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班散文教学要根据本地幼儿的认知水平,结合图片、视频等,降低难度,让孩子快速理解散文内容,感受其中的优美词句,在学习中逐渐掌握散文句式,学习仿编,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创造力,提高孩子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情境渲染;倾听;朗诵;仿编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1-063-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新《纲要》明确提出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幼儿散文一般富有童趣,感情真挚,词语优美,有的似童话故事,有的似语言游戏,有的寥寥几句,描述了美丽的风景与事物,孩子们认真倾听与欣赏的同时能获得美的享受。
那对大班孩子该如何进行散文教学呢?
一、音乐渲染中,创造散文的情境,让孩子感受散文的美
1.背景音乐的渲染
散文,诗一般的语言。散文的教学离不开合适的音乐,以《秋天的雨》为例,一开始让孩子倾听雨声“小朋友注意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小朋友见过下雨吗?”“雨是怎样下的?”孩子用动作表现了“滴答滴答”的细雨。在《落叶》中,一开始一阵风声响起,“小朋友,仔细听,谁来了”一下子吸引了孩子的注意,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
2.教师倾情的朗诵
散文教学,孩子欣赏的不仅是优美词语本身,更是老师的有感情的朗诵而带来的情感共鸣,它能给孩子美的享受,让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在条件成熟时,孩子也应学习朗诵其中的精彩语句,学习感情充沛的朗诵,在诵读中感受语言形象的神奇,孩子张开想象的翅膀,把自己想象成散文中的人或物,所以,倾情的朗诵能让孩子产生代入感,能更深刻地体会散文的意境。
投入的音乐、投入的朗诵,能轻轻松松就能渲染出散文所要表达的意境,音乐与散文的完美结合,让孩子徐徐感受散文中语言的魅力。
二、根据本地孩子的认知水平,结合图片、视频等,降低难度,让孩子快速理解散文内容
由于地区差异,幼儿园教学中的许多散文有的内容不被孩子理解。比如大班散文《秋天的雨》中“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秋天的雨是一盒颜料”,它将秋天的雨比拟成钥匙,比拟成颜料,有了鲜明的图片,孩子头脑中形成了表象资料,难度的降低,在接下来的散文欣赏中,就容易多了。还有城市的孩子有的根本没见过稻谷,城管的介入,烤山芋的摊子越来越少,导致许多孩子压根不懂烤山芋是什么,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用图片或视频解说让孩子有所了解。
所以,幼儿园散文的教学要根据本地孩子的认知水平,做好孩子的知识储备,这样散文教学才能顺利开展。
三、散文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简洁,富有美感
1.一开始,少说多听
少说指老师开场白不要啰嗦,多听指让孩子多多倾听散文,完整欣赏散文,让孩子在一遍遍的倾听中感受散文的美,更因为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讲解只是起引导作用,所以不能本末倒置。
2.分段欣赏时,边听边问
大班幼儿的记忆力发展还不完善,往往在实际教学时,整体欣赏和部分欣赏交替,让幼儿在反复听的过程中体味散文无处不在的美。教师过多的提问会冲淡孩子头脑中刚刚建立的散文形象。要满足幼儿听的需要,对于老师简洁的提问,幼儿回答时也有信心,积极性也更高。
3.重要词语、句子的解释
教学时通常有很多词语孩子难以理解怎么办呢,教师要用孩子能懂的语言作简洁明了的解释。例如教师可以这样解释“火辣辣”就是特别热,热得烫人,“暖烘烘”就是暖暖的,“比柳絮还要轻”柳絮就像飞扬的小雪花。用孩子听能懂的语言就是老师的职责。
一般而言,一首散文诗中需解释的词语不要超过三个,多了孩子会失去兴趣,所以以不削弱散文诗整体形象和情感为宜。
四、发挥幼儿想象,适时进行仿编
仿编是一种迁移讲述。不是所有散文都适合仿编,一般适合孩子仿编的散文具备以下特征,要么朗朗上口,有鲜明的节奏感;要么有一定的句式。
《秋天的雨中》句式鲜明“她把黄颜色给了银杏……黄了的树叶扇呀扇呀,像一把小扇子,扇走了夏天的火热;她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飘呀飘呀,像一枚枚邮票,邮来了秋天的盛装。”句式是“她把×颜色给了××,××像××”。散文《落叶》中“树叶落在地上,小虫爬过来,躺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树叶落在沟里,蚂蚁爬过来,坐在上面,把它当作小船。树叶落在河里,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作小伞。”句式是“树叶落在××(地点),××(动物)爬过来,×在上面,把他当作××(名词)。
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利用已有知识结合句式仿编出了许多很有创意的诗句。有的孩子有生活经验,他这样仿编“树叶落在草地上,小猫走过来,躺在上面,把它当作毛毯”,有个孩子编的是“树叶落进我的鞋子,我的脚伸进去,把它当作鞋垫”,这明显有生活的影子,还有的这样编“树叶落在小兔头上,小兔甩甩头,一口吃掉,把它当作了食物”,其他孩子们听得哈哈大笑。
仿编使幼儿更好地理解了散文句式,发展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创造力。仿编能让孩子掌握散文的神,散文教学的“形散而神不散”,就是要让孩子用所学致所用。
让幼儿从小接触散文诗,可以在幼儿稚嫩的心田里播种下美的种子,让幼儿从小懂得学会用一种审美的目光来看待周围现实的生活,不断增强对生活的向往,提高对世界的认识。
关键词:情境渲染;倾听;朗诵;仿编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1-063-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新《纲要》明确提出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幼儿散文一般富有童趣,感情真挚,词语优美,有的似童话故事,有的似语言游戏,有的寥寥几句,描述了美丽的风景与事物,孩子们认真倾听与欣赏的同时能获得美的享受。
那对大班孩子该如何进行散文教学呢?
