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残胃癌的临床诊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21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1~5年,确诊后存活时间为3个月~5年以上。未手术2例于3个月内死亡,手术后病例存活时间3个月~1年5例, 1~3年10例, 3年以上3例, 5年以上者1例。存活2年以上者均为根治性手术病例。根治性手术后的病例均根据病情实施个体化化疗及综合性治疗。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是改善残胃癌预后的关键。
【关键词】 残胃癌;临床特征;诊治
残胃癌(gastric stump cancer,GSC)是胃、十二指肠良性溃疡术后(5年以上)远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近年来残胃癌的发病率有日渐增高的趋势,由于发生率较低,早期缺乏特异性,大多数者就诊时已属晚期,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对提高残胃癌的预后有重要意义。现对本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21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1例,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60~78岁。首次手术情况,单纯胃十二指肠球部良性溃疡12例,良性溃疡并发幽门梗阻者4例,并发上消化道血1例,溃疡并发穿孔1例,胃溃疡3例。毕罗Ⅱ式手术消化道重建17例,毕罗Ⅰ式手术消化道重建4例。确诊残胃癌时距首次手术时间8~30年。
1.2 临床表现 患者进食后无规律性上腹部隐痛、灼痛、有饱胀不适感、纳差、消瘦11例,反复黑便、慢性贫血7例,不易控制的呕血1例,进食后呕吐、吞咽困难2例。本组均经胃镜、病理活检确诊;病变位于吻合口11例,胃体部5例,贲门侧5例;中分化腺癌10例,低分化腺癌10例,黏液细胞癌1例。
1.3 手术方法 19例采用手术治疗,2例放弃手术。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Roux-Y胃空肠吻合术9例,根治性全胃切除、空肠代胃Bran式空肠食道吻合术3例,姑息性手术切除7例。无手术死亡者,术后切口裂开2例,食道-空肠吻合口漏1例。
1.4 术后分期[1] 按国际TNM分期Ⅰ期2例,Ⅱ期10例,Ⅲ期6例,Ⅳ期3例。
2 结果
随访1~5年,确诊后存活时间为3个月~5年以上。未手术2例于3个月内死亡,手术后病例存活时间3个月~1年5例, 1~3年10例, 3年以上3例, 5年以上者1例。存活2年以上者均为根治性手术病例。根治性手术后的病例均根据病情实施个体化化疗及综合性治疗。
3 讨论
3.1 发病因素 胃、十二指肠良性溃疡术后(5年以上)远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因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十二指肠反流、幽门螺杆菌和EB病毒感染、胃酸缺乏、亚硝基化合物的致癌作用等诸多因素有关[2];胃部分切除术后,胃排空功能障碍,十二指肠逆蠕动增加,胆汁、胰液及肠液反流入胃,破坏了胃黏膜屏障,造成胃黏膜上皮的不典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加速细胞分裂,促其发生癌变;胃窦部切除以后,失去了胃泌素对胃黏膜和壁细胞的营养作用,从而使戮膜萎缩和肠上皮化生[3];碱性液的反流使胃处于低酸或无酸状态,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为亚硝酸盐及亚硝胺的合成提供了适当的条件,增加了残胃癌发生的机会[4]。
3.2 临床特点 残胃癌早期往往症状不典型,中晚期才出现类似胃癌的症状,常见症状以上腹疼痛、呕吐、黑便、呕血、贫血、消瘦等症状为主,不具有特异性,很易导致患者的忽视和临床医生的误诊。
3.3 诊断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和胃镜检查是诊断残胃癌的主要检查方法,但由于残胃失去了正常的形态结构,且残胃癌好发于吻合口,消化道造影易漏诊,胃镜检查及活检是早期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残胃黏膜轻度隆起并伴有色泽苍白或糜烂者,要警惕癌的发生,多部位多方向多块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5]。
3.4 治疗 对胃切除术后10年以上,尤其是BillrothⅡ式术后的患者,或者是年龄较大的患者,定期胃镜检查,发现异常时及时做胃黏膜活检是早发现、早诊断残胃癌的关键,诊断明确后尽早做根治性手术可明显提高残胃癌患者的生存率。胃镜检查及胃黏膜活检是早期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但早期残胃癌与残胃炎、吻合口溃疡等镜下表现极为相似,活检取材不当,易漏诊,因此复查时需定期做胃镜检查,必要时可在胃镜指引下多处取病变组织进行细胞学检查[6]。对于残胃癌患者,无远处转移,均应以手术治疗为首选,充分清扫区域淋巴结,必要时联合器官切除,以获得根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胃十二指肠良性病变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以BillrothⅠ式吻合为宜;术后应加强随诊,术后时间越长,随诊更应密切,早期诊断是预后的关键。对于胃大部切除术后长期生存良好,但近期出现上腹隐痛不适、上消化道出血、消瘦、厌食、体重减轻、腹部包块、哽咽感或吞咽困难等症状时应提高警惕,动态分析其为胃切除术后的功能障碍还是发生了GSC。胃镜检查是早期发现GSC最有效的手段,手术治疗是残胃癌的首选治疗手段,再次手术时尽可能行根治术,并注意淋巴结的清扫[7]。总之,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是改善残胃癌预后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应敏刚.残胃再发癌41例手术治疗体会.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0, 34(增刊):67.
[2] 章关平. 28例残胃癌诊治体会.临床外科杂志,2005, 13 (9): 601.
[3] 苏向前.残胃癌的外科治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4, 24(7): 406.
[4] KatoT,MotoyamaH,AkiyamaN.Helicobacterpylori infection in gastricremnant cancer after gastrectomy.Nippon Rinsho, 2003, 61(1): 30-35.
[5] 李子禹,胡元龙.残胃癌.临床外科杂志,2003,11(1):47.
