗实习要求,并能够扩大学校办学空间。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3.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学生能力提升为核心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教学评价体系即包括对学生的考核
总结
在“3元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会涉及到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实施、“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教学资源与教学环境建设、教学评价体系等一系列问题。其中,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构建是基础,实施以项目教学法为主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是核心,进行相应的教学资源与教学环境建设是保障,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学生能力提升为核心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关键。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4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6
[3]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5
[4]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职业技术教育原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李英俊(1966—)男,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教材6部,主持或参与多项课题研究;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教学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性研究。
[关键词]“3元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学习领域课程 工程造价
一、“3元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3元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构建学习领域专业课程体系基础上,采用校内理实一体课堂教学、模拟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的校内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训、综合实训、生产实习等)与校外顶岗实习相结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和“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
“3元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3元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图
二、学习领域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内容改革
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过程是:通过专业需求调研与分析,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及岗位能力要求;通过实践专家研讨会等形式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在典型工作任务基础上进行行动领域归纳;由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完成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这里学习领域课程的构建既不是直接来自职业岗位,又不是直接来自典型工作任务,而是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行动领域归纳后再转化而来。学习领域课程不能直接来自职业岗位,因为一个职业岗位有可能包含多个工作任务,属于不同行动领域,没有办法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学习领域课程虽然可以来自典型工作任务,但由于典型工作任务可能数量比较多,这样课程设置比较繁细,不利于实施。而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行动领域归纳后再进行学习领域转化,这样的学习领域课程既可实施基于工作过程教学,又克服了过于繁细的不足。
下面以建筑建筑工程造价专业为例说明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构建。
1.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及岗位能力要求
根据专业需求调研与分析,我们确定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工作岗位是建筑工程造价员、装饰工程造价员、安装工程造价员岗位,也有部分从事合同管理员、会计(成本)员等5个岗位。并给出各职业岗位描述与岗位能力要求。例如,建筑工程造价员岗位描述是“编制与审核建筑工程造价,招投标文件编制和索赔”, 建筑工程造价员的岗位能力要求是:(1)建筑工程施工图识读能力;(2)掌握建筑工程施工工艺;(3)具有熟练应用预算软件有能力;(4)编制与审核建筑工程设计概算的能力;(5)编制与审核建筑工程施工图预算的能力;(6)编制与审核建筑工程结算的能力;(7)编制与审核建筑工程量清单的能力;(8)编制与审核建筑工程标底、报价的能力;(9)编制招标、投标文件的能力;(10)编制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文件的能力;(11)具有一定的索赔能力。
2.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
依据实践专家研讨会及岗位能力要求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典型工作任务如下:
计算与编制建筑工程造价;计算与编制装饰工程造价;计算与编制水、暖工程造价;计算与编制电气工程造价;计算与编制消防工程造价;计算与编制通风、空调工程造价;编制工程概算;审查工程预算;编制招、投标文件;管理合同文件;核算会计(成本)。
这里以“计算与编制建筑工程造价”工作任务为例,描述其工作过程如下:
(1)识读建筑工程施工图纸,标准图集等设计资料;(2)了解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3)了解施工现场情况;(4)计算工程量,进行工程量汇总;(5)正确选套建筑工程定额计算直接费;(6)工料分析、材料汇总、材料调差;(7)计取各项费,汇总工程造价;(8)编制建筑工程量清单;(9)工程量清单计价,计算建筑工程标底、报价。
3.行动领域归纳
行动领域归纳是为向学习领域转化作准备,一个行动领域一般对应一个典型工作任务,有时也可对应多个典型工作任务,这些工作任务属于同一行动领域的不同侧面,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工作过程。如安装工程造价计算与编制行动领域是由计算与编制水暖工程造价、计算与编制电气工程造价、计算与编制消防工程造价、计算与编制通风空调工程造价四个典型工作任务归纳来的。另外在语言表述上行动领域一般是主谓结构,典型工作任务一般是动宾结构。
工程造价行动领域归纳如下:建筑工程造价计算与编制;装饰工程造价计算与编制;安装工程造价计算与编制;招标投标文件的编制与合同管理;工程预算的审查;会计成本核算。
4.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内容改革
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类课程:综合文化课程、职业素质课程、职业学习领域课程、职业拓展课程。其中职业学习领域课程为核心课程。
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构建如表1所示:
三、第1元~理实一体课堂教学
通过理实一体的课程教学完成学生最基本专业能力培养,通过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的项目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