一、音乐渲染中,创造散文的情境,让孩子感受散文的美
1.背景音乐的渲染
散文,诗一般的语言。散文的教学离不开合适的音乐,以《秋天的雨》为例,一开始让孩子倾听雨声“小朋友注意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小朋友见过下雨吗?”“雨是怎样下的?”孩子用动作表现了“滴答滴答”的细雨。在《落叶》中,一开始一阵风声响起,“小朋友,仔细听,谁来了”一下子吸引了孩子的注意,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
2.教师倾情的朗诵
散文教学,孩子欣赏的不仅是优美词语本身,更是老师的有感情的朗诵而带来的情感共鸣,它能给孩子美的享受,让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在条件成熟时,孩子也应学习朗诵其中的精彩语句,学习感情充沛的朗诵,在诵读中感受语言形象的神奇,孩子张开想象的翅膀,把自己想象成散文中的人或物,所以,倾情的朗诵能让孩子产生代入感,能更深刻地体会散文的意境。
投入的音乐、投入的朗诵,能轻轻松松就能渲染出散文所要表达的意境,音乐与散文的完美结合,让孩子徐徐感受散文中语言的魅力。
二、根据本地孩子的认知水平,结合图片、视频等,降低难度,让孩子快速理解散文内容
由于地区差异,幼儿园教学中的许多散文有的内容不被孩子理解。比如大班散文《秋天的雨》中“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秋天的雨是一盒颜料”,它将秋天的雨比拟成钥匙,比拟成颜料,有了鲜明的图片,孩子头脑中形成了表象资料,难度的降低,在接下来的散文欣赏中,就容易多了。还有城市的孩子有的根本没见过稻谷,城管的介入,烤山芋的摊子越来越少,导致许多孩子压根不懂烤山芋是什么,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用图片或视频解说让孩子有所了解。
所以,幼儿园散文的教学要根据本地孩子的认知水平,做好孩子的知识储备,这样散文教学才能顺利开展。
三、散文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简洁,富有美感
1.一开始,少说多听
少说指老师开场白不要啰嗦,多听指让孩子多多倾听散文,完整欣赏散文,让孩子在一遍遍的倾听中感受散文的美,更因为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讲解只是起引导作用,所以不能本末倒置。
2.分段欣赏时,边听边问
大班幼儿的记忆力发展还不完善,往往在实际教学时,整体欣赏和部分欣赏交替,让幼儿在反复听的过程中体味散文无处不在的美。教师过多的提问会冲淡孩子头脑中刚刚建立的散文形象。要满足幼儿听的需要,对于老师简洁的提问,幼儿回答时也有信心,积极性也更高。
3.重要词语、句子的解释
教学时通常有很多词语孩子难以理解怎么办呢,教师要用孩子能懂的语言作简洁明了的解释。例如教师可以这样解释“火辣辣”就是特别热,热得烫人,“暖烘烘”就是暖暖的,“比柳絮还要轻”柳絮就像飞扬的小雪花。用孩子听能懂的语言就是老师的职责。
一般而言,一首散文诗中需解释的词语不要超过三个,多了孩子会失去兴趣,所以以不削弱散文诗整体形象和情感为宜。
四、发挥幼儿想象,适时进行仿编
仿编是一种迁移讲述。不是所有散文都适合仿编,一般适合孩子仿编的散文具备以下特征,要么朗朗上口,有鲜明的节奏感;要么有一定的句式。
《秋天的雨中》句式鲜明“她把黄颜色给了银杏……黄了的树叶扇呀扇呀,像一把小扇子,扇走了夏天的火热;她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飘呀飘呀,像一枚枚邮票,邮来了秋天的盛装。”句式是“她把×颜色给了××,××像××”。散文《落叶》中“树叶落在地上,小虫爬过来,躺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树叶落在沟里,蚂蚁爬过来,坐在上面,把它当作小船。树叶落在河里,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作小伞。”句式是“树叶落在××(地点),××(动物)爬过来,×在上面,把他当作××(名词)。
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利用已有知识结合句式仿编出了许多很有创意的诗句。有的孩子有生活经验,他这样仿编“树叶落在草地上,小猫走过来,躺在上面,把它当作毛毯”,有个孩子编的是“树叶落进我的鞋子,我的脚伸进去,把它当作鞋垫”,这明显有生活的影子,还有的这样编“树叶落在小兔头上,小兔甩甩头,一口吃掉,把它当作了食物”,其他孩子们听得哈哈大笑。
仿编使幼儿更好地理解了散文句式,发展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创造力。仿编能让孩子掌握散文的神,散文教学的“形散而神不散”,就是要让孩子用所学致所用。
让幼儿从小接触散文诗,可以在幼儿稚嫩的心田里播种下美的种子,让幼儿从小懂得学会用一种审美的目光来看待周围现实的生活,不断增强对生活的向往,提高对世界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