[6] 王子卫,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腹部外科, 2001, 14(5):267.
[7] 许东奎.45例残胃癌诊治的临床分析.中国肿瘤临床,2005,32(23):1361.
【关键词】 残胃癌;临床特征;诊治
残胃癌(gastric stump cancer,GSC)是胃、十二指肠良性溃疡术后(5年以上)远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近年来残胃癌的发病率有日渐增高的趋势,由于发生率较低,早期缺乏特异性,大多数者就诊时已属晚期,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对提高残胃癌的预后有重要意义。现对本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21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1例,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60~78岁。首次手术情况,单纯胃十二指肠球部良性溃疡12例,良性溃疡并发幽门梗阻者4例,并发上消化道血1例,溃疡并发穿孔1例,胃溃疡3例。毕罗Ⅱ式手术消化道重建17例,毕罗Ⅰ式手术消化道重建4例。确诊残胃癌时距首次手术时间8~30年。
1.2 临床表现 患者进食后无规律性上腹部隐痛、灼痛、有饱胀不适感、纳差、消瘦11例,反复黑便、慢性贫血7例,不易控制的呕血1例,进食后呕吐、吞咽困难2例。本组均经胃镜、病理活检确诊;病变位于吻合口11例,胃体部5例,贲门侧5例;中分化腺癌10例,低分化腺癌10例,黏液细胞癌1例。
1.3 手术方法 19例采用手术治疗,2例放弃手术。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Roux-Y胃空肠吻合术9例,根治性全胃切除、空肠代胃Bran式空肠食道吻合术3例,姑息性手术切除7例。无手术死亡者,术后切口裂开2例,食道-空肠吻合口漏1例。
1.4 术后分期[1] 按国际TNM分期Ⅰ期2例,Ⅱ期10例,Ⅲ期6例,Ⅳ期3例。
2 结果
随访1~5年,确诊后存活时间为3个月~5年以上。未手术2例于3个月内死亡,手术后病例存活时间3个月~1年5例, 1~3年10例, 3年以上3例, 5年以上者1例。存活2年以上者均为根治性手术病例。根治性手术后的病例均根据病情实施个体化化疗及综合性治疗。
3 讨论
3.1 发病因素 胃、十二指肠良性溃疡术后(5年以上)远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因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十二指肠反流、幽门螺杆菌和EB病毒感染、胃酸缺乏、亚硝基化合物的致癌作用等诸多因素有关[2];胃部分切除术后,胃排空功能障碍,十二指肠逆蠕动增加,胆汁、胰液及肠液反流入胃,破坏了胃黏膜屏障,造成胃黏膜上皮的不典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加速细胞分裂,促其发生癌变;胃窦部切除以后,失去了胃泌素对胃黏膜和壁细胞的营养作用,从而使戮膜萎缩和肠上皮化生[3];碱性液的反流使胃处于低酸或无酸状态,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为亚硝酸盐及亚硝胺的合成提供了适当的条件,增加了残胃癌发生的机会[4]。
3.2 临床特点 残胃癌早期往往症状不典型,中晚期才出现类似胃癌的症状,常见症状以上腹疼痛、呕吐、黑便、呕血、贫血、消瘦等症状为主,不具有特异性,很易导致患者的忽视和临床医生的误诊。
3.3 诊断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和胃镜检查是诊断残胃癌的主要检查方法,但由于残胃失去了正常的形态结构,且残胃癌好发于吻合口,消化道造影易漏诊,胃镜检查及活检是早期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残胃黏膜轻度隆起并伴有色泽苍白或糜烂者,要警惕癌的发生,多部位多方向多块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5]。
3.4 治疗 对胃切除术后10年以上,尤其是BillrothⅡ式术后的患者,或者是年龄较大的患者,定期胃镜检查,发现异常时及时做胃黏膜活检是早发现、早诊断残胃癌的关键,诊断明确后尽早做根治性手术可明显提高残胃癌患者的生存率。胃镜检查及胃黏膜活检是早期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但早期残胃癌与残胃炎、吻合口溃疡等镜下表现极为相似,活检取材不当,易漏诊,因此复查时需定期做胃镜检查,必要时可在胃镜指引下多处取病变组织进行细胞学检查[6]。对于残胃癌患者,无远处转移,均应以手术治疗为首选,充分清扫区域淋巴结,必要时联合器官切除,以获得根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胃十二指肠良性病变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以BillrothⅠ式吻合为宜;术后应加强随诊,术后时间越长,随诊更应密切,早期诊断是预后的关键。对于胃大部切除术后长期生存良好,但近期出现上腹隐痛不适、上消化道出血、消瘦、厌食、体重减轻、腹部包块、哽咽感或吞咽困难等症状时应提高警惕,动态分析其为胃切除术后的功能障碍还是发生了GSC。胃镜检查是早期发现GSC最有效的手段,手术治疗是残胃癌的首选治疗手段,再次手术时尽可能行根治术,并注意淋巴结的清扫[7]。总之,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是改善残胃癌预后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应敏刚.残胃再发癌41例手术治疗体会.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0, 34(增刊):67.
[2] 章关平. 28例残胃癌诊治体会.临床外科杂志,2005, 13 (9): 601.
[3] 苏向前.残胃癌的外科治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4, 24(7): 406.
[4] KatoT,MotoyamaH,AkiyamaN.Helicobacterpylori infection in gastricremnant cancer after gastrectomy.Nippon Rinsho, 2003, 61(1): 30-35.
[5] 李子禹,胡元龙.残胃癌.临床外科杂志,2003,11(1):47.
[6] 王子卫,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腹部外科, 2001, 14(5):267.
[7] 许东奎.45例残胃癌诊治的临床分析.中国肿瘤临床,2005,32(23):1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