1.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与理实一体课堂教学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是以实际项目作为载体应用到课程教学之中,使学生实现做中学的一种教学模式。这需要完整的课程设计,其基本原则是:
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训练为手段,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2.理实一体课程设计
我们把课程设计分为三个层次:课程整体设计、教学情境设计、教学单元设计。
(1)以职业为导向的课程整体设计
依据职业活动过程,选择合适的教学情境并排序,教学情境与生产实际符合程度越高越好。
课程整体设计包括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考核评价体系设计。
课程目标设计包括知识目标设计和能力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将给出课程要完成的项目,每个项目要完成的任务。教学方法设计是说明本课程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及实施步骤。考核评价体系设计应体现对学生的考核从考核知识向考核能力转变,从理论考核为主向实践考核为主转变。
(2)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情境设计
以项目为载体设计教学情境及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编写设计方案。教学情境设计将对每个项目的能力目标与知识目标要求、主要教学任务、教学媒体、教学场所、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实施过程进行较为详尽的描述。
(3)以任务为载体的教学单元设计
教学单元设计针对的是每个教学项目中的教学任务,是落实到每次课程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包括每次课程教学的能力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媒体、交互过程、成绩考核等。
四、第2元~校内仿真模拟实训
能力是在实际的工作任务中体现出来的,能力也是在实际的工作任务中锻炼出来的。为实现校内仿真模拟实训,需要建设多个校内实训室(实习场),可用于工程造价专业工种实训、课程实训、综合实训。一般工程造价专业需要的实训室有:造价电算化实训室、工程招投标模拟实训室、工种实训室、工程管理实训室、CAD软件实训室、建材实验室、财务模拟实训室等。
通过各项仿真模拟实训使学生们能在就业之初就能很好的适应各种工作环境。
1.校内实践课程体系
工程造价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包括:建筑识图与构造实训;建筑工程造价实训;装饰工程装修工程造价实训;安装工程造价实训;安装工程与识图实训;财会模拟实训;工种实训;毕业综合实训。
2.校内模拟实训考核评价体系
校内模拟实训成绩分三部分:指导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评价(30%);指导教师对学生实训成果的评价(50%);实训报告(20%)。
五、第3元~毕业顶岗实习
通过毕业顶岗实习,增强学生的岗位意识和敬业精神,培养职业能力与素质,使学生对企业组织机构与职能、企业的运作方式有进一步的了解,融会贯通地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并能灵活应用于实际工作,以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
1.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步骤。首先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供学生进行认识实习、顶岗毕业实习,满足学生岗前实战要求。其次要聘请有经验的兼职教师指导学生顶岗实习,使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培养岗位能力。
2.毕业顶岗实习的实施
校内指导教师负责联系单位,安排学生进行毕业实习,通过各种通讯办法保持和学生联系,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和行踪,处理学生实习过程的各种思想问题,学生实习结束时组织相关人员评定学生成绩;兼职教师在校内指导教师的协助下,根据实习计划,具体落实学生实习任务,指导学生在日常工作中完成职业技能、职业素质、行业规范的训练,学生实习结束时对其实习进行全面鉴定并将鉴定结果报告给学校。
3.建立学生毕业实习考核评价体系
毕业实习成绩评定分四部分:企业兼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20%);指导教师对学生职业素质评价(30%) ;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成果评价(20%);实习日记与报告(30%)。毕业顶岗实习成绩评定采用五级记分制,分优秀、良好、一般、合格和不合格五个等级,考核合格以上者获得学分。
六、师资建设、教学资源与教学环境建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改革
1. 建设“双师”结构教学团队。能够胜任职业教育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是实施教学改革的基础,因此要对教师进行职业教育理念及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并保持专兼职教师的合理比例。
2. 建设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资源与教学环境,并形成制度化预以保障。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强化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应用。校内实训基地可以实现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校外实训基地可以更好满足学生顶岗实习要求,并能够扩大学校办学空间。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3.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学生能力提升为核心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教学评价体系即包括对学生的考核
总结
在“3元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会涉及到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实施、“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教学资源与教学环境建设、教学评价体系等一系列问题。其中,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构建是基础,实施以项目教学法为主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是核心,进行相应的教学资源与教学环境建设是保障,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学生能力提升为核心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关键。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4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6
[3]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5
[4]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职业技术教育原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李英俊(1966—)男,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教材6部,主持或参与多项课题研究;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教学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