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作家,要思考国家民族的问题,这是大的中国故事。当然我们还有小故事,就是跟我们老百姓相近的故事,跟我们个人命运相近的故事。
百川汇海万物生姿,返本开新致敬经典。党的十九大指出:“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由此成为新时代文学创作的重要话题。2018年4月20日,“百川汇海·作家大讲堂”系列讲座第八期在京开讲。在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中,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从自身的文学创作经历出发,深刻阐述“如何写好中国故事”,泪洒现场感人至深。在京多名作家,以及鲁迅文学院部分学员、中关村海归文学社团、海淀小作家协会、海淀高校文学社团联盟和社会文学爱好者300余人现场聆听。讲座现场,何建明讲述笔下的中国故事,既让作家本人泪洒讲堂,更让现场观众为之感动落泪。
何建明,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华文学基金会理事长,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全国劳动模范。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物。博士生导师。代表作有《那山,那水》《死亡征战》《爆炸现场》《南京大屠杀全纪事》《国家》《忠诚与背叛》《部长与国家》《生命第一》《我的天堂》《根本利益》《落泪是金》《中国高考报告》等。30余年来出版40余部文学著作,改编成电影电视十余部。作品被翻译到十几个国家。曾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五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四次获得“徐迟报告文学奖”。
讲述中国故事
何建明透露自己最新的创作动态:刚写完扶贫题材,现在正着手改革开放,开重大事件的题材创作。“写作也是一种运动,写作也是生命的另外一种方式。”
讲座伊始,何建明动情地回忆起自己与海淀的深厚渊源:“我也是海淀出身的,你们也许不知道,我是81年到北京的,第一站就是白石桥42号。曾经在周未去修西直门立交桥。”他感慨地说:“一晃已经是37年,北京如此变化,那个时候这条路上,没有什么房子都是菜地。”
随后,他就自己“怎么走上文学的道路”娓娓道来:那是在1967或68年,一个夏天,暑假到亲戚家看到一本书,没头也没尾,但印象特别深刻,当时不知道这本书叫什么名字,但是这本书的内容牢牢地打在自己的心头上,影响至今。一年以后才知道这本书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由此他找到了自己当作家的人生方向。
就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何建明从大故事讲起,讲了曾经热门、灸手可热的贪腐高官的故事,回顾了自己创作《忠诚与背叛》的背景和动因。他表示:作为一个作家,要思考国家民族的问题,这是大的中国故事。当然我们还有小故事,就是跟我们老百姓相近的故事,跟我们个人命运相近的故事。何建明回忆道,自己的成名作是20年前写了部关于大学的作品《落泪是金》,关于贫困生的。“有一天到民族大学采访,有个来自江西的大学生帽子是一个军帽,衣服是一个西装、裤子是一个牛仔裤、皮鞋两个皮鞋都不一样的。一问怎么穿成这个样?这个孩子就整整掉眼泪,半个小时都说不出话来,最后跟我说,他身上所有的东西都是人家捐助的。为了完成学业,每天早上不吃饭,一天只有1块钱维持他的生活。后来这本书引发了资助贫困大学生的活动。这让我感觉到,一个作家必须不断去书写这样的故事,这是我的使命,是我的任务,一直写,写了40年,我今天还要继续去写。”
紧接着,何建明讲述了自己2017年夏天寻访“当代愚公”黄大发的故事。特别回顾了自己跟着82岁的黄大发攀上千米之高的悬崖,步量、探察漫长险峻的水渠……种种惊险的情节。黄大发是贵州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乡原党支部书记,三十多年来,他以愚公移山之志率领当地群众建成一条跨3座大山、9个悬崖的“天渠”,解决了千百年来困扰当地的缺水问题,让乡亲们过上了好日子。为此,黄大发当选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并入选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采访中,何建明经历了难以想象的惊险和身心考险丶甚至生命危险,却让他前所未有的感动。“在书写他的时候,我从没有感觉到一个普通的先进人物能写成一部好作品,写黄大发的时候我写得特别深,心特别深化、笔特别深。我的心目当中黄大发就是一个山一样的神圣的人物,他尽管是个普通人,他像山那样的高大,他尽管谁都不知道,但是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因此我给这部作品取的名字叫《山神》。”
何建明还讲道:热门电影《战狼2》,取材于自己的原型作品《国家》的一部分,利比亚大撤侨事件。雖然反响大,但要真正讲好中国故事,还有很大空间。
体悟文化传承
