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秉承为广西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办学理念,狠抓人才培养质量,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目标,以服务广大毕业生为重点,不断完善就业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模式,强化服务意识,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全员就业工作组织体系和全程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
一、依托行业办学, 充分发挥行业专业优势
作为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直属院校,学院凭借行业办学的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广西经济建设和北部湾开发建设的需要,始终瞄准建设市场和建筑企业,创建行业急需、特色鲜明的新专业。在2010年招生的30个专业及专业方向中,有25个建筑类专业,占专业总数的83%,基本涵盖了建筑大类专业,在校生数占全院学生总数的92%。99%以上的毕业生在学业结束时均持有如施工员、预算员、安全员、资料员等职业资格证书。毕业生因“能吃苦、技能强、适应快、留得住、用得上”而备受用人单位好评。
二、建立全员参与的多维就业工作运行机制,提高管理实效
学院建立了毕业生就业工作层级负责工作机制。在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安排下,按“学院到各系,各系到老师,老师到班级,班级到个人”的四级联动模式开展工作。就业任务责任到部门、责任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了“学院统筹、部门牵头、系为基点、四级联动、全员参与”的多维就业工作组织运行模式,提高了就业工作的管理实效。
三、构建全程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取得显著效果
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际出发,构建了“两个”中心、“三支”队伍、“四个”阶段、“五个”平台、“六类”课程等全程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确保了就业工作的有序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强化“两个”管理中心,构建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组织机构
学院在招生就业处设有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和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分别负责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与毕业生就业管理服务工作。实行“两个”管理主体平行设立、交叉职能的双轨运行机制,构建了全程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组织机构。
(二)培养 “三支”工作队伍,构建全员就业指导责任体系
学院重点建设了专职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团队、兼职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和学生干部队伍等“三支”就业指导工作队伍。三支队伍从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共同推进就业指导的全面开展。
(三) 实施“四个”教学模块,构建全程就业指导体系
依据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将就业指导的知识模块分解成课堂理论教学、求职技能训练、顶岗实习实战演练、毕业跟踪反馈等四个模块,将新生的入学教育、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技能训练、职场适应等职业能力训练内容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3年,形成了全程化、全覆盖的就业指导体系。
(四)建设“六类”教育课程,完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学院除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列入公共必修课外,还将必选课《新生入学教育》、公选课《大学生创业素质训练》和《社交礼仪与职业礼仪训练教程》、活动课《就业指导专题讲座》及实践训练活动课《职业体验与调查》等共六类就业教育课程纳入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丰富了课程教学内容,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搭建 “五个”服务平台,构建高质量的就业服务体系
1.就业职业技能训练平台。通过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采取顶岗实习、仿真训练等模式,使学生在真实岗位上得到专业技能训练,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
2.就业信息网络平台。通过校内、校外两个就业信息网络平台为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塔建了信息共享、视频面试等高效、便捷的服务平台。
3.就业市场服务平台。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在巩固原有就业市场的基础上不断开辟新的就业市场,提高了毕业生的市场占有率。
4.特殊群体就业帮扶平台。坚持实施领导干部和党员兼任班级联系人制度。每个班级联系人都能自觉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必要的帮助;特别是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我们开展“一帮一”或“多帮一”活动,帮助他们实现就业,今年共帮助了446位特困生实现了高质量就业,贫困生就业率达到99.78%。
5.毕业生跟踪服务平台。通过定期开展毕业生就业意愿调查、毕业生满意度调查和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等活动,探索就业市场需求规律,为学校人才培养 、招生就业等工作提供依据。
经过全院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连续6届成功举办了大型毕业生就业双选会,“十一五”期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达到97%,一直名列广西高职院校前茅;2006年至今连续4年荣获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毕业生的高就业率和高就业质量赢得了学生、家长、用人单位、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的广泛好评。
一、依托行业办学, 充分发挥行业专业优势
作为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直属院校,学院凭借行业办学的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广西经济建设和北部湾开发建设的需要,始终瞄准建设市场和建筑企业,创建行业急需、特色鲜明的新专业。在2010年招生的30个专业及专业方向中,有25个建筑类专业,占专业总数的83%,基本涵盖了建筑大类专业,在校生数占全院学生总数的92%。99%以上的毕业生在学业结束时均持有如施工员、预算员、安全员、资料员等职业资格证书。毕业生因“能吃苦、技能强、适应快、留得住、用得上”而备受用人单位好评。
二、建立全员参与的多维就业工作运行机制,提高管理实效
学院建立了毕业生就业工作层级负责工作机制。在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安排下,按“学院到各系,各系到老师,老师到班级,班级到个人”的四级联动模式开展工作。就业任务责任到部门、责任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了“学院统筹、部门牵头、系为基点、四级联动、全员参与”的多维就业工作组织运行模式,提高了就业工作的管理实效。
三、构建全程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取得显著效果
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际出发,构建了“两个”中心、“三支”队伍、“四个”阶段、“五个”平台、“六类”课程等全程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确保了就业工作的有序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强化“两个”管理中心,构建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组织机构
学院在招生就业处设有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和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分别负责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与毕业生就业管理服务工作。实行“两个”管理主体平行设立、交叉职能的双轨运行机制,构建了全程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组织机构。
(二)培养 “三支”工作队伍,构建全员就业指导责任体系
学院重点建设了专职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团队、兼职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和学生干部队伍等“三支”就业指导工作队伍。三支队伍从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共同推进就业指导的全面开展。
(三) 实施“四个”教学模块,构建全程就业指导体系
依据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将就业指导的知识模块分解成课堂理论教学、求职技能训练、顶岗实习实战演练、毕业跟踪反馈等四个模块,将新生的入学教育、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技能训练、职场适应等职业能力训练内容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3年,形成了全程化、全覆盖的就业指导体系。
(四)建设“六类”教育课程,完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学院除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列入公共必修课外,还将必选课《新生入学教育》、公选课《大学生创业素质训练》和《社交礼仪与职业礼仪训练教程》、活动课《就业指导专题讲座》及实践训练活动课《职业体验与调查》等共六类就业教育课程纳入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丰富了课程教学内容,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搭建 “五个”服务平台,构建高质量的就业服务体系
1.就业职业技能训练平台。通过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采取顶岗实习、仿真训练等模式,使学生在真实岗位上得到专业技能训练,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
2.就业信息网络平台。通过校内、校外两个就业信息网络平台为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塔建了信息共享、视频面试等高效、便捷的服务平台。
3.就业市场服务平台。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在巩固原有就业市场的基础上不断开辟新的就业市场,提高了毕业生的市场占有率。
4.特殊群体就业帮扶平台。坚持实施领导干部和党员兼任班级联系人制度。每个班级联系人都能自觉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必要的帮助;特别是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我们开展“一帮一”或“多帮一”活动,帮助他们实现就业,今年共帮助了446位特困生实现了高质量就业,贫困生就业率达到99.78%。
5.毕业生跟踪服务平台。通过定期开展毕业生就业意愿调查、毕业生满意度调查和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等活动,探索就业市场需求规律,为学校人才培养 、招生就业等工作提供依据。
经过全院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连续6届成功举办了大型毕业生就业双选会,“十一五”期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达到97%,一直名列广西高职院校前茅;2006年至今连续4年荣获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毕业生的高就业率和高就业质量赢得了学生、家长、用人单位、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的广泛好评。