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颠覆后赚钱,不失为好选择。如果没有Napster,苹果最宝贵的资产iTunes哪能一蹴而就。
在PE(Private Equity)和ROI(return on investment)早已不是陌词的商业世界,如果说有一种好模式本身不带来直接收益,一定会被Investor笑掉大牙。当然,这些善于讥诮的优越者,在“免费的午餐”来袭之时,也最容易被革命。
1998年,美国波士顿东北大学的一年级学生肖恩·范宁为了解决室友“如何在网上找到音乐”问题而编写了一个简单程序——Napster。这个程序能够搜索音乐文件并提供检索,把所有的音乐文件地址存放在一个集中的服务器中,这样使用者就能够方便地过滤上百的地址而找到自己需要的MP3文件。
让创始人震惊的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Napster风靡全美,成为一个“杀手级程序”:它令无数散布在互联网上的音乐爱好者美梦成真。最高峰时Napster网络有8000万的注册用户。
一般认为,Napster的风靡也是P2P软件成功进入人们生活的一个标志。但始料未及的是,这个程序的广泛使用,给唱片公司带来了难以承受之重。因为,Napster开发的软件可以把音乐作品从CD转化成MP3的格式,同时它提供平台,供用户上传、检索和下载作品。这种上传与下载的免费模式,等于对借此而盈利的唱片公司来了一次釜底抽薪。
1999年,国际五大唱片公司起诉Napster,指其涉及侵权歌曲数百万首,要求每支盗版歌曲赔偿10万美元。2000年2月,法院判定Napster败诉。两年后Napster宣告破产。表面上,以五大唱片公司为首的诉讼放获得了胜利,Napster也因为对侵权的“包庇”而被迫关闭服务。但实际上,随着审讯的深入,Napster服务却愈加流行,一种新趋势势不可挡。它却给点对点文件共享程序——如Kazaa,Limewire和BearShare——的拓展铺好了路,对这种方式的文件共享的控制,亦变得愈加困难。
作为Napster的创始人,肖恩·范宁与肖恩·帕克无疑是应载入互联网史册的。虽然Napster本身并未给二人带来太多财富,甚至后者还被扫地出门,但其颠覆者的身份为业界所公认。至今,Napster的幽灵依然徘徊在互联网世界。
在奥斯卡获奖影片《社交网络》中有这样一幕对话:“你知道什么才叫酷吗?”Facebook首任总裁肖恩·帕克问扎克·伯格。后者彼时还在是否会哈佛继续学业而犹豫不决。肖恩·帕克昂着头,略有深意地说了一个数字——10亿美元。”当时,小扎的表情有些凝固,他哪能想到,在Facebook上市时这个数字会变成1000亿。没错,是美元。
虽然没有扎克·伯格在中国知名度那样如日中天,但肖恩·帕克对Facebook的影响却没有人否认:他拥有Facebook约4%的股权,净资产高达21亿美元,而且是Facebook的首任总裁。
2012年,帕克还借助Facebook推出了新型社交视频网站Airtime。用户通过Facebook账号登录Airtime后,网站会根据用户的爱好、性格等将他们随机配对进行视频聊天,用户还可以在该网站加载YouTube 播放列表并观看。嗯,听起来怎么那么像优酷+世纪佳缘?