“一个作家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有什么故事可以书写?其实有很多很多,不仅仅是那种惊心动魄的国家故事,自己现在最想写的就是小故事,就像写我的父亲、写我的母亲。如果一个人能把自己的父亲、能把自己的父亲写好,就是最好的故事。”随后,何建明讲述了《父亲的体温》背后的真实的故事。自己为患肺癌、疼痛难忍的父亲以身当枕,父亲由此睡了个好觉。“写《父亲的体温》那一刻,让我感觉到生命的传承、家族的传承,中华民族普通人的、普通家庭的文化传承,人格力量的传承。”讲到这,何建明泪洒讲台,现场观众也感动得掉泪,不约而同报以热烈掌声。
何建明最后深刻指出:“如何写出好故事?你必须写你自己最熟悉、最动感情的,你的故事。”“一个人、一个作家,如果要讲好中国故事,您首先要把自己的故事讲好,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的情感他意味着他祖国、对民族同样的感情,如果一个人对父母都没有感情,或者感情很拙劣,或者很虚弱,但他对自己的民族和国家的感情同样是虚弱的。”
随后,何建明与主持人杜东彦共同诵读散文《父亲的体温》,再次把现场观众带入浓得化不开的亲情氛围中。“真是奇迹!多少天又叫又喊的父亲,竟然会靠在儿子的背上酣睡了!我的泪水又一次淌湿了胸襟。10分钟、20分钟……一小时、两小时……先是我的双脚麻了,再是我的腰麻了,后来是全身都麻了。但我感到无比幸福,因为这是我唯一能给父亲做的一点点事了。那段时间里,我感觉到了父亲那么熟悉和温暖的体温,同时我又深感神圣——我意识到在我们爷儿俩背对背贴着的时候,是我们何氏家族两代人的生命在进行最后的承传……那是一种精气的传承。那是一种性格的传承。那是一种文化的传承。那是一种魂魄的传承。那是一种世界上无法比拟和割舍的父子之情的传承。”现场观众深受感动。
在随后的互动环节,何建明就观众提出的“如何写好故事”、“写出画面感”等问题一一精彩作答。现场气氛活跃而热烈。
“百川汇海·作家大讲堂”由北京海淀区委宣传部、海淀区文联、海淀区文化委、海淀侨联主办,海淀区作协、海淀区文化馆、中国作家网承办,《中华英才》杂志社、国人书院协办,由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陈晓明,文艺理论评论家、首都师范大学张志忠,海淀区作协主席石钟山担任文学顾问;由中央电视台新闻主播崔志刚担任艺术顾问。讲座每月一期,邀请活跃在当代文坛上的著名作家、文艺理论家、港台作家以“师说”的名义走上讲台,追求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强调“师者”与受众者的互动。自2017年6月创办以来,谢冕、刘庆邦、肖复兴、陆天明、柳建伟、王宏甲、陈晓明等名家陆续在大讲堂担任主讲,反响热烈。
百川汇海万物生姿,返本开新致敬经典。党的十九大指出:“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由此成为新时代文学创作的重要话题。2018年4月20日,“百川汇海·作家大讲堂”系列讲座第八期在京开讲。在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中,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从自身的文学创作经历出发,深刻阐述“如何写好中国故事”,泪洒现场感人至深。在京多名作家,以及鲁迅文学院部分学员、中关村海归文学社团、海淀小作家协会、海淀高校文学社团联盟和社会文学爱好者300余人现场聆听。讲座现场,何建明讲述笔下的中国故事,既让作家本人泪洒讲堂,更让现场观众为之感动落泪。
何建明,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华文学基金会理事长,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全国劳动模范。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物。博士生导师。代表作有《那山,那水》《死亡征战》《爆炸现场》《南京大屠杀全纪事》《国家》《忠诚与背叛》《部长与国家》《生命第一》《我的天堂》《根本利益》《落泪是金》《中国高考报告》等。30余年来出版40余部文学著作,改编成电影电视十余部。作品被翻译到十几个国家。曾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五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四次获得“徐迟报告文学奖”。
讲述中国故事
何建明透露自己最新的创作动态:刚写完扶贫题材,现在正着手改革开放,开重大事件的题材创作。“写作也是一种运动,写作也是生命的另外一种方式。”
讲座伊始,何建明动情地回忆起自己与海淀的深厚渊源:“我也是海淀出身的,你们也许不知道,我是81年到北京的,第一站就是白石桥42号。曾经在周未去修西直门立交桥。”他感慨地说:“一晃已经是37年,北京如此变化,那个时候这条路上,没有什么房子都是菜地。”
随后,他就自己“怎么走上文学的道路”娓娓道来:那是在1967或68年,一个夏天,暑假到亲戚家看到一本书,没头也没尾,但印象特别深刻,当时不知道这本书叫什么名字,但是这本书的内容牢牢地打在自己的心头上,影响至今。一年以后才知道这本书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由此他找到了自己当作家的人生方向。
就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何建明从大故事讲起,讲了曾经热门、灸手可热的贪腐高官的故事,回顾了自己创作《忠诚与背叛》的背景和动因。他表示:作为一个作家,要思考国家民族的问题,这是大的中国故事。当然我们还有小故事,就是跟我们老百姓相近的故事,跟我们个人命运相近的故事。何建明回忆道,自己的成名作是20年前写了部关于大学的作品《落泪是金》,关于贫困生的。“有一天到民族大学采访,有个来自江西的大学生帽子是一个军帽,衣服是一个西装、裤子是一个牛仔裤、皮鞋两个皮鞋都不一样的。一问怎么穿成这个样?这个孩子就整整掉眼泪,半个小时都说不出话来,最后跟我说,他身上所有的东西都是人家捐助的。为了完成学业,每天早上不吃饭,一天只有1块钱维持他的生活。后来这本书引发了资助贫困大学生的活动。这让我感觉到,一个作家必须不断去书写这样的故事,这是我的使命,是我的任务,一直写,写了40年,我今天还要继续去写。”
紧接着,何建明讲述了自己2017年夏天寻访“当代愚公”黄大发的故事。特别回顾了自己跟着82岁的黄大发攀上千米之高的悬崖,步量、探察漫长险峻的水渠……种种惊险的情节。黄大发是贵州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乡原党支部书记,三十多年来,他以愚公移山之志率领当地群众建成一条跨3座大山、9个悬崖的“天渠”,解决了千百年来困扰当地的缺水问题,让乡亲们过上了好日子。为此,黄大发当选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并入选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采访中,何建明经历了难以想象的惊险和身心考险丶甚至生命危险,却让他前所未有的感动。“在书写他的时候,我从没有感觉到一个普通的先进人物能写成一部好作品,写黄大发的时候我写得特别深,心特别深化、笔特别深。我的心目当中黄大发就是一个山一样的神圣的人物,他尽管是个普通人,他像山那样的高大,他尽管谁都不知道,但是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因此我给这部作品取的名字叫《山神》。”
何建明还讲道:热门电影《战狼2》,取材于自己的原型作品《国家》的一部分,利比亚大撤侨事件。雖然反响大,但要真正讲好中国故事,还有很大空间。
体悟文化传承
“一个作家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有什么故事可以书写?其实有很多很多,不仅仅是那种惊心动魄的国家故事,自己现在最想写的就是小故事,就像写我的父亲、写我的母亲。如果一个人能把自己的父亲、能把自己的父亲写好,就是最好的故事。”随后,何建明讲述了《父亲的体温》背后的真实的故事。自己为患肺癌、疼痛难忍的父亲以身当枕,父亲由此睡了个好觉。“写《父亲的体温》那一刻,让我感觉到生命的传承、家族的传承,中华民族普通人的、普通家庭的文化传承,人格力量的传承。”讲到这,何建明泪洒讲台,现场观众也感动得掉泪,不约而同报以热烈掌声。
何建明最后深刻指出:“如何写出好故事?你必须写你自己最熟悉、最动感情的,你的故事。”“一个人、一个作家,如果要讲好中国故事,您首先要把自己的故事讲好,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的情感他意味着他祖国、对民族同样的感情,如果一个人对父母都没有感情,或者感情很拙劣,或者很虚弱,但他对自己的民族和国家的感情同样是虚弱的。”
随后,何建明与主持人杜东彦共同诵读散文《父亲的体温》,再次把现场观众带入浓得化不开的亲情氛围中。“真是奇迹!多少天又叫又喊的父亲,竟然会靠在儿子的背上酣睡了!我的泪水又一次淌湿了胸襟。10分钟、20分钟……一小时、两小时……先是我的双脚麻了,再是我的腰麻了,后来是全身都麻了。但我感到无比幸福,因为这是我唯一能给父亲做的一点点事了。那段时间里,我感觉到了父亲那么熟悉和温暖的体温,同时我又深感神圣——我意识到在我们爷儿俩背对背贴着的时候,是我们何氏家族两代人的生命在进行最后的承传……那是一种精气的传承。那是一种性格的传承。那是一种文化的传承。那是一种魂魄的传承。那是一种世界上无法比拟和割舍的父子之情的传承。”现场观众深受感动。
在随后的互动环节,何建明就观众提出的“如何写好故事”、“写出画面感”等问题一一精彩作答。现场气氛活跃而热烈。
“百川汇海·作家大讲堂”由北京海淀区委宣传部、海淀区文联、海淀区文化委、海淀侨联主办,海淀区作协、海淀区文化馆、中国作家网承办,《中华英才》杂志社、国人书院协办,由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陈晓明,文艺理论评论家、首都师范大学张志忠,海淀区作协主席石钟山担任文学顾问;由中央电视台新闻主播崔志刚担任艺术顾问。讲座每月一期,邀请活跃在当代文坛上的著名作家、文艺理论家、港台作家以“师说”的名义走上讲台,追求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强调“师者”与受众者的互动。自2017年6月创办以来,谢冕、刘庆邦、肖复兴、陆天明、柳建伟、王宏甲、陈晓明等名家陆续在大讲堂担任主讲,反响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