书归正传。作为一个这样的颠覆者,肖恩·帕克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角色。那些可以在网上免费下载分享MP3的大学生,无不视他为偶像。他与同伴的神来之笔,促成了新时期互联网分享、下载革命的到来。
行业的颠覆者,大都以一种看似平庸的姿态出现,就像我们大行其道的For free(免费)服务,今天是互联网保持粘性的杀手锏。先颠覆后赚钱,不失为好选择。遥想当年,如果没有Napster做出的指引,乔布斯的iPod哪能如此顺风顺水,苹果最宝贵资产的iTunes,哪能一蹴而就。
反观中国,和肖恩·帕克创办Napster几乎同时,中国深圳大学的毕业生马化腾和伙伴们共同开发了一款即时通讯软件OICQ。和Napster最初的命运差不多,腾讯也曾命运多舛,一度差点以100万被卖掉。现在,它是中国最赚钱的互联网公司。
在PE(Private Equity)和ROI(return on investment)早已不是陌词的商业世界,如果说有一种好模式本身不带来直接收益,一定会被Investor笑掉大牙。当然,这些善于讥诮的优越者,在“免费的午餐”来袭之时,也最容易被革命。
1998年,美国波士顿东北大学的一年级学生肖恩·范宁为了解决室友“如何在网上找到音乐”问题而编写了一个简单程序——Napster。这个程序能够搜索音乐文件并提供检索,把所有的音乐文件地址存放在一个集中的服务器中,这样使用者就能够方便地过滤上百的地址而找到自己需要的MP3文件。
让创始人震惊的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Napster风靡全美,成为一个“杀手级程序”:它令无数散布在互联网上的音乐爱好者美梦成真。最高峰时Napster网络有8000万的注册用户。
一般认为,Napster的风靡也是P2P软件成功进入人们生活的一个标志。但始料未及的是,这个程序的广泛使用,给唱片公司带来了难以承受之重。因为,Napster开发的软件可以把音乐作品从CD转化成MP3的格式,同时它提供平台,供用户上传、检索和下载作品。这种上传与下载的免费模式,等于对借此而盈利的唱片公司来了一次釜底抽薪。
1999年,国际五大唱片公司起诉Napster,指其涉及侵权歌曲数百万首,要求每支盗版歌曲赔偿10万美元。2000年2月,法院判定Napster败诉。两年后Napster宣告破产。表面上,以五大唱片公司为首的诉讼放获得了胜利,Napster也因为对侵权的“包庇”而被迫关闭服务。但实际上,随着审讯的深入,Napster服务却愈加流行,一种新趋势势不可挡。它却给点对点文件共享程序——如Kazaa,Limewire和BearShare——的拓展铺好了路,对这种方式的文件共享的控制,亦变得愈加困难。
作为Napster的创始人,肖恩·范宁与肖恩·帕克无疑是应载入互联网史册的。虽然Napster本身并未给二人带来太多财富,甚至后者还被扫地出门,但其颠覆者的身份为业界所公认。至今,Napster的幽灵依然徘徊在互联网世界。
在奥斯卡获奖影片《社交网络》中有这样一幕对话:“你知道什么才叫酷吗?”Facebook首任总裁肖恩·帕克问扎克·伯格。后者彼时还在是否会哈佛继续学业而犹豫不决。肖恩·帕克昂着头,略有深意地说了一个数字——10亿美元。”当时,小扎的表情有些凝固,他哪能想到,在Facebook上市时这个数字会变成1000亿。没错,是美元。
虽然没有扎克·伯格在中国知名度那样如日中天,但肖恩·帕克对Facebook的影响却没有人否认:他拥有Facebook约4%的股权,净资产高达21亿美元,而且是Facebook的首任总裁。
2012年,帕克还借助Facebook推出了新型社交视频网站Airtime。用户通过Facebook账号登录Airtime后,网站会根据用户的爱好、性格等将他们随机配对进行视频聊天,用户还可以在该网站加载YouTube 播放列表并观看。嗯,听起来怎么那么像优酷+世纪佳缘?
书归正传。作为一个这样的颠覆者,肖恩·帕克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角色。那些可以在网上免费下载分享MP3的大学生,无不视他为偶像。他与同伴的神来之笔,促成了新时期互联网分享、下载革命的到来。
行业的颠覆者,大都以一种看似平庸的姿态出现,就像我们大行其道的For free(免费)服务,今天是互联网保持粘性的杀手锏。先颠覆后赚钱,不失为好选择。遥想当年,如果没有Napster做出的指引,乔布斯的iPod哪能如此顺风顺水,苹果最宝贵资产的iTunes,哪能一蹴而就。
反观中国,和肖恩·帕克创办Napster几乎同时,中国深圳大学的毕业生马化腾和伙伴们共同开发了一款即时通讯软件OICQ。和Napster最初的命运差不多,腾讯也曾命运多舛,一度差点以100万被卖掉。现在,它是中国最赚钱的互联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